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革命之風,才能使民主精神遍地開花—太陽花學運記憶回顧

唯有革命之風,才能使民主精神遍地開花—太陽花學運記憶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14年,民主已死,遍地都是這種"高分貝吶喊"的布條。

2014年,民主已死,遍地都是這種"高分貝吶喊"的布條。

先前的文章,都是討論教育理念、政策、設計。但今天這個值得紀念的時刻,我想談談我是如何「被教育」的。

如果多年前不曾發生過這件事,或許我到現在還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的人。

2014年,我還是一個大學四年級的學生,一個自以為把書唸好就叫做盡本份的大學生,習慣於在課堂、社團和考試之間忙碌地度日。有一天,我發現這個觀念需要徹底的改變。一般來說,國立大學工學院的日常,課業壓力不容小覷,但那年3月中,同學們的閒話家常,除了討論課業之外,似乎多了一些時事討論。雖然平常沒關注什麼社會運動,但最近的新聞在播報什麼也是略知一二。

「集會遊行這種事也不是第一天了。」我這個井底之蛙心裡想著。

一天又一天過去,同學與大眾媒體的討論逐漸升溫:

「我今天的課不去了。」「我跟幾個朋友買好這禮拜五晚上北上的車票了。」「昨天的評論你看了嗎?」「你覺得如何,這情況會堅持多久?」

這些無法理解的積極,時時刻刻撼動著我靜如止水的生活態度。我人生藍圖那條筆直的道路,竟開始出現分歧點。除了完成學業這個主線任務,似乎還有一些「必要支線」等著我去探索......

我知道同學們都很優秀,但這時候突然覺得即便是在同一間學校、同一間教室,也如同身處兩個世界一般。

我的同學們,已經在思考這次的社會運動日後會造成什麼影響、思考我們從課本裡學到的民主意義與定位。但為什麼,我還在停留在自己的生活圈裡跟自己打轉,還活的理所當然?

沒有人直接告訴我應該怎麼做,但這個社會運動讓我懂了些什麼,如果我學不會關注生活圈以外的動態,就不會明白什麼叫做真實地活在社會上。因為現在的社會結構之所以是我們看到的這樣,其背後很有可能都是由於某種意識形態、政治操弄、社會經濟與文化的錯綜複雜所形成。發起太陽花學運的領導團隊之所以憤而起義,我想就是因為意識到有些價值如果不去捍衛,這個社會很容易被名為「黑箱」的操作手段所統治。

我開始關注新聞中的訴求和行動,嘗試理解政府和學生們之間的分歧。為了避免蒐集到的資訊太偏頗,也謹慎地比較各新聞台的播報是否忠於事實。每次在網路上搜尋各方的聲音後,都會發現每件事背後還有更進一步的意涵、還有更多學校沒有教的事等著我去學習。

回過神來,我也在某班北上的遊覽車上了。坐在被人潮佔領的廣場,一邊聽著領導團隊的喊話,一邊祈禱著:天色漸漸光。一些直到現在都會聽到的標語:公開透明、自己國家自己救、遍地開花,就是出自太陽花學運。

現在的我是一名教師,除了學科知識之外,引導學生發現自己應該重視什麼,也是身為教育界一份子的責任。但現在的年輕人,光是無止盡的考試、整理不完的學習歷程...眼前的事情都自顧不暇了,會有多少時間思考人生、思考自己將如何面對未來的社會?所以我們需要說故事,說出那些讓自己蛻變的心路歷程、說出那些讓自己不再是以前那個自己的原因。

「天色漸漸光 遮有一陣人 為了守護咱的夢 成做更加勇敢的人」 ---《島嶼天光》by滅火器

時代造就英雄,英雄喚起每個人關注時代的眼睛。我們不需要再藉由衝突與對立喚起公民與民主意識,但這故事,需要一再地被訴說,就像228事件那些不容遺忘的歷史,透過一遍遍的深思,祈求民主之光照亮每個人的心。

avatar-img
教育/信仰心得&鋼琴伴奏教學
3會員
24內容數
教育現況相關—以現職教師的經驗,分享在教育現場所出現的各種狀況,希望透過文字的記錄能夠幫助到同樣在教育界打拼的教師們。 信仰相關—以現職長老教會執事的經驗,分享教會事工與基督信仰的心得。 YT頻道相關(思琴空間)—這個頻道是分享聖詩或詩歌的改編、伴奏概念與伴奏的演示。希望能藉由這些主題幫助到在教會司琴的音樂服事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學生需要掌握更多實用的知識和技能,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如果只是傳統式的講述教學,或是考試至上的學習環境,當學生脫離學生身分時,有多少人能不只紙上談兵?有多少能力已經成熟到可以因應社會競爭?
從去年底開始,ChatGPT的出現已經引起了各行各業的高度關注,AI工具的進步可見一班,使得眾多Youtuber也拍片介紹ChatGPT各種幫助其工作的使用心得。這樣的熱度在教育界也是不可避免,這種語言模型的出現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許多便利,方便且快速。
在當今社會,資訊的獲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媒體作為主要的信息傳播渠道之一,對於人們的信息獲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媒體作為一個開放平臺,其信息的真偽性和可信度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學生必須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獲取正確的資訊,避免被錯誤的信息所誤導。
在現今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學生需要掌握更多實用的知識和技能,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如果只是傳統式的講述教學,或是考試至上的學習環境,當學生脫離學生身分時,有多少人能不只紙上談兵?有多少能力已經成熟到可以因應社會競爭?
從去年底開始,ChatGPT的出現已經引起了各行各業的高度關注,AI工具的進步可見一班,使得眾多Youtuber也拍片介紹ChatGPT各種幫助其工作的使用心得。這樣的熱度在教育界也是不可避免,這種語言模型的出現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許多便利,方便且快速。
在當今社會,資訊的獲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媒體作為主要的信息傳播渠道之一,對於人們的信息獲取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媒體作為一個開放平臺,其信息的真偽性和可信度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因此,學生必須具備媒體識讀的能力,才能更好地獲取正確的資訊,避免被錯誤的信息所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