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權的起源:為何人們如此偏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無論是對中捷事故的罹難者,或是對三讀通過的同婚收養法案,網路上都能看到一大堆不堪入目的留言,而原因無他,僅僅是意識形態的不同,就能讓支持廢死、同婚的人,在他們眼中失去當人的資格。
我一直在想這樣的滑坡是如何造成的?即使相信死刑能伸張正義的人,應該也知道廢死的人並非不在乎正義,而是相信廢死比死刑更接近正義;即使是最反同的人,應該也能理解同性戀跟他們一樣在乎情感的連結,也希望能給下一代更好的選擇。那為什麼這些人在網路上卻能跳過所有討論,直接咒罵意見不同的人,甚至為他人的厄運歡呼?
網友們的偏激言論
最近讀到漢納鄂蘭的極權理論,她認為這跟人性的寂寞(或稱孤棄、被拋棄感)有關。
首先區分孤獨跟寂寞的不同。寂寞是一種無法建立夥伴關係的心理狀態,而孤獨只是一種暫時的物理狀態。孤獨要求獨處,而寂寞卻是身在人群中更容易凸顯出來。一個孤獨的人並不一定寂寞,因為人都有「與自身交談」的能力,也就是人可以把自己一分為二,自己成為自己的思想夥伴,並且透過腦中的對話過程,逐漸形塑出自我認同。
但這樣的一分為二的自我是飄渺無根、沒有任何把握的。鄂蘭認為,一個孤獨的人要免於陷入寂寞,他與腦中思想夥伴共同形塑的自我認同,就必須仰賴外在世界真實的夥伴關係來確認。即使獨處時,真實夥伴也能藉由腦中的思想夥伴來重現,孤獨之人因此得以與世界維持聯繫。她稱這層真實的夥伴關係是孤獨者的「救命恩典」,將他們從模糊多變的思想對話中拯救出來,使他們可以重新變得完整,恢復他們人格的同一性,得以用堅信的、穩定的方式說話。
如果缺乏這層夥伴關係,人就可能陷入寂寞,而在一群不理解自己的人之中,這種情緒會更加高漲。由於缺乏外在真實夥伴的肯認,人也會逐漸喪失對自我作為思想夥伴的信任,逐漸拋棄自我的結果,就是沒辦法把外在經驗透過思考轉化為對自我的意義,於是與他人、世界就更不可能產生聯繫。
由此可知,一個人如果能夠忍受孤獨、忍受自我的陪伴,通常也表示他已為成為他人的夥伴做好準備;相反的,一個總是無法忍受他人的人,常常也表示他無法忍受自我。當一個人不僅失去與外界的聯繫,就連自我作為一個思想夥伴都無法信賴、無法忍受時,他才真正成為寂寞之人。
在鄂蘭的語境中,這種寂寞還包含著被拋棄的意思。一個寂寞之人,不僅被世界拋棄,也被拋棄了自己,他不懂如何去愛,也不懂如何被愛。
極權主義的起源,商周出版
回到那些我無法理解的、極盡歧視、惡毒、為他人罹難而歡呼的留言,其實有點像在二戰剛結束時,人們無法相信集中營殘忍事蹟存在一樣,因為那完全脫離了我們生活的經驗,而是出自於一群寂寞、沒有夥伴、與真實世界失去聯繫的人們之手。
鄂蘭說,人類心靈裡唯一不需要自我,也不需要他人與世界,獨立於經驗與思考的,就是人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寂寞之人與世界失去聯繫,於是他們只要有一個前提,剩下的都是數學般的冰冷理性運算,而這個前提又通常出自於意識形態。引用鄂蘭的說法,只要你相信生存權利與種族有關,那若不計算出要殺光「不適種族」的結論,那麼你不是蠢人就是懦夫。對我們來說,那些惡意是完全脫離真實世界運作法則的,但對寂寞之人來說,那甚至不是一種惡意,只要他相信死刑即正義、相信同性戀是一種變態,那麼他們極端的作為才是唯一合乎邏輯的判斷。
製造這些寂寞者的方法,一是抹殺所有私人空間、建立人人互相監視體系的極權政府,二是彼此默不關心、只想扮演小螺絲而無視大局的工業社會,後者在數位時代的影響又更加顯著。台灣從90年代走出白色恐怖極權,到2010年左右開始人手一機,期間只有短短20年可以「好好相處」。我常常在想,是不是這段時間太短,讓我們無法與身邊的人深入溝通,而數位時代又還不夠久,不足以建立起新社會的相處默契,以致於經歷國民黨極權統治的上一代寂寞者,與成長在無規範數位社會的新一代寂寞者合流,才導致我們的輿論環境會如此惡劣?
