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如何在變動的世界存活下來?」 - 敏捷力 運動員生涯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2019年底,一場疫情大幅改變我們過往習慣的生活模式,在一陣措手不及當中,篩選掉的是長期習慣安穩、變動不易的企業。高度不穩定社會下生存的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如何因應這次的波動?

敏捷思考,是在疫情之後開始流行的一套管理方法。它所強調的重點就是 : 快快做、快快錯、快快改、快快對。相較於疫情之前的穩定,敏捷思考更注重的是企業能否在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及時修改營運方向,以時間換取空間,保持永續營運。

raw-image

這周課堂,荃鈺老師帶我們閱讀《場外人生》中的敏捷力。讓我們選出一句最有感覺的句子、分享個人經驗,並分組討論「敏捷」跟「快」之間的差異。


對你來說,敏捷思考是…?

不要期待一步到位、一次達成,而是要切割小目標,容許小失敗,在失敗中爬起來。唯有持續的暫停、修正、進步,你才敢邁開步伐,在過去的經驗上大膽嘗試。

大多數選手都選了這句話。不過有趣的是,每位選手會因為生活經驗的不同,而對同一句話有不同角度的解讀。


選手A : 沒有退路,才有出路。
「在一場大型比賽中,我緊張到無法控制自己的動作。教練過來安撫我的情緒、我也告訴自己 : 大膽嘗試才會成功,哪怕對手多強都不要畏懼,輸了就回家再練練而已沒有什麼。最後結果雖然不理想,但我得到很大的啟發,讓我在場上遇到困難都可以大膽嘗試、放手一搏。」

一位射箭選手在一次賽場上的經驗,體會到敏捷思考就是 : 既然已經站上場、沒有退路,倒不如就照自己的意思嘗試看看,頂多再從後續修正

raw-image


選手B : 判斷自己的高價值區,並持續做效益最大的事
「太多時候期待著一次到位,別人可以我也要可以,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不一樣,你是人我也是人,他做得到我也做得到,但是要花時間一點一點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才有可能做到原本做不到的動作。」

「對摔的時候常常會有人說 : 對摔的時候要敏捷一點,不要太遲鈍,也不要太快。後來我才知道其實敏捷就是做最有價值的事情,不浪費任何的力氣,用最有效且省力的方式贏得比賽。敏捷但不急。」

一位好勝的柔道選手在練習中領悟到的敏捷思考就是 : 優先去做對當下效益最大的事,也給調整後的狀態一些時間,敏捷、但不急。

選手的運動生涯有限,將每項技術練到爐火純青更是需要時間,因此,更需要看清什麼事對於當下的成效最大、並優先專注在高價值區。能夠串連起前幾周課堂提的專注力概念,這也是很棒的思考。

raw-image


選手C : 不是一直往前衝,而是懂得暫停、想清楚再上
「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並勇敢追求,從嘗試中修正,讓自己更適合這條路。我先思考我不喜歡什麼,再多元嘗試,從嘗試中省思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在喜歡的部份加速,在不喜歡的部分踩煞車。喜歡的事,不期待一步到位,而是切割小目標,持續暫停、修正、進步,減少猶豫讓自己更快成為想要的樣子。」

另一位認真、擅思考的柔道選手從生活中領悟到的敏捷是 : 先暫停一下,思考清楚才去做有意識地從過程中分辨判斷哪些是重心該放較多的地方,且不急著當下獲得回報,而是能夠讓子彈飛一會兒才做出決定。懂得煞車並轉彎,這確實也是敏捷思考很重要的元素。

raw-image


選手D : 突破框架,找出適合自己的方式
「在讀書時,通常都會有太大量的資料迎面而來,在最開始時,我會從頭一步一步的重新讀。但到後來,我發現有了更好的方式,直接去寫題目,把錯誤的提出來後,再將那些不會的加以複習,如此便可事半功倍。」

一位舞蹈系的同學從念書中領悟到的敏捷是 : 跳脫框架的思考。讀書、跟做事,都不會只有一種方法,不一定要按照課本章節、按部就班地來,而是直接從錯的部分釐清脈絡與理論,這也是前面第一堂課破框力所說的概念。

raw-image


敏捷就是快嗎?

看完上述選手們對於敏捷的深度思考,我想你心中一定有了答案。那麼,敏捷跟快的差別在哪裡?

