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教育是否真能體驗到什麼?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從某一陣子開始,體驗教育就非常的紅,環境教育會用到,親子活動也會用到,如:小小店長、小小消防員,但真的有讓小孩體驗到什麼嗎?還是充其量就只是娛樂而已?

人與這個世界的關係被現行的教育體制弄的非常斷裂,現行體制教育總以為人要先有認識(knowledge)才會有關係(relationship)和行為(action),但是人際關係明明就不是這樣,你不需要先完成認識這個人的資料(姓名身高體重職業成績年齡……)這個步驟之後,才能與他建立關係,才能與他互動,而是可以在關係和互動中認識這個人。

同樣,人對於動物和自然也是這樣,你以為讓學生知道豹跑得多快就是生物學甚至生命教育,而不是讓他們在認識這些生命的同時,真正有機會碰觸到他們的生活和處境,甚至思考自己在關係當中站在什麼位置。

同樣,人對於這個人造世界應該也是這樣,你以為讓他們參加小小體驗活動就是認識這個世界、認識這個職業,但卻沒看到那間企業本身,或是這樣的資本累積金錢和消費行為對於他和他的世界有什麼意義和影響,而他們可以在這樣的模式中「真正」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所以與其體驗小小店長或消防員,我倒覺得在消防或消費這個領域讓他們角色扮演(店長、店員、各種消費者,甚至是送貨員等;消防員、消防局長、受難者和家屬、新聞媒體……所有你想的到在這個領域中所有的利益關係人),才能真正帶出這個世界的真實。

不要說這些對他們太難,因為就算你只有呈現知識本身,他們在過程中學習和體驗到,卻沒有人跟他們討論的,其實是你呈現這些知識和規範背後的「世界觀」和「意識形態」,那種意識形態,可能是:這個現實世界、大自然都是可以拆解、是人認識的對象;或是某個職業就只是負責打火或捉壞人那種英勇的「工具人」,但卻從沒有把體驗教育中的對象放在時間、空間等脈絡中來認識,從這些脈絡,更具體來認識,甚至思考他們與我們之間的關聯。

體驗教育很好,但不應該只是一個活動完成的一種教育方式,而是時時刻刻在生活中認識、討論﹑思考的生活教育,或是用現在很夯的詞,也可以說「沉浸式」(immersive )教育。


