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窮、不病、不無聊」讀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一本很受歡迎的暢銷書,我在圖書館預約借閱了快半年,終於在昨天拿到了,開心之餘當晚立刻拜讀,不知不覺也就整本都看完了。主要是作者認為,對於50歲後的人生應抱持的心態及要付諸的行動為何,心態調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去實踐它,其實有幾個觀點真是獲益良多。

其中一個是作者提到這個年齡層的人,對於年歲漸長體力漸弱的父母,是為人子女的牽掛與宿命。個人覺得所言甚是,猶記得剛開始父母會告知我,他們看醫生需要人陪同時,驚訝之餘也不得不承認,我的父母老了,他們再也不是小時候印象中的大樹,可以讓我依靠,現在大樹可能要換我來當了,體悟到這點的同時,心中有很多的排斥與抗拒,因為沒想到這情況來的這麼快,在沒有心理準備的狀態下,馬上要接手所有的事情,陪病看診、開刀復健到與請教各科醫生相關疾病資訊,甚至各類照顧工作等等,都要在短時間內快速瞭解,壓力是排山倒海的來,面對不熟悉的這一切,當時真的連喘氣的機會都沒有。

幾年下來,我已經有一套SOP可以依循,除了是經驗的累積外,過程中遇到許多貴人的幫助,醫生、護理師、個管師、照護人員,甚至是看護、物理治療師等等,這些素未謀面,卻願意在第一次接觸的當下伸出援手、提供其專業協助的人,到今天我都銘感在心,沒有他們相信我也挺不過來,當然也謝謝我的父母,他們願意配合,在這麼多善意的結合下,一起走向康復之路。

當然也有為人子女者對於父母的一切是不聞不問的,姑且不探究原因,但對我而言,最不願意聽到的是他人稱讚我很孝順,因為孝順很累人,要面對這麼多狀況,也要顧慮父母的心情,諸多事情在手上,我根本回不到以前那個可以在父母身邊,當個無憂無慮的快樂小孩,說真的,一時半刻無法接受。

有次在醫院的走廊上,我突然想起了學術上的依附關係與角色轉換,家庭中的各個角色,會隨著時間的演變而有所互換。以前是父母全心全意照顧幼年子女,現在是成年子女要悉心照顧年邁的老父母,這是維繫家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也頓時瞭解到從現在開始,父母已經從可以依靠的角色,轉換成需要牽掛的角色了。

