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叫做【傳習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閱讀王陽明的【傳習錄】,不只是要了解其內容,也不只是要了解其思想學說;而更重要的,是要體會陽明先生的生命學問,而與自家生命作出相應的印證。
【傳習錄】分作三卷,由門人弟子分別刻錄。「傳」,就是傳授;「習」,就是實踐。取名為「傳習」,實乃據《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和「傳不習乎?」而來的。
《論語》全書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一般的解釋,都按字面來解,就是說,把學過的知識,時時去溫習。這樣的解釋,筆者很難能感受到什麼喜悅之情;沒準,越去重溫,越有壓迫感。不客氣地說,這樣的解釋,根本就不懂孔子。
孔門教學,雖則以詩、書、易和六藝為主,然其最終目的,乃在學為君子,簡單地說,就是學做人。所以,南宋理學家陸象山曾說「六經皆我註腳」,也就是說:六經千言萬語,不過就是我(可泛指所有人)的本心所體受而印證而已。後來陽明也說「四書五經,不過說這心體。」也就是說,四書五經所講的聖人之道,縱使千言萬語,不過是直指吾心罷了!
既然孔門教學,最終都是要學生自己體受生命,作出道德印證;那麼,要作出道德印證,時加溫習就可以了嗎?難!而且還是求道於外呀!必須實踐,把孔子的生命學問,實踐於日常生活,而與自家生命印證而共鳴。一旦產生共鳴,激發出生命的火花,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做到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這內心才會有喜悅啊!
故此,依陽明的思路,「學而時習之」的「學」,是指生命的學問,這學問,一旦知之真切篤實,而同時又能坦蕩地行出來,處處明覺,事事精察,因而互證知行合一的不二之門。
既然聖賢之道、生命的學問,都必須付之實踐,這才能體受到生命的意義,這又豈能「傳不習乎」?
【傳習錄】,既傳,也得習,也得實踐,這就是「踐仁知天」啊!
(寫於2022年8月1日)
下一講:何謂「心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個經歷過含冤受屈,廷杖下獄,瀕臨生死,劫難重生;但,他不怨天、不尤人,也不念舊惡,而只是平平實實,坦然做人。他深知一個人的尊嚴與價值,原也不受哪些外在偶然的事件所影響、所改變,而全在內省不疚的自我肯定。他已經能挺立起一個獨立自主自證的人格,而堅信人格的自尊自足,不往外求。
前文講到陽明先生可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一代完人,那是後人對先生的讚譽,可陽明他自己卻沒有這樣想過。 立言,是因為他無論處於如何坎坷險阻,抑或帶兵平亂,講學從不間斷。 立德,那是要實踐人格的完善,體認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 這兩點,就是孔子所講「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是吾憂也」。
古人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謂三不朽。」 然則,陽明先生又如何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呢? 先講立言。陽明的學說——知行合一、致良知,以致心學,不但影響後世深遠,十九世紀初葉,日本、韓國以致近七十年以來,歐美多地,研究陽明心學者甚眾。先生之立言,毫無異議。
一個經歷過苦難、甚至是劫難的人,生死繫於一線,從死門關擦身而過,最終都能逃離劫難,而劫後重生,他的人生信念,往往都會更堅定、更執持;但能否走向光明坦蕩,奮發進取,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那麼,究竟陽明先生的生死劫難,是什麼一回事呢? (寫於2022年7月17日) 下一講:立德、立功、立言之一代完人
在2012年1月30日,筆者曾寫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一文,當中提及中國大陸直至近年才有學者介紹王陽明的傳奇,至於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的精粹,迄今仍未廣泛研究,這點實在有「禮失而求諸野」的遺憾啊!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但願「箇箇人心有仲尼」!
