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是用來表達自己,非說三道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真的,這年頭拒絕人的方式就是對別人發過來的信息不理不睬嗎?
這就是現代人表示:“我不希望你來打擾我。請你不要再信息我了。”?
如果是的話,我認為這真的是非常糟糕的表達方式。
或許你會說:“啊,這就是成年人成熟的表達方式。”
容我說一句:去他的成熟大人。
我們的嘴巴除了親吻,就是要用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如何表達,那市場上有很多達人來教我們如何表達自己。當然,我在這裡說的“對別人的信息不理睬”的大前提就是你和這個人見過面、認識、有一些事情必須處理,簡而言之是需要往來和溝通才會有最後結果、成事的。所以那種“他追求我但是我不喜歡他,所以我不理會他”事完全不在我今天想要討論的範圍內。
在2022年結束之前,我先來說說自身經歷。
事先說明,我並不是一個秒回的人。最大的原因就是,作為活在21世紀的人,我並不是everytime,anywhere都拿著手機到處走的人——尤其我有兩部手機,兩個 WhatsApp accounts。兩部電話都有不同的 social media apps等。我其實對資訊爆炸的手機們覺得疲乏。加上我很怕聽見叮叮叮信息來電的聲音,所以我都會mute——故,被我親妹笑說:“能夠得到你的秒回需要緣分。”
是親妹啊。
因為自身有這樣的習慣,所以我從來不會認為也不會要求我信息的人一定要秒回我。我相信人除了粘著手機,也有很多事情可以處理。很多事情的處理,即使是用手機、筆電、平板電腦等,也不一定要回复你。正常不過。
緊急重要的事情,一天之類回复,正常不過。因為緊急不只是對我,對對方來說也是想要盡快解決。那如果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絕非因為對方不重要。如果重要的人說瑣碎的事情,比起重要的事情,我覺得後者更加重要),遲了幾天回复,it is okay。那要遲多少天?
Not shy to say that 我試過快一個星期後才想起自己忘記回复別人的信息。別人不是別人,是自家家人或者是友人。大家習以為常,甚至有些友人本身也是這樣看了信息會忘記回复。當然,這似乎不是太好的行為,所以我都在努力改善中。我想唯一的不同點就是——我是忘了。所以如果有人再信息我,這其實是一份提醒,而非窮追不捨。
你可以理解成我是少數人,稀有的人。可我真的覺得一段關係,好聚好散是王道。Okay,我不該太理想化。畢竟,好聚好散的定義因人而異?
只是我真的希望,如果今天你是真的不想要回复別人的話,明確說出你的想法。怕說出來尷尬?難道不理不睬高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297內容數
我喜歡分享,喜歡探索生活,探討生命。我喜歡的東西很多,想要說的話也很多。 簡單來說,我在這裡的原因很簡單。我把我想要說的寫出來,希望可以將這些小小體會分享出來,或啟發你,激勵你,或一起討論,或滿足一些想要八卦的你。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艾米 Em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這種無欲無求的應該是少數。而從一開始,我的方向就有點偏差。。。
他終於問對問題了。我點點頭說約了朋友,等一下就要離開了。
剛思緒回籠的我,禮貌又帶點冷地微笑回答:“沒關係。。。
頭一次,我發現原來我不喜歡我不認識或我不熟悉的人觸碰到我的肌膚。。。
坦白說,我真的忘記 Issac 是不是叫 Issac。也忘記他幾歲了。如果你要我說個大概的話。。。。唔,應該介於30歲至33歲。
一直都很想要卸載 CMB,原因無他——太悶了。
我這種無欲無求的應該是少數。而從一開始,我的方向就有點偏差。。。
他終於問對問題了。我點點頭說約了朋友,等一下就要離開了。
剛思緒回籠的我,禮貌又帶點冷地微笑回答:“沒關係。。。
頭一次,我發現原來我不喜歡我不認識或我不熟悉的人觸碰到我的肌膚。。。
坦白說,我真的忘記 Issac 是不是叫 Issac。也忘記他幾歲了。如果你要我說個大概的話。。。。唔,應該介於30歲至33歲。
一直都很想要卸載 CMB,原因無他——太悶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現代社交中的一個矛盾:我們既希望被關注,又害怕被忽略。已讀不回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冷漠或者不尊重,但有時候,這只是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
Thumbnail
最近有人問了這個問題,我當時後就在想,挖屋 這不就是之前的我嗎? 我之前是愛到卡慘死,對方已讀不回/不讀不回,我的心都會裂開,畢竟我玻璃心 當然隨著年紀增長,知識見識多了後,我就沒有這樣了。 我整理了我跟朋友間的對話,並重點了起來,希望能幫助到你 前面兩點是因為朋友已經出社會了,他是買課的情
Thumbnail
