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路上觀察學入門:偵探素質養成從觀察開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在圖書館發現這本書,本來以為是「路上觀察學」的自學入門,可以一步步教我如何從不同角度發掘城市風景。仔細翻了一下,雖然中文出版日期是2014年,但記載的內容大部分是80、90年代時觀察的內容,以致於難以依樣畫葫蘆地學習。翻了翻內容又覺得有種令人懷念的熱血,忍不住就一直讀下去。
雖然沒能從中習得「路上觀察學」的技能,作者群對於觀察微小事物的堅持和研究熱忱卻打動了我,加上書中有許多雜學相關的知識,就算是只是稍稍瀏覽完這本書,也算是蠻有收獲的。

路上觀察學是什麼?

走在路上,東看西看,發現有趣的東西,這是第一步。
思考為什麼會出現那個東西,這是第二步。
對此產生研究興趣,並且開始以科學態度採集、進行研究考據,就能成為路上觀察學者。
只要對日常生活抱持好奇心,一般人通常都能輕易做到第一步和第二步。台灣有個臉書社團叫「路上觀察學院」,常常有人分享自己在路上看到的有趣事物,為習以為常的日常事物提供不同觀看的角度,這大概算是第一步。但是很少看到有台灣人會去深究這些事物為什麼被這樣設計?為什麼會出現?甚至開始收集這些現象進行研究、推論,為此立下學名等等。
小時候愛看日本偵探小說的我覺得當偵探很帥,我買了當時很紅的完全手冊系列其中一本《完全偵探手冊》(當時最紅的是這系列的《完全自殺手冊》,後來被列為禁書),提供好幾種觀察方法。那時的我也想當作家,讀小說時常常刻意學習作者製造情境氣氛的手法,其中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就是堆疊對當下環境的描述,想要描述得好,就要懂得觀察。我想當偵探和作家,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就是觀察,因此我常常刻意練習觀察一些生活情境,然後在腦中試著用文字去描述我觀察到的環境和人物動作。這種練習讓我對於別人的動作和意圖比較敏感,但是也僅止於此,導致我沒有成為偵探或作家(?)。
我讀了盛夏不等式對這本書的讀後感,才知道原來台灣也有類似的研究學會,但是熱度並沒有維持很久。日本對於路上觀察的研究之所以能不斷發展且持續下去,而台灣只能停留在趣味分享的層面,我猜想這或許跟日本講究讀空氣,而台灣帶有大而化之的草莽民族性有關(當然,這裡提到的文化特性和民族性是廣義的刻版印象)。
《路上觀察學入門》展示出來的觀察可以精細到什麼程度呢?從水溝蓋的圖案紋路、招貼(廣告紙)、沒有實際效用卻出現在路上的景物到水流垃圾(竟然發現了嬰兒屍體)、狗大便的形狀、高中女生的制服……路上觀察學的信徒們把這些發現到的東西做出精細描繪和筆記紀錄,甚至將之整理出版,你說從中可以得到什麼了不起的科學啟發還是人生領悟,恐怕很難讓一般人信服,但就是這種無用之用的認真惡搞精神讓陷入路上觀察學的朋友為之著迷。

筆記

對重點物件好奇,並以趣味的方式進行

要是忽視「路上觀察學」的背景,似乎很難讓台灣人理解為什麼日本會有人對這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事物這麼著迷。路上觀察的物件只有在脫序時才會成立,換言之,日本當時因戰爭、地震造成建築物嚴重損壞,在破壞與重新建設的過渡期裡產生了空間錯置或超出實用性的違和感,引發了人類的好奇心。
類似路上觀察學的學問其實很早就出現了,像博物學、考現學、前衛藝術、建築學等等,路上觀察學除了有上述這些學問的面相之外,更注重趣味性、觀察與採集。比如說,書中有一篇《走在路上的正確方法》提到一種有趣的觀察方式:跟在狗的後面,可以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你以為狗兒在街上溜躂的時候是走直線嗎?
模仿牠的路線就會知道,跟走直線比起來,這樣走兩側的房子看得更清楚,觀察到的街景幅度也更廣。再者,由斜角穿越道路,製造了回望身後風景的機會,有時甚至可以從後方的風景中,發現平常看漏的事物。雖然我總覺得這樣的蛇行路線是不經意走出來的,但偶爾故意蛇行,的確有趣味盎然的新鮮感。-《走在路上的正確方法》林丈二

