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陰影就是你所不願意成為的那種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由於涅槃瑜珈經常引用他人文章與大眾分享,因此在此我並不確定文章版權。也找到部分內容於2017年的網路文章上。但是此篇文章整理得非常好。

也有文章提到陰影也像是肥料。探索陰影自我非但沒有危害,反而可以釋放我們的潛力,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本質。當一個人無法看見並全然接受自己的陰影,他就無法真正的慈悲。

如果想找出自己的陰影,可以好好想想:你最不喜歡什麼?

<涅槃瑜伽身心智慧分享>

認識自己是ㄧ輩子的功課,
除了從知識學問當中學習自我探索,
外境(你對人事物的觀點)也可映照出自己看不見的盲點,
所謂的盲點就是被壓抑至潜意識裡的陰影。

最早提出陰影這一心理術語的其實是心理學家榮格,
特指我們的人格中遭受刻意壓抑的部分。

這個部分有可能是因為恐懼、無知、羞愧的
消極情緒持續作怪,也可能是因為愛的缺乏所致。

榮格將其定義為「心理陰影就是你所不願意成為的那種人。」
換句話說,其實就是我們內心非常排斥的那種人。
但更大的可能在於,我們身上也存在這種性格,
卻自知或不自知的藏匿,
所以才會特別在意別人在這個方面的表現。

人往往都是對自己關注的事情才會特別的敏感。
不管你是否承認,如果靜下心來,
仔細思考中就會發現,你最討厭的人的特質,
真的可能會在你過往的人生經歷中,
被自己封存隱藏在潜意識裡。

而你會以存在這樣的感受深深不安,
當別人的行為一旦和你發生這種深層次的觸碰,
厭惡和反感的情緒,那一刻就像湖中
突然投入的石子,泛起的漣漪在你心湖中擴散。

假如你是屬於那種特別有涵養、
說話輕聲細語的女生,從小到大良好的家教,
你的人生字典裏根本就沒有粗鄙的詞彙。

注重學養的人也許對於目不識丁、沒有文化的人
也許就會產生鄙視,若你了解陰影效應,
你會清晰意識到,你對那些沒有教養、
甚至有點潑婦相的人群的厭惡,
其實是自己內在有著從小要做乖乖女的壓抑,
你最討厭的特質,其實形成了某塊心理陰影,
在你的體內與之共生。

沒有心理陰影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
若每個人心中的陰影能夠被自我的勇氣、真實的觸碰,
還能夠透過覺知之光,用另一種新視野重現。

可是大多數的人都是無知無覺地活在自以為是中,
用一生的氣力去隱藏自己內心的真相,不敢去面對,
一次次跟內心中那個討厭的特質作鬥爭。

於是一生的氣力全都耗在
對抗被自己投射出去的大壞蛋,
這種過度消耗元氣的心理控制遊戲,
危害是相當驚人的。

如果真的想要改變、去除困擾自自己的陰影特質,
最好是勇敢的直面它。

建議你在紙上列下自己最討厭的幾個人物,
仔細分析這些人物身上的特質,就會發現這些特徵,
究竟是自己所缺少的還是隱藏在自己內在的。

很多時候,當你發現陰影其實也是隱藏在自己內在時,不用自責,
你可以去反思這個缺點是否曾經幫助過自己解決過問題?

尤其當你發現這個缺點也曾保護過自己時
你就會沒有那麼憎恨這個特質,
慢慢地對自己和別人能更加寬容,
也能更加友善的處理各種關係。

例如你很看不起膽怯的人,
因為你從小被灌輸男子漢大丈夫
怎麼可以承認自己是膽小鬼?

若你的頭腦被這樣的信念制約,
你ㄧ定會故作堅強,隱藏了自己其實
並不勇敢的真實感受,因此看到其他人膽怯時,
內心就會非常的厭惡。

當你往內做陰影功課時,
你會發現心理陰影絕非一無是處,
因為『恐懼、膽怯』是生命本身想要存活下來的本能機制,
沒有恐懼所發出的訊號,你可能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之境。

從這個角度來講,
你最憎恨卻已經擁有的特質(膽怯),
會在生命危急關鍵時救了你的命。
這也是榮格解決心理陰影的方式之ㄧ

對於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來說,
積極感知並直面自己的心理陰影,
會讓自己更容易接受不同特質並存的自己。
只有感知自己身體內同時存在著惡魔與天使,
才有可能真正摘除用來掩飾自己人性的面具,
直面自己的心理陰影,
最終重新認識完整的自我。

