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節錄】與泛自閉光譜及躁鬱症共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小太陽:
  之前曾在妳的部落格看過妳分享關於自己身為亞斯、高敏感特質者,甚至是憂鬱躁鬱經歷的一些見解。
  我很喜歡妳的那些分享,誠實真摯地分享出當事者的心聲,卻不會過於偏向光明或黑暗,而是持著某種中立。
  有時候我還是難免因為自己的特質而討厭自己,覺得「如果我不是這樣」或是「如果我像大家一樣」就好了。
  很想知道,如果是殺人鯨正在經歷這樣的自我懷疑、自我厭惡,妳會如何重新替自己打氣呢?
殺人鯨:
我不常因為亞斯有這樣的感受,畢竟從來就是這樣,我也不知道沒有亞斯的自己會是如何的。「有自閉症是什麼感覺啊?」「不知道欸,沒有自閉症是什麼感覺啊?」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對話。
然而躁鬱症卻是真的常常讓我很痛恨,尤其是當看到同學們各個畢業後工作、研究、創業等等,我卻因病重考還在念大學,同學都比我小三歲。但也許是實事求是的個性吧!畢竟不可能跟大家一樣(而且大家本來就是不一樣的,這是題外話),也不是說別人沒有躁鬱症就沒有遇到其他的困難,躁鬱症也不是只帶給我困擾,若不是它,我到現在大概還是個討厭的人生勝利組,所謂沒有同理心的亞斯,對別人的痛苦毫無體察吧!它也讓我必須去感受自己的情緒,了解他們,進而意外使我的社交突飛猛進,因為了解了自己的情緒才能去理解他人。
只能說所有的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有時候卡住看不到另一面的時候,就用心去感受現在感受到的黑暗,還是會有收穫的。
avatar-img
4會員
17內容數
這裡放置來自個人網站「微光小太陽的療癒之家」的泛自閉光譜當事者訪談節錄,特別選了幾篇與泛自閉光譜以及神經多樣性相關的,與各位分享(若以後有新的相關訪談,也會再整理過來)。其他更多訪談,請點https://letmebeyourlittlesun.tumblr.com/hellofriendscollectio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leil🌻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本來以為,以我自己同為星兒的身分,應該能比一般人更了解他的興趣,所以我原先試著用某種我自以為是「星兒共通的邏輯」來跟他互動,但後來發現沒有用。經過一小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比較希望哥姐多帶他參與團體活動,因為他想學著融入大家,而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你必須設法相信你的特殊興趣,因為這是在你與世界的特殊關係中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自閉症和對世界有不同的意識常常意味著使用感性和想像力的世界來產生思想上的改變。這些改變必須使我們更貼近生活和他人,而不是離開它。
我本來以為,以我自己同為星兒的身分,應該能比一般人更了解他的興趣,所以我原先試著用某種我自以為是「星兒共通的邏輯」來跟他互動,但後來發現沒有用。經過一小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他其實比較希望哥姐多帶他參與團體活動,因為他想學著融入大家,而不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你必須設法相信你的特殊興趣,因為這是在你與世界的特殊關係中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自閉症和對世界有不同的意識常常意味著使用感性和想像力的世界來產生思想上的改變。這些改變必須使我們更貼近生活和他人,而不是離開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抑鬱症、憂鬱症的這麼多,憂鬱症的人如果心思一直放在自己得失利害:你怎麼看待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是不是喜歡他,不喜歡我?你是不是孤立我?你是不是冷落我?如果一直看到這些,憂鬱症很難好,而且會強化自己自私的個性。如果一直去做善事,像我們「觀音山 搶救海鱺媽媽」救這些生靈,勸人家多戒殺護生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亞斯伯格症者如何辨識、理解和管理情緒。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從第一次意識到情緒受阻,到使用情緒卡、書寫和身體感覺來釐清情緒。本篇文章引用專家建議,提供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如呼吸練習和接納情緒的方法。