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還挺複雜的,關於方案的尾端】文圖/黃雅鈴/黃莉莉園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到了課程尾端雖然已經是班親會過結束了。但該討論與執行的部分仍不能因為發表完了就草草了事,

把創造力看成做事情的態度更為實際。、孩子都在這之中明瞭事情不僅要做完還要做好。

而方案教學裡帶給孩子的另一個面向,就像是這樣。

中班森林家因為討論手帳本的製作,已經到了最後該如何完成的部分。雖然是畢業典禮的月份,但孩子們仍在課程中繼續發展著。

孩子們陸續動工! 在這周老師帶孩子討論,我們要跟金叔叔確定的東西,有大小、顏色、張數等。

跟孩子討論後決定我們的 大小要用A5、裡面的顏色要用黑白、要用100張,

確定好後,我們也打給叔叔做確認。叔叔告訴我們要用成檔案寄給他,我們也跟叔叔要了電子信箱。   

之後,老師帶孩子討論做成一本書需要構成的物件還有什麼,孩子提到要用封面,那我們封面要畫什麼呢?

蓓婕:畫我們在做的事。

玲溱:可以畫我們在做手帳本。

尚騰:可以畫這本書的作者。

老師: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尚騰:就是我們森林家的人啊~   

因為是大家要一起做的,所以我們舉手投票表決,

最後我們決定將森林家的小朋友都畫上去,那接下來我們要做什麼?

孩子:取名字。因為上次黃老師那本手帳本有取名字。

老師:那你們想叫什麼名字? 唯瑄:叫小亮,因為這個名字很可愛。

尹霈:叫森林家,因為我們班是森林家。

昀陞:叫手帳本,因為可以記錄我們的生活。 一樣我們投票表決了,決定我們的印刷手帳本取名 為「森林家」。

之後討論了那我們要如何將圖片放進去手帳本裡面,庭瑋提到「可以拍照!」,

所以我們用了 庭瑋的方式將作品都拍下來,但孩子發現很模糊,怎麼辦呢?

