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no longer try? 我們不再努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希望給那些正在經歷掙扎的人們陪伴 是我一直以來寫文章的目的
也希望未來你們重新站起之後 有能力去幫助其他的人 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Hope to accompany those who are going through struggle is the purpose of my writing articles all the time
I also hope that after you stand up again in the future, you will be able to help other people, which is my greatest achievement
The articles I have been writing all along are hoping to write to people who really need it
This article will be relatively heavy, and it is also a social issue, and it has been a struggle for me and it is a life of more than ten years
一直以來的文章 是希望寫給真正需要的人們
這篇會是比較沈重的 也是 社會議題 更是十年多來的掙扎
因為 在需要幫助的時候 沒有人 我們學會了把眼淚藏起來
Because in times of need, we learn to hide our tears
長照的悲歌 不是只有存在在社會人倫案件的新聞
有些人在煩惱買不起房而當躺平族的時候
Some people are worried about not being able to afford a house and when they are lying flat
有更多家庭正在經歷著長期照顧慢性病患或是不方便生活自理的家人
More families are experiencing long-term care for chronic patients or family members who are inconvenient to take care of themselves
不只是父母對於身障或智能不足的成年孩子
也存在著年輕的孩子在同齡人網美好前程幻想時
他們早就沒有了希望 只剩下現實
Not just parents of disabled or mentally handicapped adult children
They have lost hope, only reality
尤其是傳統儒家文化的孝順和壓抑
Especially the filial piety and oppression of traditional Confucian culture
身為過來人 真的只有無奈和矛盾
接下家人的情緒 自己  則無處可去
After receiving the emotions of the family, I have nowhere to go
As someone who has experienced it, I really only have helplessness and contradictions
朋友不到15歲   父母癌症去世 15年后我看著父母就醫、去世
20-30的同齡人 在討論大學、兵役、碩研、出國留學、工作、成家立業⋯⋯
我們是被社會遺棄的早熟人
我們必須假裝稚嫩 因為才能融入群體
我們必須武裝堅強 因為企業和公司不會接納我們照顧家人和兼顧工作的藉口
We are precocious people who are abandoned by society
We have to be immature so we can fit in our generation
We must be armed and strong because businesses and companies won't accept our excuses to take care of our families
可悲的是
政府的孝順楷模 只是少數 更無法保障就業基本權利
照顧家人 只會被老闆、主管、甚至同事 當作不效忠不敬業
The government's filial piety model is only a minority, and it cannot guarantee the basic rights of the job
Taking care of family members will be regarded as disloyal and disrespectful by bosses, supervisors, and even colleagues
甚至原本以為的至交、朋友的父母
在沒有人理解的孤單
當時身旁没人可以引導和討論
當長輩們說:啊!你太年輕不懂!你爸媽一定都健在⋯⋯
哦?棺材裡從來裝的是死人,不分男女老少啊!死亡有分年紀啊?
是的!我們是被迫不得不早熟的一群人
然後 學會承擔 忘記自己
oh? The coffins are always filled with dead people, no matter men, women, or children! Does death have ages?
Yes! We are a group of people who are forced to mature precociously
Then learn to bear and forget ourself
是的!我們一直照顧家人
我也已經分不清楚是出於愛?責任?還是一堆三姑六婆的道德綁架義務?
最後 没有人照顧我們
我們也不想有下一個可憐人接替
我們更遠離一些親友
Yes! we have been taking care of the family
I can't tell if it's out of love? responsibility? Or a bunch of moral kidnapping obligations by many people?
