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生過什麼事?》1

更新於 2023/05/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是由歐普拉(Oprah Winfrey)與培理(Bruce D. Perry)醫生對談「創傷」,在2022年出版的書。培理醫師以其醫學博士、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背景,特別著重在童年創傷。歐普拉則因童年遭受家暴與性侵,利用她在全美收視率最高的脫口秀節目,透過訪談專家、捐款、出版,促成以保護兒童為目的之「歐普拉法案」,努力幫助曾有創傷的人重獲新生。
作者說是給曾經受過創傷的人的一本書,但是帶進腦科學概念。
要談受過創傷,我想,應該僅有極其少數的人(或不曾認真覺知到生命有受傷)認為自己從來不曾有過創傷。作者認為,在對所有出乎我們「正常」理解的行為背後,不是發出「你有什麼毛病(問題)?」而是應該改問:「你發生過什麼事?」
這句話帶出:經驗形塑我們。
培理醫師透過大腦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事情。學習神經科學,研究大腦與壓力反應系統。再不合理的事情,背後都有其成因。符合因果模式。對於戰後老兵過度的反應、不尋求表現、退縮的孩子,這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沒有在威脅過去就回歸正常。因為大腦做出連結,必須啟動原始的求生本能。
大腦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區域,以倒三角形的結構呈現。由下而上分別是腦幹、間腦、邊緣系統與皮質。位居下面的腦幹可以理解為是維持生存必須的爬蟲腦,負責體溫、呼吸、心跳,我們的五感(視聽觸味嗅)也位在下層的爬蟲腦。訊號先進入腦部的下層才一層層上升到可以思考、創造規劃並能分辨時間系統的皮質區。
因為腦幹無法分辨時間,所以當創傷引發壓力反應,大腦上層的皮質系統關閉,不管時間經過多久,你的「反應」都是被當下的「刺激」激發。所以老兵會因為聽到機車回火的聲音,進入戰場上的存活機制回應,導致旁人無法理解其行為。
我在NLP跟催眠課程中提及,我們的大腦既聰明又懶惰,一但學會某些反應,便進入潛意識(譬如開車、起床、走路),不假思索,並且緊抓不易輕放。個人獨特的過往,經歷的人、事、時、地、物,深刻影響你的腦部發展。特別是出生時最初的九個月。因為神經元爆炸性的誕生,可達一秒兩萬個。成人一天在狀況良好時不過七百個。新生兒出生時帶著八百六十億個神經元,經過刺激、連結不斷擴張或萎縮,形成複雜的神經網路,將感受一層層傳遞到上層腦,然後理解形成「你的」世界。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課程中,帶領從五感以及次感元進入,也是這個考量。你可以不必告訴我,不欲提及的創傷是什麼但是你要知道,你連結的神經元以及什麼樣的「刺激」,帶來你「過度」或「僵化」的反應。
單單是了解自己的五感與情緒,就是一場復原的起始。
avatar-img
3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袋鼠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看一個個案的報告時,聯想到譚艾珍的女兒歐陽靖。 歐陽靖小時候,因為爸媽過度照顧流浪狗,形成她沒有安全感,之後憂鬱症多年。後來,她靠媽媽耐心陪伴以及長跑運動走出來,也出過書《嗨!我們一起跑步吧!》。關於運動產生多巴胺等激素,以後再來聊。 個案家是個寄養家庭,從他小時候,家裡就有平均15位的寄養童。家中
應該是每個人都會有跟自己對話的聲音。今天來談談對自己的認知與批判。 去看望40年前的同學,溫柔婉約的她從疫情就有過度擔憂的心(因為先生跟孩子分別為中醫與西醫,女兒在台北,身處高風險的環境),以至於身體每況愈下。即使後來大家確診之後無礙,她並無鬆心,轉而憂慮年紀漸長之後的腸胃打嗝與排便不順。 她的語句
我爸是個很有趣的「信徒」,小時候要求體弱多病的我要跪在神壇背「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咒,我背到幾乎變成反射動作,一遇緊張事情就「請」出觀世音菩薩。後來迷上財神爺,如果大家樂沒有中獎,他就會將財神爺請出家中,有點讓財神爺「走著瞧」的意味。被媽媽數落一番之後,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再將財神爺帶回家。 然後是,鄰
看一個個案的報告時,聯想到譚艾珍的女兒歐陽靖。 歐陽靖小時候,因為爸媽過度照顧流浪狗,形成她沒有安全感,之後憂鬱症多年。後來,她靠媽媽耐心陪伴以及長跑運動走出來,也出過書《嗨!我們一起跑步吧!》。關於運動產生多巴胺等激素,以後再來聊。 個案家是個寄養家庭,從他小時候,家裡就有平均15位的寄養童。家中
應該是每個人都會有跟自己對話的聲音。今天來談談對自己的認知與批判。 去看望40年前的同學,溫柔婉約的她從疫情就有過度擔憂的心(因為先生跟孩子分別為中醫與西醫,女兒在台北,身處高風險的環境),以至於身體每況愈下。即使後來大家確診之後無礙,她並無鬆心,轉而憂慮年紀漸長之後的腸胃打嗝與排便不順。 她的語句
我爸是個很有趣的「信徒」,小時候要求體弱多病的我要跪在神壇背「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咒,我背到幾乎變成反射動作,一遇緊張事情就「請」出觀世音菩薩。後來迷上財神爺,如果大家樂沒有中獎,他就會將財神爺請出家中,有點讓財神爺「走著瞧」的意味。被媽媽數落一番之後,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再將財神爺帶回家。 然後是,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作者:歐普拉.溫弗蕾 , 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語言:繁體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HI: 你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會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你發生過什麼事: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What Happened to You?: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作者:歐普拉.溫弗蕾 , 布魯斯•D•培理 譯者: 康學慧 語言:繁體
Thumbnail
如果悔恨遺憾可以改寫,如果美好回憶可以倒帶體驗,此刻正在經歷喜怒哀樂的你,難道不是記憶的玩物?
Thumbnail
HI: 你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會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Thumbnail
此例先以「面對來自父母的創傷」為例,階段有五,來來回回: 1.完全沒意識,常常莫名當機 2.意識期:否認/抗拒 3.感受期:接受憤怒/哀悼 4.耍廢期:安置與定位 5.找到容器,正念匯整。不是排除而是靜觀其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是一本好書《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可以讓我們去思考童年時期的經驗對我們有什麼關鍵的影響。尤其自身也是一位青少年工作者,接觸許多在大家眼中所謂的問題青少年?非行青少年?這也是一本不管對家長、學校老師、或是專業工作者,都能從中獲得一些觀點。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