「快是直覺性的;而敏捷是精準行動
「快是只有『進』,一直衝;而敏捷是懂得『退』,有彈性
「快是衝動;而敏捷是有思考的反應力
「快是漫無目的、單方向思考;而敏捷是有價值、可優化
「快是沒有思考的執行;而敏捷是在執行過程中修正問題
「快是把速度當目的;而敏捷是有條理去思考做事
……

這是選手們在課堂上寫出的答案。透過不同人對同一詞彙的解釋,幫助我從不同面向了解一個概念,也希望選手們的答案,可以帶給你不同層次的思考。

raw-image


學會一套工具,就適用在所有場合?

課後作業,老師結合現在的生活型態,讓選手們從運動經驗出發,思考為什麼敏捷思考在後疫情時代成為顯學,並思考一個概念、一套工具的適用範圍。


敏捷思考為什麼會在後疫情時代流行起來?
因為有條理的變通才能有效跟上時代。
因為所有的事一夕之間被打亂,所有的工作模式都突然要改成線上進行。這一陣的手忙腳亂也讓大家驚覺:在過往好像一直要快、要快,卻忽略了可調整的彈性,才會出現敏捷思考。
因為疫情充滿不確定性,不知道下一步情況會如何發展,就算想做萬全準備也可能一瞬化為泡沫。
敏捷思考的最大優點在於彈性,不是一次性的全盤押出,避免自己全部輸光的風險,即時小輸一點錢,也可以馬上填補回來,再嘗試下一把
大家害怕被淘汰,所以想要快,但很多時候的快,思考不夠完善、沒有犯錯的餘地,很常在一犯錯就一蹶不振了。如果運用敏捷思考,讓自己可以承受犯錯,就能馬上調整。


敏捷思考,確實就如同同學們所說 : 它的有彈性、能承受錯誤、快速修正,都是能讓我們在波動大的世界下得以存活的關鍵。

但敏捷真的那麼好、好到足以適用在所有情境中嗎?
選手E : 能夠預測未來走向的事,不適用敏捷思考
大多數情況都適用,但如果同一件事,有了前人的經驗,那就不需要再多繞遠路去嘗試了,可以依照前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選手F: 只能一氣呵成的事,不適用敏捷思考
我認為敏捷思考的反向就是必須要一氣呵成的事情,中間如果停下來就必須從頭開始,例如寫書法。


選手G : 標準化的流程底下,不適用敏捷思考
敏捷思考固然好,但不代表快速執行就是錯。不適合敏捷思考的方式,就像做糖果一樣,要在糖果還是有熱能的時候快速的做好,且中間不能停止,就像跟時間在賽跑,只有一個目標,在未冷卻的情況下把顏色調和、組裝圖案與形狀,當中不需講求敏捷,快就是唯一的目的


選手H : 人與人的對話交流,不適用敏捷思考
大部分的事都適用敏捷思考,因為有快速的思想才會多出一些時間來做其他事;但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交流就不適用敏捷思考,因為在對話中有許多眉角,要思考一句話要如何說明、要講不好的事要怎樣委婉的說…所以就比較沒辦法想到什麼說什麼


選手I : 體驗性質的事,不適用敏捷思考
對於一次性的比賽、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且專注在享受賽事的情況下是不需要敏捷思考


選手J : 反向思考,不符合條件的,就不適用敏捷思考
了解敏捷思考之後,針對這個邏輯系統做出反向的調整:
什麼事符合 : 只能一步到位、無法切割目標、必須接受失敗結果、承擔所有成本風險、不能夠快速馬上執行、盡可能先做好詳盡的規劃

可能符合以上條件的大概就屬「結婚」了吧,所以結婚這件事可能不適合使用敏捷思考


選手K : 設立自己的心理邊界,不適用敏捷思考
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就不太適合用敏捷思考,而該在每一段關係結束的當下,回復原廠設定。如果在關係受傷後使用敏捷,反而會越來越不像自己,因為上一段關係而造成分離的原因,不一定就會是下一段關係破裂的癥結點,如果運用敏捷思維把每段關係當作專案(人生)的一部分想要不斷優化,反倒有可能犯了先入為主的錯。


這樣的作業佈置,其實也與老師在第一堂課提的應對VUCA時代的原則很有相關 : 教導選手從事件當中解讀背後的意義,從而理解社會的運作,並給予明確的準則,將過去所學套用至未來的情境中,也從不同情境中判斷一個概念的使用時機,明白即使是同一套價值觀,都會有它最適用與不適用的地方,而不淪為二元對立、與社會關係失衡的狀態

raw-image

一套工具或思考法,會在一個時代大行其道,都是其來有自。就像史書上記載的儒家、墨家、法家…,也都是在那個時代適用,卻並不一定完全符合現代需求。

敏捷思考的核心是快快做、快快錯、快快改、快快對。但它有個思考點是:這件事是值得長期投資、迭代優化的。畢竟人生不是所有事情都值得花費心思、都要這麼用盡全力。清楚每件事在自己生命中的輕重緩急、先後順序,或許就能明白哪些事在現階段可以使用敏捷,而哪些事低空飛過就好。

