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_數位學習導論的心得反思筆記_2022.11.10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對我而言,數位是一個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工具。若數位使用得當,可以輔助教學,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動機;若使用不慎,學生非但無法獲得知識,還會造成班級混亂,在學習上產生負面效果。因此在了解數位的應用之前,很同意老師先講述與討論理論的知識架構,藉此了解學生的大略程度與可能產生的想法,如此在未來教學現場,我們可以「懂」學生的行為想法,不受冰冷科技的隔閡,也可以在教學當下,預判學生下一步並提前預防可能問題。因為上述原因,先講解數位學習的理論有其重要性,如同老師所言:行為主義可以讓我們了解學生行為;認知主義教導我們學生的思路;建構式主義可以更容易幫助學生搭起鷹架。

  很喜歡藉討論複習過往所學的方式,因為我們已習得這些知識是因為時間而淡忘。透過與學長姐討論,聆聽同學的報告,重新提取並且固化。當初我參與了建構主義的小組討論,重新塑造過往最不熟悉的建構主義,藉此加深印象。上台表現不甚滿意但也因此重新再思索、閱讀相關文獻,如今更加瞭解建構主義,知道Vygotsky的近側發展區;透過社會互動、語言來引導學習者搭建鷹架。


  以下是對這三周課程內容的反思:

  行為主義應是最早出現亦為最常見的學習理論,Pavlov、Thorndike和Skinner的古典制約、三大學習律與操作制約讓我想起教育心理學的老師:當時老師邀請到台東大學的章勝傑教授來教導我們,教授崇尚行為主義,因此告訴我們他的夢想教室:裡面有Procrustus的鐵床、充滿鐵條的窗戶和嚴厲的獎懲制度。雖然聽起來有些極端,但與華生的言論相仿,顯示了行為主義的核心,也讓我印象深刻。行為主義應用於教學時有精熟學習模式,靠著反覆的練習讓身體產生了肌肉記憶,我認為是練習律的一環,若在達成目標後有成就感正向情緒的立即回饋,則可能亦存在操作制約

  認知理論及是了解認知的過程,包括訊息的選擇、提取、統整與獲得,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讓我們知道國小學童的分段:

小一至小二屬於前運思期,因此行事自我中心,也較難逆向思考;

小三至小五屬於具體運思期,可以慢慢適應群體,數學能了解守恆概念;

小六之後屬於形式運思期,學生的認知已接近成人,能夠抽象思考,瞭解推理演算。

  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和前導架構重視與生活經驗的連結,因此可以生活經驗做為前導架構來與新課程結合,並且引導學生將知識分別異同、分門別類。Bruner的發現學習則強調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強調教材的結構需配合學生的認知結構。

  在建構主義方面,如同認知主義,學習者作為主體,老師僅是引導的角色。Vygotsky的近側發展區即是教師引導學生搭建的鷹架部分。因為建構主義強調人與社會的連結,因此透過班級的小型社會互動,讓學生自行找尋問題、與小組討論,再加上老師的語言引導鷹架的搭建,來內化社會的外在活動,例如合作、社會文化、…。這讓我想到程式設計與應用課程,純萍老師使用的上課形式即類似社會探究教學模式,自行發掘問題並以小組尋找解方。發現問題時會很懊惱,但當解決問題時,會有高度成就感並且覺得自己獲得了學習遷移的能力,然而我發現探究時遇到問題會很不願意面對,並且特別疲憊,因此還要思考未來應用在國小教學的可能性。

  而我們的學習經驗應該從做中學最好,但因為做中學需要的認知空間較多,認知負荷量較大所以容易疲憊,因此在做中學之餘,也可以搭配其他對學習者較輕鬆的教學模式。除此之外,我覺得經驗金字塔也能顯示:大腦更多感官一同運作會讓學習者更專注、吸收程度越好。

  Paivio雙碼理論可以得知以圖為主文字為輔的PPT,更容易讓聽眾吸收訊息。但多媒體的內容若僅將紙本內容換成數位載具,便不會彰顯記憶的效果,數位閱讀反而加長了讀者的閱讀時間,因此還需多琢磨觀察。

