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 告別轉職的恐懼,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離職念頭的產生

你想過離職嗎?

你想過離職嗎?

什麼叫做瘋子? 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Albert Einstein)

「每日早上起床後就覺得全身乏力、什麼事都不想做。」「我一打卡上班就在想什麼時候可以下班啊!」「每到週日晚上,明日要上班的愁雲慘霧就圍繞著我,使我久久沒有睡意。」

你也是現任工作的受害者嗎? 是否想跟不討喜的工作 say goodbye 卻又沒有勇氣? 不只是你這麼想,全世界的受薪勞工有超過5成都是這麼看待他們的工作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即使再工作內容再怎麼一成不變的無趣、上司再怎麼無能討人厭,考量到家庭生計,個人興趣和渴望還是得為五斗米折服。即使下定決心換了工作,最終又回到:發現工作狀況跟我想的不一樣 → 厭惡工作 → 糾結是否離職 → 還是離職算了 → 下一個工作 → 工作狀況跟我想的不一樣 (下略) 的死亡迴圈裡。

本書作者朴建鎬為韓國知名人格分析專家,曾在美國求學多年後如願考上美國醫學系,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他,對於醫學其實一點都沒有興趣,畢業前夕最終決定不再為社會價值觀所困,他回到首爾,參訪韓國各地寺廟,體驗出家的生活、學習寺廟料理,最終轉職成心理學家、人格分析專家和職涯發展師。本書集結了他當職涯發展師輔導學員的經驗和學習單,希望能夠自身經驗和學員經歷,幫助更多人找到理想的人生規劃。


別衝動,我不是叫你馬上離職

為了避免自己進入死亡迴圈,作者勸你不要衝動離職。這非出於經濟考量,而是沒有以自己的內在需求作後盾,依作者經驗,後續找的工作滿意度通常也不會太高,反而會出現「早知道是不是留在前一份工作比較好?」的想法。

對於每份工作,都有我喜歡和我不喜歡的部分,建議花點時間釐清為什麼想要離職,以及為什麼沒有離職的原因? 比如在銀行業從事放款作業審查的工作,我喜歡工作期間花了2成的時間在和客戶溝通需求,我討厭這份工作3成以上的時間在處理行政程序等零碎事物,透過列舉出我喜歡的部分、我不喜歡的部分、各部分所佔的時間比例,可以幫助自己了解內在需求,也幫助自己在選擇下一份工作的時候評估對工作內容的接受程度。以上述工作來說,若求職者找到下一份工作為輔導客戶申請貸款的專員,與客戶互動時間拉到了4成以上,而行政程序的比例維持在3成以下,那這份工作對於喜歡與人互動的求職者來說,肯定比審查放款作業有趣多了!

所謂的內在需求,係指我運用自身的能力完成了什麼事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我重複做什麼事也不會覺得疲憊。本書亦透過對日常生活提問、做什麼、如何做、為什麼的學習單來幫助讀者釐清自己的內在需求。

在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後,將相關技能運用在工作上,使其成為自己的核心優勢,核心優勢是無論同領域還是跨領域轉職,都可以應用的技能,偏向我們所說的軟實力,有別於對於某產業的專業知識 (硬實力:例如開發 Java 程式碼的能力、使用 Autocad 製圖、即時口譯等)。

類似內在需求的概念在「一個人的獲利模式」也有被提到。英文好就要去當外語系教授嗎? 程式寫得好就應該去當軟體工程師嗎? 如果你只是依「硬實力」選擇職業的,那很大的機率你對工作的不滿意度很高。朴建鎬有位學員外語能力強,但他抗拒成為父母指望成的大學外語系教授,透過內在需求的理解,他發現他是喜歡閱讀國外最新的3C產品開箱文再跟朋友分享,才導致外語能力強;一個人的獲利模式中也提到,西恩以豐富的專題和競賽經驗進入一流的軟體設計公司,最後搞得身心俱疲,透過內在需求作業,他發現自己有很強烈的社交需求,自己是喜歡透過程式幫助身邊的人解決疑難雜症,所以因為程式能力突出而從事不須與人互動的碼農工作,根本是導果為因,難怪怎麼做都開心不起來。


尋找北極星

你找到你的北極星了嗎?

