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好自己,再照顧別人(230429工作坊回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們經常關心身邊的朋友與家人,卻忘了自己也是那個需要被照顧的人,如何按下暫停鍵,一起好好休息,看見自己也有被照顧的需求呢?感謝正在實習的學妹邀請,我在4/29帶領14名同學,一起透過自我覺察以及精油,與內在自我連結、試著做出自我照顧檢核表,看見自己的累、並學習自我照顧的技巧與方法、調製「自我照顧」精油按摩油。在這一天,我不斷的提醒大家,最重要的是:當我們將自己照顧好,也才能好好的照顧身邊的人。
(以下內容擷取自當天工作坊的投影片,若有不通順之處,敬請見諒!)

大學生的煩惱

  大三時,我自認是個相當忙碌的學生,為了順利修完輔系,我大三上修了26學分,週末報名培訓班,甚至為了配合考研究所的科目,我旁聽了兩堂課,一學期幾乎只回家一次,那時候的我對於未來感到相當焦慮,很擔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所以盡可能地去學自己有興趣或者好像對未來工作有幫助的課程,以減緩生涯焦慮。那時候的我經常不在宿舍,室友很少見到我,一旦看見便會關心我,但我似乎連回答她們『我很好』的時間都沒有。
  美國心理學協會曾經對大學生做過調查,高達87%的大學生因為學業感到大量的壓力,包括課程學習、同儕競爭、家庭關係、時間管理、經濟財務以及適應新環境。
  我記得自己諮商實習的那一年,遇到好多來諮商的學生,他們都帶著許多跟學業有關的困擾,可能是跟同學處不來或者轉學轉系引發的不適應、不擅長學習或者對未來方向感到茫然,不知道該考研究所還是工作,也有唸到大四卻還是不清楚是否喜歡自己念的科系,好像這四年也就只是不討厭而已,但真的要以此維生,卻也不太確定,太多太多的煩惱,就像壓垮駱駝的稻草們,壓垮了這群正值青春、才華洋溢的大學生們。

你的煩惱是什麼樣子的

  如果你不知道敵人是什麼樣子,要怎麼打敗他?我經常提醒自己,也因此我邀請同學們試著回想最近困擾自己的煩惱是什麼樣子,顏色、形狀、感受與情緒都好,我自己則分享,煩惱來臨時會讓我很想喝飲料或者什麼都不做,然而什麼都不做很可能會積累更多事情,然後我們會變得更焦慮、煩躁,那時候也做不了任何事,並陷入惡性循環,因此覺察自己其實需要休息的這件事以及怎麼休息相當重要。
現代人的手機成癮已是常態
  煩惱,或者說壓力,可以從很多方面辨識,但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壓力源時,可以做的就是形容那個讓自己阿雜的感受。我們可以從生理/認知/行為/情緒這四個層面去尋找。「生理」可能是腸胃不適、頭痛頭暈、肩頸酸痛以及睡眠困擾,包括失眠、淺眠、睡很久但好像還很想睡;「認知」:我現在很累,有好多想法在頭腦中盤旋、我有很多事情沒有做等在腦中盤旋的想法;「行為」:是因應煩惱產生的行動,像是逃避做原本該做的事情,或者明明很晚了卻還在滑手機不睡;「情緒」:各種你不樂於在自己身上見到的情緒(需要時間認識與接受他們),幾乎都是,包括情緒起伏波動、不知原因的情緒出現,莫名沮喪、易怒、低落等等。除卻這些以外,也有些比較詩意的狀態,像是下雨的時候心情也跟著變差(但可能以前不會這樣)、世界似乎變成了陰天,被烏雲籠罩等等。

