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日已遠】拉圖爾思想遺產 -「環境政體」超越「美學政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自然不是我們要去保護的受害者,而是我們都身在自然之中。

法國哲學家,拉圖爾


【簡介】

被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譽為「當代最著名也最被誤解的哲學家」,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 1947-2022)於十月九日逝世,引發世界思想界、藝術界與社運界的追悼。個人盡力於哲人逝世一周之內,發表第二篇無償分享、推廣文章(第一篇請見文後連結),希冀探索世界思潮的思想抵抗,作為持續的拋磚引玉,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拉圖爾「永遠不簡化真實」的思想抵抗實踐



raw-image


現代還是後現代主義,都為「分割人類與自然」的幻想烏托邦

學界似有些人將拉圖爾視為後現代主義的思想家,或許不見得精確,雖其思想構成年代,與後現代主義興盛完全重疊,並著有《我們從未現代過︰對稱性人類學論集》(Nous n'avons jamais été modernes),乍看似為反現代主義的一員,讓某些後現代學者見獵心喜,以其「人類世理論」(Anthropocène),作為批判武器;然而法國《解放報》(Libération,請見參考連結)明確指出,「拉圖爾並不是反對現代主義,或者是後現代主義者」,因為對這位哲人而言,不管是現代還是後現代,都是將人類與自然分割,以理性異於無知、人類異於禽獸,文明異於野蠻,一種柏拉圖純粹理想出發,成為一種「對稱性的人類學」-不管是現代主義或後現代主義,都將人類理性的文明、社會、政治,分離於非理性的混沌、原始、無明自然之外

也就是在後現代理論的經院宰制之下,拉圖爾長期開拓新徑,探索人類未來性實踐、思考抵抗方向-與其以漂亮完美的「純粹化」(épurer)理論建立烏托邦,科學與藝術不如共同面對具有無限複雜性的地球,以遠古的蓋亞神話,融會人類與非人物種,生命與非生命,超越後現代的「美學政體」(régime esthétique),邁向將臨的「環境社會制度」(régime géo-social)。


raw-image

未來科學連結蓋亞神話-回歸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默契網絡

拉圖爾發現,不管前現代、現代,還是後現代,都展現一種人類試圖超越自然、「人定勝天」的「對稱性人類學」,然而,這種人類烏托邦、空中樓閣的純粹理想,卻不曾完全實踐過,人類在鋪天蓋地的自然災害,如驚人地震、極端天氣還是病毒威脅下,不斷被迫與天地不仁共處,尋求與自然共存之道,所以拉圖爾說,「我們從未現代過」。

面對萬物芻狗的大塊自然,拉圖爾發現,人類新近爆發的兩年多Covid-19疫情,可能只是小菜一碟,還有更大、更全面的災難敲門-全球氣候變遷。拉圖爾認為,「我們不要浪費危機」,肆虐世界的病毒疫情,正是人類社會面對自然挑戰的一個「撞擊測試」(crash-test),可能將人類從資本與社會主義對抗的傳統政體,逐漸自主或不自主,轉變成未來的「環境政體」。

面對不可測自然,拉圖爾提出將未來人類科學,連結遠古的蓋亞神話。希臘人創造的神祉-大地之母,蓋亞(Gaïa),流轉三千多年,當今再次成為將地球視為生命、視為源頭的一個重要思想潮流 ─ 英國獨立科學家、環保主義者、未來學家,詹姆士·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他提出影響深遠的「蓋亞假說」(hypothèse Gaïa),探索如何將地球視為一個「超級有機體」,得到拉圖爾極力推崇,認為若伽利略望向天上,發現了星體運行的科學奧秘,詹姆士·洛夫洛克則望著土地,以「蓋亞假說」,開創科學融會自然的未來生存道路


raw-image

以「蓋亞假說」出發,拉圖爾寫下《面對蓋亞》(Face à Gaia),堅持地球作為「超級有機體」,表現出「永遠不可簡化」、也無法簡化的龐大複雜性,拉圖爾提出一種人類知識的「批判區域」(zone critique),試圖探索人類與非人類,生命與非生命的共存連結。拉圖爾認為,人類生存的地區,只佔碩大地球的「一小片薄膜」,,然人類歷代,尤其位高權重的菁英,卻以一種「純粹化」的科學或藝術,試圖於地表挖取最大資源(如殖民地掠奪),展現人類超越自然的藝術創造(如興建凡爾賽抽象花園),菁英試圖製造理性至上幻覺,一種能夠改變一切現實、統領宇宙法則的「人類世」,卻可能引發前所未見、超越理性的各種反撲,如爆發階級革命、社會運動,而氣候變遷即為工商業無限發展,引發的全球生存挑戰。