老子與莊子之所以被稱為道家,乃因老莊是以道來解釋天下事物現象。但就不稱之為老家和莊家。 商鞅、慎到、申不害和韓非之所以被稱為法家,乃因他們都主張以法、術、勢來鞏固君主的權力。但也不稱之為商家、慎家、申家或韓家。 儒,是什麼意思呢? 儒,是指讀書人。有學問的讀書人,則稱之為鴻儒。
一個經歷過含冤受屈,廷杖下獄,瀕臨生死,劫難重生;但,他不怨天、不尤人,也不念舊惡,而只是平平實實,坦然做人。他深知一個人的尊嚴與價值,原也不受哪些外在偶然的事件所影響、所改變,而全在內省不疚的自我肯定。他已經能挺立起一個獨立自主自證的人格,而堅信人格的自尊自足,不往外求。
前文講到陽明先生可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一代完人,那是後人對先生的讚譽,可陽明他自己卻沒有這樣想過。 立言,是因為他無論處於如何坎坷險阻,抑或帶兵平亂,講學從不間斷。 立德,那是要實踐人格的完善,體認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 這兩點,就是孔子所講「德之不修,學之不講…是吾憂也」。
古人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此之謂三不朽。」 然則,陽明先生又如何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呢? 先講立言。陽明的學說——知行合一、致良知,以致心學,不但影響後世深遠,十九世紀初葉,日本、韓國以致近七十年以來,歐美多地,研究陽明心學者甚眾。先生之立言,毫無異議。
一個經歷過苦難、甚至是劫難的人,生死繫於一線,從死門關擦身而過,最終都能逃離劫難,而劫後重生,他的人生信念,往往都會更堅定、更執持;但能否走向光明坦蕩,奮發進取,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那麼,究竟陽明先生的生死劫難,是什麼一回事呢? (寫於2022年7月17日) 下一講:立德、立功、立言之一代完人
在2012年1月30日,筆者曾寫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一文,當中提及中國大陸直至近年才有學者介紹王陽明的傳奇,至於王陽明的哲學思想的精粹,迄今仍未廣泛研究,這點實在有「禮失而求諸野」的遺憾啊! 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但願「箇箇人心有仲尼」!
老子與莊子之所以被稱為道家,乃因老莊是以道來解釋天下事物現象。但就不稱之為老家和莊家。 商鞅、慎到、申不害和韓非之所以被稱為法家,乃因他們都主張以法、術、勢來鞏固君主的權力。但也不稱之為商家、慎家、申家或韓家。 儒,是什麼意思呢? 儒,是指讀書人。有學問的讀書人,則稱之為鴻儒。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會說話的是傾聽」這件事,能在社會上對他人實現完整的同理共情,本身就是經由每日對自己的「吾日三省吾身」來辦到,對大庭廣眾而言,孔子是教師之中的至聖先師,但對我而言,卻是醫師與教師的疊加態。 我們確實能透過儒家經典,就能身強體壯。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陳生:汪應辰《桐源書院記》說:「是心即書室也。吾能潔修神明之舍以讀吾書,則《論》、《孟》、《庸》、《學》之四書不在方冊,在吾丹府之中矣;六經子史之旨趣不在篇簡,在吾靈臺之內矣。」經學有沒有死,看你的表現咯。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最會說話的是傾聽」這件事,能在社會上對他人實現完整的同理共情,本身就是經由每日對自己的「吾日三省吾身」來辦到,對大庭廣眾而言,孔子是教師之中的至聖先師,但對我而言,卻是醫師與教師的疊加態。 我們確實能透過儒家經典,就能身強體壯。
Thumbnail
《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經典著作,強調仁愛與同理,並對禮貌與尊重提出重新定義。此外,書中還提倡修齊治平的觀念,以及個人修養的重要性。文章通過介紹書中主要觀點,並結合個人的學習體會,呈現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價值。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資訊爆炸、科技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知識的獲取。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明明知道應該做什麼,卻很難真正去做。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同時也困擾著許多人。我試著去尋找答案,而王陽明的心學給了我一些啟發。因此,本文將探討王陽明主張的「知行合一」的意義及其實踐的方法。
Thumbnail
陳生:汪應辰《桐源書院記》說:「是心即書室也。吾能潔修神明之舍以讀吾書,則《論》、《孟》、《庸》、《學》之四書不在方冊,在吾丹府之中矣;六經子史之旨趣不在篇簡,在吾靈臺之內矣。」經學有沒有死,看你的表現咯。
Thumbnail
讀顧炎武《與友人論學書》,談到當時學者「置四海之困窮不言,而終日講危微精一」,他又在《日知錄》說:「以明心見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實學」。意思是學者們完全不管明末時候天下大亂,人民流離失所、戰火連天,每天只會講心性之學,談什麽「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玄學。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論語,一本劃時代文學鉅作,由至聖先師孔子的弟子們編寫的一本語錄,記載了孔子對他們的日常教誨等言行舉止,堪稱表現儒家思想的文學作品中的經典,明明只是一本語錄,為何如此的重要?國文課上過了那麼多篇,這次,試著用學生的角度看論語 這本書:親愛的孔子老師子貢的十堂智慧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