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錯意,是我想錯了,還是你沒說好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會錯意,是我想錯了,還是你沒說好呢?

高年級秋季線上寫作課的第二堂,

除了延續第一堂課的關鍵詞

作為寫作的發想素材,

以及內心感受的畫面描述。

設計該堂課,

則是發現第一堂課後的創作練習,

有孩子走錯方向,

我們一群人要到東方去,

有孩子踽踽獨行走到了西方,

想與唐僧一行人去取經,

甚至還有孩子飛到外太空探險了。

因此,想和孩子們聊聊會錯意這件事,

順便釐清孩子們

究竟第一堂課的練習發生什麼事了。

課堂一開始,

特意以一張錯覺圖請孩子仔細觀察,

照片正發生什麼事。

幾乎全數的孩子認為

照片中正有一場海嘯席捲而來,

城市即將被淹沒,

只有幾個孩子有不同的看法,

其中有兩個孩子的表述著實完整,

具有畫面的描述,

一個孩子認為圖裡的城市灰灰暗暗的,有高聳又直入雲霄的山峰,漫天烏雲密布,太陽只露出一點點黃色的頭,就像暴風雨前的寧靜,彷彿下一秒就會開始下起暴風雨。

另一個則是天空烏雲密布,接下來可能會下雨;又或許已經下過一場大雨,烏雲慢慢離開,太陽的光慢慢透出來了。

隨後,我再邀請孩子們放慢速度,

仔細觀察細節。

孩子們終於看出端倪了,

有孩子說,應該是山和雲,海嘯不會中間開一個洞,還透出微微的太陽光。

沒錯,課堂的該張圖確實是山與雲海,

亦由此帶入會錯意的主題。

首先,先問孩子什麼是會錯意?

分享他們的想法。

在此,我給了一個情境:

倘若同學來問什麼是會錯意,

但,你向他解釋、說明了半天,

他還是不懂,

那麼請試著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讓他明白。

該項練習看起來像是回答問題,

其實不然,要孩子流暢、清楚的表述,

已經是進入寫作了。

舉幾個孩子的示範;

會錯意的意思就是我問你的問題是A,但你卻回答我B。例如別人跟你說美國發生了大地震,你卻聽成美麗的國家發生了大地震。

會錯意就是誤會別人,比如說以為朋友拿你的手表,結果是自己戴在手上。

會錯意是以為別人要做某件事但是卻搞錯了。例如:跟家人一起出去吃飯,然後家人的叉子靠近了你一點,你就以為他要餵你,結果他其實沒有要餵你,你卻張開了嘴,氣氛就會變得很尷尬。

就是正確的事情被誤會。比方,有ㄧ個人追著一個跑,他手上拿著錢包,路人就把追他的人攔下來。其實是拿錢包的人把錢包偷走。等路人知道的時候,小偷就已經跑走了。

請孩子解釋後,再回到上週的課後創作,

逐一請孩子回想上週討論了哪些內容?課後要進行哪些的練習?

只能說這些孩子很可愛,

他們寧可憑藉記憶,

卻忘了Google classroom的作品資料夾裏

放了創作練習的說明,

所以好多孩子支支吾吾:「就是那個啊,老師你知道的……」是啊,我是知道的,但是,孩子們是否正確接受到訊息,卻是我不知道,很好奇的。

一輪下來後,發現癥結點在哪,

孩子們似乎忘了作品資料夾裏

有創作練習的說明,

也有孩子不習慣發訊息來提問,

甚至有孩子不理解練習說明中的某個詞彙,

所以方向走錯。

以此為圓心,將會錯意的範圍再拉大,

扣回孩子自身的經驗。

請他們細細思考:

發生在什麼時候?

這件事如何發生?那個事件導火線是?

事情發生時,當時的心情像什麼?

那個原因是?

最後的結果如何呢?

有孩子分享因為已經被老師貼上標籤,午餐餐車壞了,老師不分青紅皂白地罵了他一頓,之後真相大白,老師也沒和他道歉。

有孩子分享自己誤會媽媽要揍他,他嚇得往後退。當他發現誤會媽媽時,內心產生後悔,很像是繳交考卷前沒有再三檢查,拿到考卷發現錯了好幾題的懊悔。甚至這個孩子還回溯之所以誤會媽媽的根源,在於很久以前曾經因為發生某事被媽媽狠狠罵了,以及處罰。那個恐懼如樹根緊緊抓住他的心。

也有孩子被誤會了,內心很渴望那個誤會他的人能來向他好好的道歉。

課堂聽著孩子分享那些曾經被誤解,

或是誤解別人的事,

內心亦有些騷動,

好似不知不覺中,

與孩子們聊心、梳心與抒心。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後記:

孩子的心思在不在課堂,

我們一直都是清楚的,

孩子有時候分神做其他事情,

分心難免,連大人上兩個小時的課都未必全神貫注。

不批評、指責孩子,提醒孩子要記得回神。

因此,在課堂送出了邀請給孩子,

請他們隨時在不理解處大膽地提問,

在當下弄懂;

如果是不小心分神,也許是去神遊,

也許是分心看其他網頁,或是掉網……

只要發現沒跟上課堂進度,

也請立刻提問,可以重新說一次,

趕緊趕上前進的隊伍。

雖然不知道孩子會不會來提問?

