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工作人?還是家庭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人的一天有24小時,在普通工作天,1/3用來睡眠,1/3用來工作,剩下1/3就是屬於個人家庭的時間。也就是說工作與家庭的時間,原本的設計是一半一半,兩者相等。雖說物理上,兩者的時間雖是平衡的,但在心理上,你是平衡的嗎?你會在工作之外的個人家庭時間,仍掛念著工作,甚至加班的「工作人」?還是在工作時間中,惦念著個人家庭的事物的「家庭人」?這兩者之間,誰滲透了誰?兩者是衝突的嗎?或是兩者可以相互補足呢?還是說,自己的時間多被工作佔滿,但為了家庭的經濟,被強迫成為工作人?﹗
有不少人感受到工作與家庭是衝突的,甚至西方學者曾提出「工作-家庭」衝突的雙向概念,可分為工作干擾家庭和家庭干擾工作兩種狀態。如果個人工作的問題和責任干擾到家庭義務的履行時(常是該家庭角色時間還在執行工作任務),這些未完成的家庭義務就會反過來干擾到其它工作狀況(例如:一個沒有盡到責任忙於工作的爸爸,兒子開始有行為問題,最後兒子的學校要求爸爸出席會議),同樣的,當個人在家庭上的問題和責任干擾到工作任務的完成時(比如,爸爸的頭腦滿是想著昨天失手揍了孩子,會不會被學校發現而通報家暴),這些未完成的工作任務(爸爸在工作上想著家庭事物無法專心而沒完成工作任務)會反過來干擾其家庭生活。因此,當家庭與工作兩個系統,各自運行完滿,即是理想的狀態。
不過現實世界多非如此,如果你與上司或是伴侶,並非一致是「工作人」或「家庭人」時,就易有磨擦。筆者曾在職場諮詢時,聽到許多案主對過於熱衷工作的上司有所抱怨:「老闆沒結婚根本不知道我們有家庭的辛苦,這個東西又不急,硬要我加班‥,我可是要趕緊回去帶小孩﹗」。似乎是,如果你有個「工作人」上司,你又偏向「家庭人」時,上司在無法同理你的情況下,工作心情就易受影響﹗其實若兩人摸清對方的「屬性」,在制度下,充份溝通也相互尊重,彼此儘量協助對方兩系統運行完滿,不失為一個解決之道。
傳統上,男性潛在易被設定成「工作人」,被鼓勵追求個人能力,並以此為價值,而女性則相對被認定為「家庭人」,要照顧好家內的人際網絡及事物為優先。如果我們無法覺察此種刻板印象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就容易迷失在傳統社會期待的壓力中。
在新春一開始時,找個時間不妨返回來問問自己,到底在這兩者中,自己喜歡什麼?在工作中的價值感與個人家庭角色的價值感,有沒有過度重視哪一個?而忽略哪一個?希望是怎麼樣的比例配置?是否感到平衡?是否因在家庭角色失去了價值轉而投身在工作角色中的價值來補足?當開始審視自己內在需求及價值時,或許你會重新看待工作與家庭的適當配置。
點擊有劃底線的字即可連結
avatar-img
210會員
388內容數
歡迎來到「穗波心理師」沙龍。這是一個「生活、家庭、愛與人生」的領域,關注親情、愛情、婚姻、家庭及人生議題,先祝福大家都能遇見幸福、圓滿伴侶關係及維繫家庭。 我是執業臨床心理師,歡迎對上述議題留言,讓我可以用心理學的概念與你討論,或提出建議。也可以在下方留言你介紹自己,讓我有機會更認識你、一起交流成長,人生路上不寂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
您曾被詐騙過嗎?您知道詐騙的運作機制嗎?聰明如你我,又怎麼會被騙呢?筆者今天先講一種典型機制,請讀讀看。讀完不是要您怎麼去騙人,而是讓您有更強的意識提防詐騙。
面對憤怒的人,第一個動作不是自我防衛解釋自己,而是看見他的憤怒。
王子公主的愛情童話故事其實只講了一半,為何?請看。
本篇有點閱讀難度,適合對心理學有興趣的人或心理師閱讀。
您曾被詐騙過嗎?您知道詐騙的運作機制嗎?聰明如你我,又怎麼會被騙呢?筆者今天先講一種典型機制,請讀讀看。讀完不是要您怎麼去騙人,而是讓您有更強的意識提防詐騙。
面對憤怒的人,第一個動作不是自我防衛解釋自己,而是看見他的憤怒。
王子公主的愛情童話故事其實只講了一半,為何?請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轉眼間距離我到職 MA 也已經100天,我目前在本土前三大金控擔任MA,相信許多人也對這份工作嚮往,好奇 MA 是否如外界流傳高薪、長官主管都愛、晉升快速,一進去馬上就升主管職,也是否如 Thread 的傳聞工作壓力巨大、每天11點下班。今天就來開箱我的 MA 工作的一天,以及我的100日生存心得。
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是許多現代人共同面臨的挑戰。如何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又不犧牲個人生活,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以下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設定清晰的界線 劃分工作時間: 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下班後就將工作暫時放下。 建立專屬的工作空間: 如果在家工作,請確保有一個專屬的工作區域
