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的轉變(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說到37歲的那年經歷了很多事情,從開始練起柔道的第三年,我深深發現
我的體力完全比不上那些20出頭的年輕人,尤其當時在內湖科學園區工作
一到六點半下班之後,立馬衝到位於台北市的大同高中柔道社練習。
跟著年輕小伙子,以及一些喜歡柔道運動的上班族,一起流汗一起學習
護身倒法,基本動作,如何運用寢技去控制你的對手...
在那段日子裡,由於身體大量接觸到超高強度的訓練,以致我每次好幾次都
面臨缺氧的危機(吸不到空氣)也因為如此每晚都經歷過高強度的運動之後
隔天上班都會全身痠痛大約兩到三天左右....
不惑之年 平面設計師,兩年前離開了內湖科學園區的工作之後,嘗試不同領域的 工作,在37歲開始接觸柔道運動,因自覺沒有柔道的悟性,轉戰巴西柔術運動, 自今已經來到第八個年頭,也從一個從不接觸投資理財的人,對理財有些概念 然後因為自己的理財不當,負債了175萬,目前還處於低潮狀態,找尋一切可能 調整好心理,再次出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其實本來年輕的時候很喜歡球類運動,但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後的十年內 完全沒有接觸過其他運動,偶爾跟朋友打打籃球也就算了 但發現隨著年紀增長,體力大不如從前,也漸漸對籃球這項運動 開始失去興趣....後來在某一次的機緣下認識了柔道這項運動 在37歲的那年正式進入柔道運動的領域,一練就是三年 從基本的護身
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用方格子這樣的平台嘗試寫作,早期開始寫東西的時候 是在我25歲那時候還有雅虎部落格,當時也不算是寫作,就是每天工作完回 到家之後把每天遇到的一些事情,簡單的敘述出來,可能會是一些漫罵發洩文 再不就是抱怨,工作不順心人生不順利之類的文章...也就這樣當時累積到將近 900多篇文!這麼
其實本來年輕的時候很喜歡球類運動,但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後的十年內 完全沒有接觸過其他運動,偶爾跟朋友打打籃球也就算了 但發現隨著年紀增長,體力大不如從前,也漸漸對籃球這項運動 開始失去興趣....後來在某一次的機緣下認識了柔道這項運動 在37歲的那年正式進入柔道運動的領域,一練就是三年 從基本的護身
老實說這是我第一次用方格子這樣的平台嘗試寫作,早期開始寫東西的時候 是在我25歲那時候還有雅虎部落格,當時也不算是寫作,就是每天工作完回 到家之後把每天遇到的一些事情,簡單的敘述出來,可能會是一些漫罵發洩文 再不就是抱怨,工作不順心人生不順利之類的文章...也就這樣當時累積到將近 900多篇文!這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疫情前我努力維持了好多年在新北的一間小型的運動中心上團課,舉凡有氧及Zumba 、跟肌力、瑜珈及重訓核心都上,那時候的自己體力超好,活力滿滿。 而來到臺中住報名了World Gym上了一年多團課 後來疫情蔓延,團課不敢上了,變成在家自主運動,買了壺鈴在家與基本的居家運動。 但老實說那時真的會鬆散不
一開始是在健身房上大課練習瑜伽,跟西方人引領的印式風潮吧。 身體的確是在練習中有了些柔軟度以及肌力,雖然需要臂力的烏鴉式至今也還是有很高的失敗率。對於能「飛躍」的門派也心嚮往之,只是一直沒有相應投入的努力。其間朋友跟推薦練習太極拳,但人還是比較急躁,心一想到那麼慢的拳就算了。 是在一次不
Thumbnail
標題透漏了一點年紀,本來年齡想要寫得更大一點,但是有點害羞還是寫個廣泛的25歲好了。我開始接觸跆拳道的年紀確實就是20代後半,一開始接觸這項競技之後,就拼命練習,盡我最大的所能把黑帶考試所要求的內容記住、練會,考取到了黑帶一段。但並沒有就此停下,直到現在都還在繼續練習,預計今年可以挑戰三段。在跆拳界
Thumbnail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太極拳與重量訓練 高中時因為太自卑了,開始和同學重訓,拉單槓、雙單槓、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爬樓梯、跑六千公尺...都來,和同學的問候方式就是不期都在他的手三頭位置來一拳,如果有準備好,這一拳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準備被擊中,會痠痛個幾分鐘。 有一回走剛重訓完,穿著背心走在台中街頭狹窄的騎樓
Thumbnail
記錄作者在健身房起初的焦慮感,如今轉變自己的心路歷程。藉由述說個人的成長故事,傳達接受自己、持續努力的訊息,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Thumbnail
疫情前我努力維持了好多年在新北的一間小型的運動中心上團課,舉凡有氧及Zumba 、跟肌力、瑜珈及重訓核心都上,那時候的自己體力超好,活力滿滿。 而來到臺中住報名了World Gym上了一年多團課 後來疫情蔓延,團課不敢上了,變成在家自主運動,買了壺鈴在家與基本的居家運動。 但老實說那時真的會鬆散不
一開始是在健身房上大課練習瑜伽,跟西方人引領的印式風潮吧。 身體的確是在練習中有了些柔軟度以及肌力,雖然需要臂力的烏鴉式至今也還是有很高的失敗率。對於能「飛躍」的門派也心嚮往之,只是一直沒有相應投入的努力。其間朋友跟推薦練習太極拳,但人還是比較急躁,心一想到那麼慢的拳就算了。 是在一次不
Thumbnail
標題透漏了一點年紀,本來年齡想要寫得更大一點,但是有點害羞還是寫個廣泛的25歲好了。我開始接觸跆拳道的年紀確實就是20代後半,一開始接觸這項競技之後,就拼命練習,盡我最大的所能把黑帶考試所要求的內容記住、練會,考取到了黑帶一段。但並沒有就此停下,直到現在都還在繼續練習,預計今年可以挑戰三段。在跆拳界
Thumbnail
從學生時期開始,我並沒有規律的運動習慣。 因此,在沒有體育課的存在後,發現自己的體能節節下滑。直到三年前,同事揪團去上瑜伽課,我才正式養成每週運動的習慣。但事情其實沒這麼簡單,不然我也不會有此反思,並且紀錄下來這曲折的過程。
Thumbnail
自兩年前以來都有肌力功能訓練的習慣, 主要緣由是不做事的肌肉讓其他肌肉做太多事情, 代償到受傷, 所以藉由專家的領導幫助我找回該做事的肌肉, 喚醒他給我起來做事! 初期訓練一年左右, 大致的身體狀況改變, 就是左肩訓練三週後疼痛就消失了! 然後每次訓練後的痠痛值會延伸1~2天, 剛練完當天跟隔天都
Thumbnail
隨著年紀的增長,開始意識到柔軟度的重要性,於是我再度報名了瑜珈課。
太極拳與重量訓練 高中時因為太自卑了,開始和同學重訓,拉單槓、雙單槓、伏地挺身、仰臥起坐、啞鈴、爬樓梯、跑六千公尺...都來,和同學的問候方式就是不期都在他的手三頭位置來一拳,如果有準備好,這一拳不會有什麼問題,如果沒準備被擊中,會痠痛個幾分鐘。 有一回走剛重訓完,穿著背心走在台中街頭狹窄的騎樓
Thumbnail
記錄作者在健身房起初的焦慮感,如今轉變自己的心路歷程。藉由述說個人的成長故事,傳達接受自己、持續努力的訊息,以及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