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有以下的經驗?當你的另一半、好朋友或者是家人跟你分享最近在焦慮的事,可能是擔心染上 Covid 會很嚴重、或是要準備公司最大客戶的 presentation 非常緊張、又或是害怕中國打過來等,聽完之後,我們努力的回應對方,但似乎效果有限...
在接受到別人的焦慮時,第一直覺可能會想幫對方找答案,理性分析當下的狀況後,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也有人會試圖講正向、鼓勵人的話,希望可以達到安慰或激勵的效果。有人跟我一樣,發現無論用上述的哪一種方式,似乎都無法幫助到對方,他(她)還是依然困在情緒當中,到最後你甚至發現他有點不想在講下去,漸漸的終止了這個話題。
等等,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很認真聽對方遇到的問題(真的,沒有邊滑手機或看電視!),而且耐心的聽完(就算講的很落落長...),最後絞盡腦汁的幫忙想方法、鼓勵或安慰他,怎麼最後的下場是這樣?
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例子:
【當事人】:這次的升等還是沒有我,已經卡了好幾年,新進來一年的 A 某今年卻升等了,主管說我能力還有一段差距,要我繼續加油。我覺得同事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我壓力好大好難過。
【好朋友】:不會啦!是你的主管沒有眼光,你明明就很擅長溝通,是他不會用人沒有把你放到對的位置上。而且你不用在意別人怎麼看你,無論同事怎麼想,你就是你,我們的價值不是別人所定義的!
【當事人】:我是不是真的很廢、很沒有用?我明明也很努力的在做事,但總是無法滿足主管的期待。
【好朋友】:你可以想想主管要的到底要什麼,試著換位思考,解決主管真正在意的事,結果可能事半功倍。要不然,乾脆換一個工作,找一個可以欣賞你能力的公司,不要委屈自己了,還有更多更好的機會的!
好朋友回應似乎很鼓勵人,也理性的分析了當下的狀況跟可能的解決方案,但為什麼當事人好像接收不到?答案就是,對方還在焦慮、難過的情緒中,當下感性勝過了理性,此時最需要的只是有人把他接住,當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能夠被理解時,你就成功的進入了他的小圈圈裡,什麼答案都不用給,對方的難過或者情緒就有可能緩和了不少,接下來再處理問題,就簡單多了。
先接住對方的情緒,再處理問題。當對方感受到你的同理,你其實已經幫他很大的忙了,接下來再處理問題,就簡單得多了。
其實,這就是同理心的力量。認真思考一下,如果當事人換成是自己,當你在跟人講這些難過、焦慮的事情的時候,你真的不知道怎麼改善、解決?或者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你會不知道自己的價值不應該由別人定義?還是其實你只是想要有一個懂你的人,陪伴你走過當下的情緒。處在情緒中的人,往往也知道該怎麼做、怎麼想,他不需要你的答只需要你的同在。
處在情緒中的人,往往也知道該怎麼做、怎麼想,他不需要你的答案只需要你的同在。
最後想補充的是,有時候直接提供對方答案、安慰或鼓勵其實也可能很有用,特別是對象如果是個偏理性的人,就不一定需要先接住對方的情緒(因為它可能心情還行,困擾偏多),還是要看對象來調整,才能最有效的幫助到你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