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衛外圍的莘莘學子:從1985素描事件出發」之策展分析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本文為「展覽史」課程考題書寫

@關渡美術館KdMoFA

raw-image

此展覽以1985年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師生在師範大學舉辦的「素描展」(Drawing show’ 85)為題,又切分為兩個部分:學生和老師。並以此為主軸,探討創校以來的四十年間,北藝大美術系的發展。

raw-image

走進展間最先看見的是初代老師的素描作品,往後走為說話的阿波羅石膏像,佐以三件現今美術系大學部學生的作品。其後有兩排錄像,剛好在牆面的兩側,靠近入口那側為初代學生的採訪影片及逐字稿,旁邊放有當時的報紙;靠近出口那側為初代老師的採訪影片。老師的採訪影片前,放有那時素描展的相關文件,以及那時學生的作品。

可以看見策展人刻意地想呈現出師生之間的對比,以及今昔作品之間的對話關係。對於「素描」的定義,早已不是傳統的石膏像繪畫,譬如李仲生的自動運作式的繪畫、或不依附在形體上的繪畫。可實際上,與國際相比,台灣對於素描或複合媒材的討論來得有些遲。

raw-image

阿波羅石膏像在展場中,其實是象徵了西洋美術史和素描的轉變。國立藝術學院剛創校時,台灣只有1987年師大採購的一批石膏像,可後來國立藝術學院通過了政府的補助方案,得到了與阿波羅同一批的石膏像,現在大多收在地下美術館內。於是,這些石膏像帶有西洋美術史上的時代意義,卻因學生不再學習傳統石膏像繪畫,而被收進地下,蒙著灰,於是阿波羅本身也象徵著對藝術看法的轉變。

1980年代的歷史背景。

那時的台灣尚未有以「培養獨立藝術家」為目標的學校,甚至台北美術館也還沒成立,畫廊生態與當今的台灣有很大差異。著名的師範大學被認為是培養繪畫教師用的;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用以培養專職藝術家。那個年代考大學是聯考和獨招二選一,想要考取國立藝術學院的學生,都付出了相當的勇氣。

raw-image

展覽中也完整地呈現了初代北藝大美術系師生的訪談。不只有影片紀錄,也有逐字稿的書本形式可在現場進行翻閱。這兩種媒介其實表現出了不同的意識形態和編輯思維:影片可以通過剪輯,刪減掉某些對話;書本能通過文字潤飾,為同一句話帶來不同含義,這就是檔案編輯(Archivist)。

為一件事命名,其實是重新給一種說法。就如同展覽的標題「在前衛外圍的莘莘學子:從1985素描事件出發」,所謂的「前衛外圍」其實是對於那時代台灣美術發展的最貼切形容,外國進來的新鮮見解仍未在島內完全發酵,於是1985年的素描展仍只站在「外圍」。

