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漫談保守主義:完美即為不完美──除了神以外,別無永恆(4)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對於繼承財產抱持極大的敵視態度,認為繼承就是罪過,在個人心態上必定充滿仇恨。恨來自於「被剝奪感」,若不是認為他人的財富來自於自己被掠奪,何來奪財之恨可言。詛咒他人努力賺得的財富,不就是一種見不得人好的心態?


保守主義並不反對收取遺產稅,但前提是收這些稅的理論,以及實際做法,應該是要建立在普世善的基礎上,不樂之捐並不是普世善,只是一種以道德之名的搶劫。

普世善的建立,為何保守主義認為,不能用抽象的理念,而必須根植於土地上?因為全世界各地的風土民情皆不同,必定長出不一樣的習慣與信仰,大家卻有共通的價值,這種普世皆認同的才是普世善。

為何不能用理性去建立普世善的原則?就是因為人類是感官生物,純粹跳脫感性的理性並不存在,完美的理性制度,設立者也得要被徹底隔絕在感官之外,類似電腦般建立於紙面上,但這要怎麼去說服實際過生活的人。

人能如何認識一個新制度?又要如何讓人接受?

人是依靠感官過生活,不是理性,幾千年來都是這樣。信仰之所以可以感動人,成為各個文化中的秩序基礎,是因為基督教中稱為的「神聖體驗」,在台灣民俗信仰應該比較接近於感受到神蹟、神明有靈在保佑。你要說這是幻想也好,對現狀的虛擬解釋也罷,就當事人來說這就是宇宙有神的證明,管你要稱這個神是虛空還是飛天義大利麵

raw-image

總之,就算沒有神聖體驗,一般人過生活的基準,都是自己看到、聽到、摸到,要讓一個人認識什麼是牛,以前得要接觸實物,現在我們可以拿照片、影片讓他了解。物質類的還好處理,如果他有碰過其他動物,或多或少都可以讓他對「牛」有一個理解。至少,他會有個基準,曉得牛也是一種動物,具有一些他認識的特質。

但制度很困難,人活在制度中是依靠習慣去熟悉,讓一個沒有投過票的人了解民主有好處,他會完全不知道你在講什麼。社會制度類的,也就是保守主義最在乎的秩序,可運作性高的都是已經在運轉,且運作起來社會沒出事的,這種制度想也知道是對大多數人有利,但會不會傷害到少數人?

當然會,沒有制度是完美的,總會有人受到損害。問題不是受損,而是我們是否會保障這些人,民主制度的重點之一,就是保護少數不受到多數侵害。不受到侵害,或是受到損失時可以得到補償,盡量讓多數人感到滿意,最起碼也要甘願。

這問題來了,你要怎麼說服一個人,接受習慣的制度被改變,而且改變成他不熟悉,或者根本就反對的制度?舉個例子,在台灣現在強迫民俗信仰,全部改成基督教,廟宇改建成教堂,誰能接受?反過來做,你又可以接受嗎?

真正相信民主的,會在意信仰的選擇自由,不強迫他人。同樣的,也應該是在做價值判斷的事務上,不強迫別人才對。

事情不是只有0跟1,沉默往往不代表被說服

所以我們能否理解,沒有對的制度,其他國家的制度施行良好,更有可能是那裡的民情適合,或早就習慣了。台灣今天沒有這種習慣,卻因為少數人覺得沒差,就貿然全面實施,必然遭受反彈。

所謂的「對你又沒差何必反對」的理由其實是不成立的,一個國家從底部長出來的習慣,打造出最基本的法律,是一個普遍接受的現狀,你會覺得沒差,很可能只是因為你沒泡在那個環境,不理解其他人的態度,是不接受或是不贊成還是不關心。

