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罵小孩,可以不可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昨天完成了崇義老師的三天Satiir工作坊
與2019年初次上阿建老師的工作坊相較起來
我在心態上有很大的轉變
這次,一樣有歡笑、有淚水、有感動、有頭痛
但是,我還多了一點點的…享受!
3天裡與工作坊的流動同在著
感受著一個又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
整個參與、投入的過程,和隨之而來的成長
都讓我感覺自己好幸運、也好幸福
我是個心裡有很多拉扯和矛盾的人
然而,認識我的朋友多數都回饋我是果斷的人
是的
矛盾是我;果斷也是我
擁有兩個極端的特質,是真實的我。
以前我常陷入心裡的予盾
內在總是處於突衝、無可解的混亂狀態中
是一個不容易與人親近和連結的人
現在,我還是經常陷入互相矛盾的想法之中
但透過學習
我已能釐清自己感受、連結自己的渴望
並且不會讓自己待在矛盾的漩渦裡太久
我會盡快為自己下一個決定,並為之負責。
若是這個決定的結果,不如我意
我只要再次回到矛盾中,
重新再下一個新的決定就行了。
只要我願意負責,只要我還活著
我可以下3個決定、30個決定,300個決定!
這半年多以來在授「正向教養」線上課程時
我常會跟夥伴們說
「可以不正向」
「可以罵小孩」
「可以失控」
在分享完我的個人看法後(要強調…是我個人的看法)
我還是經常會陷入矛盾:
一個正向教養講師,
總是在授課時跟家長說『可以不正向』…
這樣好嗎?
我也擔心,會不會在我說「可以罵小孩」後,
家長就真的放開心、大方的回去罵小孩?
(應該不會吧??? (
但,我得順從我的心,
我不知道這樣授課到底好不好?
但我知道,這樣傳遞才是我相信的「正確」
因此,我持續在不同的課堂上這樣說著
並持續與這股衝突的感覺共處
昨天崇義老師用一個故事說明了「不一致的一致」
我愰然大悟!(拍腦)
彷彿得到認可和允許:對啊,我本來就可以不一致!
只要它是我選擇的
那麼,不一致有什麼不可以?
怕的是,我不是自己的主人
只是出於本能地做出沒有覺察的不一致反應
今天一早的家長成長團體課程主題是:
「如何透過行為結果法,讓孩子學會負責」
一直以來,「行為結果」是我在帶親職課程時,
最不願意碰觸的部份
因為它需要談到技巧、和方法面的東西
而這些方法,很仰賴父母的內在穩定
需要父母更開放自己、更願意放手、
也要能夠信任自己的孩子、對孩子有信心
我總是擔心父母們上完這個堂
在課後做不到「溫和堅定」地執行「行為結果法」時
會有大量的自責和內疚湧進他們的心
但這堂課的內容之重要,
若是一直避之不談,
家長們似乎就是少了一塊拼圖
少了一些「更適合的方法」來引導孩子走向自主自律
只能不自由地落入慣性的對孩子指責、打罵、碎唸…
昨天工作坊裡「不一致的一致」消除了我心裡的矛盾
今天上課之前,我有一個新的覺察
當我有這一層擔心的時候,
似乎也來自於我對家長們不夠有信心
那麼,我對自己是否也不夠有信心?
因此,我與這份擔憂相處了一會兒
整理好自己後
今天我非常大方、內心不帶有衝突地分享著
「不小心失控、或處罰了小孩…沒!關!係!」
一致性的意思是,同時照顧到:自己、他人、情境
當孩子做出了一個不符合常規、或不答合大人期待的事情
一致性的做法是:
照顧到他人:關心孩子的需要、
照顧到自己: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待
照顧到情境:維持界線和常規
例如:孩子到了該刷牙的時間卻一直不動作
一致性的做法就是
照顧孩子:好奇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因此還沒去刷牙?
照顧自己:表達自己對於孩子刷牙的期望和感受
照顧情境:確認孩子明白刷牙的重要性、正孩子一起制訂常規、並協助孩子執行
但是,如果事發當下我的內在不安穩
心裡明明很煩燥、憤怒
卻要勉強自己表現出「溫和堅定」的樣子與孩子做「一致性」的討論
那麼,在我努力表現出「一致」的溫和時,
其實我就與自己的內在不一致了!