無論是面對情緒的困惑,還是尋找內心的平靜,這篇文章都能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洞見和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如同有著多重人格般的躁鬱症患者,反覆在躁期和鬱期之間徘徊,彷彿光陰交錯的分叉點,當躁期來臨時,感到如魚得水般的靈感泉涌而上,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有如早晨的太陽光,像兩道光輝的金絲,閃耀著片片塵埃的明亮整個世界。然而這種美好不會持續太久,鬱期來臨時,會感到整個世界背過身去,沒有任何一處容得下自己,在一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的診斷標準以及亞斯伯格症者的多樣性。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社交困難,以及對於標籤的看法。文章呼籲社會尊重多元,理解並尊重每個亞斯伯格症者的獨特性。
Thumbnail
本文探究作者同時面對亞斯伯格症與躁鬱症的處境,分析了兩者症狀相互影響的情況,以及作者如何應對這一雙重憂鬱的挑戰。文章還分享了作者求助的經驗和尋求協助的檢查點,以及具體的求助人選。透過詳細的敘述,本文希望能夠為患有類似狀況的讀者提供一些啟發,鼓勵他們尋求協助並建立自身的求助機制。
Thumbnail
躁鬱症,對於很多人來看,可能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但對於當事人而言,卻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情緒放大狀態。本文講述了作者自己的躁鬱症經歷,以及與夥伴的溝通中特別的傾聽和尊重所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國中開始感受到情緒上的不對勁,經歷了躁狂與憂鬱交替的折磨,最終認識並接受自己患有躁鬱症。作者描述了躁期和鬱期的特點,以及對藥物的依賴和自我調整的過程。這篇文章對於瞭解躁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調適能力。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現在抑鬱症、憂鬱症的這麼多,憂鬱症的人如果心思一直放在自己得失利害:你怎麼看待我?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是不是喜歡他,不喜歡我?你是不是孤立我?你是不是冷落我?如果一直看到這些,憂鬱症很難好,而且會強化自己自私的個性。如果一直去做善事,像我們「觀音山 搶救海鱺媽媽」救這些生靈,勸人家多戒殺護生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亞斯伯格症者如何辨識、理解和管理情緒。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從第一次意識到情緒受阻,到使用情緒卡、書寫和身體感覺來釐清情緒。本篇文章引用專家建議,提供實用的情緒管理技巧,如呼吸練習和接納情緒的方法。無論是面對情緒的困惑,還是尋找內心的平靜,這篇文章都能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洞見和實用的建議。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如同有著多重人格般的躁鬱症患者,反覆在躁期和鬱期之間徘徊,彷彿光陰交錯的分叉點,當躁期來臨時,感到如魚得水般的靈感泉涌而上,世界是如此的美好,有如早晨的太陽光,像兩道光輝的金絲,閃耀著片片塵埃的明亮整個世界。然而這種美好不會持續太久,鬱期來臨時,會感到整個世界背過身去,沒有任何一處容得下自己,在一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的診斷標準以及亞斯伯格症者的多樣性。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社交困難,以及對於標籤的看法。文章呼籲社會尊重多元,理解並尊重每個亞斯伯格症者的獨特性。
Thumbnail
本文探究作者同時面對亞斯伯格症與躁鬱症的處境,分析了兩者症狀相互影響的情況,以及作者如何應對這一雙重憂鬱的挑戰。文章還分享了作者求助的經驗和尋求協助的檢查點,以及具體的求助人選。透過詳細的敘述,本文希望能夠為患有類似狀況的讀者提供一些啟發,鼓勵他們尋求協助並建立自身的求助機制。
Thumbnail
躁鬱症,對於很多人來看,可能是一種負面的情緒狀態,但對於當事人而言,卻是一種無法控制的情緒放大狀態。本文講述了作者自己的躁鬱症經歷,以及與夥伴的溝通中特別的傾聽和尊重所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從國中開始感受到情緒上的不對勁,經歷了躁狂與憂鬱交替的折磨,最終認識並接受自己患有躁鬱症。作者描述了躁期和鬱期的特點,以及對藥物的依賴和自我調整的過程。這篇文章對於瞭解躁鬱症患者的心路歷程有著獨特的價值,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調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