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找回深度專注力》:沉浸在高效行動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讀書筆記】《找回深度專注力》:沉浸在高效行動中


原文發布於我的部落格:https://tdieden4.pixnet.net/blog/post/73973953


外在雜訊愈來愈多,能夠真正專注的時間愈來愈少,平均一天只剩不到4小時,如何利用有限的的時間,發揮專注力與影響力,在有限的時間達成最高的價值,享受完全的工作自由。

今天想要分享井上一鷹所寫的《找回深度專注力:43個科學化技巧,使你1小時的價值,高過他人1萬倍》(深い集中を取り戻せ),作者兼顧新創企業與經營自由工作空間,同時專注於個人表現研究,反覆思考在什麼樣的情境與思維,才能最大化個人的生產力。

【讀書筆記】找回自己的內在天賦:《內在原力》

【讀書筆記】開展適合自己的斜槓人生:《沒定性是種優勢》

【讀書筆記】《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

書中總共分享了43個實用的小技巧,可以實際操作看看,或是至少檢視自己的生活,是否有任何可以改進或是調整的地方,進而提升自己的專注力。書中從疫情爆發以來,大家高度依賴遠距工作,從前認為一定都要在辦公室完成的事,像是蓋滿印章的公文,突然發現在遠端也能達成,那麼如何在家工作,同時又兼顧效率,就成為每個遠距工作者,所必須面臨到的課題。

想要提升工作效率,可以從改善周遭環境做起,不管是在住家的第一空間,或是在讓自己能夠真正放鬆的第三空間,都可以是進入深度專注的情境,此外刺激其他的五官,養成進入專注狀態的儀式感,把握零碎時光與維持身體健康,都是維持專注的前提。

【讀書筆記】《知識複利》:經營個人品牌,找到變現模式

【讀書筆記】養成正向循環的慣性行為:《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讀書筆記】提高創作的品質:《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

疫情讓遠距工作成為可能,但是如何有效管理時間,分清輕重緩急的優先次序,就成為每個人都必須要學會的技能,即使有協同作業也可以透過線上會議解決,固然可能喪失那種面對面的閒聊與互動,什麼事都公事公辦,但是對提升效率,以及免除被打擾的時間,依然是有所助益的。

想要真正沈浸在工作中,依賴別人的指令是不可能達成的,唯有掌握事情的核心,建立共同的價值觀與目標,才能清楚我到底是要跟誰做什麼?找到自己的工作風格,即便是很枯燥的任務,也能從中自得其樂,偶爾接觸外在刺激,不要過度仰賴同溫層,有機會在相同的事物,有不一樣的發現。

【讀書筆記】養成好習慣的方法:《自律複利手帳》

【讀書筆記】《未來履歷書》:三十年後,你還想讓人記得什麼?

【讀書筆記】透過正向樂觀改造生活秘訣:《開啟你的正向天賦》

看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當我們想要專心,希望進入「心流」的狀態,並不是單純依賴大腦的意志力就能達成,還需要很多外在環境、與方法的配合,從工作空間的經營、心態的建立、運用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到知道自己為什麼而做,而不只是單純聽別人指令,都能夠更加維持高效專注力。

我蠻喜歡作者在書中一開頭提的專注力「3大關鍵字」,也就是從如何快速進到專注的狀態,如何維持專注力的深度,以及如何讓專注時間盡可能長久3個面向,以及在思考這3個面向時,接連帶出來的理性大腦與直覺大腦的切換,還有如何在工作、自我、與人際3個面向維持平衡。專注並不是整天埋首工作,放棄生活,而是要盡可能維持專注狀態,當感到疲倦的時候,可以從創意發想的工作,切換成理性制式的工作,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工作不是生活中的全部,進而保有經營自我與人際的時間。

【讀書筆記】開展適合自己的斜槓人生:《沒定性是種優勢》

【讀書筆記】找回身為內向者的自信:《安靜是種超能力》

【讀書筆記】享受讀書的樂趣:《在家念書就能輕鬆考上的高效學習法》

另外我有蠻喜歡書中5萬小時的比喻,如果人的一天平均只能專注4小時,那一輩子也就大概5萬個小時,依據赫伯特.西蒙所提出的「一萬小時法則」,人想要專精一項技能,大約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那麼人生如果只能培養5項技能,你現在在做的事,有助於培養你真正想要的技能嗎?如果不是,那你真的值得把有限的時間,投注在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活動)上嗎?那你真正想要的技能,又究竟是什麼?