你找到你的北極星了嗎?

你的內在需求就是你的北極星,在職涯發展的航道上不斷引導你。當知道自己的內在需求後,透過轉職尋找更接近自己內在需求的工作,透過培養核心能力,如此可以創造連貫的職涯發展和職涯故事。內在需求就好比是自己的中心思想,而核心能力是依據內在需求而客製化的軟實力,作者以前南韓議員安哲洙為例,安哲洙並不是一開始就立志當政治人物,他一開始繼承家業成為醫生,後面也理所當然成為醫學大學教授安P,最後為了解決電腦系統頻繁中毒的問題他自行開發防毒軟體,後來還創了業成為企業家,前往美國史丹佛大學念MBA,最後回國又因緣際會踏入政壇。

分析安哲洙的職涯發展,發現他的內在需求是「喜歡透過修理壞掉的東西來幫助他人」,核心能力是「透過系統化運作模式修理壞掉的東西」,修理的東西可能是人體、可能是電腦系統、可能是社會制度,這種看似毫無相關的職場經歷,反而因為因為他的核心能力而創造出連貫的職涯故事,而連貫的職涯故事對跨領域轉職是一個很好說服雇主的說詞


幫工作合八字

在決定答應 offer 加入下一家東家前,別忘了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幫自己和工作合八字,未來這份工作也許是要作1年3年,甚至5年10年的,花幾個小時的時間總比浪費好幾年最後又回到死亡迴圈來的好。

除了透過盤點前份工作的工作內容和時間佔比,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外,也可以透過評估前份工作日常工作事項目的實際滿意度來評估自己最喜歡和最受不了哪些地方,同理可列舉理想工作環境理的必備條件、目前(或前份)工作滿意度、預期滿意度,試想拿到 offer 的工作是否可以提升自己對理想工作環境的滿意度。

訪談公司前輩也是很好獲得資訊的方法,在正式到下個東家報到之前,公司內部的工作情況、工作負擔、工作環境都是自己「憑空想像」的,透過 LinkedIn 或是網路論壇尋找公司前輩訪談,是可以快速又直接了解公司內部狀況的手段。我自己在找下一份工作時,也會到大學校友會社團、LinkedIn 上面在職員工,透過訊息詢問對方是否願意提供公司相關內部資訊,即使完全不認識對方,帶著禮貌和謙虛求教的態度,大部分的人都很願意花 10 分鐘回答你的問題。


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得到幸福

印象中有個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哈佛商學院 MBA 的企業家百忙之中抽空帶著妻小到墨西哥的度假勝度,正當妻兒在墨西哥美麗的沙灘上玩耍時,他看到了一個年輕的墨西哥漁夫正將捕獲的漁獲裝入簍子裡準備拿到市場去賣,企業家皺著眉頭觀察了漁夫一陣子後,決定上前和漁夫攀談,他說著:「天哪! 你是多麼浪費一天中的美好時光,你的魚簍尚未裝滿,而你就要歸去,剩下的半天你不捕魚打算做什麼?」漁夫回答道:「先生,我打算去市場拿這簍魚換些蔬果和晚餐的材料,然後回去陪女兒在院子玩耍,傍晚時和妻子一起做晚餐,飯後小酌後全家再一起在夕陽下的沙灘散步。」

企業家搖搖頭,告訴漁夫說:「聽著,我有美國知名學府的 MBA,我來教你如何妥善利用的時間改善生計,首先你應該盡可能的補更多的魚,然後把這些魚拿去市場上變賣,等你賺了錢以後,你可以換更大更先進的漁船,然後捕撈更多的魚。」漁夫不解的問了:「先生,然後呢?」企業家接著說:「接著你可以把捕來的魚貨利用快速冷凍的設備處理好後賣到美國市場,等你在美國市場賺了錢以後,你甚至可以在美國登記公司行號、向美國銀行貸款更多的錢,然後你可以買更多的漁船,補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漁夫茫然的看著企業家,又問了:「先生,然後呢?」企業家簡直不敢置信漁夫的反應,朽木不可以雕也啊! 企業家激動的說:「然後等你有了錢,你可以衣錦還鄉,回去陪女兒在院子玩耍,傍晚時和妻子一起做晚餐,飯後小酌後全家再一起在夕陽下的沙灘散步啊! 多麼令人稱羨的退休生活。」

