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基礎來看,習慣跟信念組成一個個人認同的秩序觀,但就整個共同體來說,是由「道德」作為最核心的概念,而從這個道德感、觀點出發,形成一個普遍的行為標準,也就是社會習慣,習慣中有需要的最後成為法律。
討論這類共同體秩序的由來,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道德,而道德觀點從何而來,多半由人類的原始狀態,也就是最初的世界觀——超自然力量。
人類的思想在個體上會有很大差異,但以群體間的尺度看卻不會。原始狀態,每一個共同體的思想落差很小,基本上都要有秩序引導,而秩序往往跟所生長的環境有關。在嚴苛的環境,大自然就像是不停的在試煉人類,諸神也相對狂暴;在富饒的自然環境中,神明則多有寵小孩的一面,將萬物賜予他最愛的人類。
不管哪種,都是從自然環境中發展出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因為在古時候,人類的生存要看老天臉色,為此產生的各種秩序,當然跟原始宗教有極密切關連。我們先不要用現代觀點,請回到古代,在看天吃飯的年代,信仰的力量非常重要,基於信仰產生的秩序,有很強烈的宗教性質,毫不奇怪。
秩序生成,必定有先來後到
任何一個共同體,都需要有一個初始秩序指導,不然無法形成。秩序產生前,就是混沌狀態,無外在力量影響下,封閉的文明會根據所處環境,漸漸形成與這環境有關的秩序,秩序來自共通體驗,每個居住生活於此地者,都見過火山的暴虐,那麼火山神祇的力量就會被認識,看過河流年年帶來沃土,可以種植作物養活眾人,河神與豐饒神就會被尊崇。
但隨著文明的成長,封閉的群體總會遇到其他環境,秩序開始衝撞。若某個共同體,因為各種原因,陷入了秩序崩毀的混沌狀態,那麼上述的自然生成就不會發生。在具有外部壓力,良好秩序的其他共同體存在下,這個混沌的內部,不管是臣服於其他共同體,還是擷取其優點重建秩序,或者是為了對抗侵略,產生新秩序,總之就不會「完全的」從原本自然狀態長出。
咦?為何講保守主義,突然講到神話跟文明衝突去了?因為筆者想要告訴各位的是,不存在秩序完全真空狀態,人們一定要有一個秩序,不然沒有共同體的個人很難存活。個體或許可以求生,但也僅僅是苟活,想要提升生活水準,就得要群體生活,群體必須先服膺某個秩序,不管是自造或是複製還是加入。
秩序生成,必定有先來後到,子女是父母生的,生物有自然生老病死,沒人從石頭中蹦出來。前面提到初始狀態,也是有一些最早的人,發展出簡單宗教,基本薩滿信仰,而後相信這套的人群,慢慢修正、補正這些神話,成為一套完整宗教體系。
自然生成的秩序會形成階級,將共同體的利益重分配,分配邏輯就是意識形態,這個意識形態可以是宗教指引,也可能是偏現代的無神論主義,總之不可能沒有指引,有一群人可以在無思考下,去無機性分派利益,就算用機器來分配,也得對機器輸入規則。
秩序基於信仰,意識形態指引就難以走向神聖化
我們怎樣分配利益,就是階級會存在的原因。一家飲料店會賺多少錢,店員薪水多少,大家雖然心裡有數,但有分配權力的是老闆。你覺得老闆很摳,那麼有其他店願意出更高嗎?還是你想自己開一間,成為分配資源的那個人?都可以,但不管怎麼去說,都不會有完全平等這件事,分配就有主客體,誰去分配的差異,就會產生階級。
所以,就客觀上的表現而言,有神跟無神論,不是都一樣,只要有分配的意識形態就好,何必在乎建立秩序時,那股內在的道德力量?這種思維很唯物,把人的心靈貶低為物質影響的結果,只不過在現代,唯物論不受人喜愛,很少有人會主動宣稱自己一切唯物,多半採用不停否定非唯物的說法,或是反覆呢喃「我們有自我選擇」,規避共同體秩序中,從古至今都存在的道德力量。
- 秩序與意識形態的差異:意識形態只是抽象的指引,秩序則是已在社會具體運行
保守主義認為無神論有根本性問題,原因出在沒有以信仰為基礎的意識形態,遲早都會走向信仰化,或稱意識形態宗教化。大抵上,保守主義者在世界各國,幾乎都是有信仰者,無論信奉何種宗教,也就是不論在內心信念上,或社會道德指引上,保守主義認為信仰跟意識形態是分開的。
舉例,基督徒都抱有信仰,相信十誡中的誡命,但你可以認為大政府社會主義較好,他覺得小政府自由市場尤佳,兩者並不衝突,因為信仰的基本都一致。像是尊敬父母,不管你是舊教新教東正教,都有相同的認知,所以就算兩個對於政府型態看法不同的人,都不會覺得尊敬父母有錯,也可以上同一間教堂,不會打起來。這很像說,兩者都認為渡海需要交通工具,只是你要船他要飛機,兩個要求不同,但不會認為能游泳橫渡太平洋。
