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設計】生活力學2 課前引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怎麼知道誰出的力比較多?

年紀:5 - 7年級。

雖然我們還不確定「力」的完整概念為何,但也沒關係,科學從來就沒有在完全了解一件事情之後才開始去應用它。​

從上次課程,我們知道生活中到處都是力的存在,人們用各種方式去使用力,小到手提重物,大到火箭升空。
藉由精準的測量力,人們得以較精準地預測物體會怎麼被改變、被移動,也因此我們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模擬,減少實際測驗時產生的錯誤。

「人們藉由嘗試與錯誤做出了熱氣球,藉由計算和模擬造出了飛機與火箭。」​
就用這個影片和小孩說明為什麼能夠測量力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吧!
(畢竟我們不想要用試誤的方式隨便就燒掉好幾個十億嘛......)

最簡單的力的測量方式,就是比大小。
拿起一顆石頭,比誰丟的比較遠;比誰能舉起其他人都舉不起來的石頭;比誰能拿著重物站的最久。​

但如果要更精確呢?
我們如何利用力的「特性」進行測量?
這就是這堂課我們要探究的部分。​

Photo by Jean-Philippe Delberghe on Unsplash

Photo by Jean-Philippe Delberghe on Unsplash

同步發布於 Matters

若你喜歡我的教育行動,歡迎點擊下方綠色圈圈五次,便可給予我實質的回饋。
初次化讚為賞會需要你花幾秒鐘的時間(記得按下切換舊介面)用 FB 或是Google 帳號註冊 Liker ID,請放心,整體過程都不需花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樂尼-avatar-img
2022/10/30
那個影片真的一看就知道測量力的重要性啊!哈
avatar-img
傻剛的胡思亂想
37會員
70內容數
以輔自然教育工作室目前是傻剛的個人工作室。位於桃園,常態活動範圍以北部為主。關注自然領域與科學領域課程、野地教育,與自主學習。陪著孩子,開拓空間的廣度,理解時間的深度,並拓展自身的可能性。
傻剛的胡思亂想的其他內容
2024/06/15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2024/06/15
我剛發現自己曾經畫過這張圖: 概念永遠是指出一個範圍,而人所有的認知都是由概念組成。 所以當我們要傳遞一個事實給他人的時候,有點像是夜市的套圈圈,我丟出多個圈圈(概念),被那些圈圈共同套住的部分,就是我想傳遞的事實。 沒有他人就無所謂事實 學習的時候則是反過來。 我們透過分析別人拋過來的事實來
Thumbnail
2023/08/21
在《怎樣談科學》裡,有一個很適合在準備「以概念為本」的教學時,用來尋找「聚焦概念(核心概念)」的工具:「多布然斯基模板」。 這是一種用來發掘凸顯資料精髓的「核心主題」的模版,長這個樣子:​
Thumbnail
2023/08/21
在《怎樣談科學》裡,有一個很適合在準備「以概念為本」的教學時,用來尋找「聚焦概念(核心概念)」的工具:「多布然斯基模板」。 這是一種用來發掘凸顯資料精髓的「核心主題」的模版,長這個樣子:​
Thumbnail
2023/05/29
「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和你們說明『原理』,因為不用知道原理也可以妥善地『使用』這些現象。」 「就像我們今天知道了並聯和串聯。」A 說。 「只要我們確定怎麼做,會產生什麼結果就可以。」B 這麼說。 「對,即使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光是知道並聯和串聯的不同,就給了我們能力去更好地使用電......
Thumbnail
2023/05/29
「我到現在都還沒有和你們說明『原理』,因為不用知道原理也可以妥善地『使用』這些現象。」 「就像我們今天知道了並聯和串聯。」A 說。 「只要我們確定怎麼做,會產生什麼結果就可以。」B 這麼說。 「對,即使我們都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但光是知道並聯和串聯的不同,就給了我們能力去更好地使用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今天做的是,和密度相關的,一點也不花俏但紮紮實實的動手實作。 雖然看似簡單,但仍需要判讀數據、精密操作儀器、理解探究目的並決定量測策略。這些都不是簡單的能力。 雖然去年做過相似的實作,但那時是由「力」的角度切入,而今天是從物質的「性質」切入。 如同我這學期一開始和少年們說過的......
Thumbnail
今天做的是,和密度相關的,一點也不花俏但紮紮實實的動手實作。 雖然看似簡單,但仍需要判讀數據、精密操作儀器、理解探究目的並決定量測策略。這些都不是簡單的能力。 雖然去年做過相似的實作,但那時是由「力」的角度切入,而今天是從物質的「性質」切入。 如同我這學期一開始和少年們說過的......
Thumbnail
今天的第一個任務是「設計一種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 上學期我們曾經針對「力」這個主題進行探討。於是我請少年們把相關的學習單帶來,回顧之前的經驗,再開始進行這個任務......
Thumbnail
