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第二 096

更新於 2022/05/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4.11.27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曰:
夫人有惡其跡,而畏其影,卻背而走者。
然走愈急,跡愈多,而影愈疾。
不如就陰而止,影自滅而跡自絕矣。
日用明此,可坐進斯道。
《筆帖》

【演蓮法師譯文】
靈源禪師對程伊川先生說:
有人因為害怕自己留下腳印和見到自己的影子,就倒退著走路。
但走得越快,留下的腳印越多,倒映在地面上的影子越亂。
假如這個人聰明一點的話,不如躲到樹蔭下站住,影子和腳印當下就消失了。
這是一個比喻,平常生活中若能明白這裡面的含意,便可由此入道。
良因贊曰:
有為法都是相對待的,就像道家的陰陽魚,黑白兩面總是互不相捨。
有美就有醜、有善就有惡、有苦就有樂…
在此間取捨不斷,隨之而舞,因此有愛、恨、悲、喜…
生死疲勞,何處是歸宿呢?
「不如就陰而止,影自滅而跡自絕矣」,
只有在面對差別境界時,心仍安住在諸法不生滅、
無對待之體中,才能真正獲得安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4.11.26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①曰: 禍能生福,福能生禍。 禍生於福者,緣處災危之際,切于思安,深於求理。 遂能祗畏敬謹,故福之生也宜矣。 福生於禍者,緣居安泰之時,縱其奢欲,肆其驕怠, 尤多輕忽侮慢,故禍之生也宜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
2014.11.25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古和尚①曰: 福禍相倚,吉凶同域,惟人自召,安可不思。 或專己之喜怒,而隘于含容;或私心靡費,而從人之所欲,皆非住持之急。 茲實恣肆之攸漸,禍害之基源也。 《筆帖》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大家都知道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為何如此呢?
2014.1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磨礱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 種樹蓄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 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 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 學者果熟計而履踐之,成大器,播美名,斯今古不易之道也。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4.11.20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佛鑒曰: 凡接東山師兄書,未嘗言世諦事,惟丁寧忘軀宏道,誘掖後來而已。 近得書云:諸莊旱損我總不憂,只憂禪家無眼。 今夏百餘人,室中舉個狗子無佛性話,無一人會得,此可為憂。 至哉斯言!與憂院門不辦,怕官人嫌責,慮聲位不揚, 恐徒屬不盛者,實天壤矣。
2014.11.19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黃太史曰: 古人云,抱火措於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然,固以為安。 此誠喻安危之機,死生之理,明如杲日,間不容髮。 夫人平居燕處,罕以生死禍患為慮。 一旦事出不測,方頓足扼腕而救之,終莫能濟矣。 《筆帖》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一、忘失正法;
2014.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長靈卓①和尚曰:道之行固自有時。 昔慈明放意于荊楚間,含恥忍垢,見者忽之。慈明笑而已。 有問其故,對曰:連城②與瓦礫相觸,予固知不勝矣。 逮見神鼎③後,譽播叢林,終起臨濟之道。 嗟乎!道與時也,苟可強乎? 《筆帖》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4.11.26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伊川先生①曰: 禍能生福,福能生禍。 禍生於福者,緣處災危之際,切于思安,深於求理。 遂能祗畏敬謹,故福之生也宜矣。 福生於禍者,緣居安泰之時,縱其奢欲,肆其驕怠, 尤多輕忽侮慢,故禍之生也宜矣。 聖人云,多難成其志,無難喪其身。得乃喪之端,喪乃得之理。
2014.11.25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古和尚①曰: 福禍相倚,吉凶同域,惟人自召,安可不思。 或專己之喜怒,而隘于含容;或私心靡費,而從人之所欲,皆非住持之急。 茲實恣肆之攸漸,禍害之基源也。 《筆帖》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大家都知道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為何如此呢?
2014.11.24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曰: 磨礱砥礪,不見其損,有時而盡; 種樹蓄養,不見其益,有時而大。 積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時而用。 棄義背理,不知其惡,有時而亡。 學者果熟計而履踐之,成大器,播美名,斯今古不易之道也。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4.11.20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佛鑒曰: 凡接東山師兄書,未嘗言世諦事,惟丁寧忘軀宏道,誘掖後來而已。 近得書云:諸莊旱損我總不憂,只憂禪家無眼。 今夏百餘人,室中舉個狗子無佛性話,無一人會得,此可為憂。 至哉斯言!與憂院門不辦,怕官人嫌責,慮聲位不揚, 恐徒屬不盛者,實天壤矣。
2014.11.19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黃太史曰: 古人云,抱火措於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然,固以為安。 此誠喻安危之機,死生之理,明如杲日,間不容髮。 夫人平居燕處,罕以生死禍患為慮。 一旦事出不測,方頓足扼腕而救之,終莫能濟矣。 《筆帖》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一、忘失正法;
2014.11.18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謂長靈卓①和尚曰:道之行固自有時。 昔慈明放意于荊楚間,含恥忍垢,見者忽之。慈明笑而已。 有問其故,對曰:連城②與瓦礫相觸,予固知不勝矣。 逮見神鼎③後,譽播叢林,終起臨濟之道。 嗟乎!道與時也,苟可強乎? 《筆帖》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如果祖先在鬼道受苦,通常活著的子孫也會不平安!」因此,不管是一般性誦經超渡法會,或是殊勝的密法超渡法會、普度的大超渡法會,我們活著的人要盡量為往生的人來做,提升他們在鬼道的境界,最好能為他們做功德使其往生善趣,現世者亦能化消災劫、平安順遂。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Thumbnail
攝影:哈克 「擇法覺支」必須運作於生活的每一項緣起和經驗中。 「念念覺照」並不只是說給他者的口頭禪,而是一名修法者必須訓練自我、融為體氣的慣習。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認同與「心相應」 ——梁寒衣   老子謂「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道德
Thumbnail
  傍晚時分,老道士帶著徒弟來到山腳下一處密林。通向樹林內僅有一條小徑,陌上雜草叢生,看上去並不易走。   「記住貧道說過的話,別踏出道。」
就像我師父講的,出家人前五年你要衝。其實不止前五年,以後也是一樣。要息諸緣務,好好用功。這要靠自己自覺,不要往外攀緣——「當急挫之」。那不往外攀緣的根本,就是要落實在修止觀。
我們看「欲放逸」的文: 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 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是譬喻我們內心貪、瞋、癡、等分的煩惱,而且毒蛇、惡獸這些頂多就是傷害我們的色身,它不會破壞我們的法身,更不會讓我們墮到三惡道去。所以說內心的煩惱比毒蛇、惡獸還要厲害。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原文:不依過患,請為知識若不善依,於現世中,遭諸疾疫非人損惱,於未來世,當墮惡趣,無量苦。   釋義舉例:我們常常看到一個人可以幫助他人的事卻不願幫助他人,甚至有落井下石及毀謗他人的心態,此心態在來生必墮惡趣。在日常生活裡我們看見有老人家過馬路,或是走路比較慢的人,都會說:走快一點好嗎。沒有
Thumbnail
很多的邪師外道什麼都敢講,有的時候先不要講因果報應,就讓很多的眾生對神佛失去正確的信心,觀感不好,扼殺了很多眾生的趨向正法、趨向善法的因緣,相當可惜。 所以包括許多,還有出家的人毀謗正法,從而捨法的罪業墮入大地獄中,特別對高深的教法 《大圓滿》、《大手印》、《無上瑜伽》,動不動就去評議它,顯教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