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路上觀察學入門:偵探素質養成從觀察開始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本來以為是「路上觀察學」的自學入門,可以一步步教我如何從不同角度發掘城市風景。仔細翻了一下,雖然中文出版日期是2014年,但記載的內容大部分是80、90年代時觀察的內容,以致於難以依樣畫葫蘆地學習。翻了翻內容又覺得有種令人懷念的熱血,忍不住就一直讀下去。

雖然沒能從中習得「路上觀察學」的技能,作者群對於觀察微小事物的堅持和研究熱忱卻打動了我,加上書中有許多雜學相關的知識,就算是只是稍稍瀏覽完這本書,也算是蠻有收獲的。

raw-image

路上觀察學是什麼?

走在路上,東看西看,發現有趣的東西,這是第一步。
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那個東西,這是第二步。
對此產生研究興趣,並且開始以科學態度採集、進行研究考據,就能成為路上觀察學者。

只要對日常生活抱持好奇心,一般人通常都能輕易做到第一步和第二步。台灣有個臉書社團叫「路上觀察學院」,常常有人分享自己在路上看到的有趣事物,為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提供不同觀看的角度,這大概算是第一步。但是很少看到有台灣人會去深究這些事物為什麼被這樣設計?為什麼會出現?甚至開始收集這些現象進行研究、推論,為此立下學名等等。

小時候愛看日本偵探小說的我覺得當偵探很帥,我買了當時很紅的完全手冊系列其中一本《完全偵探手冊》(當時最紅的是這系列的《完全自殺手冊》,後來被列為禁書),提供好幾種觀察方法。那時的我也想當作家,讀小說時常常刻意學習作者製造情境氣氛的手法,其中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就是堆疊對當下環境的描述,想要描述得好,就要懂得觀察。我想當偵探和作家,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觀察,因此我常常刻意練習觀察一些生活情境,然後在腦中試著用文字去描述我觀察到的環境和人物動作。這種練習讓我對於別人的動作和意圖比較敏感,但是也僅止於此,導致我沒有成為偵探或作家(?)。

我讀了盛夏不等式對這本書的讀後感,才知道原來台灣也有類似的研究學會,但是熱度並沒有維持很久。日本對於路上觀察的研究之所以能不斷發展且持續下去,而台灣只能停留在趣味分享的層面,我猜想這或許跟日本講究讀空氣,而台灣帶有大而化之的草莽民族性有關(當然,這裡提到的文化特性和民族性是廣義的刻版印象)。

《路上觀察學入門》展示出來的觀察可以精細到什麼程度呢?從水溝蓋的圖案紋路、招貼(廣告紙)、沒有實際效用卻出現在路上的景物到水流垃圾(竟然發現了嬰兒屍體)、狗大便的形狀、高中女生的制服……路上觀察學的信徒們把這些發現到的東西做出精細描繪和筆記紀錄,甚至將之整理出版,你說從中可以得到什麼了不起的科學啟發還是人生領悟,恐怕很難讓一般人信服,但就是這種無用之用的認真惡搞精神讓陷入路上觀察學的朋友為之著迷。

筆記

對重點物件好奇,並以趣味的方式進行

要是忽視「路上觀察學」的背景,似乎很難讓台灣人理解為什麼日本會有人對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事物這麼著迷。路上觀察的物件只有在脫序時才會成立,換言之,日本當時因戰爭、地震造成建築物嚴重損壞,在破壞與重新建設的過渡期裡產生了空間錯置或超出實用性的違和感,引發了人類的好奇心。

類似路上觀察學的學問其實很早就出現了,像博物學、考現學、前衛藝術、建築學等等,路上觀察學除了有上述這些學問的面相之外,更注重趣味性、觀察與採集。比如說,書中有一篇《走在路上的正確方法》提到一種有趣的觀察方式:跟在狗的後面,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你以為狗兒在街上溜躂的時候是走直線嗎?

