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眾神的禮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發現你的內在生命 ——給華德福教師的一些建議和練習

書名: Finding Your Self / Exercises and Suggestions 作者: Torin M. Finser

閱讀導覽人 許綺文

https://www.waldorflibrary.org/books/3/view_bl/52/ebooks/393/finding-your-self-ebook

https://www.waldorflibrary.org/books/3/view_bl/131/in-chinese/868/finding-your-self-in-mandarin-chinese-ebook

raw-image

寂靜——眾神的禮物

“即使是天上的星星,也只在寂靜的夜晚展露它們的美,故生命的奇蹟只在寂靜的心靈面前展現。在心靈寂靜時,我們可以看見世界到處飄散著愛的樹葉。 ”(《薄伽梵歌》,費爾德曼,第 14 頁)

的確,許多感動過人們的獨樹一幟的領導者,他們在精神和情感上都經歷過寂靜時期,有的源於自發,有的是因為被監禁。這方面,人們自然會想到亞歷山大·索仁尼辛、納爾遜·曼德拉和馬丁·路德·金,這些偉人都是在寂靜中進行了積極的自我改造,使得自身得到提升。

那麼,在生活中保持寂靜有哪些好處呢?以及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找到寂靜呢?

寂靜是喧囂的日常生活的一劑解藥。在寂靜中我們看清自己。在寂靜中我們會把自己交給更高的現實。與其將自己從生活中完全脫離出來(比如去修道院),不如每天給自己找幾段安靜的時間。我們需要寂靜的庇護。

智利詩人巴勃羅·涅魯達在他的詩——《保持寂靜》中寫 道:

倘若我們不那麼死心塌地為生活忙碌奔波

嘗試一次什麼都不做, 或許一種巨大的寂靜

會中斷這永遠不懂得自己的悲傷。(《保持寂靜》,第 61 頁)

寂靜可以成為一種交流的形式。寂靜並不受地域限制,一個人可以隨處練習寂靜。

寂靜並非一個巨大而空洞的空間,它可以變得富有意義, 我們從中重新發現生活的本質。學會“無為”實際上能讓我們在“有為”時變得更有效率。

我們可以克服現代的浮躁找到新的內在的安寧。

對於通常要跟人群待上一整天的教師來說,能找到一個安靜的時間,比如一天中的早上和晚上,可以說是邁出了冥想練習的重要第一步。忙碌的教師可以在每天早上和晚上各嘗試三十分鐘。對於特別忙碌的教師來說,由於肩負重任,他(她)可以嘗試在每天結束之前做十五分種的寂靜練習。關鍵是要有規律的練習,這會讓練習變成一種習慣,從而實現自我支持的目的。

開始練習的好方法是花一段時間專注於呼吸,吸氣的時候從一數到三,呼氣的時候從一數到五。這將會讓我們內在的“小倉鼠之輪”減速,從而使我們逐漸進入一個內在的寂靜空間。我們必須有意識地消除所有的外部刺激,然後摒除所有內在干擾因素,比如感覺、念頭等等。最終我們會抵達一個用“安寧”這個簡單的詞就能描述的境界,此時安寧佔領了意識的空間。

經過一段時間安住於寂靜的練習,再次專注於呼吸,並在對的時間回到平常的意識當中。跟隨這本小冊子後面內容中提到的更具體的冥想練習,我們可以逐步增加內容,但在開始階段,能收穫到平靜已是一種勝利。

然而,寂靜不僅僅是將外部的刺激推開,它也可以在生活中的各種小空隙中培養。即使一個很小的空間,比如兩個音符之間的間隔,也能成為神奇的片刻。生命處處充滿空隙:坐電梯時、等待電話接通時、等待傾聽閃電過後的雷聲時……這些都是孕育寂靜的時機。要點是“我們在這些空隙中選擇做什麼?”——我們是匆忙地度過,變得煩躁不安,還是用其他事情來填滿?或許我們可以像人類的心臟一樣,讓血液在短暫的時間內停止流動,如此一瞬間,就能起到拓深人類意識的作用。所以如果能夠開發

日常生活中寂靜的空隙,同樣能夠創造機會讓一些純粹的精神進來滋養我們的內心。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為什麼要關注靈性精神?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在的壓力和需求所淹沒,容易迷失自我。關注靈性精神,能讓我們超越個人私利,關注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利益。這不僅能帶來內在的平靜,更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靈性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1. 理解大我的重要性** - **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第十三週,作者分享了靜心的心得。作者認識到,靜心不僅是專注呼吸,而是擴展到觀察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初步練習從身體感受開始,探索背後隱藏的情緒。 靜心時不要評判思緒,而是觀察感受。作者意識到,過度正向樂觀反而忽略真實自我。面對自我並不容易,但要有勇氣去感受,透過學習發現並陪伴情緒。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靜心的幾種方式,以及靜心對身心健康的好處,並引用了幾本相關的書籍。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靜心放鬆身心,並提升自我意識。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當你靜坐修止修觀之後,心很寂靜,然後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空性的道理,這個時候再用空性的道理去破除我執,不斷地破除我執,慢慢在你心中就會產生空性的覺受,這個時候人我對待的心自然而然就能夠放下來。這個就是「無諸惱熱」。貪瞋癡的煩惱不斷牽纏羈絆我們的心,就不會再有這個事情。
為什麼要關注靈性精神?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外在的壓力和需求所淹沒,容易迷失自我。關注靈性精神,能讓我們超越個人私利,關注整個人類和地球的利益。這不僅能帶來內在的平靜,更能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 靈性精神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1. 理解大我的重要性** - **
Thumbnail
冥想和正念對於現代忙碌的生活非常重要,這篇文章介紹了冥想和正念的概念、區別和如何練習。同時還提供了四個生動的比喻幫助你沉澱內心。作者通過自身的經歷分享了冥想和正念對於保持內心平靜和清明的重要性,並鼓勵讀者將其融入日常生活中。最後,文章還提供了與冥想和正念相關的延伸閱讀建議。
Thumbnail
在這快節奏的時代中,人們常常感到壓力重重,應學會停下腳步,尋找內心的寧靜。例如透過靜心、運動、親近大自然以及與親友共度時光,這些都是讓我們重新與自己連接的方法。
Thumbnail
在第十三週,作者分享了靜心的心得。作者認識到,靜心不僅是專注呼吸,而是擴展到觀察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初步練習從身體感受開始,探索背後隱藏的情緒。 靜心時不要評判思緒,而是觀察感受。作者意識到,過度正向樂觀反而忽略真實自我。面對自我並不容易,但要有勇氣去感受,透過學習發現並陪伴情緒。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透過忙碌暫時忘卻痛苦。然而,若沒有忙碌,我們是否只能被憂鬱吞噬?正向心理學提到冥想、腹式呼吸、身體掃描等方法。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刻,感受身邊的一切,發現生命中微小的美好。在這過程中,我們暫時忘卻內心的煩悶,感受宇宙的力量,並重新找回內在的平靜與力量。
止語,是上等智慧; 止心,是上等修行, 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斷調整自己。 心若浮躁,浮生皆亂; 心若菩提,舉世皆安。 靜,不是耳邊無聲,而是內心無爭。 人生在世,學會沉默是一種高級的智慧, 讓心平靜下來是一種高級的修行,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和行為的過程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靜心的幾種方式,以及靜心對身心健康的好處,並引用了幾本相關的書籍。讀者將瞭解如何通過靜心放鬆身心,並提升自我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