raw-image

但在展覽中可以看到,初代學生成了老師之後,開始進行素描課的內容改制,融合跨領域教學。此外,還有現今的美術系學生對於素描的想像,有裝置、書本、膠彩等呈現方式,可看出如今的美術系已與當初素描展的狀態有異。想必未來也會持續發展、進步下去。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藝術評論
24會員
67內容數
Taipei, Taiwan/Bachelor of Art Theory and Curation/Master of Art History
藝術評論的其他內容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3/28
2024年8月,陳琛(1997-)「斷臂 The Severed Arm」於福利社展出,主要以桌面電影(desktop film)形式呈現。所謂桌面電影是於媒體和技術進步之下誕生的一種電影形式,以主角第一人稱進行,電影中的事件都發生在主角的電腦螢幕上,不具有明顯剪輯或轉場,有仿紀錄片之效。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8
「返思」和「轉化」兩個展間與展覽主題有效地產生對話,跨越千禧年至今,拍攝媒材由底片轉變為日新月異的數位技術。但「顯影」和「追逐」兩區像是為來臺灣觀光的外國遊客準備的介紹,令人不禁質疑策展人對「神」的認知究竟有多狹隘。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2025/01/22
《四月望雨》由現場作品、報紙刊物、開幕表演、講座等構成,以不同形式切入對「四月望雨」四首歌的理解。現場作品中,先是塑造出下雨的虛無風景;接著,延伸到位於巴黎的印尼餐館,指出現代社會中意義的缺席;最後,探討形象與實際人物之間的斷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雙11於許多人而言,不只是單純的折扣狂歡,更是行事曆裡預定的,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錢錢沒有不見,它變成了快樂,跟讓臥房、辦公桌、每天早晨的咖啡香升級的樣子! 這次格編突擊辦公室,也邀請 vocus「野格團」創作者分享掀開蝦皮購物車的簾幕,「加入購物車」的瞬間,藏著哪些靈感,或是對美好生活的想像?
Thumbnail
此展覽以1985年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師生在師範大學舉辦的「素描展」(Drawing show’ 85)為題,又切分為兩個部分:學生和老師。並以此為主軸,探討創校以來的四十年間,北藝大美術系的發展。
Thumbnail
此展覽以1985年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師生在師範大學舉辦的「素描展」(Drawing show’ 85)為題,又切分為兩個部分:學生和老師。並以此為主軸,探討創校以來的四十年間,北藝大美術系的發展。
Thumbnail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Thumbnail
欣賞水墨名家李義弘老師的作品,這篇心得卻盡談寫作之事,把大師的大作做為己用,實在不好意思。只是論畫作鑑賞,我肯定不及行家,與其班門弄斧,不如以個人經驗跟這場畫展締造更獨一無二的連結。 這麼一來,當我寫作,我將恆常銘記這些畫作對我的啟發。儘管展期結束,它們依然存於我心中的美術館,光彩奪目,不墜不朽。
Thumbnail
台師大美術系莊連東教授,台灣第一批本土培育的博士畫家,以作品風格多變著稱,不變的創作策略是「將水墨與異質性元素相融,以推陳出新」,如同離家最遠的遊子,思鄉情懷最濃,他毅然從傳統出走,探索新的可能,解構原來的筆墨慣性,檢視水墨的本質,以融合新舊兩端的當代作品接續傳統。
Thumbnail
台師大美術系莊連東教授,台灣第一批本土培育的博士畫家,以作品風格多變著稱,不變的創作策略是「將水墨與異質性元素相融,以推陳出新」,如同離家最遠的遊子,思鄉情懷最濃,他毅然從傳統出走,探索新的可能,解構原來的筆墨慣性,檢視水墨的本質,以融合新舊兩端的當代作品接續傳統。
Thumbnail
繼續聊聊自己是如何踏上藝術之路的故事 〈前情提要〉 經過王老師的指導,我大學考上了許多藝術學生都嚮往的學校-台灣藝術大學,但是我進去才發現,雕塑系的課程讓我又面臨到了另一個很大的困境和難關… 其實我會考進雕塑系,除了術科成績中,素描算是其中比較高分的關係,另一個很大的因素是,當時雕塑系錄取的學科裡面
Thumbnail
繼續聊聊自己是如何踏上藝術之路的故事 〈前情提要〉 經過王老師的指導,我大學考上了許多藝術學生都嚮往的學校-台灣藝術大學,但是我進去才發現,雕塑系的課程讓我又面臨到了另一個很大的困境和難關… 其實我會考進雕塑系,除了術科成績中,素描算是其中比較高分的關係,另一個很大的因素是,當時雕塑系錄取的學科裡面
Thumbnail
在這段時間,更清楚自己的創作意識是非常強烈的,發現到創作這條路真的是我之後必定會走的,或許是被創作的樂趣與可能性吸引,也覺得自己在這段路上受到很多貴人的相助,期望能增加自身能力,再持續加強,不論在未來是不是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相信會如同以往,再面對問題後分析處理,一定會有方法可以解決...
Thumbnail
在這段時間,更清楚自己的創作意識是非常強烈的,發現到創作這條路真的是我之後必定會走的,或許是被創作的樂趣與可能性吸引,也覺得自己在這段路上受到很多貴人的相助,期望能增加自身能力,再持續加強,不論在未來是不是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相信會如同以往,再面對問題後分析處理,一定會有方法可以解決...
Thumbnail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Thumbnail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Thumbnail
科學繪圖,源於繪者對自然生物的深刻觀察,達到辨識、鑑定生物的科學目的。策展人胡哲明(臺灣生物分類學會理事長)表示,科學目的是科學繪圖最為重要的目的及框架,,繪者立基於此進行繪製。相較於博物畫,科學繪圖有著明確地目的性,在表現上更為嚴謹。 台博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展至5/30,歡迎大家參觀。
Thumbnail
科學繪圖,源於繪者對自然生物的深刻觀察,達到辨識、鑑定生物的科學目的。策展人胡哲明(臺灣生物分類學會理事長)表示,科學目的是科學繪圖最為重要的目的及框架,,繪者立基於此進行繪製。相較於博物畫,科學繪圖有著明確地目的性,在表現上更為嚴謹。 台博館「繪自然-博物畫裡的臺灣」展至5/30,歡迎大家參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