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語云:道德、道德。其實,「道」與「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

道,有常道,同時也有非常道,兩者是並存的。而道是形而上的,摸不到、看不到、聽不到,可它實實在在是無處不在的。

德,可分為上德和下德,它是形而下的,能被看到,能被聽到的。

以前講到顏回的品德,孔子就非常讚賞。其實,老子也有一句話,來形容顏回的品德,也非常貼切的。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老子說: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品德高尚的人,不會計較別人怎樣看你是否有德,也不會刻意表現有德;一切依道而行,無心求德,也就是不在乎有沒有所得(得到讚譽認同)。所以反而是有德。

品德低俗的人,是很計較別人怎樣看他的,故而會刻意表現有德,也會刻意表現有學識,目的是很在乎有所得。這叫「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別人怎樣看你,在乎嗎?孔子有句話: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憲問25】

古時的學者,是為充實自己、提升修養而學習的;時下的學者,是為了給別人的賞識而學習的。

顏回,是孔門中屬於德行科的人物,他的生命學問,都很能與孔子相應,可以說是孔子寄望最高,視之為傳人的大弟子。他確確實實是一個上德不德的典範,只可惜英年早逝!

(寫於2021年2月9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51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5/03/07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國與國之間,要以「不爭」來保持距離,即使是近鄰,彼此都可以相望,甚至雞鳴狗吠之聲,彼此都能聽得著;但,適當的距離還是必要的。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呢?簡單地說,不爭。天下之所以有戰亂,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起衝突,就一個字— —爭。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跟
2025/03/07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國與國之間,要以「不爭」來保持距離,即使是近鄰,彼此都可以相望,甚至雞鳴狗吠之聲,彼此都能聽得著;但,適當的距離還是必要的。如何保持適當的距離呢?簡單地說,不爭。天下之所以有戰亂,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起衝突,就一個字— —爭。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跟
2025/03/07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話雖「小國」,即使是大國,君民上下的生活,都是簡樸自然,毋須攀附比較,而使人民回復結繩記事原始社會的生活狀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這裡的甘、美、安、樂,都是動詞,就是要讓人民在基本的衣食、居所和環境,都能過著自然滿足,和諧舒適的生活。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飯
2025/03/07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話雖「小國」,即使是大國,君民上下的生活,都是簡樸自然,毋須攀附比較,而使人民回復結繩記事原始社會的生活狀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這裡的甘、美、安、樂,都是動詞,就是要讓人民在基本的衣食、居所和環境,都能過著自然滿足,和諧舒適的生活。即使吃的是粗茶淡飯
2025/03/06
《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什伯之器」,就是兵革之屬。用現代語來說,即軍備武器。 在老子的時代,戰亂還是有的。故此,要視乎國家的財力,軍備還是需要的;但,不是要軍備競賽,更不是用作侵略;再積極些來看,縱使具備尖端軍備而不運用。同時,不會主動引發
2025/03/06
《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什伯之器」,就是兵革之屬。用現代語來說,即軍備武器。 在老子的時代,戰亂還是有的。故此,要視乎國家的財力,軍備還是需要的;但,不是要軍備競賽,更不是用作侵略;再積極些來看,縱使具備尖端軍備而不運用。同時,不會主動引發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第二)。  顏淵,名回,字子淵,是孔門二期的學生。顏回以聰明好學,安貧樂道聞名。給人的印象仿佛是個『書呆子』,其實他一點都不呆,最會來事。孔子最喜歡他了,經常誇他,《論語》中多處可見。為什麼孔子最喜
Thumbnail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為政第二)。  顏淵,名回,字子淵,是孔門二期的學生。顏回以聰明好學,安貧樂道聞名。給人的印象仿佛是個『書呆子』,其實他一點都不呆,最會來事。孔子最喜歡他了,經常誇他,《論語》中多處可見。為什麼孔子最喜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富與貴,誠然是許多人最大的渴望,憑藉富與貴帶來的錢與權,可以轉化為利益眾生的豐富資源,孔子既不拒絕,也不曾反對。可取得富貴的手段不同,得來的富貴價值自然迥異。 萬一時運不濟,安貧樂道自然成為孔子的應對方式。 粗茶淡飯,自有清歡,是心安理得的大自在。
Thumbnail
富與貴,誠然是許多人最大的渴望,憑藉富與貴帶來的錢與權,可以轉化為利益眾生的豐富資源,孔子既不拒絕,也不曾反對。可取得富貴的手段不同,得來的富貴價值自然迥異。 萬一時運不濟,安貧樂道自然成為孔子的應對方式。 粗茶淡飯,自有清歡,是心安理得的大自在。
Thumbnail
錯解的「恕」可能淪為莊子的「以己養養鳥」;換作當代聖嚴法師的比喻,那等於硬把自己覺得舒適的鞋子送人穿,完全不管對方是否合腳。 以己意強加對方身上,無視對方真正的感受,若是無心,可能是出於智慧的匱乏;如果是有意,便是價值的霸凌。
Thumbnail
錯解的「恕」可能淪為莊子的「以己養養鳥」;換作當代聖嚴法師的比喻,那等於硬把自己覺得舒適的鞋子送人穿,完全不管對方是否合腳。 以己意強加對方身上,無視對方真正的感受,若是無心,可能是出於智慧的匱乏;如果是有意,便是價值的霸凌。
Thumbnail
從與弟子的互動與言談,不僅從學生身上學習,也更了解孔子之道。
Thumbnail
從與弟子的互動與言談,不僅從學生身上學習,也更了解孔子之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