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魔法滿屋〉觀影心得及分享
不知道你看過迪士尼2021年的力作〈魔法滿屋〉了嗎? 一個被賦予魔法天賦的家族,在村莊裡面種種精彩的服務及影響。雖然似乎沒有迪士尼常見的公主角色,也沒有冰雪奇緣的Let it go音樂渲染,但這圍繞著家庭的美善、衝突、和好的過程,還是帶給我們許多新的觀感和溫馨的感覺。幾點心得羅列如下:
一、缺席的男主人/消失的舅舅
在父權社會底下,男主人的缺席,一向是賦予女性不同責任及力量的主要原因。影片中一開始爺爺就因為戰亂,為了保護妻小門而犧牲了自己,而年輕時的阿嬤看著自己的丈夫犧牲時的眼淚,竟然在淚光中看見蠟燭成了魔法天賦的代表熊熊燃起,似乎象徵著女性主義的抬頭,母權角色的張力貫穿了整部影片。甚至連自己的兒子也因為不討好的天賦從家庭的眼前消失,隱藏在夾樓隔層中,更凸顯了阿嬤在整個家庭中不可動搖的權威與價值觀的建立者。
二、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當女性有了權力,「力量越大,責任越大」。劇情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姐姐,完美主義的伊莎貝拉和力大無窮的露易莎,都背負起讓家族得著榮耀的十字架,一個可能為了家族嫁給不是真心所愛的人,另一個則是服務鄉里被當成理所當然。終究露易莎在女主角米拉的動之以情下,吐露了自己其實很疲憊的心聲,不料卻成為第一個魔法天賦消失的家庭成員,女性在不符合社會期待的情況下的崩潰,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大姊伊莎貝拉在女主角米拉談話過程中,自我意識的抬頭,引發出更奇特的創意能力,突破了美感的框架,變幻出除了花朵以外的植物。而米拉被阿嬤責備時,劇情走到最高潮,米拉絕對的判斷力,找出價值觀建立者是從阿嬤開始,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直到阿嬤承認自己的盲點,米拉發揮出諮商師、安慰者、鼓勵者的,不是魔法的超能力,化干戈為玉帛,讓全家人在村民的幫助下重建家園。
三、靈性思考
(1) 恩賜與賜恩者
在信仰中,我們仰賴神的恩典,「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聖經),只是有的時候,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恩典,有時會令人混淆,我們所需要的是「食物」呢?還是那位賜食物的神?曾有書中見證到,一位信仰穩固的信徒,因為經歷太大的恩典,有能力見異象,卻發現自己開始倚靠那異象,而忘了倚靠施恩者,自我覺察後像神祈求,將異象挪移開來,好讓自己和神之間,沒有阻攔。就好像新約聖經的保羅,曾經為了自己身上的刺,三次求過主,但後來領悟到這是主未免他見的異象太大而驕傲的防護措施,好讓保羅一直記得自己倚靠的是誰。
(2) 我是誰?
「我是誰」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哉問。「認識自我」也是從古到今人類窮盡一生的任務及課題。露易莎失去力大無窮的魔法天賦之後,崩潰了,因為她開始不認得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是誰,她從服務當中得到自己的定位,也從服務中肯定自己的價值,可是她終究不愛自己,基督教我們要愛你的鄰人如同自己,露易莎卻愛鄰人超過了自己,當她失去了魔法力量,也象徵著心理學周哈里窗的「開放我」「隱藏我」「未知我」「盲目我」之間界線的瓦解,使她沒有辦法再認識自己是誰,也沒有辦法再從滿足他人期許當中建立自我形象。
身為神的兒女的我們,在「我是誰?」這件事情上,擁有著超越的權力可以宣告「我們是神的兒女!」我們是誰的解答不是奠基在「我們做了甚麼」?而是奠基在神自己。因著神,我們可以做這事也可以做那事,世界要我們證明我們自己的能耐,但基督在魔鬼的試探中「你若是神的兒子,就可以吩咐這些石頭變成食物」時,很清楚知道他不需對魔鬼「證明」自己是神的兒子,他「就是」神的兒子。他也清楚恩典和施恩者的差別,所以回答「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3) 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
倘若將「任何成功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改寫成「任何魔法都不能彌補家庭的失敗」也是可以的吧?看完影片的當下,坐在隔壁的姊妹只告訴我一句總綱:「家和萬事興」。當失去魔法的家族團結起來重建家園之後,由沒有魔法的米拉為家園畫龍點睛地裝上門把,重新點燃了家園魔法的生命力,每個人又恢復了各自的超能力,能夠更自在自由地為鄰人服務,讓家族以此為榮,也懂得家人彼此之間的愛,是最強大的魔法。
聖經上記著:「神就是愛」。在我們反覆練習愛與被愛的過程中,神就在我們當中,永遠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