但,我們期待。

#2022年秋季高年級線上寫作課

#9月21日23日與24日課程紀錄

#引導與思考

#寫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悅讀語堂寫作坊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2022/10/19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迦納(Howard Gardner)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語文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以及自然觀察者智能。他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智能組合。在多元智能理論裡,內省智能位居關鍵地位。 內省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論的一部分,指的是對自己習
Thumbnail
2022/10/19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迦納(Howard Gardner)曾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語文智能、空間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肢體動覺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以及自然觀察者智能。他認為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智能組合。在多元智能理論裡,內省智能位居關鍵地位。 內省智能是「多元智能」理論的一部分,指的是對自己習
Thumbnail
2022/10/16
曾用自己那雙清澈如湖水的雙眼,仔仔細細觀察過生活嗎? 這個社會由各種的職業串起,百工中有相當多的人堅守在工作岡位, 默默的付出時間、心力於上,在這什麼都快的時代,不被知道, 甚至他們除了有本事,更有許多的故事…… 課堂一開始,拋問:「何謂『職人』?」 「我覺得職人是公司的員工,因為常常聽到職人劇然後
Thumbnail
2022/10/16
曾用自己那雙清澈如湖水的雙眼,仔仔細細觀察過生活嗎? 這個社會由各種的職業串起,百工中有相當多的人堅守在工作岡位, 默默的付出時間、心力於上,在這什麼都快的時代,不被知道, 甚至他們除了有本事,更有許多的故事…… 課堂一開始,拋問:「何謂『職人』?」 「我覺得職人是公司的員工,因為常常聽到職人劇然後
Thumbnail
2022/10/05
3-4年級的第二堂課, 恰好是玉里大地震的幾天後。 起心動念設計了一堂地震傳說的主題。 課堂,我們從一張地震某個受災區的圖片, 開啟孩子的感官, 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描繪細節, 練習敘述, 並且開啟孩子的經驗連結。 同時該張圖亦提供 部分沒有創作素材來源的孩子, 有材料基礎, 能於故事寫下 關於地震時
Thumbnail
2022/10/05
3-4年級的第二堂課, 恰好是玉里大地震的幾天後。 起心動念設計了一堂地震傳說的主題。 課堂,我們從一張地震某個受災區的圖片, 開啟孩子的感官, 一步一步的引導孩子描繪細節, 練習敘述, 並且開啟孩子的經驗連結。 同時該張圖亦提供 部分沒有創作素材來源的孩子, 有材料基礎, 能於故事寫下 關於地震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有時候從你身上學到了很多,把人生當成一場遊戲,好好盡情地去感受,抱著來玩的心態盡情感受世界。不追求完美,不跟別人比較,要比較只跟自己比較,只要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切便足矣。
Thumbnail
有時候從你身上學到了很多,把人生當成一場遊戲,好好盡情地去感受,抱著來玩的心態盡情感受世界。不追求完美,不跟別人比較,要比較只跟自己比較,只要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切便足矣。
Thumbnail
錄音 在山區的孩子,每天看見的都是大自然不確定的景物,往往上半天是情空萬里,下半午就變天,白雲變多,太陽被烏雲擋住,或是,樹葉有新芽、落葉,葉子掉光光……等等的季節變化,小朋友們都會可以依照氣候變遷知道季節。 「老師,那裏,要下雨了。」大班的孩子指著學校對面那座山。 對面的山看起來有點灰灰的,夾帶著
Thumbnail
錄音 在山區的孩子,每天看見的都是大自然不確定的景物,往往上半天是情空萬里,下半午就變天,白雲變多,太陽被烏雲擋住,或是,樹葉有新芽、落葉,葉子掉光光……等等的季節變化,小朋友們都會可以依照氣候變遷知道季節。 「老師,那裏,要下雨了。」大班的孩子指著學校對面那座山。 對面的山看起來有點灰灰的,夾帶著
Thumbnail
不知道為何 冬天的空氣裡 有著比夏天還多的記憶 然而氣息 如此模糊 有些連畫面都難以被記起 如此不請自來 在不經意時 眼前就浮現那潮濕模糊的畫面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聞到淒涼的空氣 眼前浮現的往往都是 國中時期 站在七年十二班教室裡 向窗外看去 那個陰陰的天 荒蕪的操場 隔壁國小的紅磚建築......
