《禪林寶訓》卷一 00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14.5.2 良因法師 隨筆

raw-image

明教曰:

「大覺璉和尚住育王,因二僧爭施利不已,主事莫能斷。

大覺呼至,責之曰:『昔包公判開封,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其子不受,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二人固讓久之。公不得已,責付在城寺觀修冥福,以薦亡者。

予目睹其事,且塵勞中人,尚能疏財慕義如此。

爾為佛弟子,不識廉恥若是。遂以叢林法擯之。」

raw-image

【演蓮法師譯文】

明教大師說:

大覺懷璉和尚住持阿育王寺時,寺中有二位出家人,為爭一點財利而吵鬧不休,連執事人都無法處斷。

大覺禪師便把二人呼來,對他們說:

「從前包公在開封府判案,有一天,一位名叫張惠民的人來到開封府向包公陳訴說:『我以前有位朋友名叫李覺安,生有一子取名景文,當時覺安身罹重病,恐不久於人世,而景文尚小,便把他所積蓄的白金百兩寄託於我。

覺安去世多年,現在他兒子景文已長大了,我把白金送還他家,景文竟不肯接受,只得來求包大人為小民做主,把景文召來,好讓我把白金還給他。』包公聽了,歎為稀有。即傳令召李景文來,把張惠民要還金之事,向他說明。

李景文說:
『先父在世時,從來沒有說過有白金寄託他家的事,我怎麼可以隨便接受呢?』

於是,二人又互相推讓不已。包公見二人如此義勇,不得已,只好吩咐把此金拿去供養本城的寺觀,作為修齋植福,以薦悼亡者。」

大覺禪師說到這裡,就正色地對那兩位出家人呵責說:「這件事是我當年親眼見到的。你們想想看,人家是世俗塵勞中的人,尚能如此輕財重義。

你們身為佛門弟子,居然為了一點點財利,而不識廉恥到這種地步,這哪像出家人的樣子?」

於是,遂依照叢林規矩,把他們二人一齊擯出。

raw-image

良因贊曰:

古偈曰:「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

世間人為名利所燒煮,而生死熾然;因此來到佛門,尋求清涼之地。

倘若故習不改,那還有甚麼去處?

如《六祖壇經》所說:

「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鋼骨佛心的沙龍
77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鋼骨佛心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10/19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開示:「那些隨順自己自由意識生活的人,往往會失敗;不會作卻裝會的,也會失敗。」 「自以為是,從文字般若上去學佛而不躬行的人,終為文字所縛,心不得解脫。」 「念佛,念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它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它思想,妄念障住,雖念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老和尚對某某師開示:「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遇到業障逆境時,才有辦法以這個願力來堅定自己, 不致退心。 只有信念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容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念佛來克服它。」 老和尚對信徒開示:「用齋時默念:『願斷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2022/09/26
良因法師 著 廣欽老和尚語錄: 苦行 「念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腦筋, 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念佛號, 有念像沒念似的,恒常如此,才能有成就, 念佛是最基本的,密宗也要念佛。」 寺裡某某師到客堂來,吐訴一些人事煩惱,人去後,老和尚便對某某師開示說:「一個人對事情不論是好是壞、是對是錯,嘴裡不要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
Thumbnail
「說冒犯太嚴重了,只是他認為自己可以代替您對百姓收費解困,我認為不太妥當。」阿德對著空中青煙形成的人影說著,順便簡略的把亥楊從上回到如今、兩次進謁「和平大師」的遭遇都說了。「至於他對其他百姓做了什麼,就要您跟他問清楚了,畢竟我們不在場的事,也無法臆測。」阿德最後下了這樣結論。 「孽障!看我等一下再收
Thumbnail
「說冒犯太嚴重了,只是他認為自己可以代替您對百姓收費解困,我認為不太妥當。」阿德對著空中青煙形成的人影說著,順便簡略的把亥楊從上回到如今、兩次進謁「和平大師」的遭遇都說了。「至於他對其他百姓做了什麼,就要您跟他問清楚了,畢竟我們不在場的事,也無法臆測。」阿德最後下了這樣結論。 「孽障!看我等一下再收
Thumbnail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16.9.25 良因法師 隨筆 草堂曰: 「學者立身,須要正當,勿使人竊議。 一涉異論,則終身不可立矣。 昔太陽平侍者①,道學為叢林推重,以處心不正, 識者非之,遂致終身坎坷,逮死無歸。 然豈獨學者而已,為一方主人,尤宜祇畏。」 《與一書記書》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草堂善清禪師說:
Thumbnail
2016.8.3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死心住雲巖,室中好怒駡。衲子皆望崖而退。 方侍者①曰:『夫為善知識,行佛祖之道,號令人天,當視學者如赤子。 今不能施慘怛之憂,垂撫循之恩,用中和之教, 奈何如仇讐,見則詬罵,豈善知識用心乎?』 死心拽拄杖趁之曰: 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哉。
Thumbnail
2016.8.3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曰: 「死心住雲巖,室中好怒駡。衲子皆望崖而退。 方侍者①曰:『夫為善知識,行佛祖之道,號令人天,當視學者如赤子。 今不能施慘怛之憂,垂撫循之恩,用中和之教, 奈何如仇讐,見則詬罵,豈善知識用心乎?』 死心拽拄杖趁之曰: 予不忍,故以重言激之,安有他哉。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7 良因法師 隨筆 浮山遠和尚曰: 「古人親師擇友。曉夕不敢自怠。 至於執爨負舂,陸沈賤役。未嘗憚勞。 予在葉縣,備曾試之。(注) 然一有顧利害、較得失之心,則依違姑息,靡所不至。 且身既不正。又安能學道乎。」 《岳侍者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浮山・法遠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6.7 良因法師 隨筆 浮山遠和尚曰: 「古人親師擇友。曉夕不敢自怠。 至於執爨負舂,陸沈賤役。未嘗憚勞。 予在葉縣,備曾試之。(注) 然一有顧利害、較得失之心,則依違姑息,靡所不至。 且身既不正。又安能學道乎。」 《岳侍者法語》 【演蓮法師譯文】 浮山・法遠禪師說: 良因贊曰: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2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大覺璉和尚住育王,因二僧爭施利不已,主事莫能斷。 大覺呼至,責之曰:『昔包公判開封,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其子不受,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Thumbnail
《禪林寶訓》 2014.5.2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大覺璉和尚住育王,因二僧爭施利不已,主事莫能斷。 大覺呼至,責之曰:『昔包公判開封,民有自陳以白金百兩寄我者亡矣。』 今還其家,其子不受,望公召其子還之。 公歎異。即召其子語之。 其子辭曰:『先父存日,無白金私寄他室。』
Thumbnail
文覺為了重興神護寺,衝進後白河法皇的法住殿,在琵琶和歌宴會上大聲朗誦「勸進帳」。法皇大怒要人把他拿下,年輕的官員大臣憑著熱血一股腦衝上去。
Thumbnail
文覺為了重興神護寺,衝進後白河法皇的法住殿,在琵琶和歌宴會上大聲朗誦「勸進帳」。法皇大怒要人把他拿下,年輕的官員大臣憑著熱血一股腦衝上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