如果我沒有覺察,只是出於本能反應的罵小孩
(罵可以換成其它字眼,例如:失控、打、吼、碎唸…等)
把我叫不動孩子的挫折、煩燥、和憤怒
用罵(或其它)的方式發洩在孩子身上
未曾考慮到這個「罵」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那,這樣的「罵」,
不是我在課堂上想要「允許」家長的罵
我說的「可以失控、可以罵小孩」指的是:
在有覺察的情況下,
當我清楚知道罵的目標為何、
我也願意為罵小孩可能會有的後果負責
(可能的後果例如:我罵孩子,孩子會哭、會感到害怕,我可能得花更多時間去處理孩子的哭、而我願意承擔所有可能衍生的後果。)
那麼,罵小孩,對我來說,就是一致的,
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罵小孩的一致,對我來說,會更常發生在:
當我覺察到自己內在有挫折、煩燥、憤怒的情緒,但我照顧自己內在的速度又不夠快到我能迅速整理好自己,再很快地以一致的方式回應孩子的時候。
最後我還是要補充,我說的可以罵小孩
指的是偶爾的「失控」,是可以的
畢竟我們又不是故意虐童、
也不是把孩子當宣洩情緒的工具
媽媽總是會有失衡、沒有照顧好自己的時候
偶爾、很少出現的罵
我想是不致於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瘡傷的
所以媽媽們請寬心,
不要給自己壓力那麼大啊!
(大家應該不會看完這篇後,回去說『小露教練說我可以罵小孩』然後開始放鬆的罵孩子吧 )
重點是
帶著覺察做決定+有能力也願意為結果負責
帶著覺察做決定+有能力也願意為結果負責
帶著覺察做決定+有能力也願意為結果負責
最後我還是要呼籲一下
我們還是要一起努力
朝「學習照顧自己的情緒」的方向前行
莫讓「不一致的一致」變成不成長、不覺察的理由!
畢竟「罵小孩」,以客觀情況來說
是照顧到自己、照顧到情境,但沒有照顧到他人(小孩)的行為哦!
這篇好饒舌,寫到我自己也暈了
被家長罵的孩子以後會不會來找我算帳XD
以所「正向教養課」要更名為「阿德勒教養課」
anyway我做了決定並且願意負責所以我寫了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9會員
24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開學第一天 早上出門時,兩個孩子在家門口穿雨衣 翎解不開扣子,發出了「嗯~啊…吼唷!」的聲音 燁想幫忙但被翎拒絕了 換成燁不語,直跺腳 乒乒乓乓的,做甚麼都很用力 我:「你是不是在生氣?因為翎不讓你幫忙嗎?」 燁點頭,用要點不點的樣子 我也很不高興,不小心就碎念了 然後我們都沒再多說什麼
#風花雪月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談戀愛的感覺? 對,就是那種… 『什麼都不重要了,我只想跟你在一起!』的感覺 - 昨兒兩天與孩子一打二相處了48小時 一起去爬山、折勺子、撿落葉、吃小吃 打掃家裡、開家庭會議、下跳旗、打床仗… 晚上,到了洗澡時間, 叫2次燁就主動進浴室開始動作了 呼! - -
#練習記錄 #書僮小露推薦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 平常我習慣在孩子幼兒園下課後,關心: 「今天還好嗎?」 「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有什麼難過的事嗎?」 與孩子聊聊天、關心一下感受創造連結 這陣子讀了張輝誠老師的新書 對於親子間的對話,書上有許多分享 連假結束,終於與孩子有短暫分隔的時候 就這樣
承上篇,分享我們家調整手足衝突的階段性歷程 【調整前】孩子們在生氣時會使出:打人、咬人、推人、踢人…等本能。 在決定要調整手足問題後,我開誠佈公地與孩子們說明: 「因為…的經驗,我發現我插手後沒有幫助,所以媽媽決定,之後不會再在們吵架時介入,當我看到你們在吵架,我就會離開現場,讓你們自己處理。」
我有一股衝動:想走出櫥房,在燁進主臥前阻止燁: 「翎正在調整,給她一點空間」 我看著這股衝動升起,接著,放下這股衝動。 什麼也沒做。 再看一看現在兩個孩子可以在吵架後、自己和好 媽媽真的覺得 傑克,阿德勒教養...是神奇的魔豆啊! 祝大家的孩子們都能自己吵一吵然後就暴出笑聲 越吵感情越好醬 後話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沒事做? #8大智能開展嘗試與探索 疫情關係,燁跟翎已於上週開始放假了。 前幾天我與孩子們都還很悠哉享受「不用趕時間」、「不用早起」的日子 但,沒兩天燁就開始出現:「媽咪,我現在要做甚麼?」 發出「請滿足我的學習需要」訊號