故事至此,有人笑漁夫甘於平凡不思改善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有人笑企業家兜了一個大圈子在追求漁夫早獲得的東西。每個人對於理想的生活和職涯的看法都不同,但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追求幸福。無論是企業家趁年輕時追求利潤豐厚的工作,讓妻兒得到良好的物質生活,還是漁夫自始至終都以良好的家庭關係為生涯重心,兩人選擇的職涯選擇幾乎背道而馳,但殊途同歸,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幸福,無論是自己的幸福或家人的幸福。也只有能夠獲得幸福,才能讓我們在工作面臨驚滔駭浪時,勇往直前、永不退縮。

即使我們對於目前的工作滿意度很高,也暫時沒有轉職的打算,就不須再次檢視職涯規劃了嗎?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也許會因為工作和生活的干擾,忘記自己的北極星在哪個方向,適時的檢視自己的職涯:職涯航道是否偏離了北極星? 我的內在需求是什麼? 現任工作還有辦法滿足我的內在需求嗎? 唯有時常檢視工作內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內在需求,創造連貫的職涯發展和職涯故事,我們才能從工作中源源不斷地獲得幸福。

請記得:職涯規劃是一種生活態度,你對職涯的態度,決定你幸福的程度。



其他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

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


書名: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

作者:朴建鎬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 離職後,你有想當自由工作者嗎?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的作者曾彥菁離職後成為文字創作自由工作者,而求職暢銷書「你可以不遷就」的作者 Bolles 在本書的最後也告訴讀者從受雇者成為自由工作者所需要做的準備, 如果你有一技之長,成為自由工作者也許是不錯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峽貓貓的沙龍
57會員
92內容數
讀書心得 | 生活 | 隨筆
三峽貓貓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5
史丹佛經濟學家羅素羅伯茲在《貿易戰爭》一書,透過角色對話的方式介紹比較利益原則,說明自由貿易的優勢以及關稅和配額對消費者和產業的影響。書中批評貿易保護主義,並指出其可能導致價格上升、產業升級受阻以及社會成本增加,實則損害消費者利益。
Thumbnail
2025/04/05
史丹佛經濟學家羅素羅伯茲在《貿易戰爭》一書,透過角色對話的方式介紹比較利益原則,說明自由貿易的優勢以及關稅和配額對消費者和產業的影響。書中批評貿易保護主義,並指出其可能導致價格上升、產業升級受阻以及社會成本增加,實則損害消費者利益。
Thumbnail
2025/03/29
本文介紹知名哈佛學者桑德爾在《成功的反思》一書中探討現代社會的成功定義與階級不平等問題,批判「才德論」如何強化社會歧視,並反思教育體制、社會公平正義等議題。自己所擁有的都是靠自身努力而來嗎? 如果你抱有這樣的想法,或許你該看看這本書。
Thumbnail
2025/03/29
本文介紹知名哈佛學者桑德爾在《成功的反思》一書中探討現代社會的成功定義與階級不平等問題,批判「才德論」如何強化社會歧視,並反思教育體制、社會公平正義等議題。自己所擁有的都是靠自身努力而來嗎? 如果你抱有這樣的想法,或許你該看看這本書。
Thumbnail
2025/03/19
2025年第一篇科普心得獻給鑑識科學《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微物證據會說話,鑑識生態學家帶你進入案發現場》。你知道嗎?在鑑識科學中,植物孢粉和微生物可能是協助警方偵破棘手案件的關鍵證據! 即使凶手清除了巨觀證據,微觀世界的物證還是可以讓犯罪無所遁形。
Thumbnail
2025/03/19
