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跨領域心得-系統廠PM與IC公司PM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我去年轉職從系統廠進入半導體產業中的IC設計服務公司,粗略地說都是做硬體的專案管理,不過有很多文化、著重點、思考邏輯真的非常不同,或許是跟產業特性有關,也或許是跟公司文化有關,分享一點我的自身經歷,看看不同產業不同公司的差異,提供好奇的、或有在考慮轉換跑道的人一點資訊(尤其本身是在系統廠的好奇PM)。

以下分享再次強調是我自身經驗是我自身經驗是我自身經驗(重要前提要說三次)

第一個體悟是對於成本的感受大不同:

成本控制和毛利率正相關,毛利率越低的公司,對成本的控管及掌握越斤斤計較,我待過傳說中的毛三到四系統廠,對於成本的控制真的是全方位,出差費、運費、樣品費、測試費、成品報價...等,有一些眉角小到令人覺得很low的地步,尤其是在控管員工出差的部分,很容易引起心酸和不滿;我也待過毛利率較高、對成本管控稍微寬鬆一點的系統廠,不過在公司對成本控制漸漸往緊縮政策靠攏,由於身為PM一定會立刻感受到,不免也會擔憂是前景不良、獲利堪慮,才會轉變成能省則省的態度。

其實認真想想也很容易理解,利潤不高須靠大量生產累積獲利,勢必得非常嚴謹控制各種成本,工廠賺錢是用省出來的,和大戶人家可以大手大腳花錢的背景就是不一樣:半導體公司毛利率保守估計都有30%起跳,疫情紅利時一堆超過50%甚至還創新高;在研發過程中對測試費、設計費、物料費等很多地方都覺得該花就花,似乎也不會特別認真地節省費用,可能因為最大條的mega cost是付給晶圓廠,其他相比之下都零頭。

在我的工作上,我自己覺得好的一面是經過系統廠訓練,對於供應商的報價方案、專案NRE估算,會比較仔細,也會願意比價殺價,想著要幫公司省錢,雖說在IC公司不一定會非常在乎這點啦。

第二個想靠腰發牢騷的是對PM的想法:

(又要再次強調這點是我個人經驗,可能是因為我的個性或是我的能力的緣故)

在系統廠時,PM在老闆心中的地位滿高,總是要出來報告、掌握全局的角色,可以發揮的空間非常大,光管工廠就管不完了,還要對付客戶,指揮工程師(也可能是拜託或是懇求啦),表現好或不好我覺得滿容易上達天聽,收穫的報酬也會反映努力的結果。

而IC公司,或半導體產業來說,PM這個職能的角色能做的事非常侷限(還有一些角色不叫PM但也是在做一般系統廠認知的PM要做的事),一方面是牽涉到下面將提的第三點技術門檻,另外一方面,是我覺得在IC公司,就只有"RD"和"其他"這兩種角色(你不是RD,那你就是其他!不用有身分!),RD就至高無上自視甚高(很多真的高到不行),其他單位都是support team,做APR做design flow做layout做testing做PE做operation通通都是其他,在日常工作的眉眉角角中不知為何就是感覺得到(或許也只有我這樣感覺啦),當然我也知道有很多IC公司的PM是技術背景轉任,職等所在可能都是經理以上了,要負責的事或是權限就很大,或許比較不會有這樣矮人一截的感受。

不過不管在哪,PM這角色在人際往來上就是比大多數角色都辛苦得多,在我和一些資深前輩聊天的體悟中感覺到大家心都很累(?),因為要面對太多人,太容易成為夾心餅乾,畢竟人際問題就是很多問題的來源,阿德勒大師也說所有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不論在什麼產業,PM都是很容易心累的角色。

第三個感想是對於技術門檻與產品面的思考:

(又要再次強調這也可能是因為我的個性或是我的能力的緣故)

IC設計好難,真的好難啊,以我的角度看也枯燥很多,從寫程式設計電路,到產出三維空間概念的生產晶片的檔案,需要電子電路背景,要會寫程式,空間概念要好,要懂一點物理化學,工程師的工作是很長時間對著電腦一直思考,跟系統廠的工程師還要手做很多東西不一樣;生產出的成品就是晶片,回廠後一樣要進行測試,這些測試都很枯燥,主要就是不同條件下的電氣特性,所謂的PVT test (Process, Voltage, Temperature),量電流電壓畫一堆眼圖。