這種事講天分,要不然就要有前輩帶

以瀏覽方式一路翻閱這本書,讓我眼睛突然為之一亮的是《雪伍德森林,如今安在?》這篇。這篇用大量的日本漫畫舉證,說明「空地、廢墟」的時代意義。作者四方田犬彥提到日本都會區出現荒地有種種因素,其中最大原因是空襲屋舍被燒毀所致,在重建工作尚未開始前,空地廢墟成為孩子們占據的三不管地帶。空地三種神器為刺鐵絲網、鐵皮桶和涵管,前面兩者與美國駐軍有關,鐵皮桶可能是運送物資時使用,用完就棄置於空地;而涵管與都市下水道工程相關,當時日本到處都在進行埋管工程,因此空地、荒地和路邊放滿了涵管。
經歷這段時間的漫畫作者把這樣的場景裝載在漫畫裡,忠實記載當時都會區的樣貌。這樣的場景描繪在七、八零年代逐漸減少,大概與當時重建工程和下水道工程逐漸完成有關。作者舉例的漫畫年代太老了,我幾乎沒有看過,但是我立刻想到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哆啦A夢》的主角群們不就是以堆放涵管的空地做為玩耍空間嗎?如此習以為常的漫畫場景,我卻從來沒思考過它背後代表的意義,難怪我當不了偵探和作家(泣)。
讀完《路上觀察學入門》後我深深感受到,想要具備切入角度異於常人的觀察之眼,若不是講究天份,就需要前輩帶領(小狗小貓也可以是你的前輩!)、大量練習。除此之外,平常廣泛地攝取各種知識也會讓自己的切入角度更有意思,不管是從美學、地理學、建築學、歷史學這類講究空間、時間的角度,或是以動物視野、人類的心理活動等角度考究,都能為種種觀察帶來更多趣味。路上觀察學對門檻和研究方向從來不給限制,一切開心就好。
有部影片是這群觀察學者對路上觀察新手說的一些話,我想以林丈二的文句為這篇文章做結論:「不起眼的東西也會發出光,不想被察覺的微小光芒」。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有機會放慢腳步,好好欣賞自己生活的地方吧~