#開學第一天 早上出門時,兩個孩子在家門口穿雨衣 翎解不開扣子,發出了「嗯~啊…吼唷!」的聲音 燁想幫忙但被翎拒絕了 換成燁不語,直跺腳 乒乒乓乓的,做甚麼都很用力 我:「你是不是在生氣?因為翎不讓你幫忙嗎?」 燁點頭,用要點不點的樣子 我也很不高興,不小心就碎念了 然後我們都沒再多說什麼
#風花雪月的孩子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談戀愛的感覺? 對,就是那種… 『什麼都不重要了,我只想跟你在一起!』的感覺 - 昨兒兩天與孩子一打二相處了48小時 一起去爬山、折勺子、撿落葉、吃小吃 打掃家裡、開家庭會議、下跳旗、打床仗… 晚上,到了洗澡時間, 叫2次燁就主動進浴室開始動作了 呼! - -
#練習記錄 #書僮小露推薦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 平常我習慣在孩子幼兒園下課後,關心: 「今天還好嗎?」 「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有什麼難過的事嗎?」 與孩子聊聊天、關心一下感受創造連結 這陣子讀了張輝誠老師的新書 對於親子間的對話,書上有許多分享 連假結束,終於與孩子有短暫分隔的時候 就這樣
承上篇,分享我們家調整手足衝突的階段性歷程 【調整前】孩子們在生氣時會使出:打人、咬人、推人、踢人…等本能。 在決定要調整手足問題後,我開誠佈公地與孩子們說明: 「因為…的經驗,我發現我插手後沒有幫助,所以媽媽決定,之後不會再在們吵架時介入,當我看到你們在吵架,我就會離開現場,讓你們自己處理。」
我有一股衝動:想走出櫥房,在燁進主臥前阻止燁: 「翎正在調整,給她一點空間」 我看著這股衝動升起,接著,放下這股衝動。 什麼也沒做。 再看一看現在兩個孩子可以在吵架後、自己和好 媽媽真的覺得 傑克,阿德勒教養...是神奇的魔豆啊! 祝大家的孩子們都能自己吵一吵然後就暴出笑聲 越吵感情越好醬 後話
疫情期間孩子在家沒事做? #8大智能開展嘗試與探索 疫情關係,燁跟翎已於上週開始放假了。 前幾天我與孩子們都還很悠哉享受「不用趕時間」、「不用早起」的日子 但,沒兩天燁就開始出現:「媽咪,我現在要做甚麼?」 發出「請滿足我的學習需要」訊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今天是這學期最後一天,今天是休業式。 因為擔任導師,所以我有許多被顛覆的感覺。 一、我確認人性本善,一個“不乖”的孩子,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而非人性本惡。 二、大部分問題行為的背後,多有從小在家庭造成的有意無意創傷。 三、大部分問題行為的前方,都有學校端(老師或同學)有意無意的打壓。 四、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外面看見一個叛逆不受教的孩子,心中總是會有一個疑問,「這個孩子行為乖張,家長到底怎麼教的?」有些家長確實因種種原因疏於管教,孩子行為不檢點,家長難辭其咎。但是也有不少家長覺得委屈,因為他們沒有放任,而是嚴格管教,對老大老二有用,偏偏對老三完全沒效果,親子衝突天天上演,身心俱疲,不知如何是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育兒這件事應該是在引導他們正確的觀念以及建立自我思考,而不是只論事件的對錯而已,畢竟哪個孩子不犯錯呢?
Thumbnail
今天是這學期最後一天,今天是休業式。 因為擔任導師,所以我有許多被顛覆的感覺。 一、我確認人性本善,一個“不乖”的孩子,背後一定是有原因的,而非人性本惡。 二、大部分問題行為的背後,多有從小在家庭造成的有意無意創傷。 三、大部分問題行為的前方,都有學校端(老師或同學)有意無意的打壓。 四、
Thumbnail
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其實無論是孩子或是家長,彼此都正在經歷一場學習之旅。 而在教養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個狀況: 許多人直覺認為應建立一套獎懲分明的機制,才能夠形塑孩子的正向性格,但在對孩子進行懲罰後,卻發現他開始對你感到害怕,不僅見到你就緊張,甚至開始迴避你。親子之間好像生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