如果當你發現别人越来越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一要你就給。要知道: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来的。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你會更有價值。交人交心,澆樹澆根!真誠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很久沒有聯繫的同學與我聯絡,簡短的幾句言辭往返之後,我便四兩播千金的不再接下任何話荏了,默默淡出。因為簡單的互動就已經知道對方大致是來尋求認同與討拍的,只是以尋求協助作為包裝。 雖然之前曾說過不要給人免費的建議,但並非是說必須要當個斤斤計較的勢利眼或者自私自利的小氣鬼,畢竟,我亦曾經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最佳的辦法,就是知道自己必須在什麼時候說「不」!向任何一個人,包括自己。
忘記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閉嘴」這件事。 大概是某次聽著抱怨煩惱時試著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被說了一句:「你一定要這麼嚴苛嗎?聽你說話很討厭,你說教的樣子讓我很反感。」 那時說不受傷絕對是騙自已,因此決定不再多說。 有時候會認為某些話或許能幫到某些人,但事實上那僅僅是自己的主觀判斷而已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一直覺得做比說重要. 只會出一張嘴的人, 總有一天大家會看清. 會知道誰才是那個默默做事的人, 但這二三這個信念一直被打破. 我現在己經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俗話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對方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見或是反應過好幾次但都沒有相對的結果. 我就會默默的不再說什麼. 不管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現代社交中的一個矛盾:我們既希望被關注,又害怕被忽略。已讀不回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冷漠或者不尊重,但有時候,這只是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
Thumbnail
最近有人問了這個問題,我當時後就在想,挖屋 這不就是之前的我嗎? 我之前是愛到卡慘死,對方已讀不回/不讀不回,我的心都會裂開,畢竟我玻璃心 當然隨著年紀增長,知識見識多了後,我就沒有這樣了。 我整理了我跟朋友間的對話,並重點了起來,希望能幫助到你 前面兩點是因為朋友已經出社會了,他是買課的情
Thumbnail
如果當你發現别人越来越不把你當一回事,那是因為你太好說話。什麼事情,一找你就答應;什么東西,一要你就給。要知道:有的人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做人除了說YES之外,還要經常說一下NO。親和力雖然很重要,但人的價值卻是靠拒絕而来的。有原則的拒絕,比無原則的幫忙,你會更有價值。交人交心,澆樹澆根!真誠
Thumbnail
前一陣子,有個很久沒有聯繫的同學與我聯絡,簡短的幾句言辭往返之後,我便四兩播千金的不再接下任何話荏了,默默淡出。因為簡單的互動就已經知道對方大致是來尋求認同與討拍的,只是以尋求協助作為包裝。 雖然之前曾說過不要給人免費的建議,但並非是說必須要當個斤斤計較的勢利眼或者自私自利的小氣鬼,畢竟,我亦曾經
別讓不好意思害了你,最佳的辦法,就是知道自己必須在什麼時候說「不」!向任何一個人,包括自己。
忘記自己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會「閉嘴」這件事。 大概是某次聽著抱怨煩惱時試著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被說了一句:「你一定要這麼嚴苛嗎?聽你說話很討厭,你說教的樣子讓我很反感。」 那時說不受傷絕對是騙自已,因此決定不再多說。 有時候會認為某些話或許能幫到某些人,但事實上那僅僅是自己的主觀判斷而已
Thumbnail
我發現,許多長輩在使用社群平台或者手機的通訊工具時,大致是將實體場域的互動方式原封不動地照搬上來的,包含那個禮儀與和謹慎認真的態度,體現在用字遣詞、回覆的速度以及對話的開始與結束。 通常,一定是有來有往,有開頭,也期待能有一個清楚明確的對話結尾。可能像是實際互動那樣,又或者像是在講電話,沒有清楚的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一直覺得做比說重要. 只會出一張嘴的人, 總有一天大家會看清. 會知道誰才是那個默默做事的人, 但這二三這個信念一直被打破. 我現在己經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俗話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對方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見或是反應過好幾次但都沒有相對的結果. 我就會默默的不再說什麼. 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