*****圖文皆為作者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如果喜歡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字與麵粉的遊戲室
112會員
419內容數
除了翻譯之外,這裡也是抒發烘焙、時事、戲劇、書、自然環境、信仰等想法的天地。
2024/08/15
日本動畫《櫻桃小丸子》裡,有次小丸子跟同學聊到如何成為偉人,去圖書館翻偉人傳記後,開心地公佈偉人的共通點:「他們都有鬍子耶!」恰巧的是,小丸子的經驗與我小時候讀偉人傳記非常類似,當然不是每本傳記的主角都是男人,但十之脫離不了八九。 翻開聖經會不會也是類似的情形?不可諱言,由男人寫成的聖經、把上
Thumbnail
2024/08/15
日本動畫《櫻桃小丸子》裡,有次小丸子跟同學聊到如何成為偉人,去圖書館翻偉人傳記後,開心地公佈偉人的共通點:「他們都有鬍子耶!」恰巧的是,小丸子的經驗與我小時候讀偉人傳記非常類似,當然不是每本傳記的主角都是男人,但十之脫離不了八九。 翻開聖經會不會也是類似的情形?不可諱言,由男人寫成的聖經、把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可以試著讓孩子體驗一下,找一個安全的公園,用以下的操作方式,矇上孩子的眼睛,讓孩子們搭著前面同學的肩膀,進行以下的內容! 自然的平衡和循環是由多樣化的生態造成的結果,而人類破壞了自然的平衡為了增加產量,作物單一化所造成了其他生物和植物的棲地環境沒了,這是人類選擇的結果!
Thumbnail
如果可以試著讓孩子體驗一下,找一個安全的公園,用以下的操作方式,矇上孩子的眼睛,讓孩子們搭著前面同學的肩膀,進行以下的內容! 自然的平衡和循環是由多樣化的生態造成的結果,而人類破壞了自然的平衡為了增加產量,作物單一化所造成了其他生物和植物的棲地環境沒了,這是人類選擇的結果!
Thumbnail
什麼是學習?透過前人的傳授讓後輩經驗,我想這就是最基礎的解釋吧!但是如果滿都是傳授的經驗,而沒有實質的自我探索,想必那也是空談一場。我想,真正的學習,必定是因為「有需求」而產生的行為。
Thumbnail
什麼是學習?透過前人的傳授讓後輩經驗,我想這就是最基礎的解釋吧!但是如果滿都是傳授的經驗,而沒有實質的自我探索,想必那也是空談一場。我想,真正的學習,必定是因為「有需求」而產生的行為。
Thumbnail
經過了第一週的奔波,那種剛開始會有的緊張、不安、期待、稍稍害怕⋯⋯等心情,也跟著淡去,很有趣,我想,這就是之所以「第一次」通常會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回顧第一週,從孩子口中聽到的多是遊樂,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跟著同學去玩水、撿木頭、鋸木頭、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經過了第一週的奔波,那種剛開始會有的緊張、不安、期待、稍稍害怕⋯⋯等心情,也跟著淡去,很有趣,我想,這就是之所以「第一次」通常會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回顧第一週,從孩子口中聽到的多是遊樂,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跟著同學去玩水、撿木頭、鋸木頭、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當孩子進入學校時,大部分的家長好像開始迷航在課業中,也因時代的關係,教師成為行業不是志業,教書不教人。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家長和老師皆需要再度探索自我,方能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大自然、戶外有著冒險的元素,讓大自然來陶養我們吧! 為什麼要去戶外冒險? 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記得過去在學校任教時,常有很多老
Thumbnail
當孩子進入學校時,大部分的家長好像開始迷航在課業中,也因時代的關係,教師成為行業不是志業,教書不教人。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家長和老師皆需要再度探索自我,方能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大自然、戶外有著冒險的元素,讓大自然來陶養我們吧! 為什麼要去戶外冒險? 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記得過去在學校任教時,常有很多老
Thumbnail
關於教育的本質,存在幾種截然不同的思維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實則水乳交融,在名為教育的爵士樂中翩翩起舞
Thumbnail
關於教育的本質,存在幾種截然不同的思維 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實則水乳交融,在名為教育的爵士樂中翩翩起舞
Thumbnail
在家自學的實務上,預算與學習機會的問題,會隨著小孩的成長、想學習一些複雜的事物,逐漸變得更加嚴苛。我想提出的對策,是讓小孩跟社會「面對面」,拓展小孩在社會上學習的機會。當他們得到跟我們一樣多的資訊跟資源,他們也有能力跟我們一樣投入社會上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在家自學的實務上,預算與學習機會的問題,會隨著小孩的成長、想學習一些複雜的事物,逐漸變得更加嚴苛。我想提出的對策,是讓小孩跟社會「面對面」,拓展小孩在社會上學習的機會。當他們得到跟我們一樣多的資訊跟資源,他們也有能力跟我們一樣投入社會上的學習活動。
Thumbnail
要接受打折扣的結果,要接納不停會失敗的日常,因為教學與教養,某種程度來說,是一場實驗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有機體,包括引導者本身也是,如此不同的個體,產生的化學變化會有幾種排列組合?我們要做的是,再觀察一次,修正後還有什麼可以再試試。 拿掉成見,真的可以看見好多不同面向孩子在學習上的各種驚奇(或驚嚇XD
Thumbnail
要接受打折扣的結果,要接納不停會失敗的日常,因為教學與教養,某種程度來說,是一場實驗教育,每個孩子都是有機體,包括引導者本身也是,如此不同的個體,產生的化學變化會有幾種排列組合?我們要做的是,再觀察一次,修正後還有什麼可以再試試。 拿掉成見,真的可以看見好多不同面向孩子在學習上的各種驚奇(或驚嚇XD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