老實說,每個陣營都可以看到類似的現象,無論死刑、性別、通膨、環保、動保、居住正義、路權、能源政策等等,我們都可以看到網路上某些人從這些前提出發,然後無止盡地往極端推論,直到任何不順從他的人都該死。他們似乎不知道自己寫下的字句,即使是意識形態相同的人也會不禁皺起眉頭,他們不知道這些話在真實世界可不可以說?這些事在真實世界可不可以做?更不知道這些提案、這些嚴刑峻法,其實完全背離了真實世界人們的相處習慣,一步到位只會衍生更多問題。
他們唯一在乎的,只有在某個自我相信的前提下,「純粹邏輯上應該怎麼做」。
人選之人中,從社運走入政黨政治的蔡易安
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尤其是馬英九的第二任期,我們參與的運動都是真正走上街頭,與人們接觸的運動,但在民進黨執政時期,街頭的人明顯少了,社會沒能凝聚起任何大型運動,我認為這跟懷抱理想的人脫離真實世界、甚至鄙視真實世界脫不了關係。
看《人選之人》時,我最喜歡從社運走入政黨政治的蔡易安,他可能跟那些「看起來」更有理想的朋友鬧翻了,但他擁抱的是真實的群眾、真實的改變。生活上堅持理想最難,妥協是最簡單的,但政治上卻剛好相反,只要你不在乎任何實質的改變,那堅持理想永不妥協才是最簡單的,因為那等於什麼都不用做,只要怪罪他人沒有遠見就好了。真正辛苦的,永遠是那些試圖在反對聲浪中尋找突破點,透過彼此溝通取得哪怕一點點進展的政治工作者。對我來說,有在朝理想前進、哪怕只是一丁點,那才是真正的理想主義,而那些總是躲在冰冷邏輯裡下指導棋、教育所有人該怎麼做的,只不過是嘴巴上的理想主義,實際上的極權主義。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的其他內容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出生在泛藍家庭中,陳時中是我第一個在家族聚會中聽到長輩們稱讚的綠營政治人物。都已年過65的長輩們,一邊討論著那位搬著行軍椅住在辦公室的鋼鐵部長,另一邊不斷點頭說「是陳時中救了我們老命」。就連平常總是充滿衝突的立法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都主動獻花給陳時中感謝他的貢獻,成為台灣政壇中難得的溫馨場景。
「在烏克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強烈的團結,但在台灣,我覺得我們的團結,有時候更像是一場對國際社會的表演。」這是今年七月份,《華盛頓郵報》訪問一名遠赴烏克蘭前線的台籍志願軍時,他對同樣面臨戰爭威脅的烏克蘭與故鄉台灣之間的不同看法。
最近引發討論熱潮的《台北女子圖鑑》,主要是描述出生台南永康的女主角來到台北後的職場跟感情生活,自首播後即受到台南人猛烈地批評,認為劇中充滿了對台南人錯誤的刻板印象。相反的,面對劇中台北人展現的虛榮、現實、交友複雜、自我中心等等負面特質,台北人大多是一笑置之。我們不但習慣被這樣描述,也接受這樣的側寫
高虹安的問題不僅歧視中華大學、歧視夜間部,她其實也歧視自己的學歷,這才是整套菁英制度最令人無奈的地方。當菁英們不斷攻擊他人有種族跟性別歧視時,其實菁英才是偏見最深的群體,而且連自己也深受其害。
今年地方大選重中之重理應是台北市。這裡是國民黨的票倉、民眾黨唯一的執政縣市,而已經超過20年沒贏過台北的民進黨更想把握三腳督的機會。可惜截至目前為止,這場選戰並沒有聚焦在政策規劃及城市願景,反而集中在討論陳時中的廣告手法及滷肉飯照片、黃珊珊的祖籍湖南是內湖南港,甚至是蔣萬安掃街時面對阿嬤跌倒的反應。
近來「日本的蛋價比台灣便宜」的話題延燒,無獨有偶,日前聯合報系「台灣2022代表字大選」公布票選結果,也是由「漲」字獲得最多票數支持,通貨膨脹已經成為民眾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從媒體反應來看,蔡英文政府執政下的台灣人,似乎正過著水深火熱、凍餓交迫、急須被拯救的生活。
出生在泛藍家庭中,陳時中是我第一個在家族聚會中聽到長輩們稱讚的綠營政治人物。都已年過65的長輩們,一邊討論著那位搬著行軍椅住在辦公室的鋼鐵部長,另一邊不斷點頭說「是陳時中救了我們老命」。就連平常總是充滿衝突的立法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都主動獻花給陳時中感謝他的貢獻,成為台灣政壇中難得的溫馨場景。
「在烏克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強烈的團結,但在台灣,我覺得我們的團結,有時候更像是一場對國際社會的表演。」這是今年七月份,《華盛頓郵報》訪問一名遠赴烏克蘭前線的台籍志願軍時,他對同樣面臨戰爭威脅的烏克蘭與故鄉台灣之間的不同看法。
最近引發討論熱潮的《台北女子圖鑑》,主要是描述出生台南永康的女主角來到台北後的職場跟感情生活,自首播後即受到台南人猛烈地批評,認為劇中充滿了對台南人錯誤的刻板印象。相反的,面對劇中台北人展現的虛榮、現實、交友複雜、自我中心等等負面特質,台北人大多是一笑置之。我們不但習慣被這樣描述,也接受這樣的側寫
高虹安的問題不僅歧視中華大學、歧視夜間部,她其實也歧視自己的學歷,這才是整套菁英制度最令人無奈的地方。當菁英們不斷攻擊他人有種族跟性別歧視時,其實菁英才是偏見最深的群體,而且連自己也深受其害。