  現階段的教育強調「素養」這個帶著走的能力,希望能透過素養導向教學讓學生能解決現在的問題、面對未來的挑戰。而「素養」的養成極需消耗認知空間,跳脫了老師說學生聽,而是學生實際面對問題,透過思辨、討論、查找線上資源找到問題的解方,並藉此應用在下一個面對的困難。從上述可知,教育工作者需權衡學生認知空間以給予適當的教學任務,並調整多媒體的使用,引導學生有效率且有效果的獲得素養能力。


筆記__數位學習相關理論

對第七周的學者理論較無概念,藉此完成筆記。

Dale 經驗金字塔

聽 < 讀 < 觀察 < 做,eg:/經驗學習或行動學習

幫助教學者運用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

Paivio雙碼理論

有語文、非語文兩套互動(有關聯)又獨立處理類別資訊的系統

語言系統—語言、文字;非語言系統—視覺影像訊息,含嗅覺、觸覺或情感訊息

語文與圖像的表徵不同,編碼、組織方式也不同,人類的圖像系統處理能力較佳。

以圖配文比純文字的效果好

Mayer多媒體認知理論

有意義的學習需要大量的認知處理

學習者的認知處理容量有限

多媒體教學可能會認知超載

大腦運作方式的三種假設

雙通道假設;有限容量假設;主動處理假設

Sweller認知負荷

教學過程中影響認知負荷因素

先備經驗(基模);教材的本質(元素之間的關聯程度);教材的組織(依特性按方式呈現)

造成工作記憶的負荷

內在認知負荷 內容複雜度與難易程度

外在認知負荷 呈現方式、資訊組織方式

(增生認知負荷)