In the end, no one take care of us
We don't want another poor man to take over us like our past
是的 花了15年的時間去面對家人生老病死
太過年輕而接受離世 不是 不想奮發圖強
當我們最精彩和最該奮鬥的起步 那時已經失去了 夢想
只有擺爛 才能比較不那樣悲觀 因為再努力也沒用
也才能繼續帶著面具在整個社會體制下行走
因為人   都是   疏途同死
再 努力  我們始終是異類
等待的是活生生血淋淋的現實
提前面對的不是人生的希望
只有絕望
Facing ahead of time is not the hope of life
only despair
只有當生命陪伴著另一個生命時
才是我們的生存意義
我仍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理解生命要給的這份課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134內容數
人生每一天每一刻都是小品! 人生前期,我共學;人生的中期,我共情 兩者結合,在人世間與萬事萬物眾人共學,徜徉在天地有大美共情,觸碰常人無法且關閉的敏感心情。 明白天賦的獨特,內向有內向的好,不用太多社交和偽裝,像個向日葵默默地鼓勵人、如含羞草靜靜地仰望人間,係惟一生之路與奉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Every major decision in life, such as a job change and reunion, all are our learning
成功的人不是因為多聰明 而是在於挫折後 仍然沒來由的繼續往前
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哪一天離開,同時不想要什麼事都等到退休才做,如果說,整個人生都在做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還要退休嗎?見仁見智!有人喜歡冥想發呆,有人喜歡動態活動
從加拿大鵝(羽絨衣界的愛馬仕)、癌症、病毒⋯⋯,小強和35歲以後的卵子真的不行嗎?
未来,我們有多少工作会被AI人工智慧取代?的確不好說。 連寫文章都能大數據,東拚西揍成最多人想點擊的,還能從中賺取點閱率及廣告費用。身為固定時間龜速爬格子的我,也真是望「科技」興嘆不已!
Every major decision in life, such as a job change and reunion, all are our learning
成功的人不是因為多聰明 而是在於挫折後 仍然沒來由的繼續往前
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哪一天離開,同時不想要什麼事都等到退休才做,如果說,整個人生都在做自己擅長和喜歡的事,還要退休嗎?見仁見智!有人喜歡冥想發呆,有人喜歡動態活動
從加拿大鵝(羽絨衣界的愛馬仕)、癌症、病毒⋯⋯,小強和35歲以後的卵子真的不行嗎?
未来,我們有多少工作会被AI人工智慧取代?的確不好說。 連寫文章都能大數據,東拚西揍成最多人想點擊的,還能從中賺取點閱率及廣告費用。身為固定時間龜速爬格子的我,也真是望「科技」興嘆不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扶老 一位同學談起年邁母親安養的問題。論老年人所面臨的不只是健康惡化的問題,還有齡老孤獨的寂寞,兒女都成家立業了。有各自的家庭,當老伴還在時,兩人生活上互持與依託,心靈上還不至於空虛,ㄧ旦ㄧ方離世,那種頓然若失,孤寂感不時的襲來,沈浸在思念與對未來的徬徨。如似禁錮在暗黑牢籠,既無助又絕望,只有日日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這一代中老年人,常常需要面對父母年老的照顧需求,甚至是上有老下有小,再加上自己的工作壓力。 疲累時似乎難免會心生抱怨,為何其他兄弟姊妹袖手旁觀、或做得不多,責任都由自己在承擔,財產權利等卻未必等比例。 從五年前與母親一起照顧父親,就訂下一個立場, 設想自己是獨生子女。
在臺灣,長期照顧失能家人的壓力很大。選擇安養院或家中看護都有壓力。本文談及讀者面臨的問題,並提出探討和討論。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是一封給孩子的信,分享我們對未來的思考和期許,當我們進入老年並需要照料時,請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有這樣的要求。這樣做對於我們的自尊和尊嚴來說並不好。
Thumbnail
心理、情緒是時代的新課題,過往的歷史中並沒有紀錄有關如何照顧「老小孩」的資料,無法可依循。倒使得大齡眾有自身更大的心理問題要面對。
Thumbnail
父母有義務扶養我們長大,讓我們接受教育,協助我們進入社會工作。那是父母的義務,我們的義務是在父母年老體衰的時候扶養他們直到生命告終。父母給我們生命,我們用生命養護他們。 有一位老太太跟兒子媳婦同住,無奈婆媳不合,老太太住得不順心,女兒得知母親過得不開心,心中不捨,於是把母親接回家照顧。老太太住
Thumbnail
家人二字並沒有帶給父母莫大的權利,在把人傷的體無完膚之後,還要求小孩無怨無悔的愛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