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日記7-害怕失敗的台灣人/淺談青年世代的憂鬱成因

東京裏物語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2022/04/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系列文撰寫於2020年9月回台隔離時


被關起來以後滑臉書看廢文的時間更多,明明累積的待辦事項頂到天了,卻一直看各種廢文。這兩天台大學生自殺的新聞出現好幾次,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必須說個人沒有任何結論,只是就一些看過的資訊提供論點給大家討論,所有議論都是開放式的假設。


年輕人為什麼很草莓?


這種永遠沒有結論的世代戰爭,最後結論常常是那個當下的老人看年輕人不爽,而那些年輕人老了又看下一個世代年輕人不爽的無限輪迴。

但發生在現代可沒那麼簡單,一切都源自於可攜性裝置的發明讓網路跟現實的界線開始模糊。青少年在人格發育並未健全之前,在前置知識不夠,沒有正確觀念前接觸這些東西是百害無一利。

不要說青少年了,大人們手機成癮的也不在少數。除了已經被公認的成癮性之外,社交網站上的評價讓使用者越來越注重外部條件,讚數總是牽動著心情上下,而同溫層的形成也讓使用者們活在同一種世界觀中,逐漸變得不善面對批評還有負面意見帶來的情緒。

但相對於同溫層內的溫暖,另一方面對同溫層外的異音大家出征時是絲毫不留情。

這些事連結到了現實中,造就了使用者們時刻比較的風氣與永遠不足的自信,這不只影響青少年,大人也是,只是對多數還沒建立起社會價值跟人生經驗尚淺的青少年而言,這個傷害會更大。


害怕失敗的台灣人


這是我閱讀外語教育相關文章時不只一次讀到的論點。台灣人因為怕講錯所以在一堆母語不是英文的外國人堆裡面顯得更加不敢開口說英語。

這不只在英語教育中是這樣,在課堂上提問或發言,好像是妨礙老師趕進度般罪大惡極的事,被老師點到回答不出來那種尷尬更是學生時代大家的惡夢。

這件事從之前文章中留言的人們(指FB原文),對於我這個「想跟學生互動的講師」深惡痛絕態度,還有的用字可以略知一二。小時候學生在上課時屈於教師的某種權威,導致聽課的人跟講課的人處在兩個世界,期間的互動都建立在某些前提跟規則下,而到了高等教育,學生們開始不太把教師的權威當一回事,但多數人不會積極挑釁或用知識在課堂上駁倒老師,而是使用冷漠武裝自己,塑造一種「老師不好好教,我們就用態度還有教學評量來教訓你」的氛圍。

至於要怎麼化解就看老師們的本事,這問題不是現在才有,大概一直都存在,只是就現況而言上述情形有沒有改善,我這個學生口中的噁男就不便多做評論了。

但我猜想是這樣的冷漠造成了教育系統跟學生間的隔閡。反正老師只會通知家長,跟老師扯上絕對沒好事,你們少管我我自己會搞定,這大概就是我學生時代一路建立起來的想法⋯至於現在校園實際情況我也不知道。
這一切可能都能用台灣教育中追求正確答案,而不是鼓勵開放性思考談起吧?
(衍生閱讀:疫情惡化時代中淺談追求正確答案的教育所產生之後遺症

結語

以上兩種狀況加成,大概會讓學生們的精神世界更加孤立無緣吧?至於其他條件跟其他論點大家就隨意討論吧。
-
這兩天我正好看了一篇文章有寫到相關的東西,資料補充連結如下:
https://reurl.cc/6lMZp5

如果可以搭配前陣子讀者推薦給我的紀錄片服用更佳:
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 智能社會:進退兩難
8.9K會員
211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