原來如此

  現代人的壓力源百百種,而大學生正值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階段中的「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12-18歲)」以及「友愛親密與孤僻疏離(19-30歲)」,也因此大學生在自我認同與統整順利時,會知道自己想要的事物是什麼,能夠成功扮演學生角色,探索未知與挑戰新事物,擁有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會因自我認同的混淆,而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對於就讀科系感到茫然,在畢業工作或者繼續讀研究所上舉棋不定,身旁的人做什麼就會懷疑,誒我是不是應該也要跟他一樣,時而感到徬徨、時而不知所措,不知道該走向哪裡。若在此時,又要面對「親密與孤立」的發展任務,可能會更加心累,人際關係往往需要時間與心力維持,與伴侶、與同儕的親密感帶給我們親密感與支持,若關係發展遇到障礙時,則會感到孤獨不如意。
網路世代深受社群媒體的影響
  再來,社會變遷的快速與科技的普及,縮短了我們的通訊距離,但心靈卻可能還沒適應這樣的變化。我們透過網路展現自己的生活,並看見他人的世界,同時卻也因網路產生許多壓力。每天24小時都有訊息不斷更新,我們拿著手機就有種「接收」的使命感,這是手機成癮的現象,也是我們受到網絡壓力的徵兆。當我們接收訊息時,無法好好吸收或消化就會受到影響,就像吃東西一樣,吃到壞的會不舒服,吃到好食物,若未能好好消化,只會讓自己身體不適,網絡形塑的社會期待讓我們看不見自己的價值,如何不符合社會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是克服社群媒體負面影響的解決方法(卻也不容易)。
  最後則是『情緒疲憊』,我們因與人太過親近以及消化大量資訊感到疲憊。現代人並非抗壓性太低,而是要對付的事物過多,原有的情緒控管能力無法負荷。我們與人的溝通變得越來越頻繁,不只是現實生活,還有網絡社群媒體,最早只有飛鴿傳書,每天要講的話沒幾句,但現在我們生活在人口密度異常高的空間(現實與網路),有著複雜且多樣化的溝通。當溝通的必要性愈來愈多,壓力也隨之增加。當我們對溝通感到疲勞時,就會成為情緒起伏不穩定的重要原因。所謂的溝通不單純是語言溝通,也包含非語言(non-verbal communication)溝通,像是在捷運或公車上人擠人,我們若遭遇這種擠滿的感覺,是會使人充滿壓力的,一整天都會有種「到底是在擠什麼」的憤恨與無奈感,也因此,當人口密度一高,非語言溝通所帶來的壓力也會加大。
  我猜大家應該也有過這種經驗,很希望自己被包覆在一個沒有聲音的世界裡,你就能好好的完成現在想做的事,不管是打手遊還是讀書或者不做什麼都好。除了人多以外,資訊也多,當這個世界的資訊爆炸時,你的大腦也爆炸了。你無法分出這麼多心思去關心、整理、吸收消化,當你想好好注意到每則訊息時,卻也會同時失去「注意自己」的時間。試問,我們瀏覽社群媒體時,看的都是誰的影片?別人的。所以,當我們一天24小時,花大把時間看別人的社群媒體時,要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看見自己的煩惱、壓力甚至是需求呢?

自我照顧地圖繪製

  自我照顧是一種促進我們的身體、心理和情緒健康而採取的一種有意識的行為。自我照顧是一個有目的參與促進健康功能與增強福祉的過程。
  聰明的我們都知道「休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是什麼?什麼時候我會知道自己需要「自我照顧」呢?試著觀察自己是否有出現以下狀況:
  • 無法放鬆或慢下來。例:一邊吃飯一邊寫報告,急著完成手上的事情。
  • 覺得自己要做全部的事情。例:分組報告明明有分工,卻覺得自己除了要上台報告外也要檢查投影片有沒有錯字,資料有沒有符合教授的要求。
  • 實際行程跟你重視的優先順序不同。例:報告截止日期是兩天後,但你找好下學期要住的房子了,雖然下個月再找就好了,但你就是莫名的,逃避寫報告。
  • 你對自己失去憐憫之心。例:不停批評自己怎麼連這種小事都做不好,明明昨天要做,卻跑出去玩或者躺在床上追劇一整天。
  • 你將他人的需求放在自己前面。例:自己的報告還沒寫完,卻幫室友拍畢展影片。
  • 你覺得自己不被重視。例:社團成發結束聚餐,明明花很多時間幫忙成發,社長卻沒有跟你說謝謝。
  當這些現象出現在我們生活中時,必定會衍生出一些情緒或者生理反應,尤其是煩躁/急躁甚至自我懷疑,似乎被什麼追著跑,停不下來,無法好好呼吸或者吃飯、睡覺,覺得生活好糟,這時候別急著去批評,反而要提醒自己慢下來,看看這張「自我照顧檢核表」。
『當我感到怎麼都睡不飽的時候,我需要休息。』後面那句沒說的話就是我們忽略自我照顧會帶來的負面影響,長期壓抑自己需要休息的需求,身體與情緒會出現很多失控反應,舉例來說,當我感到怎麼都睡不飽的時候,我需要休息,否則我就會上課到一半打瞌睡,錯過教授公布的考試範圍,又或者我的記憶力會變得很差,容易分心,記錯考試日期與科目。(也許聽起來很荒唐,但是真的發生在我的同學身上。)
自我照顧檢核表
  慶幸的是,這幾年因為疫情影響,越來越多人留意到「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因此自我照顧的方式與資料多到數不完,所以我就簡單的留幾個提醒給大家,也就是6W1H,
  • WHY(重要性): 對你來說,自我照顧的重要性是?如果我沒有自我照顧,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 WHICH(哪種):哪種類型是你適合的自我照顧方式?
  • WHAT(徵兆): 發生什麼事,讓你知道你需要自我照顧(找到導火線、壓力原因)
  • WHERE(地點):哪裡是你可以進行自我照顧的場所(安全環境)
  • WHEN(時間): 你可以自我照顧的時間(時長、頻率、時段)
  • WHO(人) :誰可以跟你一起討論這件事
  • HOW(方法):你會怎麼自我照顧
   繪製自我照顧的地圖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像是遊戲中開地圖,必定有終點,因為我們在呼吸的每一瞬間,都有自我照顧的需求伴隨,也許在過程中不是很順遂,因為我們可能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感到挫折與失落,但這都是很正常的,沒有人一出生就知道生存的答案跟方法,這是一個「try and error」的過程,唯有嘗試才會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跟需要的,我們可以藉著檢核自我照顧的成果與預期目標是否相同,然後慢慢地調整,就像是考機車駕照的11秒,你可能邊加油邊煞車,還要注意車輪在線裡面,一定也是經過很多次嘗試才能完成這些條件,並且符合時間長度。我們要相信自己終究會找到方法的,因為這是我們的人生,我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只要你願意,你就會為自己找到答案。

