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政治立場的人,會去讀賴香吟的《白色畫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本文中的意識形態,偏向於政治層面上的定義:「所有政治運動、利益集團、黨派乃至計畫草案各自固有的願景」的總和(維基百科))

賴香吟的《白色畫像》用三篇故事來描繪白色恐怖時代,一整代的倖存者對於統治者的壓迫與少數人的無效反抗,被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壓仰與遺忘。用我慣用的簡單比喻,就是被殺雞儆猴之後,那群被警告過的猴子、和他們的猴子猴孫們拼命想忘掉那些慘死的雞、最後連看到肯德基炸雞廣告都會害怕到漏尿的悲慘故事。為什麼這些猴子猴孫們到今天還會這麼害怕?因為當年執行殺雞儆猴任務的那些人的徒子徒孫,現在仍然活躍在政治圈,甚至還拒絕轉型正義的進行,所以把《白色畫像》視為過去式的人,實在是太樂觀了。

《白色畫像》用了相當寫實的筆法來重現當年的場景,和其他類似作品不同,它聚焦的對象不是那些少數挺身反抗的人,而是大多數被迫袖手旁觀的人。作者的後記提出了以下的自問自答:

…白色畫像,以白畫白,是否真能讓人看見什麼?清治先生、文惠女士、凱西小姐,人去已杳,留下故事或畫像,以靜制動,似假還真;真相凌亂而殘忍,也因為殘忍,發生當下人們往往別過頭去;故事,就當作回頭看一眼吧,畫像總在觀者與之對視當下甦醒,萬語千言,他/她們即是我們,至少我們是他/她們的延續,喚醒記憶並不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它,它就來了。

儘管作者並不希望讀者以「意識形態先行」的習慣來讀《白色畫像》(見賴香吟的訪問),但是事實上讀者如果沒有相當的意識形態,連拿起這本書都是不可能的任務,更別說要去讀它了。以我自己的觀察來分析,以下幾類人絕對不會去讀《白色畫像》:

  1. 認為二二八死傷數字太誇張,認為白色恐怖其實沒那麼恐怖,都是有心的綠營人士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特別誇大的政治謊言
  2. 認為白色恐怖是為了反共的不得已手段,兩蔣總統的高瞻遠矚讓台灣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就算白色恐怖傷害了大部分台灣人,也是功大於過,不該再去追究
  3. 白色恐怖早就過去了,還去談這些做什麼?

因此,到底是什麼政治立場的人,會去讀賴香吟的《白色畫像》?說來非常的弔詭,就是一直對白色恐怖耿耿於懷、支持轉型正義去釐清真象的人,也就是充滿特定意識形態的人(像我自己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對於黨國教育、國家機器監控國外留學生等事蹟都已相當熟悉,讀《白色畫像》對這些人來說不會新增什麼資訊,甚至會有點失望於賴香吟刻意節制的筆法,讓一切只停留在重現當年的場景與境遇,宛如一壺沒有燒開的開水,有點可惜。

所以再回到作者期待的「不以意識形態先行來讀《白色畫像》」,這會是怎麼樣的讀者?在此書出版的2021年以前完全不知道什麼是白色恐怖的人?多年來因為種種原因完全不想碰白色恐怖、但是看到《白色畫像》卻會想拿起來讀的人?父執輩為白色恐怖所苦,自己卻完全不了解白色恐怖的人?在今日資訊如此流通的台灣,找得到這樣的人被「喚醒記憶」嗎?

《白色畫像》寫得非常細膩,三個故事都扣人心弦,基本上我是相當推薦的,但是作者的意圖讓我非常困惑,尤其對於「不以意識形態先行」這個閱讀的建議感到不可思議,除非是機器人,不然在每年的二二八紀念日、看電影《返校》或是《流麻溝十五號》,都會被當年的殘忍不人道嚇到腿軟,一定會開始質疑當年的政府到底濫用權力做了多少壞事?受到這樣的刺激還不會產生特定的意識形態,應該是心裏生病了吧?

