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如何自我照顧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對於自我照顧的概念和經驗值是缺乏的。所謂的自我照顧,我們需要照顧到三個層面,既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人際健康。而最根本的,還是需要從照顧身體健康開始。

自我照顧,是很需要身體提供能量的。如果沒有照顧身體健康,讓身體太累了,我們就沒有足夠的能量,來照顧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沒有了健康的心理,情緒不穩定,就無法付出足夠的能量,來照顧和維護人際關係的品質。當人際關係出現煩惱,人與人的互動,讓我們挫折、不安、焦慮等等,就更引發身體健康的受損。

由此可見,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人際健康,它們都是環環相扣的。如果身體健康沒有先照顧好,就會不自覺讓能量耗竭,進入到負面循環的過程裡。當能量過度消耗,要做到自我照顧就會有一定的難度。

從這一次的學習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影響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人際健康的因素。同時,從中學習如何做到自我照顧。

沒有健康,自我很難真實的茁壯。開始懂得維護健康,自我才有真實的力量。

影響身體健康的因素

在生活中,我們有很多的自我要求和期待,也有很多的責任需要負責。身體首當其衝,幫我們面對這些壓力。當身體過度負荷和承擔這些壓力,無法緩解時,能量就會開始耗竭。許多情緒和壓力,被我們壓抑和封鎖,淤積在身體,就變成病痛。

身體很需要靠睡眠,來進行自我修復的工作。可是,我們習慣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滑手機、看劇、打遊戲,讓自己放鬆,以致到了深夜,還捨不得睡。甚至出現睡眠障礙,無法安穩入眠。

這些都是會影響身體健康的原因。

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

在心理方面,那些「固著的認知信念」和「膠著的情緒經驗」,也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固著的認知信念」是指沒有經過客觀思考,自己認定和解讀的想法。比如:“認定別人都討厭我”、“認定我很糟糕”、“認定都是我不好”等等。

「膠著的情緒經驗」是來自早年的情感創傷或陰影。比如:當別人說,“你應該這樣做”,可能就會啟動童年時期被大人責備的情緒按鈕,陷入焦慮、內疚及羞愧的情緒裡。

我們需要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幫助進行客觀思考,那些固著的認知信念,才有可能性可以鬆動和轉化。同樣的,我們也需要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來安撫和調節情緒,讓情緒可以流動。

影響人際健康的因素

很多人的不健康,都源自人際關係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可能會遇到那些對我們過度要求和支配的人;我們也可能為了追求肯定和價值感,而過度討好和滿足別人。這兩者,都會讓我們過度掏空、過度耗損自己,卻不自覺。

我們是從關係裡,獲得滋養和關照;還是當需要被安慰、安撫時,卻被錯誤對待?這些經驗值,都會影響我們學習如何正確的照顧自己、維護自己的健康。

沒有健康,自我很難真實的茁壯。開始懂得維護健康,自我才有真實的力量。

沒有健康,自我很難真實的茁壯。開始懂得維護健康,自我才有真實的力量。

如何做到自我照顧

以下是我學習到的一些自我照顧方法:

1自我覺察
在每天的生活裡,提醒自己偵測身體狀態、心理狀態以及人際關係狀態。長期的硬撐,對自己的狀態漠視和不誠實,會讓我們與自己失去連結,降低對情緒感受的敏銳度。

很多老師鼓勵我們使用《情緒清單》,裡面列出所有我們可能會有的情緒。隨時從清單裡,找出此時此刻自己的情緒。這是很簡單的自我覺察練習,也幫助我們提升情緒感受的敏銳度。

2練習停下來
我們需要在平時就練習停下來,維護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的界限。如果仔細觀察自己,會發現練習停下來真的很難,尤其當我們不忍心拒絕、害怕虧欠、不捨得放下時,停下來真的需要有足夠的能量和勇氣。

有了平時停下來的鍛煉,當我們面對沖突、情緒失控時,就能適時停損。這會讓我們有空間照顧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行客觀思考,評估各種應對方式、可能需要付出的代價,然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3理解自己
記得有一位老師曾經這樣比喻:

當一個人發生車禍,左腳受傷,醫生第一時間會如何處理呢?醫生不會先叫那個人原諒肇禍者。醫生也不會先叫那個人要正向思考,不會對那個人說,“沒關係,你的右腳沒事”。醫生第一時間會先理解這個人的左腳怎麼了?