發現自己常常混淆認知、建構主義,因此完成表格的比較

認知主義

改進資訊的輸入、處理與輸出流程,達到更有效的學習

建構主義

學習者需要自行探索經驗後,才能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上的一片雲的沙龍
9會員
40內容數
對議題提出一些個人見解與想法~完成學校學分之餘,也將課程的議題統整記錄,期待在未來有所啟發~
2024/04/21
聯電課輔用心辦理了教甄模擬面試~共幾大類問題:廣泛題、班級經營、教育哲學、學生問題、突發狀況、時事、目前推崇的政策!記錄一波!
Thumbnail
2024/04/21
聯電課輔用心辦理了教甄模擬面試~共幾大類問題:廣泛題、班級經營、教育哲學、學生問題、突發狀況、時事、目前推崇的政策!記錄一波!
Thumbnail
2024/04/20
2024.04.20,聯電課輔邀請了考上教甄的學長姊回來說說話,讓學弟妹盡情發問,聽完後獲益良多,感恩銘記,也深刻覺得學長姊的刷子超過兩把!!不記錄下來實在可惜!邊聽邊記,拯救金魚腦!
Thumbnail
2024/04/20
2024.04.20,聯電課輔邀請了考上教甄的學長姊回來說說話,讓學弟妹盡情發問,聽完後獲益良多,感恩銘記,也深刻覺得學長姊的刷子超過兩把!!不記錄下來實在可惜!邊聽邊記,拯救金魚腦!
Thumbnail
2024/04/19
身為師資生,一定有聽過學科知能評量吧。為了讓所有科目精熟,我考了三次也有一點點心得。內文含考試準備、作答過程、考古題,或許這些心得能給未來準備學科知能評量的學弟妹參考~
Thumbnail
2024/04/19
身為師資生,一定有聽過學科知能評量吧。為了讓所有科目精熟,我考了三次也有一點點心得。內文含考試準備、作答過程、考古題,或許這些心得能給未來準備學科知能評量的學弟妹參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天來到新北板橋放送局參與2023年臺灣放伴教育協會的展覽與講座課程。主題是如何設計一堂批判性思考的課程。以下是今日講座中的重點,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今天來到新北板橋放送局參與2023年臺灣放伴教育協會的展覽與講座課程。主題是如何設計一堂批判性思考的課程。以下是今日講座中的重點,一起來看看吧!
Thumbnail
學習的小紀錄~ 對我而言,數位是一個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工具。若數位使用得當,可以輔助教學,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動機;若使用不慎,學生非但無法獲得知識,還會造成班級混亂,在學習上產生負面效果。因此在了解數位的應用之前,很同意老師先講述與討論理論的知識架構,藉此了解學生的...
Thumbnail
學習的小紀錄~ 對我而言,數位是一個可載舟亦可覆舟的工具。若數位使用得當,可以輔助教學,提升教師教學品質與學生學習動機;若使用不慎,學生非但無法獲得知識,還會造成班級混亂,在學習上產生負面效果。因此在了解數位的應用之前,很同意老師先講述與討論理論的知識架構,藉此了解學生的...
Thumbnail
學習歷程檔案是108課綱的新措施, 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寫」,是現場相當苦惱的課題。 本文希望透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三大能力的區別, 幫助大家更有系統地思考學習歷程檔案的「教」與「學」。
Thumbnail
學習歷程檔案是108課綱的新措施, 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寫」,是現場相當苦惱的課題。 本文希望透過製作學習歷程檔案的三大能力的區別, 幫助大家更有系統地思考學習歷程檔案的「教」與「學」。
Thumbnail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
Thumbnail
概念為本的課程中,親身經歷整個「概念探索、通則形成、遷移應用」的過程是最重要的。 在這堂課中,設計的引導問題會導引思考的方向,由學生自己探索概念的界線與面向,產出微觀概念(元素)或特性;再從歸納這些元素、特性的過程中,對「學習能力」這個概念產生自己的理解......
Thumbnail
什麼是體驗式學習? 邊幹邊學。 這是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基礎。 體驗式學習側重於這樣一種理念,即學習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實際體驗。 然後,這些經歷會在您的腦海中浮現,幫助您記住信息和記住事實。 對於教師來說,關鍵是要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根據所學內容進行體驗。 教師可以幫助創造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和體驗的環境。
Thumbnail
什麼是體驗式學習? 邊幹邊學。 這是體驗式學習理論的基礎。 體驗式學習側重於這樣一種理念,即學習事物的最佳方法是實際體驗。 然後,這些經歷會在您的腦海中浮現,幫助您記住信息和記住事實。 對於教師來說,關鍵是要為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根據所學內容進行體驗。 教師可以幫助創造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和體驗的環境。
Thumbnail
01 概念:帶著框架思維去教與學能提升效率 大腦是透過框架來儲存與提取訊息,所謂的框架(又稱心智模型)是指,人經由過去經驗總結而成的觀點或信念,一種認知世界的角度。 人學習時,會用既有框架去預測新事物,當符合預測時,會更容易接受。
Thumbnail
01 概念:帶著框架思維去教與學能提升效率 大腦是透過框架來儲存與提取訊息,所謂的框架(又稱心智模型)是指,人經由過去經驗總結而成的觀點或信念,一種認知世界的角度。 人學習時,會用既有框架去預測新事物,當符合預測時,會更容易接受。
Thumbnail
因著COVID-19,數位學習的剛性需求逐漸提升,然而在疫情影響的現在,趨勢與痛點又跟以往有甚麼不同呢? 本文濃縮此次Meet創業小聚演講內容,與過往學習經驗及產業觀察,提出粗淺的觀點評析,歸納五個重點。
Thumbnail
因著COVID-19,數位學習的剛性需求逐漸提升,然而在疫情影響的現在,趨勢與痛點又跟以往有甚麼不同呢? 本文濃縮此次Meet創業小聚演講內容,與過往學習經驗及產業觀察,提出粗淺的觀點評析,歸納五個重點。
Thumbnail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何其有幸,能運用自己身份所擁有的獨特性,自由決定用什麼樣的媒材來傳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實在很感謝。 但是,信任就是責任的開始,教學並不是演劇,每一步的訊息都深深的對受眾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力,充填趣味性的引起動機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在這堂課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
Thumbnail
身為一位教育工作者,我們何其有幸,能運用自己身份所擁有的獨特性,自由決定用什麼樣的媒材來傳達自己的教學理念,實在很感謝。 但是,信任就是責任的開始,教學並不是演劇,每一步的訊息都深深的對受眾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力,充填趣味性的引起動機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想在這堂課說什麼?為什麼說?怎麼說?
Thumbnail
慣行教育裡,教育者想創造出有利於教師掌控師生互動的場域;自主學習教育裡,教育者想創造出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場域。目標不同,但「創造與運作一個教育場域」的技藝則是相通的。
Thumbnail
慣行教育裡,教育者想創造出有利於教師掌控師生互動的場域;自主學習教育裡,教育者想創造出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場域。目標不同,但「創造與運作一個教育場域」的技藝則是相通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