余英時教授曾經寫過一篇收錄在《歷史與思想》的文章《史學、史家與時代》,這篇文章在討論一個大哉問: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完全客觀的歷史?也就是說,透過這種客觀史學,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個完全客觀的金科玉律,放諸四海而皆準?結果余教授引用Mazzini的結論來打破這個迷思:

我讀任何歷史家的書,只要讀上二十頁,我馬上就可以看出他個人的觀點。這種說法,是相當有道理的。儘管你嘴裡說要客觀,你盡量地希望沒有主觀,可是,你的教育,你的背景,你的價值觀念,無形上都影響到你對於史料的選擇,對於問題的提出,甚至於問題的提法。所以,歷史學上有一個主觀的因素,解釋性的因素,這個因素,是驅除不去的。只要有史家在,就沒有辦法完全去掉…

把余教授的對客觀史學的結論,套用在更強調主觀性的文學上,我們就可以大聲的說:世界上沒有完全客觀的文學!儘管作者拼命的想寫出不帶任何偏見、以客觀的角度完成的文學,但是讀者畢竟是人,我們光看組成作品的基本材料時,就已經做了價值判斷了;更不要講閱讀的過程中,必須要用自己的觀點重新詮釋、理解作品的內容,在此同時,意識形態早就無孔不入了。

我可以理解賴香吟所受到的壓力,如果自己的作品只被台派偏激份子所喜愛,那麼以後要在華語圈出文學類的書就會很難了,必須兼顧政治光譜另一端的讀者,才不會被稱為「台獨作家」。但是兩邊想討好的情況下,卻兩面不是人,台派讀者覺得寫得不夠深入,另一派的讀者根本不想拿起來讀,與其這樣,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寫這樣的題材,才不會這樣綁手綁腳,不是嗎?