路上觀察學入門

ISBN:9789869028738
頁數:352
出版社:行人
作者: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南伸坊合編
譯者:嚴可婷、黃碧君、林皎碧
出版日期:2014/04/22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53內容數
廢物文青的娛樂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廢物青年.迪麥 的其他內容
您有沒有這種經驗,看電影不管卡司、內容,直接看導演名字就決定入場?對我來說,因信任而看的導演,香港是杜琪峯,韓國就是朴贊郁。
今年初因為種種事情,再度慎重地考慮自己未來職涯,除了韓文之外拿不出什麼的我,考慮發展的選項之一就是文字翻譯。為了好好學習翻譯這門課,我借了陳家倩的《我的職業是電影職業翻譯師》。本來以為書的內容會偏重自己的經歷,沒想到陳家倩老師竟然毫不保留地把許多業界Know-how寫出來!
這大概是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第二本我讀起來很噁心的小說。我必須每隔幾個段落就吐一口長嘆,或是離開位子晃晃調整一下心情,才能拾起書往下讀下去。我讀過很多殺人分屍還是描寫醜惡人性的小說,從來沒有這種噁心感,一直都是文字歸文字,我的生活是另外一回事。
關於走路的好處,網路上到處都看得到文章,被封走路教主的河正宇能寫出什麼新玩意兒來推廣走路呢?說教人人不喜歡,河正宇直接陳述他的經驗,他是如何將步行運動實踐在生活裡,從早到晚,從近到遠,如何體會「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走路又怎麼改變他的身心狀態。
我每次看華文推理小說,常常覺得對白不自然、故事太過造作。繼《遺忘刑警》帶給我的畫面感,《13.67》作者陳浩基營造出來的世界是最真實也最有說服力的,人物宛如在眼前一般。這本書裡由六篇短篇串成的神探一生,也是香港這座城市與香港警隊的歷史。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您有沒有這種經驗,看電影不管卡司、內容,直接看導演名字就決定入場?對我來說,因信任而看的導演,香港是杜琪峯,韓國就是朴贊郁。
今年初因為種種事情,再度慎重地考慮自己未來職涯,除了韓文之外拿不出什麼的我,考慮發展的選項之一就是文字翻譯。為了好好學習翻譯這門課,我借了陳家倩的《我的職業是電影職業翻譯師》。本來以為書的內容會偏重自己的經歷,沒想到陳家倩老師竟然毫不保留地把許多業界Know-how寫出來!
這大概是繼《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後,第二本我讀起來很噁心的小說。我必須每隔幾個段落就吐一口長嘆,或是離開位子晃晃調整一下心情,才能拾起書往下讀下去。我讀過很多殺人分屍還是描寫醜惡人性的小說,從來沒有這種噁心感,一直都是文字歸文字,我的生活是另外一回事。
關於走路的好處,網路上到處都看得到文章,被封走路教主的河正宇能寫出什麼新玩意兒來推廣走路呢?說教人人不喜歡,河正宇直接陳述他的經驗,他是如何將步行運動實踐在生活裡,從早到晚,從近到遠,如何體會「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走路又怎麼改變他的身心狀態。
我每次看華文推理小說,常常覺得對白不自然、故事太過造作。繼《遺忘刑警》帶給我的畫面感,《13.67》作者陳浩基營造出來的世界是最真實也最有說服力的,人物宛如在眼前一般。這本書裡由六篇短篇串成的神探一生,也是香港這座城市與香港警隊的歷史。
這本和《做工的人》、《你好,我是接體員》一樣都有同情弱勢的中心思想,但作者李佳庭並沒有站在道德高地譴責一般人,她身為一名年輕社工,她把自己站在第一線的觀察、內心的矛盾、對制度的質疑很誠實地寫出來。書裡描述的不是大家想像中愛看的心靈雞湯,就算有這樣的情節,也不見得是我們看過擁有高貴情操的街頭蘇格拉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第三隻灰色的那種,城市裡相當常見的鴿子。眼睛沒來得及闔上,看不出致命傷,周邊也不存在任何血漬,只有幾粒稻穗散落,隱隱約約的說明了事發經過...
Thumbnail
總是覺得走起路來怪怪的 成長的地方-麟洛田中村,田中村分為上竹架和下竹架,日據時代與上竹架、下竹架、田心、田道稱為下四庄。外祖父在田中村的重要據點三叉路口,開了《潤財雜貨店》,倚著外祖父的店,母親開了一家裁縫店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天生就有看起來很專注的眼神,好處是就算走心了,對方也認為我在傾聽,壞處是年輕時,走在路上,時常被小混混攔下來! 後來也因為喜歡看藍天白雲,所以養成抬頭走路的習慣,改掉這個習慣是在要考高中的時候,那時一下課就往市立圖書館衝,卻發現在樓梯上有高中的姐姐壓著學生裙,用驚慌的眼神看我?問過班上女同學後,才
Thumbnail
週末的老街散步,碰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從海關碼頭還車的國中生、到街尾河的小哥彈吉他,再到人們拍照追逐夕陽,每個畫面都充滿趣味和驚喜。
Thumbnail
這段話是相對於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在《如何獨處》中提到:「小說是將經驗的浮渣轉變為語言的黃金。小說意味著撿起被世界遺棄路邊的垃圾,將它化為美好的事物。」 在《單車失竊記》中,涉及二戰戰史、台灣史、台灣單車發展史、動物園史、蝴蝶工藝史等,作者吳明益也因此求助了包括東
Thumbnail
在路上,我經常遊目四顧,「閱讀」路人成癖。 曾聽聞:人不可無癖。古有藏茶成癡、拜石爲友;今有浸淫鐵道周邊、二次元角色扮演;癖中樂趣,又喪又美,非外人能全知。有多少癖就有多少故事,真有百百種。 有些癖好,很像病毒入侵,不知什麼原因就感染上了,分析起我這個怪癖,可能是戴口罩後遺症:呼吸愈膽怯,眼睛愈
Thumbnail
走路的時候,會突然冒出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想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第三隻灰色的那種,城市裡相當常見的鴿子。眼睛沒來得及闔上,看不出致命傷,周邊也不存在任何血漬,只有幾粒稻穗散落,隱隱約約的說明了事發經過...
Thumbnail
總是覺得走起路來怪怪的 成長的地方-麟洛田中村,田中村分為上竹架和下竹架,日據時代與上竹架、下竹架、田心、田道稱為下四庄。外祖父在田中村的重要據點三叉路口,開了《潤財雜貨店》,倚著外祖父的店,母親開了一家裁縫店
Thumbnail
想帶著學生走出校園,但卻不知道該從何做起?又或者想要與地方建立連結,但總不知道要尋找什麼樣的合作對象?相信這是108課綱上路以來,許多在中小學任教的教育工作者們的一大煩惱。如果說地方文化是生活的累積,那麼田野調查往往就是看見生活情境的起點。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走讀台灣是文化部這些年主推的計畫,結合書的閱讀與活動,希望民眾能深度認識台灣。文化部選定有關台灣生態與環境的書籍,是我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跟「自然課可以這麼浪漫」。    
天生就有看起來很專注的眼神,好處是就算走心了,對方也認為我在傾聽,壞處是年輕時,走在路上,時常被小混混攔下來! 後來也因為喜歡看藍天白雲,所以養成抬頭走路的習慣,改掉這個習慣是在要考高中的時候,那時一下課就往市立圖書館衝,卻發現在樓梯上有高中的姐姐壓著學生裙,用驚慌的眼神看我?問過班上女同學後,才
Thumbnail
週末的老街散步,碰到很多有趣的事情。從海關碼頭還車的國中生、到街尾河的小哥彈吉他,再到人們拍照追逐夕陽,每個畫面都充滿趣味和驚喜。
Thumbnail
這段話是相對於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在《如何獨處》中提到:「小說是將經驗的浮渣轉變為語言的黃金。小說意味著撿起被世界遺棄路邊的垃圾,將它化為美好的事物。」 在《單車失竊記》中,涉及二戰戰史、台灣史、台灣單車發展史、動物園史、蝴蝶工藝史等,作者吳明益也因此求助了包括東
Thumbnail
在路上,我經常遊目四顧,「閱讀」路人成癖。 曾聽聞:人不可無癖。古有藏茶成癡、拜石爲友;今有浸淫鐵道周邊、二次元角色扮演;癖中樂趣,又喪又美,非外人能全知。有多少癖就有多少故事,真有百百種。 有些癖好,很像病毒入侵,不知什麼原因就感染上了,分析起我這個怪癖,可能是戴口罩後遺症:呼吸愈膽怯,眼睛愈
Thumbnail
走路的時候,會突然冒出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