獨立思考、自我覺察與自由。熱愛民主自由價值,靈性修行爲志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陰影「不等於」創傷。有的人可能覺得過得好好的,哪裡來那麼多陰影和藉口,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否定思維)就是一種陰影。陰影,比較像是負面的、隱匿的,連自己都想否定、甚至否認的那些部分。重點在於,你是只想無視它,還是把它當成一個提醒,藉此重新審視調整,活出更自在美好的自己?
Thumbnail
陰影(shadow) 陰影的定義為個體將較難以接受的生活接經驗壓抑到較深層潛意識的部分,難以被感知與了解。即使如此,仍可以透過人格面具的反面來了解陰影。因為陰影與人格面具是具有互補性的。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心理學家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暗面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 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 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 「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
Thumbnail
《靈魂急轉彎》(Soul)為皮克斯動畫電影,探討生命意義和個人存在價值。哲學角度分析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心理學角度分析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的理論應用,結合電影角色及故事內容,探討生命價值或意義。
Thumbnail
這次的分享裡,巧妮將一個原先在產業裡定位模糊角色的「音樂行政」,很清楚且具體的定義出來,同時也透過獻身及訪談,讓人能夠更全面的理解這個角色,正在面臨的處境,以及內心的掙扎與糾結。
Thumbnail
護理征途漫無涯,終日奔忙醫院中。 那日尋常廊道裡,忽聞仙音嫋嫋風。 悠揚如泣攝心魄,循聲徑至榻前逢。 年輕女子面含愁,訴道越歌情意濃。 屏息靜聽心沉醉,喧囂塵世頓悟空。 此後每每過此地,駐足聆聽神意融。 歌聲蕩滌疲憊去,壓力消散心輕鬆。 無奈病勢日加劇,身軀漸弱意無窮。 依舊執著歌未
Thumbnail
我為什麼不敢搭飛機呢,因為我也是看太多飛機空難的影片新聞看太多造成心靈有陰影,所以我沒有出國過也沒有去國外旅行玩過,但我非常想去看外面的世界,看看這外面廣闊的世界是長甚麼樣子的,也很想接觸國外的文化習俗習慣,但我非常想去日本以後非常想去日本旅行,但就是我內心的陰影造成我不敢去旅行搭飛機。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陰影「不等於」創傷。有的人可能覺得過得好好的,哪裡來那麼多陰影和藉口,事實上這樣的想法(否定思維)就是一種陰影。陰影,比較像是負面的、隱匿的,連自己都想否定、甚至否認的那些部分。重點在於,你是只想無視它,還是把它當成一個提醒,藉此重新審視調整,活出更自在美好的自己?
Thumbnail
陰影(shadow) 陰影的定義為個體將較難以接受的生活接經驗壓抑到較深層潛意識的部分,難以被感知與了解。即使如此,仍可以透過人格面具的反面來了解陰影。因為陰影與人格面具是具有互補性的。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心理學家榮格是首先提出「陰影」這個名詞的人,陰暗面指的是我們人格中某些自己無法接納的部份。 那些缺乏愛、充滿恐懼、無知和羞愧的部份。 而榮格對於「陰影」的基本觀念很簡單: 「陰影就是,你不想成為的那個人。」 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
Thumbnail
《靈魂急轉彎》(Soul)為皮克斯動畫電影,探討生命意義和個人存在價值。哲學角度分析虛無主義和存在主義,心理學角度分析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的理論應用,結合電影角色及故事內容,探討生命價值或意義。
Thumbnail
這次的分享裡,巧妮將一個原先在產業裡定位模糊角色的「音樂行政」,很清楚且具體的定義出來,同時也透過獻身及訪談,讓人能夠更全面的理解這個角色,正在面臨的處境,以及內心的掙扎與糾結。
Thumbnail
護理征途漫無涯,終日奔忙醫院中。 那日尋常廊道裡,忽聞仙音嫋嫋風。 悠揚如泣攝心魄,循聲徑至榻前逢。 年輕女子面含愁,訴道越歌情意濃。 屏息靜聽心沉醉,喧囂塵世頓悟空。 此後每每過此地,駐足聆聽神意融。 歌聲蕩滌疲憊去,壓力消散心輕鬆。 無奈病勢日加劇,身軀漸弱意無窮。 依舊執著歌未
Thumbnail
我為什麼不敢搭飛機呢,因為我也是看太多飛機空難的影片新聞看太多造成心靈有陰影,所以我沒有出國過也沒有去國外旅行玩過,但我非常想去看外面的世界,看看這外面廣闊的世界是長甚麼樣子的,也很想接觸國外的文化習俗習慣,但我非常想去日本以後非常想去日本旅行,但就是我內心的陰影造成我不敢去旅行搭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