拉圖爾提出,人類科學與藝術的「純粹化」,會造成人類超越自然,一種自滿幻覺的「文明盲點」;鑑此,拉圖爾試圖在人類科學和藝術中,找尋「裂隙」(interstices),提出看似永恆顛撲不破的科學,卻如同不科學的神話、宗教、信仰、藝術,都是人類社會文明依其需求與想像,所人為建構出來,有其環境條件限制,可能依其盲點製造各種災難,也有其日新有新的演變能力。拉圖爾提出未來科學連結蓋亞神話,即是超越人類本位主義,以地球的有機複雜性作為出發,連結人類與非人物種,生命與非生命存在,以地球整體的互依互存,作為千絲萬縷的網絡,試煉人類不間斷的生存演變。自此,拉圖爾提出他著名的觀點,「沒有社會」,也「沒有自然」,因為社會與自然,對人類都是沒有範圍的無邊無際,而兩者更以互依互存連結,共同永恆變化。


超越後現代藝術至上的「美學政體」,邁向人類生存的「環境政體」

raw-image

拉圖爾批判由現代到後現代、「分割人類與自然」的知識體系,不僅批判人類「科學至上」,也批判「藝術至上」,與其追求完美烏托邦的「純粹化」理論,拉圖爾提出貼近土壤的「在地化」(atterrir),讓人類科學與藝術,共同面對生存現實-地球作為「超級有機體」的複雜性,作為一種「永遠不可簡化的真實」。

「藝術至上」,或「為藝術而藝術」(l’art pour l’art),長久是西方美學和哲學不斷辯論的問題意識。藝術當然有其「自主性」(autonomie),然而,可以無限上綱,成為一種自行超越自然的「純粹化」理論嗎?以「藝術自主性」的時代發展,法國政治哲學家洪席耶(Jacques Rancière)將當今的西方藝術發展,定義為於「倫理政體」、「再現政體」、「美學政體」,在此知無不言,簡述如下:

  1. 倫理政體:藝術起源的宗教功能,以道德為依歸,可說為班雅明提出的古老「靈光」(aura)藝術,然班雅明認為,從工業革命開始,藝術的「宗教功能」,轉換成「政治功能」,也是說,藝術的「倫理政體」,逐漸讓位給「再現政體」與「美學政體」,迎向班雅明所說的,「靈光消逝的年代」。
  2. 再現政體:洪席耶說的再現,並非「再現現實」,而是「再現亞里斯多德《詩學》敘事」,即以一種《荷馬史詩》光輝燦爛的英雄敘事,再現西方文明的菁英階級,如好萊塢的威漫電影,以天馬行空特效的奇幻類型,與「再現現實」正好相反,卻可歸類於「再現菁英敘事政體」。
  3. 美學政體:與「再現菁英敘事」相對,「美學政體」為藝術自主性的一種展現,為法國大革命後,爭取自由表達的藝術演變,對洪席耶而言,十九世紀現實主義小說,還是二十世紀義大利新寫實電影,都應屬於「美學政體」,而非「再現政體」,因其屬於社會底層的自由表達,與「再現菁英敘事」相對。


raw-image


洪席耶提出的「美學政體」,雖表面上服膺「為藝術而藝術」的一種「藝術自主性」,但是,洪席耶其實不斷共振班雅明提出的藝術理論-面對「政治美學化」(esthétisation de la politique),追求一種「藝術政治化」(politisation de l’art),前者為將亞里斯多德《詩學》菁英結構「純粹化」,可說是「再現菁英敘事政體」一種無上展現,如法西斯黨未來主義美學;後者為對抗傳統菁英結構,表現一種尤其來自底層的「任何人自主性」,如左派現實批判電影。

拉圖爾反對的,不是洪席耶提出的「美學政體」,而是後現代提出的美學理論-文本愉悅下的「真實效應」(effet de réel)。無獨有偶,洪席耶二十多年來,也一直反對後現代提出的「真實效應」-十九世紀現實小說出現的無法分析的日常無意義物品,並非後現代理論所謂的「頑強殘渣」(résidu résistant),卻是將人造藝術連結自然現實的手法,作為翻轉菁英敘事的潛能。「真實」在藝術上不是一種效應,卻呈現一種顛覆傳統菁英敘事的「真實溢滿」。