raw-image

而另一個思考點是:敏捷思考的迭代優化,也要考量到時間跟人。「多久」進行調整、調整之後各層級是否能迅速執行。人的立場不同,也會影響到敏捷思考的執行。想要進行敏捷思考的管理模式,就必須先取得所有人的共識,畢竟管理最終還是在管人,各方利害關係人如果沒搞定,就會越調整越亂。

raw-image

一套工具之所以存在,一定有它可以發揮最大價值的地方,但也有它受限的地方。別忘了,敏捷思考法在行動之前,最重要的是不要放棄思考。希望看完老師與選手們課堂上的討論互動,也能帶你一起思考這些問題,讓這些概念在生涯遭遇困境時,陪你一起度過難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郁婷的沙龍
21會員
56內容數
盧郁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8
正逢卡達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參與了由中區50嵐集團嵐星文藝體育事、以及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於2022年底主辦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即便活動當天天氣寒冷又下雨,依舊澆不熄小球員們的熱情。 結合運動與公益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以8人制足球賽制,讓8個足球俱樂部與公益團體連結
Thumbnail
2022/12/18
正逢卡達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參與了由中區50嵐集團嵐星文藝體育事、以及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於2022年底主辦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即便活動當天天氣寒冷又下雨,依舊澆不熄小球員們的熱情。 結合運動與公益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以8人制足球賽制,讓8個足球俱樂部與公益團體連結
Thumbnail
2022/10/23
上集在這裡 : 連結企業與運動員,找出共識、共創價值 - 運動員生涯讀書會紀實(上) 【Part2 : 閱讀經驗分享(足球選手程昊、運動心理師夏顯詠、跆拳金牌朱木炎)】(接續上篇) 奧運金牌跆拳選手朱木炎,現在也還在國體任教。他特別提到,書中的很多事都經歷過,也因為書中都是以運動員舉例,讓他特別有
Thumbnail
2022/10/23
上集在這裡 : 連結企業與運動員,找出共識、共創價值 - 運動員生涯讀書會紀實(上) 【Part2 : 閱讀經驗分享(足球選手程昊、運動心理師夏顯詠、跆拳金牌朱木炎)】(接續上篇) 奧運金牌跆拳選手朱木炎,現在也還在國體任教。他特別提到,書中的很多事都經歷過,也因為書中都是以運動員舉例,讓他特別有
Thumbnail
2022/10/23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2022/10/23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強大的成果總姍姍來遲,所以等到的人始終不多,該怎麼辦?我們都知道要考上醫科需要讀一讀班上學霸的共筆,要想改變習慣重建心理技能可不能只靠自己,你需要專家指路,這本《衝破慣性》將幫助你最大化與環境互動的效益,衝破習慣的枷鎖,開始迎接更豐盛的人生。
Thumbnail
強大的成果總姍姍來遲,所以等到的人始終不多,該怎麼辦?我們都知道要考上醫科需要讀一讀班上學霸的共筆,要想改變習慣重建心理技能可不能只靠自己,你需要專家指路,這本《衝破慣性》將幫助你最大化與環境互動的效益,衝破習慣的枷鎖,開始迎接更豐盛的人生。
Thumbnail
之前談到前兩項運動心理技巧,建議先看過前篇再看這篇,會比較連貫。 是否常被說注意力不集中?為什麼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鍊子?教練常罵我態度不佳,但我都不知道到底錯在哪裡?或是在比賽關鍵球時覺得全身緊繃,整個狀態都不對了?每次領先很多卻還是被打到逆轉?每次遇到這個比數就會狂流手汗... 若有上述或是類似上述
Thumbnail
之前談到前兩項運動心理技巧,建議先看過前篇再看這篇,會比較連貫。 是否常被說注意力不集中?為什麼總是在關鍵時刻掉鍊子?教練常罵我態度不佳,但我都不知道到底錯在哪裡?或是在比賽關鍵球時覺得全身緊繃,整個狀態都不對了?每次領先很多卻還是被打到逆轉?每次遇到這個比數就會狂流手汗... 若有上述或是類似上述
Thumbnail
接續上篇介紹的運動心理技巧,還沒看的可以看這裡。 「我好緊張,上次對到他結果發球失誤,這次又對到他,又要失誤了...」 「我好焦慮,自從膝蓋兌郎造後半年我都沒有比賽過,這次還遇到國手,會不會等下上場我會不會膝蓋又再扭到...」
Thumbnail
接續上篇介紹的運動心理技巧,還沒看的可以看這裡。 「我好緊張,上次對到他結果發球失誤,這次又對到他,又要失誤了...」 「我好焦慮,自從膝蓋兌郎造後半年我都沒有比賽過,這次還遇到國手,會不會等下上場我會不會膝蓋又再扭到...」
Thumbnail