但無神論以及根據唯物論產生的意識形態則不然,它們通常會反對宗教,認定宗教是鴉片,同時否定精神等內在力量的存在,認為精神是物質的一種表現。我們就不在神學跟哲學上去否定無神論與唯物論延伸的意識形態,而是實際上的表現,根據這些發展出的意識形態,都會有宗教化的程度。
有神論跟無神論在秩序上的看法,最大差異體現在外,應該就會是對於信仰、意識形態有差異。有神論者的信仰與意識形態可以分開,只是通常發自信仰的意識形態會有很多地方與信仰雷同;無神論者則是把信仰跟意識形態兩者混為一談,但否定這是信仰,行為卻如信徒,產生矛盾。
唯物論仰賴有形的強制力、神化掌握權力的領導人
因為人類數千年來的共同體秩序,都需要奠基在道德之上,道德初始來源跟宗教有關,都是對於大自然的敬畏而生。而今天根據無神論產生的制度,都有嚴重問題,其中最大缺點,當屬「不守信」,畢竟道德若不是出自於敬畏,而來自對於物質的追求,那麼為了物質利益去背信也很合理。
那麼,守信跟唯物論、無神論有關?當然有關。守信或是毀諾,如果有法院跟國稅局會去強制執行,你通常會遵守,但如果沒有政府機關等強制力去管,純粹依照個人意願,守信行為就很看個人。唯物論者會以為,社會會依照人類形成的契約概念去執行,類似說你今天不守信,大家知道了,就算沒警察,以後也不會有人跟你做生意,故你還是會去做。
但這種社會契約的概念就類似政府機關的強制力,我們今天說的是,在沒有其他外在強制力的情況下,你怎麼看待守信這件事?有信仰的人可以非常簡單去說出理由,無論是不講信用會下地獄、受到死後懲罰,還是單純覺得良心過意不去,守信本就應該。
這種內在力量制約,沒有信仰者很難想像,但若沒有精神上自我約束,守約定的社會習慣根本建立不起來。沒這種習慣養成,法律訂再嚴格,鑽漏洞的人也會很多,最終得投注更多資源在防範背信的行為,或者乾脆當沒看到,放任法律權威受損。例如一些開發中國家的交通法規,其實很嚴格,但誰去遵守?
這就是保守主義認為無神論、唯物論等,只會讓社會運作成本拉得極高,輕視內心道德的建立,反而阻礙了應該自然形成的社會習慣。
所以,保守主義認為無神論有害的理由,並不是單純「信仰問題」,而是「沒有信仰」的問題。人類所有運作千百年,至今仍然良好的共同體秩序,都需要信仰為基礎,一但我們把秩序的根基,習慣與道德抽離其內在力量,代之以物質基礎,秩序就不再成立。或者說,這種新秩序,至少到21世紀的今天,沒有一個國家實施後是成功的。就以秩序存在的理由,是要促成人類文明進步,生活過得更好而言,完全是失敗。
而這些無神論與其發展出的意識形態,要成為一個共同體的秩序,勢必走到意識形態宗教化一途,領導者必須神化,不然秩序無法成立。沒有超越自然強大的敬畏對象,那麼共同體內每個人都不需要服誰了。
內在力量為何讓社會更平等、秩序更穩定?
為何內在力量的欠缺,不僅僅是意識形態差異,會連秩序都形成不了,讓共同體無比脆弱?
以保守主義的觀點去淺白的說,那是因為「標準太低」,所以秩序形成的階級,非常容易形成極端強烈的精英意識,也就是上層會發自內心的瞧不起下層,而下層一旦爬上上層,就會同樣開始瞧不起原本的下層,整個共同體的內部無法穩固,一直處在暴亂階段。
這種暴亂共同體,不可能有累積,所以除了對外擴張外,沒有更有效的利用資源辦法。圖解如下:
其實在筆者信仰的基督教中,右圖中神的位置還太低了,只是神拉到太高,人類那個階級金字塔會看不見。
簡單說,基於宗教信仰慢慢長出的秩序,會有一個非常強大、高遠的敬畏對象,無論你稱之為神還是虛空,要說那是阿薩特斯什麼外神都可以。在這種敬畏對象太高的信仰下,無論階級中處在上層下層,都知道自己的存在相比之下微不足道。
抱持此種觀點者,才會真正認知到「平等」的意義,非建立在制度上,而是發自內心的理解。由這種發自內心而成的平等觀,會產生「不干擾吾等下的自由」,也就是不侵害他人的自由為自由,不會想用法律去制定道德(因為道德觀趨近神授)。
這會引導出集體決策,沒人覺得自己可以代言神,法律只是世俗的一些約定,一般生活行為,遵守著神的律法,也就是我們所認知的有信仰的生活。就以美國來說,擁槍權的存在是為了防止政府對人民的權利侵害,所以人民自己要保有反抗的權力,其本質不是外在,是一種內心的保護,多數人在槍口下是沒有勇氣的,但若人人手上皆有反抗暴政的武器,那麼就能強化抵抗暴政的勇氣。
宅編心得:簡單說以基督教保守主義的觀點來看,神的權能不是人類可以迄及的。雖然人類歷史上不乏神權與王權連結甚至等同的例子,但從基督教保守主義來看,將神權與王權等同是對神的不敬,反而是一種更靠近唯物論的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