「真實」更是拉圖爾對科學與藝術的追求,面對後現代理論的「真實效應」,暗示藝術不但可以操縱真實,更永遠大於真實,然而真實是什麼?卻可能只在菁英敘事中,約定俗成的一種抽象概念或階層偏見,或者只是聊備一格的漂亮空洞?面對後現代藝術「真實效應」,拉圖爾提出「永遠不簡化真實」,也就是說,生命與大地,其真實性與複雜性,不是人類「純粹化」科學或藝術理論可以完全捕捉、整體涵蓋的,最多只是將生命與土地的真實,縮減成一個抽象概念或片面公式,這也是拉圖爾為何撰寫《無法簡化》(Irréductions)一書,面對人類傳統科學與藝術,自認超越自然現實的關係,提出批判的問題意識。

蓋亞大地的複雜網絡,作為「永遠不能簡化的真實」,讓拉圖爾思索人類未來的演變,他認為在二十世紀,人類若不斷發展階級抗爭的社會政體,二十一世紀,將生成一種為自然環境和他者物種抗爭的「氣候政體」(régime climatique),宛如過去「無產階級」意識的誕生,未來將有「環境階級」(classe écologique)的自我意識生成,逐漸擺脫人類至上的幻覺、烏托邦,更好連結他者生命、非人、非生命,讓遠古的蓋亞神話,連結至人類未來演變,讓科學與藝術能夠攜手,共同創造複雜、有機的共生網絡