生活中不可控的事件只佔了所有問題的 10%,真正麻煩的是你自己引起了另外的 90% 的困擾。 我們都得承認,變化隨時都在發生,而且往往不能退回。 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即使我們讀書、聽演講、努力學習如何應對變化,現實中還是有可能感到困惑和壓力。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是自己的工作被新的流程取代
Thumbnail
生活中不可控的事件只佔了所有問題的 10%,真正麻煩的是你自己引起了另外的 90% 的困擾。 我們都得承認,變化隨時都在發生,而且往往不能退回。 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即使我們讀書、聽演講、努力學習如何應對變化,現實中還是有可能感到困惑和壓力。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是自己的工作被新的流程取代
Thumbnail
首先介紹我所體悟到的敏捷,以及我認為敏捷有點像是一些精神後所延伸創造出的一些產物跟方法,我認為它是用來克服一些問題而想出的思維,也藉由這個思維創造出一些敏捷的開發方式,建立出一些流程給想嘗試敏捷的人做參考。 何謂敏捷 敏捷這兩個字,會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快速,想到快速就會有一種感覺好像整體花的時間就會.
Thumbnail
首先介紹我所體悟到的敏捷,以及我認為敏捷有點像是一些精神後所延伸創造出的一些產物跟方法,我認為它是用來克服一些問題而想出的思維,也藉由這個思維創造出一些敏捷的開發方式,建立出一些流程給想嘗試敏捷的人做參考。 何謂敏捷 敏捷這兩個字,會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快速,想到快速就會有一種感覺好像整體花的時間就會.
Thumbnail
我們常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們的生活環境在變,我們的職場競爭狀態在變,我們的學習模式也在改變。面對這樣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改變舊腳本、舊思維,書中提出應對變動環境的變動思維有8項能力,協助我們檢視自己的準備狀態。
Thumbnail
我們常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們的生活環境在變,我們的職場競爭狀態在變,我們的學習模式也在改變。面對這樣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改變舊腳本、舊思維,書中提出應對變動環境的變動思維有8項能力,協助我們檢視自己的準備狀態。
Thumbnail
2019年底,一場疫情大幅改變我們過往習慣的生活模式,在一陣措手不及當中,篩選掉的是長期習慣安穩、變動不易的企業。高度不穩定社會下生存的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如何因應這次的波動? 對你來說,敏捷思考是…? 敏捷就是快嗎? 學會一套工具,就適用在所有場合? 敏捷思考為什麼會在後疫情時代流行起來?
Thumbnail
2019年底,一場疫情大幅改變我們過往習慣的生活模式,在一陣措手不及當中,篩選掉的是長期習慣安穩、變動不易的企業。高度不穩定社會下生存的我們,又該如何思考?如何因應這次的波動? 對你來說,敏捷思考是…? 敏捷就是快嗎? 學會一套工具,就適用在所有場合? 敏捷思考為什麼會在後疫情時代流行起來?
Thumbnail
身處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型態轉變,新的價值觀不斷被創造,為跟上時代的腳步我們迫切學習新事物,不甘落於人後的聲音盤旋在腦中。然而,我們在努力過後感到挫敗,便開始自我厭棄、消極認定一切無法掌控。
Thumbnail
身處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型態轉變,新的價值觀不斷被創造,為跟上時代的腳步我們迫切學習新事物,不甘落於人後的聲音盤旋在腦中。然而,我們在努力過後感到挫敗,便開始自我厭棄、消極認定一切無法掌控。
Thumbnail
迎接後疫情時代:打造未來人才的修煉與展望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2020年絕對是極其特別的一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衝擊,一夕之間,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不再只是時髦、前衛的名詞,而是一種真實的日常,也讓我們不得不正視無情時代的巨變。 疫情帶來的巨變固然可怕,但我們也無須過度驚
Thumbnail
迎接後疫情時代:打造未來人才的修煉與展望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2020年絕對是極其特別的一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衝擊,一夕之間,在家上班(Work from home)不再只是時髦、前衛的名詞,而是一種真實的日常,也讓我們不得不正視無情時代的巨變。 疫情帶來的巨變固然可怕,但我們也無須過度驚
Thumbnail
最近想了想,這或許是種需要訓練才有的習慣。*
Thumbnail
最近想了想,這或許是種需要訓練才有的習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