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語云:道德、道德。其實,「道」與「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
道,有常道,同時也有非常道,兩者是並存的。而道是形而上的,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可它實實在在是無處不在的。
德,可分為上德和下德,它是形而下的,能被看到,能被聽到的。
以前講到顏回的品德,孔子就非常讚賞。其實,老子也有一句話,來形容顏回的品德,也非常貼切的。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老子說: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品德高尚的人,不會計較別人怎樣看你是否有德,也不會刻意表現有德;一切依道而行,無心求德,也就是不在乎有沒有所得(得到讚譽認同)。所以反而是有德。
品德低俗的人,是很計較別人怎樣看他的,故而會刻意表現有德,也會刻意表現有學識,目的是很在乎有所得。這叫「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別人怎樣看你,在乎嗎?孔子有句話: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25】
古時的學者,是為充實自己、提升修養而學習的;時下的學者,是為了給別人的賞識而學習的。
顏回,是孔門中屬於德行科的人物,他的生命學問,都很能與孔子相應,可以說是孔子寄望最高,視之為傳人的大弟子。他確確實實是一個上德不德的典範,只可惜英年早逝!
(寫於2021年2月9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個莽夫向老禪師問道。 莽夫問:怎樣才會有人生的智慧呢? 禪師答:懶。 莽夫問:懶什麼呢? 禪師答:懶得計較、懶得生氣、懶得爭辯。 莽夫說:懶、懶、懶…我不同意。 於是,禪師俯首而去了。 2021-10-9 聞道 老子對人世間的淺見,有其幽默的一面。他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這兩天的心情不是很穩定,不是家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私事,就是心緒不寧而已。 今晚一面喝一面想:當年給大家講到南宋最後一位名將,而且是狀元出身的名將,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沒錯,就是文天祥。 其後,事情竟然有新發展(戲作): 當晚他作了個夢,夢中看到唐朝的「詩佛」王維,也被關進來了。
《道德經》第22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曲則全 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在人生的旅途中,少不免要忍辱負重、少不免要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若果硬踫硬,輕則兩敗俱傷,重則自掘墳墓。 (寫於2015年12月1日) 下一講: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然則,彼此同是國君,為什麼會出現劣等的國君呢? 老子給了一個答案,非常簡單的,就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作為國君,毫無誠信,對老百姓的生死存亡、老百姓的基本尊嚴,毫無保障;試問又有誰會信服這個國君呢?不但國民不信服,就連天下其他的國君都不信任,走到這樣的局面,就真是成為「寡人」啦!
③第三個層級——「其次,畏之」。 老子說:再次一等的國君,以政治主義來控制人民,以嚴刑峻法來整頓人民,所以人民都畏懼他。 這就相當於孔子所說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老百姓之所以不敢犯事,就只是害怕嚴刑峻法而已。 ④最末一個層級——「其次,侮之」。 以上是老子對國君的評級。
在老子的政治觀點裡,對為政者,可以判別為四個層級: ①第一個層級,也是最高的層級——「太上,不知有之」。 老子說:最上等的國君治理天下,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人民各順其性,各安其生,各行其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裡,跟本都不知道有國君的存在。 這是首個層級,就是「如魚得水」。
有個莽夫向老禪師問道。 莽夫問:怎樣才會有人生的智慧呢? 禪師答:懶。 莽夫問:懶什麼呢? 禪師答:懶得計較、懶得生氣、懶得爭辯。 莽夫說:懶、懶、懶…我不同意。 於是,禪師俯首而去了。 2021-10-9 聞道 老子對人世間的淺見,有其幽默的一面。他說: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這兩天的心情不是很穩定,不是家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私事,就是心緒不寧而已。 今晚一面喝一面想:當年給大家講到南宋最後一位名將,而且是狀元出身的名將,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誰。沒錯,就是文天祥。 其後,事情竟然有新發展(戲作): 當晚他作了個夢,夢中看到唐朝的「詩佛」王維,也被關進來了。
《道德經》第22章: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曲則全 委曲反而可以保全。在人生的旅途中,少不免要忍辱負重、少不免要忍氣吞聲,委曲求全;若果硬踫硬,輕則兩敗俱傷,重則自掘墳墓。 (寫於2015年12月1日) 下一講: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然則,彼此同是國君,為什麼會出現劣等的國君呢? 老子給了一個答案,非常簡單的,就是「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作為國君,毫無誠信,對老百姓的生死存亡、老百姓的基本尊嚴,毫無保障;試問又有誰會信服這個國君呢?不但國民不信服,就連天下其他的國君都不信任,走到這樣的局面,就真是成為「寡人」啦!
③第三個層級——「其次,畏之」。 老子說:再次一等的國君,以政治主義來控制人民,以嚴刑峻法來整頓人民,所以人民都畏懼他。 這就相當於孔子所說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老百姓之所以不敢犯事,就只是害怕嚴刑峻法而已。 ④最末一個層級——「其次,侮之」。 以上是老子對國君的評級。
在老子的政治觀點裡,對為政者,可以判別為四個層級: ①第一個層級,也是最高的層級——「太上,不知有之」。 老子說:最上等的國君治理天下,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使人民各順其性,各安其生,各行其行,老百姓在日常生活裡,跟本都不知道有國君的存在。 這是首個層級,就是「如魚得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者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者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
Thumbnail
“上善若水”出自《道德經》第八章,意指最好的德行就像水一樣,體現了柔和謙遜的品德。本文解釋了《道德經》第八章的內容,並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上善若水”的意義和應用。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說文:「外得於人。內得於己也。」段注:「此當依小徐通論作內得於己、外得於人。內得於己,謂身心所自得也;外得於人,謂惠澤使人得之也。俗字叚德為之。」因此,當老子之時,其所用之「德」應為「悳」。 上悳 「上悳不悳,是以有悳;下悳不失悳,是以無悳。上悳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此句無啥問題:「…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否,建德如偷,質真如渝…」。此一小段前後(從「建言」起始)都是四字句,老子寫書(或古人寫書)會那樣突來一五字句麼?難道是,「廣德如不足」無法用四字表達麼?可能麼? 橫書思考不易發覺,直書思考就能略猜一二。當「不口建」依序縱排且建字不完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