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5魔術方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第二天重頭戲

把8/16學到的寫在這:魔術方塊 右上左下,3次時邊塊不動,再3次角塊回歸。

6次回原位。

時鐘數學。12過後是1。

歸零接近零。

小孩10秒就可完成,卻不懂數學。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三階魔術方塊,這個以色彩鮮明、結構簡單卻擁有無窮變化的益智玩具,自1974年誕生以來,一直挑戰著玩家的極限。不論是初學者還是高手,每個人心中都曾經問過:「究竟魔術方塊最少需要多少步驟才能完全復原?」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God’s Number(上帝數字)。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在官方魔術方塊比賽中,一個人會有五次解方塊的機會。每次,工作人員會透過亂數生成一個「隨機轉亂步驟」,然後按照該步驟轉亂。選手準備好後,會有十五秒觀察時間。在這十五秒內,選手會先找到自己第一層的四個邊,設定好自己前幾步要怎麼做。然後放下方塊,雙手放在計時器上,手一離開,時間就正式開始計算。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Thumbnail
時間能夠倒回嗎? 當然是不行,現在12/25,請問時間可以回到12/24嗎?「孩子們搖搖頭」 時間是會多出來的嗎? 時間不會多出來,而是一次一次安排出來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三階魔術方塊,這個以色彩鮮明、結構簡單卻擁有無窮變化的益智玩具,自1974年誕生以來,一直挑戰著玩家的極限。不論是初學者還是高手,每個人心中都曾經問過:「究竟魔術方塊最少需要多少步驟才能完全復原?」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God’s Number(上帝數字)。
Thumbnail
深度學習比分數高低更重要。 以國中、小數學來說,我們現在已經拿掉很多內容,如果還沒辦法將單元中的觀念落實並生根,就很難銜接上去。 舉個簡單例子:小學二年級開始學看時鐘,三年級就要弄懂12小時制、24小時制(時間、時刻的差異),四年級學時間的運算;這只要有一個環節不OK,就卡死了。
  在官方魔術方塊比賽中,一個人會有五次解方塊的機會。每次,工作人員會透過亂數生成一個「隨機轉亂步驟」,然後按照該步驟轉亂。選手準備好後,會有十五秒觀察時間。在這十五秒內,選手會先找到自己第一層的四個邊,設定好自己前幾步要怎麼做。然後放下方塊,雙手放在計時器上,手一離開,時間就正式開始計算。
Thumbnail
三則若有似無關聯性的小小故事。 ❦ 第一則 段考期間的某節課,我在導生班陪著學生自習,當天的考程有考數學,班上學生熱切地討論著數學,他們有人離開了自己的座位,或小群,或大群,當然也有獨自練功的孩子;我心裡感到滿意,我覺得,數學就是要藉由討論,把不清楚的概念釐清,就是要用嘴、用手去算,才能確認
Thumbnail
  在一歲以前不會對他們示範教具,孩子還太小了。嬰幼兒活動要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視覺的吸收較快,聽覺的吸收最慢,所以少用說的,用做的。   形狀、顏色、長短是屬於感官,而配對、對應、序列,是屬於數學前教育。在紡錘棒箱裡,零是沒有,但零佔了一個位置,這是一個概念。時間的課程不會歸在數學,會歸類在文化
Thumbnail
1.一年級數學代課:比長短 今天去帶了一堂一年級數學,比長短。 發現自己很有進步。 1.學生嘰嘰喳喳,愛發言。我能馬上告知,「我需要」上課的樣子是什麼。很具體的劃界線與說明。 2.學生桌上有教具操作,有課本、有剪刀,很容易在說明、在講解、再拋問題給他們思考時,有人在玩手上的東西,在放空。而我
Thumbnail
時間能夠倒回嗎? 當然是不行,現在12/25,請問時間可以回到12/24嗎?「孩子們搖搖頭」 時間是會多出來的嗎? 時間不會多出來,而是一次一次安排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