模仿牠的路線就會知道,跟走直線比起來,這樣走兩側的房子看得更清楚,觀察到的街景幅度也更廣。再者,由斜角穿越道路,製造了回望身後風景的機會,有時甚至可以從後方的風景中,發現平常看漏的事物。雖然我總覺得這樣的蛇行路線是不經意走出來的,但偶爾故意蛇行,的確有趣味盎然的新鮮感。-《走在路上的正確方法》林丈二

這種事講天分,要不然就要有前輩帶

以瀏覽方式一路翻閱這本書,讓我眼睛突然為之一亮的是《雪伍德森林,如今安在?》這篇。這篇用大量的日本漫畫舉證,說明「空地、廢墟」的時代意義。作者四方田犬彥提到日本都會區出現荒地有種種因素,其中最大原因是空襲屋舍被燒毀所致,在重建工作尚未開始前,空地廢墟成為孩子們占據的三不管地帶。空地三種神器為刺鐵絲網、鐵皮桶和涵管,前面兩者與美國駐軍有關,鐵皮桶可能是運送物資時使用,用完就棄置於空地;而涵管與都市下水道工程相關,當時日本到處都在進行埋管工程,因此空地、荒地和路邊放滿了涵管。

經歷這段時間的漫畫作者把這樣的場景裝載在漫畫裡,忠實記載當時都會區的樣貌。這樣的場景描繪在七、八零年代逐漸減少,大概與當時重建工程和下水道工程逐漸完成有關。作者舉例的漫畫年代太老了,我幾乎沒有看過,但是我立刻想到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哆啦A夢》的主角群們不就是以堆放涵管的空地做為玩耍空間嗎?如此習以為常的漫畫場景,我卻從來沒思考過它背後代表的意義,難怪我當不了偵探和作家(泣)。

讀完《路上觀察學入門》後我深深感受到,想要具備切入角度異於常人的觀察之眼,若不是講究天份,就需要前輩帶領(小狗小貓也可以是你的前輩!)、大量練習。除此之外,平常廣泛地攝取各種知識也會讓自己的切入角度更有意思,不管是從美學、地理學、建築學、歷史學這類講究空間、時間的角度,或是以動物視野、人類的心理活動等角度考究,都能為種種觀察帶來更多趣味。路上觀察學對門檻和研究方向從來不給限制,一切開心就好。

有部影片是這群觀察學者對路上觀察新手說的一些話,我想以林丈二的文句為這篇文章做結論:「不起眼的東西也會發出光,不想被察覺的微小光芒」。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有機會放慢腳步,好好欣賞自己生活的地方吧~


