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你就是自殺防治守門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因應最近藝人艾成墜樓身亡的消息,知道各方媒體都在大肆報導相關的消息,可能會影響到情緒起伏本來就容易比較大或比較高敏感的族群,身為諮商師,也想要做點什麼,所以就把這篇早在事件發生前就已寫好的自殺防治相關文章貼在這裡分享,希望可以盡點社會責任,協助全體國民都可以擔任自殺防治守門人,一起陪伴想死的人走過低潮,避免憾事發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進入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我開始接受專業諮商訓練以來,直至執業工作至今的數年間,曾遇見情緒低潮到想死或有實際採取過自殺行動的眾多個案,有幸能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生命的絕境,也有幸見證他們的人生後來又峰迴路轉,得以體會不同的生命風景。

  從我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個案故事出發,我很清楚知道鬧自殺、想自殺或實際採取自殺行動的人,其實最初都並非死意堅決,而是因為自己的人生離理想人生太遠,太過絕望、太過痛苦才採取自殺手段,目的是希望透過自殺脫離痛苦或表達對現實人生的不滿。

  如果在關鍵時刻,身邊有你可以關心有自殺意念的人(為行文方便,以下簡稱「他」),自殺是可以預防的。當專業人員還沒有機會靠近他時,眼看著他釋放想死或絕望的訊息時,我們可以如何陪伴他呢?

  以下分享六大陪伴原則,希望能帶給你一些方向。

一、先穩定自己的心

  不管是否為專業人員,當下聽到他釋放「想死」的訊號時,我們不免都會覺得緊張、擔心,先讓我們深呼吸一口氣,或微微動動自己的身體,調適一下自己的心情,準備好了,穩定自己的情緒,我們才能給他有效的關心。

二、開門見山地討論

  開門見山地直接詢問他:是否有想過什麼自殺的方法?不管他的回應是什麼,我們都可以聆聽他何以會想要這樣結束自己的生命。直接討論,並不會讓他更想死,反而有助於他梳理自己混亂的思緒,宣洩痛苦的心情。

三、聆聽煩惱與回應

  如果上述第二個原則對你來說太難,一想到要跟他討論自殺,就覺得不太自在,也不曉得怎麼討論,那就簡單一點,聆聽他的煩惱,並回應你對他的關心吧!如果不曉得要怎麼回應,也千萬別沉默,沉默可能會被解讀為「拒絕聆聽」。適度地「嗯嗯」、「嗯嗯」回應,他就會感受到你有在聽、沒有拒絕或忽略他了。

四、切勿給評價或建議

  他最不想聽到的回應就是:「你想太多了」、「你就是太閒才會想這麼多」、「你怎麼可以這樣想!」、「這件事有那麼嚴重嗎?」、「放輕鬆」、「看開一點」、「睡一覺起來就會好多了」、「你就……就好」諸如此類的回應。這些回應的初衷都是好意,但在他的耳裡聽來會顯得自己的痛苦無關緊要、別人只是輕描淡寫,不太被認真看待。此外,通常他需要的不是問題解決也不是建議,而是我們的理解跟陪伴。

五、用心理解與陪伴

  不要評價、不要給建議,很難對不對?這真的不容易。凡是人,都需要被理解。不妨專心聽他訴說他的痛苦,努力地理解他的痛苦,用心陪伴他吧!你只要跟他說:「我在這裡」,適度地回應,搭配溫柔的眼神看著他,表達你積極傾聽的態度,他就能感覺到「原來世界上還有人在乎我」,就能讓他稍微不孤單一些。

六、尋求專業協助

  最後,最重要也最最關鍵的,不論你陪伴他到什麼程度,即便他後續情緒較為穩定,都請記得轉介給專業人員處理。什麼叫轉介呢?你可以陪同他一起去精神科或身心科掛號看診,或者陪他安排諮商晤談。

