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盤點、回顧;3步驟讓你有效判斷做出決定。

收集、盤點、回顧;3步驟讓你有效判斷做出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朋友C最近為母親的身體狀況,苦惱不已。她要上班,還要照顧年邁的母親,有點心力交瘁。跟兄弟姊妹討論著,要不要申請外籍看護到家裡,還是要她離開職場全心來照顧。她說兄弟姊妹吵了很久,各有看法,難有共識。

我請她先問看護的相關資訊,比如外籍看護一個月多少錢?家裡有得住嗎?可以跟政府申請日間長照嗎?先把相關資訊都問清楚,再來評估要怎麼做!

鄰居W事業上小有成就,想去唸研究所,心裡已經選定學校科系,卻又猶豫不決。他擔心工作太忙無法應付學業,教授要求很高,論文寫不出來,眼看著報名截止日逼近,他越發焦慮。

我幫他看報名簡章,僅需書面審查及面試。建議他先準備資料送審,等面試時,再一併把所有問題跟教授提問討論。到時候如果真的錄取了,再決定要不要念也不遲。

當心慢下來,就能有不一樣的看見。

當心慢下來,就能有不一樣的看見。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我們常說旁觀者清,因為人在焦慮的時候,就越引發大腦杏仁核活躍,越無法冷靜思考。

如何讓主導理智、邏輯思考的前額葉可以發揮功用呢?

首先要能覺察到自己的情緒,可能是緊張、焦慮、生氣,先停下來深呼吸~用鼻子自然吸氣4秒鐘,接著憋氣7秒,最後吐氣8秒。感受到自己的情緒,看見它,允許並接納它。

接下來要怎麼樣做,可以有效率的處理事情呢?提供方法給大家參考。

如何有效判斷做出決定

1.收集資訊,確認可控部分。

通常是因為所知道的資訊太少,所以難以決定。

比如想請外籍看護,問了費用加上供吃住,會有困難。那就往日間居家照護,或者日照中心去收集相關資料。資料收集齊全,再提出來討論,可以省去很多猜測跟爭執的時間。

想再進修,就確認各校招生簡章,要不要筆試?需要什麼資料?時間來得及嗎?準備有沒有困難?可以先去考試,但是否錄取,不是你能決定的。

先收集所有的資訊和訊息,對事情的每個面向、每個選擇,都有全面的、完整的了解,這樣不管走哪條路,至少心裡都有底。

2.盤點資源,審慎評估。

接下來就是比對自己或相關人員的資源,時間能不能配合?是否有其他人力可以支援?費用能否負擔?是否符合效益?有配套方案或備案嗎?最壞的情況是什麼?能接受嗎?

這部分在於確認,是否可以真正落地執行,而不是流於空想。或想得很美好,實際執行卻困難重重,不得不中途放棄。這都不是我們想見的結果。

所以要想像,這條路走下去會遇到什麼困難,可以解決嗎?不行了話可以怎麼變通呢?還是要改走另一條路呢?哪條路對大家來說,是可以比較有共識的呢?

3.回顧初衷。

最後回來問問自己的初衷,做或不做,會不會後悔呢?心裡真正在意跟想要的是什麼呢?也可以讓自己站在高處,重新再一次看待這件事。就像在看電影一樣,走到這情節,可以往哪裡發展?怎樣的結果是自己比較可以接受的呢?

真正想要的是陪伴,還是健康安全比較重要呢?有時候,我們很容易被社會道德規範給綁架。真正順著自己的心走,從愛出發,路才會走得長遠。

講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金城武多年前所拍的廣告。

世界,越快;心,則慢。

當心慢下來,就能有不一樣的看見。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3會員
279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形象? 會連帶影響他人對我的看法。 當你發現對方一直請你幫忙,有一天卻願意花錢請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時,你心裏的失落感會更大吧?! 當自己的專業知識變得廉價,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別人造成的呢?
你想要給同事、朋友建議,又擔心讓他們感覺是批評嗎? 別人常說你講話很直、很傷人嗎? 你曾經想拒絕別人卻又不知道怎麼表達嗎? 批評跟建議,只有一線之隔。 差別在,說話的人用什麼樣的語氣和態度,聽的人的感受為何。 溝通盲點:有時候你以為的,跟對方以為的不大一樣。 小萍寫了兩天的提案報告,交給主管審核。主
既然我們大人可以不用樣樣精通,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全科都滿分? 如果家長可以接納孩子做不好的部分,或不擅長的科目。放大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看到他正向的特質,孩子擅長的領域,肯定他的表現,鼓勵他發展,這樣孩子的學習成長會不會快樂一些?
這學期,作文班開課,多數同學是熟面孔,有一二個是新生。 大半年沒見,問問孩子的近況,暑假過得如何。 有人說暑假都不能出門不好玩,有人說確診了很不舒服。 一個疫情真是打亂了大家的生活步調,很多事都不一樣,但似乎也都漸漸習以為常。
最近朋友分享即將為人父的消息,替他感到開心。 他說,開始感受到生養孩子的負擔和壓力了。 嗯~真是個認真的爸爸。
兒子補習下課回家,才進家門。 「媽~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可以啊~」 「我有一個同學,她理化考76,她跟她爸媽說,她爸媽說怎麼考這麼差,可以再考好一點。她國二的妹妹英文考97分,她爸媽很高興,叫她要多跟妹妹學。我同學很傷心啊!她說想乾脆全部放棄算了。」
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形象? 會連帶影響他人對我的看法。 當你發現對方一直請你幫忙,有一天卻願意花錢請別人做同樣的事情時,你心裏的失落感會更大吧?! 當自己的專業知識變得廉價,是自己造成的,還是別人造成的呢?
你想要給同事、朋友建議,又擔心讓他們感覺是批評嗎? 別人常說你講話很直、很傷人嗎? 你曾經想拒絕別人卻又不知道怎麼表達嗎? 批評跟建議,只有一線之隔。 差別在,說話的人用什麼樣的語氣和態度,聽的人的感受為何。 溝通盲點:有時候你以為的,跟對方以為的不大一樣。 小萍寫了兩天的提案報告,交給主管審核。主
既然我們大人可以不用樣樣精通,孩子是不是也可以不用全科都滿分? 如果家長可以接納孩子做不好的部分,或不擅長的科目。放大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看到他正向的特質,孩子擅長的領域,肯定他的表現,鼓勵他發展,這樣孩子的學習成長會不會快樂一些?
這學期,作文班開課,多數同學是熟面孔,有一二個是新生。 大半年沒見,問問孩子的近況,暑假過得如何。 有人說暑假都不能出門不好玩,有人說確診了很不舒服。 一個疫情真是打亂了大家的生活步調,很多事都不一樣,但似乎也都漸漸習以為常。
最近朋友分享即將為人父的消息,替他感到開心。 他說,開始感受到生養孩子的負擔和壓力了。 嗯~真是個認真的爸爸。
兒子補習下課回家,才進家門。 「媽~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 「可以啊~」 「我有一個同學,她理化考76,她跟她爸媽說,她爸媽說怎麼考這麼差,可以再考好一點。她國二的妹妹英文考97分,她爸媽很高興,叫她要多跟妹妹學。我同學很傷心啊!她說想乾脆全部放棄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