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閱讀#01】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 |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看到今周刊的一則新聞,星宇董座張國煒談禁忌:講出口絕對被我刷掉 內容說道:
張國煒談起過往,表示自小就對飛航有著極大興趣,還曾經騙媽媽說要去補習,結果跑去看飛機。到美國念書後,還參與了飛機修護工作,加深並奠定了他從事航空業的志向。他在接觸飛機修護時發現機械構造有許多眉角,光看說明書跟親手操作完全不同,也因此就算他現在已經是星宇航空的老闆,還是堅持要親自看過每一台購入的飛機。

為什麼張董事長會跑去看飛機、參與修飛機的工作、看說明書跟親手操作不同…,到最後能夠成為星宇航空的老闆,最重要的就是「興趣」,而興趣往往與「意義」有關。



在「SOLO一個人工作聖經」這本書中提到「不滿意工作往往來自於缺乏意義」,在過往的經驗裡,常常有人抱怨自己不想再做過去的工作了,因為一直都在做同樣的事情,當工作出現厭煩、倦怠,意味著缺乏了興趣與意義。 然而,作者在書中也提到,很多人們心目中工作的意義是被自身的文化教導出來的,就如同我們對於某些工作性質,某些公司行號會有特別的刻板印象一樣(公務人員=鐵飯碗,半導體公司=高薪,分紅,空姐=到處旅遊等),如果我們存著這些想法,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就很容易落入後面的好處上,因為好處是最吸引人的。然而真正的工作卻不如此,可能承擔的壓力比一般工作更加的

如果要找出真正的意義,就要盡可能斷開這些想法,才有可能找出對自己真正有意義的工作。

除了意義之外,本書作者也提到熱情,她說道熱情來自於專業,當你花了很長的時間,學會了非常擅長的一件事,往往會產生深厚的情感,這便可以稱之為熱情。
書中也提出一些人們經常會出現的困擾,要是你就像大部分的人一樣沒有熱情呢? 要是熱情所在是你樂在其中卻不擅長的事物呢?要是無法藉此賴以為生呢?

對於「熱情」,作者也提出了另一個隱憂 — 過勞(這是多數人說道熱情,卻被忽略的地方)它可能有礙健康,讓我們智力變差,生產力減低等。,在書中也提醒著想要成為個人作者如何避免讓自己成為過勞的工作者。