在自我照顧的路上,也是一樣。我們不是馬上要自己原諒,也不是馬上要自己正向思考。而是先聽懂自己,理解自己怎麼了,有什麼未滿足的渴望。心疼自己的無助、委屈,還有一直以來的不容易。

4滋養自己
學習滿足自己的渴望。可以是通過書寫,也可以是跟自己說一些溫暖、撫慰、愛的語言,讓自己安穩。要能夠為自己的渴望負責,擁抱住自己。

我們能夠活到現在,內在一定有很多的資源支撐著我們,比如:勇氣、真心、好奇心、堅韌、接納等等。欣賞自己的這些內在資源,看見自己過程中的努力。

當我們有能力滋養自己之後,可以嘗試找適當的人訴說。因為我們需要與別人連結和交流,需要被別人聽懂、被別人滋養。

最後

我們的力量是有限的。比如,這次的疫情,我們只能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對這個世界最好的照顧。可是,當我們把自己照顧好了,還是無法確定自己的平安健康,那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老師鼓勵我們「祝福和交託」。

可以禱告、誦經、靜心等等,把無力感轉化成祝福。祝福自己、祝福周圍的人事物、祝福所有認識和不認識的人。真心的祝福,是一份慈悲的力量,可以和宇宙共振。

學習交託。相信自己和別人都已經盡力了。相信自己的信仰,相信內在的智慧、神性或佛性,會提供我們正確的指引。就如神學家尼布爾所寫的祈禱文那樣:

神啊!
請賜我寧靜,讓我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
請賜我勇氣,讓我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情;
請賜我智慧,讓我可以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練習停下來,真的需要好好練習
旅人小萌-avatar-img
發文者
2021/11/06
是的,覺得“練習停下來”,是我一生要不斷修煉的功課。謝謝你的留言同在。
avatar-img
旅人小萌的沙龍
10.6K會員
233內容數
這裡是旅人小萌的寫作園地,一方靜心閱讀與自我探索的空間。透過生命成長的故事與反思,邀你一同探索內在感受,體驗心理與靈性層面的覺察與蛻變。此沙龍獻給渴望面對自我、追求內在平衡的你,願我們在季節流轉中,與真實的自己溫柔相遇,共同成長。
旅人小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1
這篇文章是如何照顧焦慮的筆記,分享蘇予昕心理師介紹的五步驟。
Thumbnail
2024/11/21
這篇文章是如何照顧焦慮的筆記,分享蘇予昕心理師介紹的五步驟。
Thumbnail
2024/11/17
這篇文章以疫情期間的一幅畫為引子,透過一次溫暖的課堂經歷,娓娓道來作者關於「愛自己」的深刻領悟。最後課程中「敬生命」的環節,與畫中的象徵巧妙呼應,傳遞出對生命的敬意與感動。
Thumbnail
2024/11/17
這篇文章以疫情期間的一幅畫為引子,透過一次溫暖的課堂經歷,娓娓道來作者關於「愛自己」的深刻領悟。最後課程中「敬生命」的環節,與畫中的象徵巧妙呼應,傳遞出對生命的敬意與感動。
Thumbnail
2024/09/26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位作者在大雨天中內心的掙扎與反思。儘管外界的雨水無法影響他,內心的雷雨卻不斷轟炸著他。他面對自我懷疑與情感傷痛,認識到自己對他人評價的過度關注,以及對自我照顧的忽視。透過寫下感恩日記,他努力尋找自我慈悲的方式,但仍感到無力。最終,作者明白擁抱內心的嗔恨與創傷,才能真正達到療癒與放下。
Thumbnail
2024/09/26
這篇文章描繪了一位作者在大雨天中內心的掙扎與反思。儘管外界的雨水無法影響他,內心的雷雨卻不斷轟炸著他。他面對自我懷疑與情感傷痛,認識到自己對他人評價的過度關注,以及對自我照顧的忽視。透過寫下感恩日記,他努力尋找自我慈悲的方式,但仍感到無力。最終,作者明白擁抱內心的嗔恨與創傷,才能真正達到療癒與放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標題若說得更專業、更精準一點,就是:「先好好照顧自己,才有好好照顧另一半、把婚姻經營好的能量、能力與力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標題若說得更專業、更精準一點,就是:「先好好照顧自己,才有好好照顧另一半、把婚姻經營好的能量、能力與力氣」。
Thumbnail
對自己好一點,這個簡單的建議似乎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但卻經常被忽略。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專注於工作、家庭、朋友和各種義務,而把自己擱置在後頭。
Thumbnail
對自己好一點,這個簡單的建議似乎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循的,但卻經常被忽略。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經常專注於工作、家庭、朋友和各種義務,而把自己擱置在後頭。
Thumbnail
你覺得,什麼是自我照顧呢? 做指甲?按摩?追劇?放空什麼都不要管? 自我照顧有一個很核心的概念: 「承認和接納我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為,我們是人。」 自我照顧不是自私,而是能夠清楚自己的感受, 知道自己的底線,在意的是什麼?什麼時候該喊暫停,什麼時候又可以繼續? 從留意、辨認、接納自己的
Thumbnail
你覺得,什麼是自我照顧呢? 做指甲?按摩?追劇?放空什麼都不要管? 自我照顧有一個很核心的概念: 「承認和接納我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因為,我們是人。」 自我照顧不是自私,而是能夠清楚自己的感受, 知道自己的底線,在意的是什麼?什麼時候該喊暫停,什麼時候又可以繼續? 從留意、辨認、接納自己的
Thumbnail
  我們經常關心身邊的朋友與家人,卻忘了自己也是那個需要被照顧的人,如何按下暫停鍵,一起好好休息,看見自己也有被照顧的需求呢?透過自我覺察與內在自我連結、試著做出自我照顧檢核表,學習自我照顧的技巧與方法吧!
Thumbnail
  我們經常關心身邊的朋友與家人,卻忘了自己也是那個需要被照顧的人,如何按下暫停鍵,一起好好休息,看見自己也有被照顧的需求呢?透過自我覺察與內在自我連結、試著做出自我照顧檢核表,學習自我照顧的技巧與方法吧!
Thumbnail
為什麼標題一開始就加上"健康"二字? 太多人愛自己和照顧他人用的方式並不健康,而且有可能是錯用。 譬如有些人覺得愛自己是購買自己想愛的物品或是食物,或是順自己的慾望,有時反而衍生了後遺症,經濟壓力變大、身體狀況變差,所以什麼是愛自己?筆者認為在不增加自己的經濟壓力,沒有太大太多的後遺症,自己覺得開心
Thumbnail
為什麼標題一開始就加上"健康"二字? 太多人愛自己和照顧他人用的方式並不健康,而且有可能是錯用。 譬如有些人覺得愛自己是購買自己想愛的物品或是食物,或是順自己的慾望,有時反而衍生了後遺症,經濟壓力變大、身體狀況變差,所以什麼是愛自己?筆者認為在不增加自己的經濟壓力,沒有太大太多的後遺症,自己覺得開心
Thumbnail
一般情況下,自己的身體必然由自己負責,當然有一些特殊情況是要將身體交托給醫生、看護等專業人士,但現在暫且不談這些例外。 因為身體是你的,所以你必須對自己身體負責。飲食固然要健康、運動不得不做,還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早睡早起、均衡飲食、保持衛生等等。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年青的時候誰不曾恣意使喚自
Thumbnail
一般情況下,自己的身體必然由自己負責,當然有一些特殊情況是要將身體交托給醫生、看護等專業人士,但現在暫且不談這些例外。 因為身體是你的,所以你必須對自己身體負責。飲食固然要健康、運動不得不做,還要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早睡早起、均衡飲食、保持衛生等等。 這些都是老生常談,年青的時候誰不曾恣意使喚自
Thumbnail
讓自身生活富足的層面很廣,在之前撰寫的認識自己及經營自己的一系列文章中,都有提到過一個「重要核心」…
Thumbnail
讓自身生活富足的層面很廣,在之前撰寫的認識自己及經營自己的一系列文章中,都有提到過一個「重要核心」…
Thumbnail
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對於自我照顧的概念和經驗值是缺乏的。所謂的自我照顧,我們需要照顧到三個層面,既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人際健康。而最根本的,還是需要從照顧身體健康開始。 自我照顧,是很需要身體提供能量的。如果沒有照顧身體健康,讓身體太累了,我們就沒有足夠的能量,來照顧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沒有了健康
Thumbnail
許多人,包括我自己,對於自我照顧的概念和經驗值是缺乏的。所謂的自我照顧,我們需要照顧到三個層面,既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人際健康。而最根本的,還是需要從照顧身體健康開始。 自我照顧,是很需要身體提供能量的。如果沒有照顧身體健康,讓身體太累了,我們就沒有足夠的能量,來照顧自己的情緒和情感。沒有了健康
Thumbnail
市面上陸續出了很多關於人體自癒力的書籍,不僅內容傳達了疾病與內心息息相關,也漸漸喚醒現代人去自我探索與療癒,在修行的路上,除了把焦點轉移至內心,也會慢慢發現身體就是我們內在實相最貼切的表達,越是覺察這一點,越會花心思調整飲食模式與運動習慣,也理解了無關年紀,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注意的事.....
Thumbnail
市面上陸續出了很多關於人體自癒力的書籍,不僅內容傳達了疾病與內心息息相關,也漸漸喚醒現代人去自我探索與療癒,在修行的路上,除了把焦點轉移至內心,也會慢慢發現身體就是我們內在實相最貼切的表達,越是覺察這一點,越會花心思調整飲食模式與運動習慣,也理解了無關年紀,這是每個人都應該要注意的事.....
Thumbnail
維持心理的健康幫助我們應對壓力、更快的從挫折中恢復、睡得更好且身體復原的速度更快,在許多方面,心理健康是讓我們更健康、更幸福的關鍵。
Thumbnail
維持心理的健康幫助我們應對壓力、更快的從挫折中恢復、睡得更好且身體復原的速度更快,在許多方面,心理健康是讓我們更健康、更幸福的關鍵。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