參考資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準心理師你好,抱持著熱忱與燃燒自己的決心來到這裡,謝謝你自己,雖然考完心理師要面對的困難還有很多,但你已經走到這裡了,請肯定自己這一路上的努力,希望這篇文章對各位準心理師有幫助。
大家好久不見~我還在喔! 上一次的發文,我仍處在尋找工作的水深火熱,因此花了一些時間跟自己的焦慮相處,幸運的是在過年後正式上工,現在也工作滿一個月了,所以也想跟大家分享過去這幾個月,我是如何和自己的焦慮共處的。
宮崎駿刻畫的千尋,是個在他人眼中愛抱怨、膽小、愛哭又遲鈍的女孩,湯婆婆說她就像其他人類一樣弱小,但也是這樣看似軟弱的她,為了讓爸媽變回原本的樣子,在陌生的環境裡,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式、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拯救差點被湯婆婆丟棄的白龍、幫無臉男找到歸處,最後救出被變成豬的爸媽。
『我們擁有選擇的權力,也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準心理師你好,抱持著熱忱與燃燒自己的決心來到這裡,謝謝你自己,雖然考完心理師要面對的困難還有很多,但你已經走到這裡了,請肯定自己這一路上的努力,希望這篇文章對各位準心理師有幫助。
大家好久不見~我還在喔! 上一次的發文,我仍處在尋找工作的水深火熱,因此花了一些時間跟自己的焦慮相處,幸運的是在過年後正式上工,現在也工作滿一個月了,所以也想跟大家分享過去這幾個月,我是如何和自己的焦慮共處的。
宮崎駿刻畫的千尋,是個在他人眼中愛抱怨、膽小、愛哭又遲鈍的女孩,湯婆婆說她就像其他人類一樣弱小,但也是這樣看似軟弱的她,為了讓爸媽變回原本的樣子,在陌生的環境裡,找到自己生存的方式、結交各式各樣的朋友、拯救差點被湯婆婆丟棄的白龍、幫無臉男找到歸處,最後救出被變成豬的爸媽。
『我們擁有選擇的權力,也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顧的重視程度常常被忽略。本文分享了一位忙碌學生面對學業壓力與自我照顧之間的掙扎,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靜坐的習慣,提升精神狀態,讓自我照顧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透過個人的反思,提倡在緊湊的日程中,也要給自己付出關心與陪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Thumbnail
每次壓力太大,身心俱疲的時候,家人朋友就會說:「要照顧好自己啊!」道理我當然知道,但問題是怎樣叫做照顧好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和照顧。透過放過自己,我們可以在全力以赴後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並為自己設立安全界線。照顧自己不是擺爛,而是必要的自愛和關懷。雖然在生活中充滿取捨,但只有我們才能真正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自我照顧的重視程度常常被忽略。本文分享了一位忙碌學生面對學業壓力與自我照顧之間的掙扎,探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靜坐的習慣,提升精神狀態,讓自我照顧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透過個人的反思,提倡在緊湊的日程中,也要給自己付出關心與陪伴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Thumbnail
每次壓力太大,身心俱疲的時候,家人朋友就會說:「要照顧好自己啊!」道理我當然知道,但問題是怎樣叫做照顧好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我們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和照顧。透過放過自己,我們可以在全力以赴後給自己喘息的空間,並為自己設立安全界線。照顧自己不是擺爛,而是必要的自愛和關懷。雖然在生活中充滿取捨,但只有我們才能真正好好照顧自己。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將專注力拉回自己身上吧 過度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