作者蕾貝嘉,西爾,曾是位記者、編輯、電視節目主持人和作家。也因為她曾任記者,所以透過蒐集客觀的資料,把個人工作者的甘苦,不為人知的一面如實的寫出來。讓許多還在思考是否踏入這個領域的工作者,或是已經在進行個人工作者調整更有效率的工作,調整自己的步調,以找到更能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臉書搜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帶你看見不一樣的世界思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2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重點:拆解心理工作者的三種常見行銷模式(路邊廣告、口碑行銷、網路行銷)之強弱 最近有機會去台北處理一些事情,坐在捷運列車上,看到幾處的牆壁上掛著XXX心理治療(諮商)所(以後以機構稱之)的巨幅廣告,讓我想起當我們成為心理工作者的時候,該如何讓人知道?
本文重點: 長期活在藍海中之策略: 1. 作大企業不作的市場 2. 別人覺得太複雜麻煩的市場 3. 同行不願意去做的事 4. 隱晦的商業模式
最近因為通貨膨脹,物價越來越貴,相同的價錢已經無法買到過去可以買到的東西, 這時才發現我們的錢貶值了,你覺得這樣的通貨膨脹對心理諮商這項服務有甚麼影響呢? 之前曾經的一篇文章,幾年之後的心理師市場會飽和嗎?內容寫道我們看得到的大環境,不少以諮詢、心聊等相關的個人品牌加入心理市場...
當你在網路上找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以後以機構代之)的時候,你會先看什麼內容呢? 「服務團隊」、「服務項目」還是「所長」是誰呢?這是以一個由使用者的觀點去看TA會在哪裡逗留,會專注在哪裡的思維。多數的構沿用其他機構現成的模板,稍微加減內容,這個時候內容就成為吸睛的關鍵了。
多數的在職者擔心沒有刻意去學習某些專長,便感覺不可能有個人品牌的產品,其實缺少了一個部份—「盤點優勢」。長期守著一份工作,在其中做到極致,這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這也會影響到我們自己對外的視野和對內的觀點。對外的視野指的是看不到外面的資源,雖然周遭有許多資源書籍、課程等,由於都在同樣一份工作...
最近有機會與一家出版社合作,對方期待可以為之前幫他們推薦的書寫一篇心得文,若是依照過去還沒有經營個人品牌之前,一定馬上就答應,過幾天就可以產出一篇心得給他們。然而,因為經營個人品牌之故,我請他們等幾天,讓我幫他們想想看如何幫這本好書,讓更多人知道...
本文重點:拆解心理工作者的三種常見行銷模式(路邊廣告、口碑行銷、網路行銷)之強弱 最近有機會去台北處理一些事情,坐在捷運列車上,看到幾處的牆壁上掛著XXX心理治療(諮商)所(以後以機構稱之)的巨幅廣告,讓我想起當我們成為心理工作者的時候,該如何讓人知道?
本文重點: 長期活在藍海中之策略: 1. 作大企業不作的市場 2. 別人覺得太複雜麻煩的市場 3. 同行不願意去做的事 4. 隱晦的商業模式
最近因為通貨膨脹,物價越來越貴,相同的價錢已經無法買到過去可以買到的東西, 這時才發現我們的錢貶值了,你覺得這樣的通貨膨脹對心理諮商這項服務有甚麼影響呢? 之前曾經的一篇文章,幾年之後的心理師市場會飽和嗎?內容寫道我們看得到的大環境,不少以諮詢、心聊等相關的個人品牌加入心理市場...
當你在網路上找心理治療所或心理諮商所(以後以機構代之)的時候,你會先看什麼內容呢? 「服務團隊」、「服務項目」還是「所長」是誰呢?這是以一個由使用者的觀點去看TA會在哪裡逗留,會專注在哪裡的思維。多數的構沿用其他機構現成的模板,稍微加減內容,這個時候內容就成為吸睛的關鍵了。
多數的在職者擔心沒有刻意去學習某些專長,便感覺不可能有個人品牌的產品,其實缺少了一個部份—「盤點優勢」。長期守著一份工作,在其中做到極致,這是十分值得敬佩的。而這也會影響到我們自己對外的視野和對內的觀點。對外的視野指的是看不到外面的資源,雖然周遭有許多資源書籍、課程等,由於都在同樣一份工作...
最近有機會與一家出版社合作,對方期待可以為之前幫他們推薦的書寫一篇心得文,若是依照過去還沒有經營個人品牌之前,一定馬上就答應,過幾天就可以產出一篇心得給他們。然而,因為經營個人品牌之故,我請他們等幾天,讓我幫他們想想看如何幫這本好書,讓更多人知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還記得在學校Case Study的課堂中,探討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那段奉命整頓日航,並且在一年內讓這家航空公司起死回生的經營戰略。在他的工作哲學或是在全球企業家身上可以看見的共同點:工作不只是為五斗米去上班,那是一種對意志的鍛鍊,最大的竅門是在工作挑戰中找到力量,在工作中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快樂,所以他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江振誠《工作美學》,其實正是一種重新定義工作的新主張,追求快樂跟儀式感,手藝跟人文管理的平衡,追求初心跟在完美時勇敢放手,這展顯出的是個人的工作哲學,只要找到自己合適的賽道,在一方小天地中依然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熱情是推動持久工作動力的核心,因為當一個人從事他真正熱愛的工作時,這份工作就不再是單純的職責或任務,而是成為一種享受與成就感的源泉。 比如一位熱愛寫作的作家,即使面對寫作過程中的挑戰和困難,仍會因為創作的滿足感而持續前進,這種內在的動力是外在激勵所無法比擬的。 此外選擇熱情所在的工作,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平凡設計師在中國職場勞動的求生日記, 與未來部落格的書寫方向。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曾經有過對於「夢幻職業」的想像,但真的能如願以償的人不多,對很多人來說,工作似乎只是賺取收入的方式,而不是展現自我的舞台。 《發現你的天職》要告訴讀者:找到「真心想做的事(夢幻工作)」並非不可能,運用「熱情」「才華」「價值觀」三重篩選機制,發掘出能讓自己獲得莫大成就感的天職。
Thumbnail
還記得在學校Case Study的課堂中,探討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那段奉命整頓日航,並且在一年內讓這家航空公司起死回生的經營戰略。在他的工作哲學或是在全球企業家身上可以看見的共同點:工作不只是為五斗米去上班,那是一種對意志的鍛鍊,最大的竅門是在工作挑戰中找到力量,在工作中看見自己的價值與快樂,所以他
Thumbnail
我們的工作或生活中充滿了不喜歡或沒興趣的事情,但又不能不做?想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或者培養一個新的習慣,發現自己很難堅持下去?感到無趣、煩惱、焦慮或壓力大?做的事情雖然是對的,但是沒有任何的樂趣和動力?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三點: 一.什麼是喜歡有興趣的事情? 就是那些能讓你感到快樂、滿足、自信、充實、成
Thumbnail
這本書以「打造夢幻工作、實現自主人生」為主題,從察覺自己真正的興趣開始、一步步打造自己的夢幻職涯,並實現自主人生,開啟人生新旅途。本書談到了許多有關生涯規劃以及提升自我能力的方法和建議,並包含了作者的個人故事和經歷。閱讀者可以透過本書獲得一些珍貴的啟示和激勵。
Thumbnail
作家黃麗群在「抱住那個問題」中提出一個問題:「職業這件事,是一個人成立自我景觀最重要的根系嗎?」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如何從追逐卓越的菁英形象到改變心態,實現快樂的自己。文章中提到的關鍵字有企業教練、工作效能、自我覺察、自我價值。
Thumbnail
江振誠《工作美學》,其實正是一種重新定義工作的新主張,追求快樂跟儀式感,手藝跟人文管理的平衡,追求初心跟在完美時勇敢放手,這展顯出的是個人的工作哲學,只要找到自己合適的賽道,在一方小天地中依然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
Thumbnail
這本書探索工作背後的真正目的,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概念:自我認知三角形和工作範圍三角形。書中進一步討論了三個常見的錯誤路標:追求完美、僅追求興趣和金錢。以及拼圖大學的概念,強調工作是一場終身學習的旅程。
熱情是推動持久工作動力的核心,因為當一個人從事他真正熱愛的工作時,這份工作就不再是單純的職責或任務,而是成為一種享受與成就感的源泉。 比如一位熱愛寫作的作家,即使面對寫作過程中的挑戰和困難,仍會因為創作的滿足感而持續前進,這種內在的動力是外在激勵所無法比擬的。 此外選擇熱情所在的工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