  如果上述前五大原則你都很難做到,至少在他絕望時聽他說話、跟他保持對話,陪伴他到有其他專業人員或親友、同事出現再離開現場,並在後續幫他尋求專業協助,你就可以預防可能的憾事發生。

avatar-img
§詹惠文§ 諮商獅的沙龍
168會員
285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承接上篇文章,這篇文章要來書寫壯年生活的「樂」了。 當我試圖回想自己或我所認識的所有壯年朋友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快樂時,大部分想到的事件大致可以歸類為兩極,其中一極就是「人生大事」,另一極就是「小確幸」......
因應先生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遠流出版),我把本篇文章下標題為「哀樂壯年」。既是哀樂壯年,就代表有哀有樂,以下這篇先記錄一下壯年生活的「哀」,下篇再來記錄壯年生活的「樂」,也不失為開展往後人生的沉澱、反思與指引。
老實說,本來結婚前其實沒有很能體悟結婚的意義。 反而是因為結婚後自己摔傷、行動不便之後,才漸漸體會到那可能是什麼......
雖然就醫過程中,有看到人性的黑暗,但也同時在復健、坐輪椅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少路人甲乙丙、工作同仁以及親友、醫療人員的真誠關懷與溫暖。種種經驗加總起來,心情複雜,彙整成幾則心得,略記一二如下。 最後,由衷地希望自己可以深深記得這些體悟,即便傷好後,也別忘了以上這些重要的領悟。
最關鍵也最重要的是,follow our heart,找個時間讓自己沉澱下來,問問自己未來一年、三到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最想要專心投入或鑽研的領域是什麼,只要夠勇敢地去問自己,真誠地面對自己,傾聽我們內在的聲音,我確信我們一定能得到回應,就更能確立我們的calling!
身為大貓迷,今年很早就搶下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的票,奔赴高雄衛武營去觀賞這齣經典大作。獅子王這部作品,小時候的我看過迪士尼的動畫,成人後的我看過2019年「真獅版」電影,今年七月份則是看第三種形式-百老匯音樂劇。每次看完獅子王,都有不同的體會,想透過文字紀錄一下......
承接上篇文章,這篇文章要來書寫壯年生活的「樂」了。 當我試圖回想自己或我所認識的所有壯年朋友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快樂時,大部分想到的事件大致可以歸類為兩極,其中一極就是「人生大事」,另一極就是「小確幸」......
因應先生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悲欣交集-人生溫柔安靜的力量」(遠流出版),我把本篇文章下標題為「哀樂壯年」。既是哀樂壯年,就代表有哀有樂,以下這篇先記錄一下壯年生活的「哀」,下篇再來記錄壯年生活的「樂」,也不失為開展往後人生的沉澱、反思與指引。
老實說,本來結婚前其實沒有很能體悟結婚的意義。 反而是因為結婚後自己摔傷、行動不便之後,才漸漸體會到那可能是什麼......
雖然就醫過程中,有看到人性的黑暗,但也同時在復健、坐輪椅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少路人甲乙丙、工作同仁以及親友、醫療人員的真誠關懷與溫暖。種種經驗加總起來,心情複雜,彙整成幾則心得,略記一二如下。 最後,由衷地希望自己可以深深記得這些體悟,即便傷好後,也別忘了以上這些重要的領悟。
最關鍵也最重要的是,follow our heart,找個時間讓自己沉澱下來,問問自己未來一年、三到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輩子最想要專心投入或鑽研的領域是什麼,只要夠勇敢地去問自己,真誠地面對自己,傾聽我們內在的聲音,我確信我們一定能得到回應,就更能確立我們的calling!
身為大貓迷,今年很早就搶下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的票,奔赴高雄衛武營去觀賞這齣經典大作。獅子王這部作品,小時候的我看過迪士尼的動畫,成人後的我看過2019年「真獅版」電影,今年七月份則是看第三種形式-百老匯音樂劇。每次看完獅子王,都有不同的體會,想透過文字紀錄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