在數位科技日新月異,手機無窮無盡的跳出各種信息,思緒一直被打斷,也缺乏長時間深度思考的機會,重新釐清自己的目標,以及想要投入的事物,並把客觀環境打造的不知不覺就會讓自己沉浸其中,享受深度專注力的工作環境,達成更多對自己而言不緊急,但是重要的目標與成就。

【讀書筆記】養成正向循環的慣性行為:《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讀書筆記】《衝突歸零》:爬梳彼此的關係,化解溝通的衝突

【讀書筆記】《長勝心態》:持之以恆的追求終極目標

【讀書筆記】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打造個人最強生產力》

《找回深度專注力:43個科學化技巧,使你1小時的價值,高過他人1萬倍》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小燕子的沙龍
12會員
29內容數
歡迎來到皓翅的飛翔日誌,這是一個關於破除既存偏見,建立良好習慣,傳達正確概念,持續自我提升的部落格,透過分享簡單的自我成長概念、可以具體實踐持續進步的工作方法,再結合投資理財、正向心理學、習慣養成、整理與斷捨離、並廣泛閱讀吸收新知,期許我們都能在離開學校後,持續學習成長。
小燕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25
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對未來不知所措,這種情緒的低落,沒有辦法找到人生價值,或是各種快樂的泉源。此時可以活用心理學的知識或理論,釐清內在思緒,走出迷惘的困境,這種感覺並不只限於任何人,而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難題。
Thumbnail
2022/11/25
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挫折,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對未來不知所措,這種情緒的低落,沒有辦法找到人生價值,或是各種快樂的泉源。此時可以活用心理學的知識或理論,釐清內在思緒,走出迷惘的困境,這種感覺並不只限於任何人,而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難題。
Thumbnail
2022/11/23
工作整理魔法,並不是單純的看過,就能夠改變工作的情緒或空間,而是要身體力行,具體實踐之後,才能夠有所改變,不管是實體的辦公環境,還是數位資料的APP、e-mail,都可以經由整理帶來改變。
Thumbnail
2022/11/23
工作整理魔法,並不是單純的看過,就能夠改變工作的情緒或空間,而是要身體力行,具體實踐之後,才能夠有所改變,不管是實體的辦公環境,還是數位資料的APP、e-mail,都可以經由整理帶來改變。
Thumbnail
2022/11/09
這本《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爬梳出許多心理遭逢的困境,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以及可以應對的方法,包含認同自己,培養自信與克服無力感,賦予早期經驗意義,將自卑感視為前進的動力等等方式,完完全全的接納不夠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持續成長前行。
Thumbnail
2022/11/09
這本《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爬梳出許多心理遭逢的困境,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以及可以應對的方法,包含認同自己,培養自信與克服無力感,賦予早期經驗意義,將自卑感視為前進的動力等等方式,完完全全的接納不夠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持續成長前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出社會後一陣子,除了平常的8小時左右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帶著疲倦的身心處理日常瑣事的事物,有時甚至還在想工作案件的事,要想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還真的是有點難阿! 跟以前求學時期比起來,真的沒有那種好好投入其中的專注感.....
