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紀越長,會發現世界上並沒有真理,但可以擁有自己的真理、由下列三者產生共鳴:自己感知的世界(你期待的) ,你和他人的關係,你和客觀規律(物質世界)的關係組成。——成甲《直播:如何找受益一生的學習方法》 。
這句話讓我想起,沙特提到的,人是被拋棄到世界的概念 ,開始一無所有,爾後人透過行動去活出自己的樣貌(相信的真理)——或許人的一生就是要弄明白,自己是誰,並在社會中找到自我價值,活出生命的意義。
用生命的意義顯得有些高大尚,用人生主題可能更為貼切,如果將自己的人生比喻成一本書,我的主題又是什麼呢?
幾個月前上了方賞老師的《人生目標課》,裏頭將人生目標分為兩大主題,一是帶來人生掌控感、獨立感、成就感的「權力與成就」,一是帶來生命歸屬感、價值感、意義感的「愛與關係」。
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偏重,因此,老師請我們思考,對自己而言:哪個更為重要。必須提醒的是,「只有獨立的人,才能用有真正的關係」,言下之意,無論多麼重視愛與關係,都需要有基本的經濟能力,否則關係易變質。
在《人生目標課》中,老師又根據上述兩大主題,將支撐主題的五大帳戶給列出:文化、金錢、技能、心理、關係帳戶,讓我們去了解,如果要去達成主題,需要透過哪些行動來積累。
誠實的說,直到去上課後,我才真的體驗到,原來我「真的」可以決定自己的人生主題,透過各種行動,莫名地感受到人生的掌控感。
之前有使用所謂的「生命平衡輪」,也是雷同概念,但工具的名稱似乎提醒我要平衡,但我不一定要平衡啊。
生命平衡輪的概念更向是做給別人看,而人生目標更像是學習如何根據目標,規劃出自己的行動路徑,活出自己相信的真理。
最近朋友提到人生沒有掌控感,所以寫了這篇......
如果有相同感受的人,或許可以試試看過所謂不平衡的人生 XD(世界上並沒有真理),試試找出自己的人生主題(擁有自己的真理),說不定會找回人生掌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