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 《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打破生活的困境
今天想要來分享朴豫真所寫的《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19個克服自我價值感低落的處方箋,用阿德勒心理學擺脫「比較級」人生》,書中主要針對各種生活中的負面困境,內心面臨的迷惘徬徨,或是在社會期待與他人視線下,感到不自在的處境,援引阿德勒心理學與正向心理學的概念,為煩躁的生活注入新活水。
書中的每個章節都從真人遭逢實際的困境出發,不管是內心的迷惘,或是遇到社會生活的困境,並剖析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心理狀態,以及如何改變立場思考,放下綁架過去自己的枷鎖,以及實際可以改變與行動的方式。
看完這本書,其實我還蠻有感觸的,以下會分享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概念。尤其是在社群媒體氾濫的今天,看著許多可能不太熟的人,拍美照、吃美食、或出國玩,在不斷與別人比較的情況下,競爭中呈現自己的不完美,此時練習好好與自己相處,接納自我,從現有的人生尋找意義,腳踏實地認真面對以往迴避或忽略的自我。
面對總覺得不夠好的自己,最重要的第一步還是認同自己,認同自己是對人生握有選擇權,並為此負責的珍貴存在,並且藉著這個機會,重新回頭檢視自己人生中的點點滴滴,賦予過往經驗意義,也呈現出一路走來都是一連串選擇串起來的結果。
唯有接納不完美的自我,才有可能成為更好更傑出的我,勇於做決定與做選擇,不要畏畏縮縮,也是一種對自己的負責,尤其是在自己有機會做決定的時候,勇於表現自己的想法,而不要順著他人的期待,最後生活不如期待,卻又怨天尤人。
第二個令我印象深刻的部分,則是集中精神在完成一件事上,培養「我做到了」的自信感,以及面對無力感,卻刻意鞭策自己的心理矛盾。對於不曾經做過的事情,沒有達成過的目標,或是別人都認為難以實現的任務,可能會缺乏自信,因而畫地自限,但是透過逐步培養自己的自信,擊退無力感並找回自己發揮的能量。
除了建立自己的自信,面對問題瓶頸與無力感的情況下,應該要適時休息,喘口氣,找出陷入困境的原因,以及排除困難的方法。但是我們常常在感到無力的時候,只會覺得自己不夠努力,更加催促自己向前進,刻意鞭策自己,卻無意面對問題的癥結。
還有「自卑感」與「自卑情結」的不同,前者是自認為自己還有待加強的部分,並且讓自己有持續努力的動力,後者則是認為自己天生不如人,就算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的悲觀想法,因此用「自卑感」當作激勵自己努力的目標。
面對情緒也是相同的想法,不是拼命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原因,結合自己的「早期經驗」,追溯早期記憶,過往經驗所帶來的影響,在未來與現在之間取得平衡。
最後,這本《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爬梳出許多心理遭逢的困境,為什麼會有這些情緒,以及可以應對的方法,包含認同自己,培養自信與克服無力感,賦予早期經驗意義,將自卑感視為前進的動力等等方式,完完全全的接納不夠好的自己,才有可能持續成長前行。
《給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的你》(博客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