Thumbnail
出社會後一陣子,除了平常的8小時左右的上班時間,下班後帶著疲倦的身心處理日常瑣事的事物,有時甚至還在想工作案件的事,要想靜下心來專注的學習完成自己的目標,還真的是有點難阿! 跟以前求學時期比起來,真的沒有那種好好投入其中的專注感.....
Thumbnail
外在雜訊愈來愈多,能夠真正專注的時間愈來愈少,平均一天只剩不到4小時,如何利用有限的的時間,發揮專注力與影響力,在有限的時間達成最高的價值,享受完全的工作自由。
Thumbnail
外在雜訊愈來愈多,能夠真正專注的時間愈來愈少,平均一天只剩不到4小時,如何利用有限的的時間,發揮專注力與影響力,在有限的時間達成最高的價值,享受完全的工作自由。
Thumbnail
適合人群 1. 容易分心,靜不下來 2. 為了生活每天都感到疲倦不堪 3. 讀書或做靜態的事情,五分鐘就受不了想睡 4. 工作總是無法在最後截止期限內完成
Thumbnail
適合人群 1. 容易分心,靜不下來 2. 為了生活每天都感到疲倦不堪 3. 讀書或做靜態的事情,五分鐘就受不了想睡 4. 工作總是無法在最後截止期限內完成
Thumbnail
「你不需要從事精緻的工作。你需要的,是以精緻的方法做你的工作。」—p.127 在閱讀這本書後,讓我想到學生時代時有一種同學,他們總是花大把的時間看書,卻達不到與時間對等的成績。 以下我將會分享:什麼是深度工作?幫助深度工作的5種方法,以及我的實作。 深度工作v.s.淺薄工作 ②設定主要目標
Thumbnail
「你不需要從事精緻的工作。你需要的,是以精緻的方法做你的工作。」—p.127 在閱讀這本書後,讓我想到學生時代時有一種同學,他們總是花大把的時間看書,卻達不到與時間對等的成績。 以下我將會分享:什麼是深度工作?幫助深度工作的5種方法,以及我的實作。 深度工作v.s.淺薄工作 ②設定主要目標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排版乾淨清楚,可以飛快閱讀完畢的一本書籍,我非常喜歡每一頁大量的留白與此書行距控制,又也許是因為讀過許多同性質的書,終於是體驗到事半功倍的速讀感。 這本書提及如何找回專注力,找回生活品質,用生活中簡單的七件事開始練習控制自己的專注力。
Thumbnail
這是一本排版乾淨清楚,可以飛快閱讀完畢的一本書籍,我非常喜歡每一頁大量的留白與此書行距控制,又也許是因為讀過許多同性質的書,終於是體驗到事半功倍的速讀感。 這本書提及如何找回專注力,找回生活品質,用生活中簡單的七件事開始練習控制自己的專注力。
Thumbnail
其實從很久之前,我就已經自我覺察到我的專注力越來越不好。 表現出來的狀態大概就是: 每次做一件事情,總是無法專心做到底,從事的過程,只要眼前的事物,出現了可以讓我聯想到其他事物的線索,我就會被這條線索,拉到另一件事情上;然後在另一件事情上,又發現了新的線索,又再度被拉到另另一件事...。不受控的循環
Thumbnail
其實從很久之前,我就已經自我覺察到我的專注力越來越不好。 表現出來的狀態大概就是: 每次做一件事情,總是無法專心做到底,從事的過程,只要眼前的事物,出現了可以讓我聯想到其他事物的線索,我就會被這條線索,拉到另一件事情上;然後在另一件事情上,又發現了新的線索,又再度被拉到另另一件事...。不受控的循環
Thumbnail
本篇文章的部分內容摘錄自《最強腦科學時間術》以及《深度工作力》兩本書,並結合個人經驗與想法綜合撰述而成。 本文分享書中提及的內容,整理成 3 個迷思以及 5 個提升專注力的技巧。從現在開始優化你的工作效率吧!
Thumbnail
本篇文章的部分內容摘錄自《最強腦科學時間術》以及《深度工作力》兩本書,並結合個人經驗與想法綜合撰述而成。 本文分享書中提及的內容,整理成 3 個迷思以及 5 個提升專注力的技巧。從現在開始優化你的工作效率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