老師提了一個方法告訴孩子「可以用影印機掃描 的方式」,

什麼是影印機?怎麼掃描?老師會一步步帶著孩子去操作。

這周我們開始進入印刷手帳本的下個階段 了,

過程中孩子們積極的提出想法,老師也給予建議,

孩子們都很期 待印刷的成果。孩子們會繼續討論並實作。

我想,當孩子的內在動力已經產生,有很多東西是不需要催促的。

這樣的忙碌與複雜的課程尾端對孩子和老師而言,是非常有意義的。

我們期待看見孩子認真學習的樣貌其實就像這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私立幼兒園僅有五天的休息時間,其中一天,我們做了「撕名條」的整理。 幼兒園的老師會在書本貼上統一格式的名條,標註班級姓名座號。更細心的老師則會在上面多黏一層透明膠帶,增加防水功能。(多虧這一層膠帶,後續只要將一個角落撕起,便能連根拔除。) 當然能使用去光水,不過為了消磨時間(順便讓孩子與課本告別
Thumbnail
夢見我在準備高中聯考。在學校,我看到國中導師謝老師。她說需要人手來幫她整理藏書。 我自告奮勇要幫老師,想說找其他人一起來幫忙。 我在校門口碰到小學同學 Shuqin,手上拿著一束花。我問她沒有沒空,我們一起去幫老師整理藏書,她說好。 我順便問她花從哪兒來,她說這些都是免費的花可以拿。我心想好啊
Thumbnail
在接近學期末的課程,老師帶孩子們閱讀了溫暖的繪本作品《我的完美願望》,請孩子們再次將眼光望向自己的內心,除了動手為自己做御守,也為自己許下屬於自己的完美願望。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班上,大家說要練習寫書法,來培養耐心。 可是我一點都不喜歡寫書法啊!我們老師是命理師簡少年,他規定一定要寫書法。 我雖然嘴上說不要,可是我又從書櫃下方,拿出我以前買的用清水重覆來練習書法的工具,上面還留著我之前不小心用墨汁練字過的痕跡,有點懷疑這陳年痕跡是否還可以洗得掉。 我問簡少
Thumbnail
種子老師培訓第二階段 這個週末是第二階段的種子老師培訓,課程已來到繪本帶領及實際製作教案的環節,種子老師們都迫不及待的做更進階的學習。   種子老師如甘雨滋養孩子成長 週六的課程由巫邕儀老師帶領,「不知道哪一片雲會下雨」是巫老師第一個分享的故事。她曾在高路公路上被灰灰的雲追著跑,雲過來時
Thumbnail
目前各個小學已陸續完成報到手續,看到家長們開始提問,要買什麼書包、便當盒、削鉛筆機、鉛筆盒和水壺等問題,忍不住想分享我們家的書包。 這個愛迪達書包是「豐」從幼兒園就開始揹的,幼兒園只有一週一次的回家作業,大抵就是一本繪本搭配作業本,書本量不多,於是,升上小一以後,這個灰撲撲、沒有亮麗圖案的書包
Thumbnail
【罵和教】 剛從公園回來,Tony老師在上樓前特別跟孩子們交代任務,包含要準備的用具、要繳交的筆記本,結果上樓後,有一堆孩子竟然又跑去問Tony老師剛剛交代的任務,這讓Tony老師決定在上課前跟孩子們對話這件事。   「剛剛你是主動把筆記本交過來的,很棒,但果你是看到其他人動作才想到,或是你根
Thumbnail
這篇想聊聊,我從整理小菜雞跨到主整的一個轉念。 和許多職業的故事一樣,成為整理師的路,就是先從上課當學生開始,上完課實習,實習完若是表現不錯,有些開課單位會和學員簽承攬契約,雖然普遍薪水偏低,但可以獲得許多練習的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私立幼兒園僅有五天的休息時間,其中一天,我們做了「撕名條」的整理。 幼兒園的老師會在書本貼上統一格式的名條,標註班級姓名座號。更細心的老師則會在上面多黏一層透明膠帶,增加防水功能。(多虧這一層膠帶,後續只要將一個角落撕起,便能連根拔除。) 當然能使用去光水,不過為了消磨時間(順便讓孩子與課本告別
Thumbnail
夢見我在準備高中聯考。在學校,我看到國中導師謝老師。她說需要人手來幫她整理藏書。 我自告奮勇要幫老師,想說找其他人一起來幫忙。 我在校門口碰到小學同學 Shuqin,手上拿著一束花。我問她沒有沒空,我們一起去幫老師整理藏書,她說好。 我順便問她花從哪兒來,她說這些都是免費的花可以拿。我心想好啊
Thumbnail
在接近學期末的課程,老師帶孩子們閱讀了溫暖的繪本作品《我的完美願望》,請孩子們再次將眼光望向自己的內心,除了動手為自己做御守,也為自己許下屬於自己的完美願望。
Thumbnail
夢見我在一個班上,大家說要練習寫書法,來培養耐心。 可是我一點都不喜歡寫書法啊!我們老師是命理師簡少年,他規定一定要寫書法。 我雖然嘴上說不要,可是我又從書櫃下方,拿出我以前買的用清水重覆來練習書法的工具,上面還留著我之前不小心用墨汁練字過的痕跡,有點懷疑這陳年痕跡是否還可以洗得掉。 我問簡少
Thumbnail
種子老師培訓第二階段 這個週末是第二階段的種子老師培訓,課程已來到繪本帶領及實際製作教案的環節,種子老師們都迫不及待的做更進階的學習。   種子老師如甘雨滋養孩子成長 週六的課程由巫邕儀老師帶領,「不知道哪一片雲會下雨」是巫老師第一個分享的故事。她曾在高路公路上被灰灰的雲追著跑,雲過來時
Thumbnail
目前各個小學已陸續完成報到手續,看到家長們開始提問,要買什麼書包、便當盒、削鉛筆機、鉛筆盒和水壺等問題,忍不住想分享我們家的書包。 這個愛迪達書包是「豐」從幼兒園就開始揹的,幼兒園只有一週一次的回家作業,大抵就是一本繪本搭配作業本,書本量不多,於是,升上小一以後,這個灰撲撲、沒有亮麗圖案的書包
Thumbnail
【罵和教】 剛從公園回來,Tony老師在上樓前特別跟孩子們交代任務,包含要準備的用具、要繳交的筆記本,結果上樓後,有一堆孩子竟然又跑去問Tony老師剛剛交代的任務,這讓Tony老師決定在上課前跟孩子們對話這件事。   「剛剛你是主動把筆記本交過來的,很棒,但果你是看到其他人動作才想到,或是你根
Thumbnail
這篇想聊聊,我從整理小菜雞跨到主整的一個轉念。 和許多職業的故事一樣,成為整理師的路,就是先從上課當學生開始,上完課實習,實習完若是表現不錯,有些開課單位會和學員簽承攬契約,雖然普遍薪水偏低,但可以獲得許多練習的機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寒假作業情況,包括閱讀紀錄表、閱讀學習單、自然學習單、名勝古蹟海報製作、數學作業、直笛練習、家事小幫手記錄表等。作者提出了對這份作業的觀點和想法,並討論了家長可能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文章指出寒假作業對學生和家長都帶來了壓力和困擾,需要更多的溝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