由於PM就是要掌握進度,要知道大家在幹嘛,要想辦法跟大家一起解決問題(最起碼也要做做樣子?),很多領域知識還是必須要掌握,況且已經看得不深,再看更淺的話工作中很容易沒勁。如果從系統廠的日常分工角色來簡單了解IC設計領域是怎麼一回事,可以單獨把EE這塊拉出來,專注在電路設計、layout設計、測試部分就是看各種波形,所以怎麼評估這一塊內容會不會喜歡?大概就是看EE平常做的事有沒有興趣了解透徹。

另外,雖然晶片應用無所不在,但我覺得跟日常生活的連結性太低,比方說晶片設計追求的PPA (Power, Performance, Area),這一代比上一代功耗減少15%,傳輸速率從3.6Gbps提升到6.4Gbps,面積縮小了10%,真的會很想接so what?你說就速度變很快阿,那也要等新筆電拿到手上開始用,發現以前可以同時開30個網頁使用三小時要充電,現在可以開40個網頁然後使用四小時,而且整機效能的提升也不全然是一顆晶片進化的貢獻。

而系統廠一般是做消費性電子-手機、筆電、穿戴裝置...等等,可以直接站在使用者角度,因為自己平常就在使用,很輕易就知道怎麼用、怎麼樣好用、會在意的點是什麼,跟生活感受性強連結,並且系統廠會接觸多個功能的RD,EE、ME、SW、TM...,其實是可以選比較有興趣的領域再去更深入了解技術的部份,又由於這裡的技術要解決的問題可以連結到日常生活情境中,比如噪音太大風扇設定要改、結構脆弱機構設計要補強、造型偏醜(?)外觀要換材質...等,我是覺得更容易理解為何產品要這麼做、bug造成的影響是什麼。