raw-image

【延伸閱讀】





【原文資料彙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潔曜的沙龍
328會員
250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陳潔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作為法國劇場年度盛事,昨天晚上頒發的 2025 年莫里哀獎,以古典復興、現代民主、底層寫實劇作,全力抵抗川普橫掃世界的權貴民粹風潮。
Thumbnail
2025/04/29
作為法國劇場年度盛事,昨天晚上頒發的 2025 年莫里哀獎,以古典復興、現代民主、底層寫實劇作,全力抵抗川普橫掃世界的權貴民粹風潮。
Thumbnail
2025/04/26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Thumbnail
2025/04/26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Thumbnail
2025/04/24
感謝陳郁分牧師之協助,這次個人於倫敦兩場講座,有幸獲得詩人、導演、各行各業的人士參與分享,得到個人舉行二十多場活動以來,最多之聽眾與最飽滿的回饋,十分感激! 這次兩個講座,為個人多年研究的精華,作為知識分享的長期實踐,將持續進行研討、推廣工作,期待與各方人士共同合作,共謀文化的長遠建樹。
Thumbnail
2025/04/24
感謝陳郁分牧師之協助,這次個人於倫敦兩場講座,有幸獲得詩人、導演、各行各業的人士參與分享,得到個人舉行二十多場活動以來,最多之聽眾與最飽滿的回饋,十分感激! 這次兩個講座,為個人多年研究的精華,作為知識分享的長期實踐,將持續進行研討、推廣工作,期待與各方人士共同合作,共謀文化的長遠建樹。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本文探討法國哲學大師布魯諾・拉圖的思想,特別著重於其對生態危機、政治與社會的觀點。拉圖強調「描述」的重要性,呼籲人們重新關注自身與環境的依賴關係,並提出「生態階級」的概念,重新思考人與地球的關係。文章摘錄自拉圖的訪談集《何處安居?》,闡述拉圖如何引導我們突破現代化思維的框架,面對生態危機。
Thumbnail
如果,關於世界,關於思考,關於瞭解你自己,就跟感冒一樣是一種治不了,但總會三天兩頭回來找你的病。那麼,人類學的著作也會是你應該考慮常備的藥。
Thumbnail
如果,關於世界,關於思考,關於瞭解你自己,就跟感冒一樣是一種治不了,但總會三天兩頭回來找你的病。那麼,人類學的著作也會是你應該考慮常備的藥。
Thumbnail
自然不是我們要去保護的受害者,而是我們都身在自然之中。 法國哲學家,拉圖爾
Thumbnail
自然不是我們要去保護的受害者,而是我們都身在自然之中。 法國哲學家,拉圖爾
Thumbnail
【簡介】 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人之一,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於十月八日至九日晚間過世, 拉圖爾一生融會多種學科,創造嶄新的思想工具-蓋亞神話科學,生存敘述社會學,新環保階級抗爭,作為人類面對地球,一種超越自身,追尋整體的愛。
Thumbnail
【簡介】 法國當代最重要的哲人之一,布魯諾·拉圖爾(Bruno Latour),於十月八日至九日晚間過世, 拉圖爾一生融會多種學科,創造嶄新的思想工具-蓋亞神話科學,生存敘述社會學,新環保階級抗爭,作為人類面對地球,一種超越自身,追尋整體的愛。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提出的「文本愉悅」,帕索里尼馬上於六十年代提出嚴正反駁,這位義大利詩人導演,認為後現代主義只是已開發國家於後工業時代「菁英語言的不斷更新」,他尋求是泥土草根「不可分析的生命力」,是人民「從底層而上的革命」。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提出的「文本愉悅」,帕索里尼馬上於六十年代提出嚴正反駁,這位義大利詩人導演,認為後現代主義只是已開發國家於後工業時代「菁英語言的不斷更新」,他尋求是泥土草根「不可分析的生命力」,是人民「從底層而上的革命」。
Thumbnail
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污染、資源稀缺、氣象變化、全球暖化: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態,修補、重建我們與唯一地球家園的關係。
Thumbnail
面對人類世時代,藝術能做什麼?又做了什麼? 污染、資源稀缺、氣象變化、全球暖化:生態紊亂正在加劇,並且嚴重威脅包括人類在內的物種生存。許多藝術創作者意識到「綠色」回應的緊迫性,因而投入(社會)參與、創立生態本質的表達新規範。為了改變我們的心態,修補、重建我們與唯一地球家園的關係。
Thumbnail
當前的生態問題極為重大,它直接關乎地球上人類的生存,並且毫不客氣地質問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是否可能在非世界末日的情況下留存在「地球之母」上。對抗環境災難?我們都明白:這絕對是必要的,而且是現在。 「成為生態的」 藝術家、「生態藝術家」、「綠色」藝術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Thumbnail
當前的生態問題極為重大,它直接關乎地球上人類的生存,並且毫不客氣地質問我們,人類這個物種是否可能在非世界末日的情況下留存在「地球之母」上。對抗環境災難?我們都明白:這絕對是必要的,而且是現在。 「成為生態的」 藝術家、「生態藝術家」、「綠色」藝術家到底是什麼意思?
Thumbnail
在訊息排山倒海樸向每個人的時代裏,現代人愈加渴求真理,一個清清楚楚的,非黑即白的答案,心情回到小時候看電影總想搞明白:「到底誰是壞人?」對於錯綜複雜的環保問題,我們沒時間、沒精神,或許也沒能力搞清楚「到底我們該怎麼辦?」   關心環境的一般社會大眾這些年來一直很困惑,在看新聞時,不時聽到立場相反的
Thumbnail
在訊息排山倒海樸向每個人的時代裏,現代人愈加渴求真理,一個清清楚楚的,非黑即白的答案,心情回到小時候看電影總想搞明白:「到底誰是壞人?」對於錯綜複雜的環保問題,我們沒時間、沒精神,或許也沒能力搞清楚「到底我們該怎麼辦?」   關心環境的一般社會大眾這些年來一直很困惑,在看新聞時,不時聽到立場相反的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387 社會契約論是理解當代政治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而這所特指的正是盧梭(J. J. Rousseau)的著作《社會契約論》。他對於霍布斯的萬人對萬人戰爭(bellum omnium contra om
Thumbnail
致謝 微批 Paratext 刊登本文:https://paratext.hk/?p=3387 社會契約論是理解當代政治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而這所特指的正是盧梭(J. J. Rousseau)的著作《社會契約論》。他對於霍布斯的萬人對萬人戰爭(bellum omnium contra om
Thumbnail
思維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個大哉問。 探索思維,意謂探究我們究竟是如何思考? 而將思維系統理論化的學問—哲學,以富有比較性的動態系統來探討文化現象,不僅理解文化,更會改變一個文化,而哲學思考能使我們認知過去、現在,也能預見潛在的未來......
Thumbnail
思維從古至今,一直都是個大哉問。 探索思維,意謂探究我們究竟是如何思考? 而將思維系統理論化的學問—哲學,以富有比較性的動態系統來探討文化現象,不僅理解文化,更會改變一個文化,而哲學思考能使我們認知過去、現在,也能預見潛在的未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