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神奇空間
人生是不自由的,但是抽象藝術能給心靈以「接受美學」上的審美自由,能給人一種天馬行空的境界。
上個世紀末開始,人類進入數位時代。這以「0」與「1」兩個最簡單數字元素所建構的虛擬空間,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人們通過網際網路來到一個信息浩渺的無垠空間,我強烈地想要以繪畫來表現這個觸摸不到的神奇空間。我想這抽象的三度空間,唯有以表達內在經驗為訴求的抽象繪畫,才能靈動變現。
抽象畫的定義和精神一直被一些人誤讀、誤解並誤導,以致在海峽兩岸有所謂「抽象山水」一詞。既然前面冠以「抽象」,其形象必然是「無法辨認」、「無可名狀」的,怎麼還會清清楚楚辨認出「山水」呢?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在海峽兩岸,因為對抽象理論的不求甚解,「抽象繪畫」一詞,經常被曲解和濫用。
廿世紀初誕生的抽象畫,其觀念和精神內涵,與中國史前時期的彩陶和三千年前的商周銅器上的抽象「紋樣」,截然不同。蓋中國史前時期的彩陶和商周時期的銅器紋樣雖然都是抽象形式的紋樣,但這些紋樣均屬「裝飾藝術」的範疇,而非「造形藝術」的範疇。這是二者本質上與功能上的最大不同。裝飾藝術的創作基本上是重「實用」和「裝飾」功能,且都無落款;而廿世紀誕生的抽象畫,是由繪畫基本元素:形、色、線、空間等所構成和組合,它講究視覺元素間的複雜組合關係,其創作源於藝術家「內在需要」,並傳達其內在經驗的真相及探索內在世界的奧祕。因此,二者不可混淆。
色彩是朝向抽象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要往抽象的大道邁進,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從色彩出發,一是從形象出發。康定斯基、德勞奈、庫普卡是從色彩出發抵達抽象藝術新天地的;而蒙德里安、馬勒維奇等則是從形象之路登上了抽象藝術群山的又一峰。
【2006/02/14 聯合報】【陳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