Thumbnail
想要跟大家聊一下人生中常遇到的課題 - 你也是經常換工作的人嗎?破解面對「換工作恐懼症」的我的私密告白
Thumbnail
家庭與職場是我們最為看重,也最影響我們情緒與身心的社會情境。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關係、迴避生存的課題,家庭與職場的人際關係、相處議題,還有如何應對及處理,都是我們日常的經歷、日常的壓力。但你有發覺嗎?從小到大有多少「慣性」的信念和反應,始終支配著你?讓你受困於內心的糾結和自責,又讓你看不到自己⋯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透過《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瞭解如何將角色從「保母」變成「CEO」,讓家庭照顧者學習如何鬆一口氣與善待自己,並為您分享如何在工作、夢想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反應。』~激勵管理大師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在當今多元且複雜充斥著無數角色與職業的社會裡,『鄙視鏈(Despise Chain)』這一概念,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揭示了人類群體間的階級感知,也反映了個體間的價值觀差異。
Thumbnail
人就像是一輛車子 在人類圖中,我們有時會把人比喻成「車子」,人生則像是一條「路」,車子在路上行駛時,每經過一個路口,都要決定是繼續直行、還是要轉彎。 在人生中每個人也常常需要做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帶領我們走往不同的方向,所以人就好比是「車子」一樣。 人類圖把人分成四種類型:顯示者、生產者(包含顯
Thumbnail
轉眼間距離我到職 MA 也已經100天,我目前在本土前三大金控擔任MA,相信許多人也對這份工作嚮往,好奇 MA 是否如外界流傳高薪、長官主管都愛、晉升快速,一進去馬上就升主管職,也是否如 Thread 的傳聞工作壓力巨大、每天11點下班。今天就來開箱我的 MA 工作的一天,以及我的100日生存心得。
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是許多現代人共同面臨的挑戰。如何在追求事業成功的同時,又不犧牲個人生活,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以下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 設定清晰的界線 劃分工作時間: 盡量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下班後就將工作暫時放下。 建立專屬的工作空間: 如果在家工作,請確保有一個專屬的工作區域
Thumbnail
想要跟大家聊一下人生中常遇到的課題 - 你也是經常換工作的人嗎?破解面對「換工作恐懼症」的我的私密告白
Thumbnail
家庭與職場是我們最為看重,也最影響我們情緒與身心的社會情境。沒有人可以完全擺脫關係、迴避生存的課題,家庭與職場的人際關係、相處議題,還有如何應對及處理,都是我們日常的經歷、日常的壓力。但你有發覺嗎?從小到大有多少「慣性」的信念和反應,始終支配著你?讓你受困於內心的糾結和自責,又讓你看不到自己⋯
Thumbnail
只靠工作獲得情緒滋養並不是長久之道,當裁員失業、退休離開職場後,還是得面對人與人之間還是需要有一定程度的依附關係的事實。 雖然工作帶來機會,有可能滿足我們的情感需求,但工作關係主要是交易關係,親密關係則遠遠更為深入,更能包容我們的脆弱,不能全部仰賴工作。
Thumbnail
透過《我不是媽媽是家庭CEO》,瞭解如何將角色從「保母」變成「CEO」,讓家庭照顧者學習如何鬆一口氣與善待自己,並為您分享如何在工作、夢想與家庭之間取得平衡。
Thumbnail
『我們不能控制別人對我們的看法,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反應。』~激勵管理大師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 在當今多元且複雜充斥著無數角色與職業的社會裡,『鄙視鏈(Despise Chain)』這一概念,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揭示了人類群體間的階級感知,也反映了個體間的價值觀差異。
Thumbnail
人就像是一輛車子 在人類圖中,我們有時會把人比喻成「車子」,人生則像是一條「路」,車子在路上行駛時,每經過一個路口,都要決定是繼續直行、還是要轉彎。 在人生中每個人也常常需要做選擇,不同的選擇會帶領我們走往不同的方向,所以人就好比是「車子」一樣。 人類圖把人分成四種類型:顯示者、生產者(包含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