以上簡單的幾點分享,希望能為好奇的人掀開一點神祕之窗,透過不同的觀點來看看差異性,如果剛好有和我一樣的共鳴,請留言和我分享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EINNOTE
52會員
15內容數
Sharing
FEINNOTE的其他內容
2024/09/29
前一篇文章介紹產品開發流程,為了聚焦說明,把其他我本想穿插於其中分享的零散內容集合放到這篇。
Thumbnail
2024/09/29
前一篇文章介紹產品開發流程,為了聚焦說明,把其他我本想穿插於其中分享的零散內容集合放到這篇。
Thumbnail
2024/08/25
我們常常在系統廠PM職缺上看到的關鍵字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就是在說新產品開發流程,檢視求職者是不是有對應的知識與技能;本文結合我過往的自身經驗來簡單介紹,除了EVT/DVT/PVT,也稍微往前往後加以延伸,讓整個流程可以有完整一點的全貌
Thumbnail
2024/08/25
我們常常在系統廠PM職缺上看到的關鍵字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就是在說新產品開發流程,檢視求職者是不是有對應的知識與技能;本文結合我過往的自身經驗來簡單介紹,除了EVT/DVT/PVT,也稍微往前往後加以延伸,讓整個流程可以有完整一點的全貌
Thumbnail
2023/03/31
此篇文章我整理了一點日常工作小貼士,不是那種:如何開好會議、如何製作簡報,這種主題明確、有很完整的工作重點、技巧分享,就是幾點小小的我自己的體會。
Thumbnail
2023/03/31
此篇文章我整理了一點日常工作小貼士,不是那種:如何開好會議、如何製作簡報,這種主題明確、有很完整的工作重點、技巧分享,就是幾點小小的我自己的體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設計師的路有很多條沒有絕對正確的路, 就自己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自己轉PM的心路歷程。 轉行PM三大原因 原因一: 無法滿足自己的終極目標 當設計師一段時間以後會發現個人能力會有極限, 即使設計層面已經達到了極致,當上設計部門主管。 但往往產品走向不是你可以掌控的, 如果想要深入影響產品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設計師的路有很多條沒有絕對正確的路, 就自己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自己轉PM的心路歷程。 轉行PM三大原因 原因一: 無法滿足自己的終極目標 當設計師一段時間以後會發現個人能力會有極限, 即使設計層面已經達到了極致,當上設計部門主管。 但往往產品走向不是你可以掌控的, 如果想要深入影響產品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從系統廠進入半導體產業中的IC設計服務公司,粗略地說都是做硬體的專案管理,不過有很多文化、著重點、思考邏輯真的非常不同,分享一點我的自身經歷,看看不同產業不同公司的差異。
Thumbnail
從系統廠進入半導體產業中的IC設計服務公司,粗略地說都是做硬體的專案管理,不過有很多文化、著重點、思考邏輯真的非常不同,分享一點我的自身經歷,看看不同產業不同公司的差異。
Thumbnail
換新工作滿半年了,這是我入職場7年第一次轉換不同職能的工作,在心境上有很多的感觸跟自我對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份認同」這件事情,這篇文章分享 4 點感觸給同為想要轉換職能的人。
Thumbnail
換新工作滿半年了,這是我入職場7年第一次轉換不同職能的工作,在心境上有很多的感觸跟自我對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份認同」這件事情,這篇文章分享 4 點感觸給同為想要轉換職能的人。
Thumbnail
    早上六、七點起床,洗漱整裝,騎上自行車,前往工廠辦公室,打開電腦參加線上會議,忙碌的一天由此展開。我的職務是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每天都跟數據、圖表和報告打交道。工廠內的特定生產機台歸我所管,我需要確定機台有穩定良好的生產品質。     所謂的半導體,其實就是IC晶片。舉凡手機通訊、電視顯影、
Thumbnail
    早上六、七點起床,洗漱整裝,騎上自行車,前往工廠辦公室,打開電腦參加線上會議,忙碌的一天由此展開。我的職務是半導體製程工程師,每天都跟數據、圖表和報告打交道。工廠內的特定生產機台歸我所管,我需要確定機台有穩定良好的生產品質。     所謂的半導體,其實就是IC晶片。舉凡手機通訊、電視顯影、
Thumbnail
到處碰撞來理解PM到底是什麼東東,實際做才知道的管理難處
Thumbnail
到處碰撞來理解PM到底是什麼東東,實際做才知道的管理難處
Thumbnail
在台灣,依然有許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把這二者看做是一個職位,因此有許多掛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等各式類似職稱的夥伴要同時做系統規劃、營運資料分析、活動規劃、測試、下廣告甚至是客服處理....等工作,反正只要跟該產品(項目)有關的通通都跟你有關,搞得跟高級打雜員沒啥差別。
Thumbnail
在台灣,依然有許多公司(尤其是中小企業)把這二者看做是一個職位,因此有許多掛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等各式類似職稱的夥伴要同時做系統規劃、營運資料分析、活動規劃、測試、下廣告甚至是客服處理....等工作,反正只要跟該產品(項目)有關的通通都跟你有關,搞得跟高級打雜員沒啥差別。
Thumbnail
講一個職場上很普遍的現象,太多人只看到「表面」而努力錯了方向。
Thumbnail
講一個職場上很普遍的現象,太多人只看到「表面」而努力錯了方向。
Thumbnail
最低階的PM把事「做好」,往上一級的PM把事情做到「只有自己最有辦法」;再上一級的PM則把原本「只有自己最有辦法」的事情,變得「人人都做得一樣好」,自己去做更進階的事情。
Thumbnail
最低階的PM把事「做好」,往上一級的PM把事情做到「只有自己最有辦法」;再上一級的PM則把原本「只有自己最有辦法」的事情,變得「人人都做得一樣好」,自己去做更進階的事情。
Thumbnail
確實有些公司會有PM(產品經理)亂開案的問題;PM為了搶資源、鞏固地位、求績效等原因,一定要開案,有時候難免有浮濫的情形。但如果解決方案是由長官和PM對賭,就註定了這只能是一家60分公司的命運。
Thumbnail
確實有些公司會有PM(產品經理)亂開案的問題;PM為了搶資源、鞏固地位、求績效等原因,一定要開案,有時候難免有浮濫的情形。但如果解決方案是由長官和PM對賭,就註定了這只能是一家60分公司的命運。
Thumbnail
在幾個PM與公司的角色轉換之間,我突然明白一些之前老闆讓我無法理解的決策,一夜長大!
Thumbnail
在幾個PM與公司的角色轉換之間,我突然明白一些之前老闆讓我無法理解的決策,一夜長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