Thumbnail
不知道為何 冬天的空氣裡 有著比夏天還多的記憶 然而氣息 如此模糊 有些連畫面都難以被記起 如此不請自來 在不經意時 眼前就浮現那潮濕模糊的畫面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聞到淒涼的空氣 眼前浮現的往往都是 國中時期 站在七年十二班教室裡 向窗外看去 那個陰陰的天 荒蕪的操場 隔壁國小的紅磚建築......
Thumbnail
會錯意,是我想錯了,還是你沒說好呢? 高年級秋季線上寫作課的第二堂, 除了延續第一堂課的關鍵詞 作為寫作的發想素材, 以及內心感受的畫面描述。 設計該堂課, 則是發現第一堂課後的創作練習, 有孩子走錯方向, 我們一群人要到東方去, 有孩子踽踽獨行走到了西方, 想與唐僧一行人去取經, 甚至還有孩子飛到
Thumbnail
會錯意,是我想錯了,還是你沒說好呢? 高年級秋季線上寫作課的第二堂, 除了延續第一堂課的關鍵詞 作為寫作的發想素材, 以及內心感受的畫面描述。 設計該堂課, 則是發現第一堂課後的創作練習, 有孩子走錯方向, 我們一群人要到東方去, 有孩子踽踽獨行走到了西方, 想與唐僧一行人去取經, 甚至還有孩子飛到
Thumbnail
想像力是創造一切的根源。 3-4年級的第一堂帶他們打開想像力的窗, 假若一推開窗,窗外可能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每個孩子都有約3-5分鐘分享自己畫下的窗外故事, 給孩子練習表達的機會, 同時試著將圖像轉化為文字; 試著在分享的時間裡,啟動腦中的小工廠, 構思、整理思緒,清楚的將故事說出。 分享過程,
Thumbnail
想像力是創造一切的根源。 3-4年級的第一堂帶他們打開想像力的窗, 假若一推開窗,窗外可能發生什麼樣的故事呢? 每個孩子都有約3-5分鐘分享自己畫下的窗外故事, 給孩子練習表達的機會, 同時試著將圖像轉化為文字; 試著在分享的時間裡,啟動腦中的小工廠, 構思、整理思緒,清楚的將故事說出。 分享過程,
Thumbnail
相信大多數的人們,都有許多「後悔」的經驗,可能是寫考卷時,把原本正確的答案改成錯的,又或者是追劇追到凌晨四、五點,隔天直接癱軟在床上。這些許許多多後悔的經驗,相信足以讓你沒齒難忘,並且能夠使你從中汲取教訓。 那麼現在就讓我和你分享我的那些後悔的時刻吧!
Thumbnail
相信大多數的人們,都有許多「後悔」的經驗,可能是寫考卷時,把原本正確的答案改成錯的,又或者是追劇追到凌晨四、五點,隔天直接癱軟在床上。這些許許多多後悔的經驗,相信足以讓你沒齒難忘,並且能夠使你從中汲取教訓。 那麼現在就讓我和你分享我的那些後悔的時刻吧!
Thumbnail
怎麼辦?我剛剛是不是上了一堂很失敗的課?要怎麼處理這件事?現在我可以做什麼?下堂課我可以如何補救?
Thumbnail
怎麼辦?我剛剛是不是上了一堂很失敗的課?要怎麼處理這件事?現在我可以做什麼?下堂課我可以如何補救?
Thumbnail
「以為有學會,其實是亂猜」—天使美學銷售​ 上完課學生聽不懂,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學生程度差?  【學習環境決定誰對?誰錯?】 1.傳統學習—學校 學校老師在講台上講課,學生在台下聽課。學生考不好,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學生不努力?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認為,學生要想辦法學好,因為未來是孩子要適應社會,不是
Thumbnail
「以為有學會,其實是亂猜」—天使美學銷售​ 上完課學生聽不懂,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學生程度差?  【學習環境決定誰對?誰錯?】 1.傳統學習—學校 學校老師在講台上講課,學生在台下聽課。學生考不好,是老師不會教?還是學生不努力?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認為,學生要想辦法學好,因為未來是孩子要適應社會,不是
Thumbnail
為了開啟孩子們對寫作的不同認知,今天嘗試由說故事與聽故事來切入。我跟大家說了一個求學時候的故事,先鋪陳升學壓力下的背景,慢慢的把細節放入。孩子們在聆聽時,不自覺的加入敘事,講述許多他們從親友處聽來的故
Thumbnail
為了開啟孩子們對寫作的不同認知,今天嘗試由說故事與聽故事來切入。我跟大家說了一個求學時候的故事,先鋪陳升學壓力下的背景,慢慢的把細節放入。孩子們在聆聽時,不自覺的加入敘事,講述許多他們從親友處聽來的故
Thumbnail
   家長找我教他們的孩子寫作,通常的開場白是:「我覺得他(們)沒有甚麼創意,常想不出寫甚麼。」  每當我跟孩子傾談的時候,便發覺家長們都說對了一半。這是甚麼意思呢?
Thumbnail
   家長找我教他們的孩子寫作,通常的開場白是:「我覺得他(們)沒有甚麼創意,常想不出寫甚麼。」  每當我跟孩子傾談的時候,便發覺家長們都說對了一半。這是甚麼意思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