不關心不代表支持,不贊成不代表反對,不接受不代表不同意。民主時代的溝通協調之所以重要,最大的關鍵在於,我們要理解事情不是只有0跟1。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3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2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當快樂變成目標,每個人都不會快樂,因為快樂兩字沒標準,你總找得到更刺激的東西。 前面說過,快樂跟金錢的關係有正相關,但隨著收入變高,快樂增加越少。這也代表,包裝享樂主義的進步分子,是在揮霍世界累積的資產,讓人類走向毀滅。畢竟要追尋更大的快樂,每多走一步就得付出數倍的代價,而這個代價誰要買單?
Thumbnail
當快樂變成目標,每個人都不會快樂,因為快樂兩字沒標準,你總找得到更刺激的東西。 前面說過,快樂跟金錢的關係有正相關,但隨著收入變高,快樂增加越少。這也代表,包裝享樂主義的進步分子,是在揮霍世界累積的資產,讓人類走向毀滅。畢竟要追尋更大的快樂,每多走一步就得付出數倍的代價,而這個代價誰要買單?
Thumbnail
人類很容易低估對自己有利改變的代價,高估他人接受改變的意願,當中就有政客操作的空間,只要訴諸情緒,讓支持者以為改革必定對大多數人有利,反對者必定是少數派即可。若自己是少數派,那就去怪多數派被洗腦、執政黨掌控媒體洗腦、大多數人愚昧無知。總之都是別人的錯。畢竟我們以平等、公平當口號,這怎麼會錯呢?
Thumbnail
人類很容易低估對自己有利改變的代價,高估他人接受改變的意願,當中就有政客操作的空間,只要訴諸情緒,讓支持者以為改革必定對大多數人有利,反對者必定是少數派即可。若自己是少數派,那就去怪多數派被洗腦、執政黨掌控媒體洗腦、大多數人愚昧無知。總之都是別人的錯。畢竟我們以平等、公平當口號,這怎麼會錯呢?
Thumbnail
最後,筆者要來談一些比較鬆散、瑣碎的觀念,釐清一些現代常常說,尤其台灣常講,但其實非常有問題的東西。道理無比真實又殘酷,人類對於自身際遇的判斷,是比較而來。窮人看到富裕生活才會覺得自己窮,我們會珍惜現有,是因為知道以前過更糟,其他人更慘,回頭看才覺得現有一切值得珍惜。
Thumbnail
最後,筆者要來談一些比較鬆散、瑣碎的觀念,釐清一些現代常常說,尤其台灣常講,但其實非常有問題的東西。道理無比真實又殘酷,人類對於自身際遇的判斷,是比較而來。窮人看到富裕生活才會覺得自己窮,我們會珍惜現有,是因為知道以前過更糟,其他人更慘,回頭看才覺得現有一切值得珍惜。
Thumbnail
現在社會文明的主要構建,是以人性本惡為價值觀建立的規則。如果以人性本善為信仰來建構人類文明,有哪些規則應調整呢?
Thumbnail
現在社會文明的主要構建,是以人性本惡為價值觀建立的規則。如果以人性本善為信仰來建構人類文明,有哪些規則應調整呢?
Thumbnail
為何不能用理性去建立普世善的原則?就是因為人類是感官生物,純粹跳脫感性的理性並不存在,完美的理性制度,設立者也得要被徹底隔絕在感官之外,類似電腦般建立於紙面上,但這要怎麼去說服實際過生活的人。
Thumbnail
為何不能用理性去建立普世善的原則?就是因為人類是感官生物,純粹跳脫感性的理性並不存在,完美的理性制度,設立者也得要被徹底隔絕在感官之外,類似電腦般建立於紙面上,但這要怎麼去說服實際過生活的人。
Thumbnail
關鍵在於,誰來調整教育的這條線?當然是掌握大權、控制資源的人。如果只是要人人都有文憑,那麼調低畢業標準即可,也就是讓這些自稱在提高每人程度的人掌握權力,為了達成目標就必定要扭曲內涵,除非他們有源源不絕的預算。而這又導致另一個問題,掌握大權者有充分的理由,在重點教育業上,放入自己的人馬,或是傾向自己的
Thumbnail
關鍵在於,誰來調整教育的這條線?當然是掌握大權、控制資源的人。如果只是要人人都有文憑,那麼調低畢業標準即可,也就是讓這些自稱在提高每人程度的人掌握權力,為了達成目標就必定要扭曲內涵,除非他們有源源不絕的預算。而這又導致另一個問題,掌握大權者有充分的理由,在重點教育業上,放入自己的人馬,或是傾向自己的
Thumbnail
筆者在之前提到秩序,下一步要談的是,為何需要秩序?有了秩序之後又是為了什麼? 秩序是為了成為一個共同體( Community),要用日文或是其他社群、集體都可以,以下都用共同體來指稱。共同體的成立,必須要先有一個秩序,秩序是「有意識」的去遵循,不管我們稱這個秩序是什麼,若沒有秩序,共同體就不會存在。
Thumbnail
筆者在之前提到秩序,下一步要談的是,為何需要秩序?有了秩序之後又是為了什麼? 秩序是為了成為一個共同體( Community),要用日文或是其他社群、集體都可以,以下都用共同體來指稱。共同體的成立,必須要先有一個秩序,秩序是「有意識」的去遵循,不管我們稱這個秩序是什麼,若沒有秩序,共同體就不會存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