今年地方大選重中之重理應是台北市。這裡是國民黨的票倉、民眾黨唯一的執政縣市,而已經超過20年沒贏過台北的民進黨更想把握三腳督的機會。可惜截至目前為止,這場選戰並沒有聚焦在政策規劃及城市願景,反而集中在討論陳時中的廣告手法及滷肉飯照片、黃珊珊的祖籍湖南是內湖南港,甚至是蔣萬安掃街時面對阿嬤跌倒的反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有些人的性格能接受約束、管控。但長大了羽翼豐厚之後,就會懂得飛出那個以愛為名的牢寵,獲得重生的機會。 有的人卻寧願處於長期壓制的環境裡,以為所謂的為你好才是真實的愛,被切斷了翅膀,連展翅高飛的本能都失去了。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活在沒有靈魂的軀殼裡。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婚禮上以「你完整了我的生命」作為愛語?種種貶抑,讓人不禁想高呼:「單身就真的那麼糟嗎?」 單身被貼上負面標籤,或許因為它總跟「寂寞」有所牽扯。然而綜觀歷史,儘管寂寞確實會引發痛苦,但過去當人們感到寂寞時,他們決定進入人群,而不是設法與他人建立婚戀關係。寂寞和愛情的連結,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或許朋友主張的反出生主義是正確的 我感到很痛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情感,覺得家裡從不屬於自己 或自己從不屬於家裡 明明坐在客廳的中心,卻感覺自己漂泊無依 情感的種子無處安放,在每一個我停留過的地方徘徊
Thumbnail
今天又跟朋友意見不合,每次都是類似的議題不斷爭執,已經吵到不想再吵。 最後以冷靜的口吻達成唯一的共識,就是「彼此沒有共識」這件事。 內心覺得好孤單。 人本來就是獨自出生,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 本來就是孤單的。 但,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留言】、【分享】、【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渴望自由的靈魂。有些人的性格能接受約束、管控。但長大了羽翼豐厚之後,就會懂得飛出那個以愛為名的牢寵,獲得重生的機會。 有的人卻寧願處於長期壓制的環境裡,以為所謂的為你好才是真實的愛,被切斷了翅膀,連展翅高飛的本能都失去了。 一個人最可怕的不是無知,而是活在沒有靈魂的軀殼裡。明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對依賴的恐懼,以及現代社會中對獨立的追求。文中提到這種對獨立的追求其實源於人們對依賴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對脆弱的害怕以及過去依賴失敗的創傷。文章主張重新學習依賴的重要性,並引用精神分析理論中退行、依賴、成長的概念。
Thumbnail
婚禮上以「你完整了我的生命」作為愛語?種種貶抑,讓人不禁想高呼:「單身就真的那麼糟嗎?」 單身被貼上負面標籤,或許因為它總跟「寂寞」有所牽扯。然而綜觀歷史,儘管寂寞確實會引發痛苦,但過去當人們感到寂寞時,他們決定進入人群,而不是設法與他人建立婚戀關係。寂寞和愛情的連結,其實是相當近代的產物。
Thumbnail
獨處時,面對自己的心,會不會感到孤寂呢?
Thumbnail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思想、觀念還有信念都是一種能量跟頻率,交流時顯現的思想更是如此。 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獨處的人,也會有感到孤單的時候,但令人疑惑的是,來到人群中,有時卻感到孤單和消耗,我們會用「合不來」、「不對盤」、「頻率不對」來形容。 其實,當我們獨處時,因為少了周圍影響,比較容易調到自己覺得舒
Thumbnail
你分得清什麼是「合群」什麼是「不合群」嗎? 在尋求「合群」的同時,你是否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說過:「所有問題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一個人一點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總在假裝自己很享受孤獨、很享受一個人,這個世界時常需要很多假裝,而人也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其實有時候不那麼喜歡自己一個人。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Thumbnail
或許朋友主張的反出生主義是正確的 我感到很痛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情感,覺得家裡從不屬於自己 或自己從不屬於家裡 明明坐在客廳的中心,卻感覺自己漂泊無依 情感的種子無處安放,在每一個我停留過的地方徘徊
Thumbnail
今天又跟朋友意見不合,每次都是類似的議題不斷爭執,已經吵到不想再吵。 最後以冷靜的口吻達成唯一的共識,就是「彼此沒有共識」這件事。 內心覺得好孤單。 人本來就是獨自出生,也終將獨自面對死亡。 本來就是孤單的。 但,仍覺得難以接受。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留言】、【分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