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也這麼覺得吧?」
他興奮地說。即便是透過網路,我幾乎都可以想像他興致勃勃期待我認同的模樣。可是很抱歉,我真不這麼想。
『我不覺得。』
這不是辯論大賽,對我來說表述完意見也就結束了,畢竟不是「協議」等級的話題,不過是對某些事物的感受。但當對方不死心且一再跳針想說服我「我也跟他同個想法」時,也註定了我與他這段緣分的結局。
『你如果是希望我說出你想聽到話,你就放棄吧。如果你要問我真正的想法,早就已經告訴你了。』
用戴上千層濾鏡的方式來交朋友,註定觸不到真正的彼此。
就如同我以為只是閨蜜般相處,所以會貼梗圖會閒聊還問妝髮時尚,但他以為我喜歡他。
前陣子他恢復單身,不到一週就跑來跟我告白。最後我拒絕了他。而我也因此從他在社群上的發洩文,認識了全新的他。
我有一種全身虛脫的累。
被強加的愛與期待。
原來是這麼令人疲憊的事。
那些最珍貴的是
每個人都會對他人有期待,無可厚非。可當期待超過了真實,那麼這樣的期待究竟在為難誰呢?
對一個獨立個體所能給予最好的愛,就是明白別人有選擇做怎樣的人的自由。沒有人可以擅自解釋,或把別人塞進自己想像的框架中。「擅自」包含依自己的喜好標籤化或美醜化別人,也包含把自己受害者化。
難道你是在害怕對方的真實是你接不住的,或是你不喜歡的嗎?
那麼到頭來,你還是只愛自己,不是在愛另一個人。
我也有錯。
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會只被特定行為觸發,而是在每一次接觸之中就有跡可循。
當我沒有嚴正拒絕對方時,對方也很難放棄,或是以為一次一次要求可以鬆動我的拒絕。我應該明確的設下停損點,當對方想要操控我或踩我的線,這段友情就當臭酸了,而我應該去當那個壞人。
反思與未來的路
好友提醒我:「我覺得你好像常常遇到這種事喔」。如果前幾次是倒霉,我想現在是扛起責任,檢視我的個性如何讓自己陷入危機。
- 堅定且明確的說不,就算場面會有點難堪。
我會為了保住別人的面子或顧慮對方感受,先壓抑自己的不適。但這也讓對方有模糊解讀的空間,最後招致難以挽回的誤會。
- 不再允許別人踩界限。
- 情緒勒索與操控都是零容忍。不管對方以什麼理由,包含「我好喜歡你」開頭。
言語從來不是重要的,而是實際展現出來的行為。
- 確保人際關係的走向令我舒服,不強迫自己或他人,但如果不舒服就要率先走開。如果對方不舒服而離開,那也祝福他。
僅以這篇文章,記錄這段誤會叢生的緣分,並反省自己的懦弱猶豫。祝對方未來一切都好。
我,要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