有這樣的認知後,漸漸也願意扛起照顧的責任,這是我的新角色,也是宿命,期間也認識許多同樣情況的照顧者,大家彼此交換心得,相互安慰,同時釋放了照顧壓力,跌跌撞撞、過河摸石的一路走來,雖不完美但至少已盡力,看到作者述說自己與老年父母的相處點滴,不但很有畫面,同時腦海中也浮現了過往的各類情節,心中有無限的感概。你(妳)也是照顧者嗎?辛苦了,請別忘了要先照顧好自己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Vivian Wang's 自我療癒小天地
5會員
97內容數
這是個人過往生活經驗的感受與分享,人生都不是順遂的,跌倒想辦法爬起來,期許自己是這樣的人。
2025/04/27
願你盡早學會善待自己
2025/04/27
願你盡早學會善待自己
2025/04/14
法律是冰冷的,人心是溫暖的.
2025/04/14
法律是冰冷的,人心是溫暖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有點忘記是透過甚麼樣的契機看到網友推薦這本書,很輕鬆的漫畫小品,介紹自己照顧父母的經歷。書中有提到一些痛苦的回憶,很多時候還牽涉到社會價值觀所帶來的壓力,諸如,女兒總是要照顧父母,兒子反而在爸媽有狀況的時候拿自己的家庭出來當擋箭牌,這卻是社會所認同的氛圍。後來據說作者父母因病離世之後,自己的狀況
Thumbnail
有點忘記是透過甚麼樣的契機看到網友推薦這本書,很輕鬆的漫畫小品,介紹自己照顧父母的經歷。書中有提到一些痛苦的回憶,很多時候還牽涉到社會價值觀所帶來的壓力,諸如,女兒總是要照顧父母,兒子反而在爸媽有狀況的時候拿自己的家庭出來當擋箭牌,這卻是社會所認同的氛圍。後來據說作者父母因病離世之後,自己的狀況
Thumbnail
年近30了,不知道這個年齡層的大多數人,會不會突然有種深刻的感受─ 父母真的老了。 他們什麼時候開始衰退了呢? 會不會什麼時候,他們就會倒下來了呢? 希望他們可以平安健康又快樂。 但,我也深刻明白,只要是人類、在自然界的一環、共存於這個宇宙,總是會面對到「衰弱」的議題,無法逃避。
Thumbnail
年近30了,不知道這個年齡層的大多數人,會不會突然有種深刻的感受─ 父母真的老了。 他們什麼時候開始衰退了呢? 會不會什麼時候,他們就會倒下來了呢? 希望他們可以平安健康又快樂。 但,我也深刻明白,只要是人類、在自然界的一環、共存於這個宇宙,總是會面對到「衰弱」的議題,無法逃避。
Thumbnail
 隨著高齢化社會成形,我們都會面臨親人或自身需要護理師或者看護人員的照顧。在適親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以及身旁親友與照顧者的關係,都牽動著病人是否能在病痛中,仍感到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照顧者 因祖母、父母及公婆我接觸了有二、三十位照顧者,我的角色也一直在變,從旁
Thumbnail
 隨著高齢化社會成形,我們都會面臨親人或自身需要護理師或者看護人員的照顧。在適親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以及身旁親友與照顧者的關係,都牽動著病人是否能在病痛中,仍感到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照顧者 因祖母、父母及公婆我接觸了有二、三十位照顧者,我的角色也一直在變,從旁
Thumbnail
隨著高齢化社會成形,我們都會面臨親人或自身需要護理師或者看護人員的照顧。在適親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以及身旁親友與照顧者的關係,都牽動著病人是否能在病痛中,仍感到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照顧者 因祖母、父母及公婆我接觸
Thumbnail
隨著高齢化社會成形,我們都會面臨親人或自身需要護理師或者看護人員的照顧。在適親的過程中,我體驗到,照顧者及被照顧者的互動關係,以及身旁親友與照顧者的關係,都牽動著病人是否能在病痛中,仍感到溫暖。   *無論如何都要善待照顧者 因祖母、父母及公婆我接觸
Thumbnail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結婚、生子、照顧長輩,再等到孩子慢慢大了,更年期也到了,記憶力變差了,突然才發現老離我這麼近,可以說已經到了門口,而我的心態準備好迎接老了嗎?我想其實並沒有。
Thumbnail
年輕時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老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人生一路走來,經歷了結婚、生子、照顧長輩,再等到孩子慢慢大了,更年期也到了,記憶力變差了,突然才發現老離我這麼近,可以說已經到了門口,而我的心態準備好迎接老了嗎?我想其實並沒有。
Thumbnail
面對身邊重要他人的生老病死,我們要理解會悲傷和難過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那之前呢?我們要該如何陪伴年邁的父母或重要他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呢?我覺得本書如同一本「勇氣之書」,作者以親身照護父母的經歷,娓娓道來該如何與年長需要照顧的父母相處?抑或是照護老年失智的家屬該具備怎麼樣的心態?
Thumbnail
面對身邊重要他人的生老病死,我們要理解會悲傷和難過是很正常的事!然而,在那之前呢?我們要該如何陪伴年邁的父母或重要他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呢?我覺得本書如同一本「勇氣之書」,作者以親身照護父母的經歷,娓娓道來該如何與年長需要照顧的父母相處?抑或是照護老年失智的家屬該具備怎麼樣的心態?
Thumbnail
實際上,我們常常有很想走的路,卻是不能走的路 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壓抑,讓我們漸漸迷失自己,導致我們其實並不快樂
Thumbnail
實際上,我們常常有很想走的路,卻是不能走的路 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壓抑,讓我們漸漸迷失自己,導致我們其實並不快樂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連續假期之後排了健康檢查,也到了覺得自己已不年輕的時候。讀過《我輩中年》,再讀這本還是覺得提前窺探照顧者生活,以及所謂上了年紀的種種。 即便不想知道、不想面對、不在意身材外貌,也還是可以體感自己老了。而老了卻又是種不可逆的進程。幾乎和死亡同義,沒人會認真講怎麼老,就和多數人不愛談怎麼面對死亡一樣。弔
Thumbnail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只能花更多心思、力氣去應對,試著同理對方,也退一步想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許在這過程中,也默默培養我們長出別人沒有的堅韌與智慧,又或許是人生要我們更有彈性、更柔軟的考驗。甚至這樣的觀念與想法不只能運用在父母身上,適用於面對各種不同情緒的人們,也能自我檢視,自我成長。
Thumbnail
我們無法選擇父母,只能花更多心思、力氣去應對,試著同理對方,也退一步想想辦法解決問題,或許在這過程中,也默默培養我們長出別人沒有的堅韌與智慧,又或許是人生要我們更有彈性、更柔軟的考驗。甚至這樣的觀念與想法不只能運用在父母身上,適用於面對各種不同情緒的人們,也能自我檢視,自我成長。
Thumbnail
讀書﹑工作﹑退休,這個經歷世紀不變的三步曲在今天高齡化﹑生活壓力具大和孤獨感沉重的社會正式完結了。我們正式進入長壽人生,退休不再是悠長假期。
Thumbnail
讀書﹑工作﹑退休,這個經歷世紀不變的三步曲在今天高齡化﹑生活壓力具大和孤獨感沉重的社會正式完結了。我們正式進入長壽人生,退休不再是悠長假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