2025年第一篇科普心得獻給鑑識科學《每具屍體都會留下痕跡:微物證據會說話,鑑識生態學家帶你進入案發現場》。你知道嗎?在鑑識科學中,植物孢粉和微生物可能是協助警方偵破棘手案件的關鍵證據! 即使凶手清除了巨觀證據,微觀世界的物證還是可以讓犯罪無所遁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和朋友聊天的話題中,感受到人心會想做出離職這樣的改變,來逃離現在心中的不舒服情緒。但同時會顧慮到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會遲遲無法做出行動。 之所以會選擇沒有行動、甚至「覺得自己沒有選擇」,很可能是從感受上來說,現在依然是自己可以接受的狀況。此刻沒有迫切需要改變,意味著自身其實是有權衡過後,覺得留在目前
Thumbnail
在和朋友聊天的話題中,感受到人心會想做出離職這樣的改變,來逃離現在心中的不舒服情緒。但同時會顧慮到隨之而來的後果,就會遲遲無法做出行動。 之所以會選擇沒有行動、甚至「覺得自己沒有選擇」,很可能是從感受上來說,現在依然是自己可以接受的狀況。此刻沒有迫切需要改變,意味著自身其實是有權衡過後,覺得留在目前
Thumbnail
阿崴閱讀-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 雖然我們是為了賺錢而工作,但我相信工作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就算錢賺的再多,如果不幸福,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希望大家在汲汲營營於工作的同時,也能好好思考如何為自己帶來幸福?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Thumbnail
阿崴閱讀-讓每一次的離職都加分 雖然我們是為了賺錢而工作,但我相信工作最終目的是為了幸福。就算錢賺的再多,如果不幸福,生活還有什麼意義呢?希望大家在汲汲營營於工作的同時,也能好好思考如何為自己帶來幸福?這也是我寫這本書的初衷。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歷過職業倦怠,或者不知道該不該離職另謀更好出路的時候? 書中提到的「九階段職涯課題」以客觀分析的方式、規劃各種問題,分成九個階段依序從如何發掘自己的內在需求、判斷不想上班的原因、釐清仍未離職的原因、找出自己的核心優勢等,循序漸進地讓讀者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經歷過職業倦怠,或者不知道該不該離職另謀更好出路的時候? 書中提到的「九階段職涯課題」以客觀分析的方式、規劃各種問題,分成九個階段依序從如何發掘自己的內在需求、判斷不想上班的原因、釐清仍未離職的原因、找出自己的核心優勢等,循序漸進地讓讀者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獲得幸福。如何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創造理想的人生。
Thumbnail
工作是為了獲得幸福。如何從離職的念頭中盤點內在渴望,創造理想的人生。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當工作壓力累積到臨界點,總讓人一秒萌生離職念頭,不同就職時間長短,心態也會有所不同。不知道大家沒有發現? 我們簡單把就職時間分為短期(一年內)與長期(一年以上)來看。 可以把短期視為走馬看花或是適應期,找尋新出路、嘗試多元化的職業也不算是件壞事。 重要的一件事:尋找我的志向 離職後你可以……
Thumbnail
各種環境因素讓我們開始思考轉職的可能性,然而當開始嘗試踏出舒適圈、到要執行的地步時,卻又會因為各種藉口打退堂鼓而放棄。  
Thumbnail
各種環境因素讓我們開始思考轉職的可能性,然而當開始嘗試踏出舒適圈、到要執行的地步時,卻又會因為各種藉口打退堂鼓而放棄。  
Thumbnail
「朋友說興趣玩玩就好,做喜歡的事情真的能賺錢嗎?」 「家人說公務人員比較穩定,可是我考好久都沒考上,要繼續考嗎?」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好痛苦,又不知道該換什麼工作?」 曾經,我的心中也有上述的疑問,不如換個角度思考,與其說是賺錢,把視野拉到更高的地方!
Thumbnail
「朋友說興趣玩玩就好,做喜歡的事情真的能賺錢嗎?」 「家人說公務人員比較穩定,可是我考好久都沒考上,要繼續考嗎?」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每天上班都好痛苦,又不知道該換什麼工作?」 曾經,我的心中也有上述的疑問,不如換個角度思考,與其說是賺錢,把視野拉到更高的地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