路上觀察學入門

ISBN:9789869028738
頁數:352
出版社:行人
作者: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合編
譯者:嚴可婷、黃碧君、林皎碧
出版日期:2014/04/2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廢物青年.迪麥
97會員
276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廢物青年.迪麥的其他內容
2024/11/18
《家守綺譚》由梨木香步創作,描繪主角綿貫徵四郎的隱居生活與妖怪世界的奇幻冒險。故事透過二十八篇輕鬆短篇,探索自然的生命力與人與妖的界線。與死去友人的重聚、聰明小狗五郎的陪伴,使得作者所描繪的時空,充滿了循環的四季和模糊的人世間。
Thumbnail
2024/11/18
《家守綺譚》由梨木香步創作,描繪主角綿貫徵四郎的隱居生活與妖怪世界的奇幻冒險。故事透過二十八篇輕鬆短篇,探索自然的生命力與人與妖的界線。與死去友人的重聚、聰明小狗五郎的陪伴,使得作者所描繪的時空,充滿了循環的四季和模糊的人世間。
Thumbnail
2024/08/12
作家金英夏的散文集《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深入解析人類旅行的原因和意義。透過個人經驗和反思,他呈現出旅行與內心世界的交融,讓讀者思考自己旅行的理由與生活的課題。文章不僅展示了旅行的啟發,還探討了故事與人生的關聯,深入人心。希望能激發讀者的靈感與思考。
Thumbnail
2024/08/12
作家金英夏的散文集《懂也沒用的神祕旅行》深入解析人類旅行的原因和意義。透過個人經驗和反思,他呈現出旅行與內心世界的交融,讓讀者思考自己旅行的理由與生活的課題。文章不僅展示了旅行的啟發,還探討了故事與人生的關聯,深入人心。希望能激發讀者的靈感與思考。
Thumbnail
2024/07/27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2024/07/27
《成為怪物以前》是一部充滿緊湊情節及細緻氣味描寫的臺灣犯罪小說。楊寧的天賦與失去弟弟的復仇行動,讓本書成為了作者對犯罪電影經典的重新演繹。程春金也是本書最有魅力的角色,對他的描寫可說是氣味四溢。全文敘事結構上很像戲劇的拍攝方式,猶如預告其影像化的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只是吸收生態知識、科學知識並無法成為一個能夠以生態觀、科學觀進行思考的人。 思考模式的養成是一個綜合又繁複的過程,也因為如此,對多數人而言,很難直觀地理解該如何培養思考。 而這正是我十分佩服日本書籍的地方!​
Thumbnail
只是吸收生態知識、科學知識並無法成為一個能夠以生態觀、科學觀進行思考的人。 思考模式的養成是一個綜合又繁複的過程,也因為如此,對多數人而言,很難直觀地理解該如何培養思考。 而這正是我十分佩服日本書籍的地方!​
Thumbnail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Thumbnail
實在是太喜歡這本書了, 它從國小二年級開始陪伴我至今。 在以前那個《漢聲小百科》的年代,以前那個銷售員還會挨家挨戶上門推銷書籍的年代,台灣著實出了不少放到現在還是非常值得的好書。 知識會過時,但好的概念,能夠持續的比知識要久遠。 就像外表的礦物雖然氧化,內裡的黃金仍然閃閃發光。 很喜歡那時一些從日本
Thumbnail
我從小是童子軍,當年有一本小小的,可以放在褲子口袋的冊子「童軍表解」,這本小冊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童軍制度儀典到自然觀察、野外求生,樣樣包括,長達數十年,數十萬的童軍整天攜帶著它,幾乎碰到什麼問題只要一翻閱,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內容雖然淺顯,但是好像也夠用了。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各種專業
Thumbnail
我從小是童子軍,當年有一本小小的,可以放在褲子口袋的冊子「童軍表解」,這本小冊子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童軍制度儀典到自然觀察、野外求生,樣樣包括,長達數十年,數十萬的童軍整天攜帶著它,幾乎碰到什麼問題只要一翻閱,就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答案,內容雖然淺顯,但是好像也夠用了。 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各種專業
Thumbnail
很遺憾的 結論是,當你縱身跳入 去探討過往,並試著從中理清思緒 你什麼東西也不會得到 並且,還會越看越混亂 同樣的,當我集中精力 用心,想辦法,讀懂各式各樣的論點 卻也忽然發現 我根本什麼都看不懂 現實 光是什麼是現實 就難以定義 或是辨認 甚至看出 這句話 本身就是鬼話一句 這種東西,又會不自覺陷
Thumbnail
很遺憾的 結論是,當你縱身跳入 去探討過往,並試著從中理清思緒 你什麼東西也不會得到 並且,還會越看越混亂 同樣的,當我集中精力 用心,想辦法,讀懂各式各樣的論點 卻也忽然發現 我根本什麼都看不懂 現實 光是什麼是現實 就難以定義 或是辨認 甚至看出 這句話 本身就是鬼話一句 這種東西,又會不自覺陷
Thumbnail
我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本來以為是「路上觀察學」的自學入門,可以一步步教我如何從不同角度發掘城市風景。仔細翻了一下,雖然中文出版日期是2014年,但記載的內容大部分是80、90年代時觀察的內容,以致於難以依樣畫葫蘆地學習。翻了翻內容又覺得有種令人懷念的熱血,忍不住就一直讀下去。
Thumbnail
我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本來以為是「路上觀察學」的自學入門,可以一步步教我如何從不同角度發掘城市風景。仔細翻了一下,雖然中文出版日期是2014年,但記載的內容大部分是80、90年代時觀察的內容,以致於難以依樣畫葫蘆地學習。翻了翻內容又覺得有種令人懷念的熱血,忍不住就一直讀下去。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A.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A.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Thumbnail
今天讀完了兩本書:《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和《觀察的練習》。第一本書內容很豐富,對於想了解日式美學的人來說,是本值得拜讀的作品。第二本透過隨筆的形式,提供新的「體驗生活」的方式,很能刺激靈感。
Thumbnail
今天讀完了兩本書:《八個日本的美學意識》和《觀察的練習》。第一本書內容很豐富,對於想了解日式美學的人來說,是本值得拜讀的作品。第二本透過隨筆的形式,提供新的「體驗生活」的方式,很能刺激靈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