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工作與生活,你曾有過心力交瘁的感覺嗎?我參加一場職涯療癒工作坊,具有心理諮商和藝術治療背景的張家寧老師,透過非暴力溝通的方法,引導式圖像表達,學習自我覺察,拋開負面情緒,聚集正念,短短1個半時乾貨超級多,我想和你分享課堂實作心得,隨時幫自己充電,活力再出發!
開場:練習專注 沈澱情緒
一場週六上午的線上直播課程,需預熱學生的腦袋,開場建立互動默契。老師先請大家閉上眼睛、深呼吸,想像自己手上拿杯子,具體描繪杯子款式與顏色,有人慢慢注水到杯子八分滿的位置,這時請你將這週經歷過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件,從你腦袋抽取出來放到這個杯子,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壞事。
- 老師問:請問此時觀察你的杯子裡面的水有改變嗎?
- 學員答:有人說水變混濁了,有人說看到果粒在水裡。
- 我自己:水的顏色變成透明,此時覺得肩頭鬆了,心也沉靜了,忘記剛剛趕回家上課的緊張情緒,一切準備就緒進入課程。
感受 ≠ 想法 區分兩者的差異
老師詢問大家一個問題:「今天小華跟你吵架,你有什麼感受?」請問以下三個回應哪個是感受?
- 明明就是小華的錯,我只是跟他打招呼就被吼!
- 我不曉得小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對我發脾氣!
- 小華這樣對我,我覺得很委屈...
答案:3是感受,1、2是想法。「感受」則是表達自己的情緒、感覺、心裡的感受,「想法」則是針對一件事情的陳述,自己的思考、行動或建議,然而大多數的人,無法說出自己的感受,表達的都是想法。
非暴力溝通 辨認情緒、需求
接下來直指核心,什麼是「感受」?老師分享這張感受情緒圖滿有意思,橫軸從高愉悅到低愉悅,縱軸是高活力到低活力,特別提醒感受或情緒沒有好壞之分,維持中性看待每個感受情緒,學習自我覺察,不批判自己,真心接納自己。
他先請大家拿出一張A4空白紙,折成三等份,最左欄寫下以下問題的答案。
- 在這個領域中,我最喜歡的情緒是什麼?
- 在這個領域過去一年,我最常有的不舒服情緒是什麼?
- 過去一年困擾我的情緒是什麼?
- 我想要感受到更多的情緒是什麼?
接下來在中間一欄寫下來,對應左欄題組回答以下問題。
- 辨認至少兩項有被滿足的需求?
- 不愉快的情緒是因為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
- 最困擾的情緒是因爲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
- 什麼需求被滿足了,就能夠感受到這個情緒?
什麼是「需求」?可以從多元面向來解讀,例如馬斯洛金字塔思考生存本質「生理健康」,個人情緒和背後需求的連結,對於工作、生命意義的靈魂拷問等。請參考以下這張圖舉例說明。
最右邊一欄,老師請大家分別針對上述四個問題,儘量想出2-3 個滿足需求的可能性,並且讓滿足需求的方法多元化(包含他人、自身),寫下來自己應對策略和解決方法。從這個練習,我發現其實情緒是表象,真正需要解決的是更深層的需要,他們可以怎麼被滿足,正向心理有助於思考,遇到挫折也更有韌性。
創造性藝術 畫出你的期望
這是我最喜歡的課程環節,老師請大家準備空白紙,引導我們從最中心點先畫出心目中的自己,其次納入成就、支持系統(例如過去在職涯/人生的成就,可以支持你的人、事、物、團體等),緊接著畫出想要持續擁有、可以創造出的經驗(如在家工作的彈性)。最後他請我們再加上想要拋棄、剔除掉的行為、經驗(例如言語暴力的上司)。我認為透過圖像式實作,將個人心中真正想法,具體化呈現出來,識別你現有的、期待中、不想要的,有助於釐清思考的盲點和矛盾。
來源:課堂同學分享 / 我好喜歡這張圖像創作,簡單易懂饒富趣味
同場加映:他人的情緒與你無關
- 學員提問:我在職場遇過各式各樣的同事,容易受到他們的反應,影響工作心情,請問可以怎麼來處理這種狀態?
- 老師回應:向外尋求信任的人諮詢建議,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不好意思求助他人,實際上你該檢視的是生命裡有沒有了解你的人,若沒有,建議要調整你的交友圈和生活環境。其次,向內自我覺察情緒,如果你發現,自己對他人情緒的敏感是出於對受傷的恐懼,或是對負面評價的擔憂,那麼,你需要明白以及證實他人的情緒可能與你無關,建議將「他人情緒」和「自我情緒」分開思考,有時候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他人的問題,這時要放過自己。
- 如果你喜歡我的創作,請幫我按愛心、追蹤+訂閱。
- 歡迎按以下連結贊助抖內我,給予我更多創作動力:贊助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