但是我肯定賴香吟的勇氣,在這麼扭曲、極度去政治化導致泛政治化的文壇,光要寫這個題材就困難重重了,在突破萬難之下可以有這樣的成績,已經非常令人驚豔了。重創台灣人心靈幾十年、至今仍徘徊不去的白色恐怖,如果在解嚴後的二十一世紀還是文壇的禁語、還是作者們不敢碰的政治禁忌,會不會到我們已經化成灰的二十二世紀,我們的子孫們還在擔心白色恐怖無所不在?與其到時候我們的幽靈在花葬區、樹葬區氣到七孔生煙,不如現在就好好的來面對台灣尚未走完的政治之路,在我們的有生之年,好好的跟白色恐怖作個了斷,並且支持願意走出那困難的一步的作者們,與他們並肩作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沈溺在經典閱讀中的 John Lin
20.4K會員
308內容數
除了自創內容之外,也讓我們用J Premium來打群架吧!
2025/04/27
在這個終戰八十年的2025年,隨著世界史的進展所開創的新視野,二戰帶給現代世界的意義,不再只是正義的同盟國戰勝邪惡的軸心國這種單純的軍事對抗敘事,而是更複雜的全方面衝突…
Thumbnail
2025/04/27
在這個終戰八十年的2025年,隨著世界史的進展所開創的新視野,二戰帶給現代世界的意義,不再只是正義的同盟國戰勝邪惡的軸心國這種單純的軍事對抗敘事,而是更複雜的全方面衝突…
Thumbnail
2025/04/20
為了教育我自己的寫作,就是在對抗這種把無知當有趣的反智風氣,藉由深度閱讀,不停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設法補足自己的不足之處。將這樣的閱讀成果化為文字,分享自己克服無知的過程,對我自己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就算無法寫出爆紅文字,但是這些文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教訓他人,而是在教訓我自己
Thumbnail
2025/04/20
為了教育我自己的寫作,就是在對抗這種把無知當有趣的反智風氣,藉由深度閱讀,不停的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設法補足自己的不足之處。將這樣的閱讀成果化為文字,分享自己克服無知的過程,對我自己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就算無法寫出爆紅文字,但是這些文字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在教訓他人,而是在教訓我自己
Thumbnail
2025/04/12
防雷線:這個世界不存在可以討論《正常人》而不爆雷的文章,除非像書中三一學院的學生,用「抽象,欠缺文本的細節」這種不讀書卻大放厥辭的話術,才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Thumbnail
2025/04/12
防雷線:這個世界不存在可以討論《正常人》而不爆雷的文章,除非像書中三一學院的學生,用「抽象,欠缺文本的細節」這種不讀書卻大放厥辭的話術,才能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如果白色恐怖是過去,那到底多恐怖?又為何是白色?可能有一天變成綠色恐怖嗎?如果有個視角,是從大眾的角度去看白色恐怖,撇開激情、悲情和憤恨,有一種在時間之流中,很難留下來的畫像。不是大人物,而是有一群人,也在歷史中有個位置,成為大機器中被輾壓過去、壞了可能就換掉的小螺絲。
Thumbnail
如果白色恐怖是過去,那到底多恐怖?又為何是白色?可能有一天變成綠色恐怖嗎?如果有個視角,是從大眾的角度去看白色恐怖,撇開激情、悲情和憤恨,有一種在時間之流中,很難留下來的畫像。不是大人物,而是有一群人,也在歷史中有個位置,成為大機器中被輾壓過去、壞了可能就換掉的小螺絲。
Thumbnail
如果真有心讓二二八成為全民有感(且非休閒感)的一個符號,就必須超越以「單一真相」為主要訴求。
Thumbnail
如果真有心讓二二八成為全民有感(且非休閒感)的一個符號,就必須超越以「單一真相」為主要訴求。
Thumbnail
《當我們重返書桌》楊佳嫻/主編,蔚藍文化,2021  我們身處矛盾社會,「文字貶值」之說大行其道,然而文字卻又在娛樂、煽動、動員、伸張層次上繼續發生巨大作用。影像技術便利,傳播上更刺激,然而若想推動一個理性思辨的社會,文字仍能更承擔複雜多層次的表述,它也同時是我們全是世界或發展其他文化產品與社會行動
Thumbnail
《當我們重返書桌》楊佳嫻/主編,蔚藍文化,2021  我們身處矛盾社會,「文字貶值」之說大行其道,然而文字卻又在娛樂、煽動、動員、伸張層次上繼續發生巨大作用。影像技術便利,傳播上更刺激,然而若想推動一個理性思辨的社會,文字仍能更承擔複雜多層次的表述,它也同時是我們全是世界或發展其他文化產品與社會行動
Thumbnail
自由,是一切創造的源頭,自由世界,纔是人的世界。
Thumbnail
自由,是一切創造的源頭,自由世界,纔是人的世界。
Thumbnail
鄉土文學被用來指涉成階級鬥爭的工具?風聲鶴唳的年代,文人們可能一夜間成階下囚。為什麼要把書名訂為成為真正的人,甘耀明想傳達的是甚麼意思?
Thumbnail
鄉土文學被用來指涉成階級鬥爭的工具?風聲鶴唳的年代,文人們可能一夜間成階下囚。為什麼要把書名訂為成為真正的人,甘耀明想傳達的是甚麼意思?
Thumbnail
所以,在這個時候讀到《半蝕》這本書,雖然它並不是對當下香港的一個直接記錄,但這些散文,還是能夠做到一點呼應,在對於荒誕開始變得麻木的情況下,喚起讀者對於運動和疫下生活的一些(傷痛)記憶,重新連結自身與這個大時代,也對眾人做著種種的敲問。
Thumbnail
所以,在這個時候讀到《半蝕》這本書,雖然它並不是對當下香港的一個直接記錄,但這些散文,還是能夠做到一點呼應,在對於荒誕開始變得麻木的情況下,喚起讀者對於運動和疫下生活的一些(傷痛)記憶,重新連結自身與這個大時代,也對眾人做著種種的敲問。
Thumbnail
不論二二八、白色恐怖,在國家機器強勢運作、控制下,讓「政治」成為不可言說的禁物,敢說的「被消失」,剩下的只好噤聲,連同血腥的歷史,也彷彿不曾發生。然而,在此之際,小說卻成為最佳載體,乘載了當時的情感與記憶。
Thumbnail
不論二二八、白色恐怖,在國家機器強勢運作、控制下,讓「政治」成為不可言說的禁物,敢說的「被消失」,剩下的只好噤聲,連同血腥的歷史,也彷彿不曾發生。然而,在此之際,小說卻成為最佳載體,乘載了當時的情感與記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