今天的第一個任務是「設計一種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 上學期我們曾經針對「力」這個主題進行探討。於是我請少年們把相關的學習單帶來,回顧之前的經驗,再開始進行這個任務......
Thumbnail
到了第三章功與能,會有一部分學生突然覺得簡單點,但也有人感到更難。原因出在,運動學會有方向,科學說法就是向量,對這無感的同學會很累,但到了功能又沒有,解題上手感回到二年級的熱學。反過來就是,對抽象能量無感者,在前面運動學還有指向性時找得到切入點,現在又沒了。
Thumbnail
到了第三章功與能,會有一部分學生突然覺得簡單點,但也有人感到更難。原因出在,運動學會有方向,科學說法就是向量,對這無感的同學會很累,但到了功能又沒有,解題上手感回到二年級的熱學。反過來就是,對抽象能量無感者,在前面運動學還有指向性時找得到切入點,現在又沒了。
Thumbnail
接下來討論力與運動,這其實就是牛頓運動學的基礎,關鍵在於「力」,一定要先把力弄懂,不能只關注運動。學生要打開牛頓運動學的門,就要知道本章節力與運動的標題,不是在唬你,而真在講施力與產生運動的關係。
Thumbnail
接下來討論力與運動,這其實就是牛頓運動學的基礎,關鍵在於「力」,一定要先把力弄懂,不能只關注運動。學生要打開牛頓運動學的門,就要知道本章節力與運動的標題,不是在唬你,而真在講施力與產生運動的關係。
Thumbnail
從上次課程,我們知道生活中到處都是力的存在,人們用各種方式去使用力,小到手提重物,大到火箭升空。 藉由精準的測量力,人們得以較精準地預測物體會怎麼被改變、被移動,也因此我們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模擬,減少實際測驗時產生的錯誤......
Thumbnail
從上次課程,我們知道生活中到處都是力的存在,人們用各種方式去使用力,小到手提重物,大到火箭升空。 藉由精準的測量力,人們得以較精準地預測物體會怎麼被改變、被移動,也因此我們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模擬,減少實際測驗時產生的錯誤......
Thumbnail
停留在「知道」但無法「理解」的層面,這一點和過去人類尚未進入科學發展的認知很類似。只是過去人們靠著生活經驗與觀察去知道事物,現在孩子靠的是閱讀與接收媒體資訊。 所以才會一直說,「知道」不等於「理解」啊。
Thumbnail
停留在「知道」但無法「理解」的層面,這一點和過去人類尚未進入科學發展的認知很類似。只是過去人們靠著生活經驗與觀察去知道事物,現在孩子靠的是閱讀與接收媒體資訊。 所以才會一直說,「知道」不等於「理解」啊。
Thumbnail
呼,今天教學設計有個突破,自己感覺像是終於能從深深的海底回到海面換氣,突破那層分界從海回到空氣中的感受真實地不可思議,有種鬆一口氣的感覺。 這次在力學單元的概念確立上,花的時間可是數以月計(還只是第一部分而已)。但只要概念確立,教學活動就只是繞著它運作而已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呼,今天教學設計有個突破,自己感覺像是終於能從深深的海底回到海面換氣,突破那層分界從海回到空氣中的感受真實地不可思議,有種鬆一口氣的感覺。 這次在力學單元的概念確立上,花的時間可是數以月計(還只是第一部分而已)。但只要概念確立,教學活動就只是繞著它運作而已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Thumbnail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個人因素 社經背景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壓力 浮力
Thumbnail
每篇都要再次說明,所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完全要看: 個人因素 社經背景 對應教材與年齡 沒有百分百適用,也不會有一招行天下的密技,最大差異在於針對個人或是多人數上課。而且不管多好的教材,只要學生本身完全沒有學習的意願,都是沒有用的,這時候就得要換其他方式,不能只看教材與方式。 壓力 浮力
Thumbnail
國二下自然最後,也是國中最大的關卡,沒有之一。就是第六章:力。因為,這關通過的人,大部分國三的牛頓運動學也就還好。過不了的人,筆者沒見過國三的運動學能活得下去。物理到這邊開始有累積的效應出現,力學入門沒弄好,直接讓國三接上的運動學倒掉,功與能就甭談。
Thumbnail
國二下自然最後,也是國中最大的關卡,沒有之一。就是第六章:力。因為,這關通過的人,大部分國三的牛頓運動學也就還好。過不了的人,筆者沒見過國三的運動學能活得下去。物理到這邊開始有累積的效應出現,力學入門沒弄好,直接讓國三接上的運動學倒掉,功與能就甭談。
Thumbnail
理化用到的數學程度其實不高,但一般人沒辦法整合到文字敘述中,換言之理化的門檻,其實是看懂題目、抓出重點,其次才是怎樣解題。要從小培養才可以,這真的沒有速成辦法。若有家長小孩還小,就能先看到國中篇,那個人強烈建議,買一些科學自然類的百科書刊,漫畫的也可以,先讓小朋友早一點習慣科學語言。 物質 濃度
Thumbnail
理化用到的數學程度其實不高,但一般人沒辦法整合到文字敘述中,換言之理化的門檻,其實是看懂題目、抓出重點,其次才是怎樣解題。要從小培養才可以,這真的沒有速成辦法。若有家長小孩還小,就能先看到國中篇,那個人強烈建議,買一些科學自然類的百科書刊,漫畫的也可以,先讓小朋友早一點習慣科學語言。 物質 濃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