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教育】如果有人向你求助,可是他沒有講得很清楚,他的情緒就開始來了怎麼辦?

更新於 2024/09/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事前理解人性

一般人在大量情緒下,無法處理、當機

他無法事前講得清楚,下意識會自動找人求助(訴說)

可以想成他的情緒像水一樣太多了、溢出了,心靈盆子不夠裝,快把他淹沒

所以他轉向你並分一些給你承接,來不及告知你發生甚麼,突然就抱怨或哭起來了

自我覺察高的人才能事前意識,做好分裝再找人求助,但真的不多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例如原來你是悲傷、憤怒或恐懼…這也是兩人共同分擔自然會快些流通的意思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分辨

找你訴苦的人,可能是一般朋友、同事,他們不會講很深,但是常常講

另一類是你的好友,他們不敢常常打擾你,但是一講都深似海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你愈在乎的人其情緒傳導愈高,他激動100你大概80跑不掉,而沒交情的人他激動100你大概只有15

先分辨,有心理準備,就像醫生幫病人開刀與幫家人開刀的差別,再用你事前想好的心理界線應對

(PS:若你無法分辨關係親疏,或無法阻隔情緒,那表示有高敏感、害怕拒絕、創傷、自我概念弱等議題...,需樣進一步討論)

面對一般人、普通朋友的心理界線

因為傳導性沒那麼強,只要提醒自己是[某種角色],心理便可以保持客觀距離

所以請設好[時間界線][心理界線][行動界線],讓你在傾聽時有所本

[時間界線]:設好一次可以聽多久、何時才方便被找

[行動界線]:實際上只能幫他做到甚麼地步

[心理界線]:同理非同情,他的人生還是要他自己負責

如果對方不能遵守界線,那對不起,他的事就不干我事

面對至交、伴侶、家人的心理界線

關係越親越深,傳導性強,通常無法冷靜,你不可能只是傾聽,他衝動你激動,慷慨激昂。面對至交、伴侶、家人,很難置身事外,因為你們綁在一起。起初可能會壓抑、忍讓,然次數一久,「久病床前無關係」,變成他衝動你不耐煩,他怎麼都沒進步,你也陷入無助。

建議:一旦你開始感覺不對時就要覺察與整理

(1)覺察自己不舒服在哪。

例如常常被干擾,例如有些事你希望對方先整理好不要馬上倒給你

這個覺察不是「二選一」的關係斷絕或存續,而是「哪個部分」你覺得不舒服、不被尊重、過勞了等等。

(2)說明理由:誠實但婉轉說出不舒服處,因為在乎所以一同陷入

告訴對方你的不舒服,無法立即回應,因為你正在忙、休息,你可以幫忙,但一直這樣會覺得困擾。你是在乎對方的,但因為在乎所以也替他著急、慌張,若一直感受到他把能量丟給你(很多充滿情緒的字句零碎地丟過來,因沒有陳述對象,第三者讀起來會以為是給他的而引發更多情緒),兩個會一起陷入,又不能做什麼而感到無助。你也有自己的情緒與生活,可以討論共識怎麼辦。

(3)引導對方可怎麼做

告訴對方甚麼時間你才能接聽,或請對方先寫下來(如寫信,有格式,第三者讀起來比較不會被激出情緒),晚上再一起傾聽與討論。你都會在,但並不是隨心所欲把情緒丟過來,如果很對方感覺身不由己快要生病,那就一起去看醫生或諮商,你能做的是哪些部分,而其他部分要找專業。

最後正向肯定,謝謝他願意說,一起來發展更好的陪伴關係。

PS:關係親疏遠近的差異,在於「自我揭露的程度」

avatar-img
313會員
212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兩個要點: 1.練習陳述自己的狀態,但不說太多細節或隱私 這是避免給對方太多負荷 2.請求協助、寬待,但不破壞對方原來的標準、規則 這是避免情緒勒索
「人的情緒」是內在需求的訊號,具本能、很原始,其趨力等同大象 「人的身體」則是大象的形體,將需求具體執行 「人的理性」是決策何謂最佳方案,等同騎象人駕馭方向到達目的 情緒賦予理性動機,理性要能辨識情緒,共同操作身體完成,三者互為一體,互相影響,即為中心點「自我概念」--我是誰!
憂鬱,也稱抑鬱。 主要是絕望、無助感,做什麼也沒用(不可抗),放棄掙扎與被動等待。 其感受來源有二: (1)超過你能力的重大壓力,個人力量顯得微不足道,於是放棄掙扎。 (2)持續小型壓力累積,不斷被干擾卻揮之不去
『沒有直接的肯定與讚賞,但間接會給食物和金錢』這些便是文化裡「間接的、延遲的、行為的、不說的,寄附的愛」:先照顧他人,並「寄託他人回饋他付出的感情」。
談一下想像力 想像力是穿越現實,在心靈上運作的能力 你可以假想心靈上有一塊白板,想像力能在上面作畫,並讓它栩栩如生,成為陪伴自己的力量
孩子有情緒,大人如何保持冷靜? 首先,不可能冷靜。要先認知這一點。 因為情緒會傳染,他無理暴怒,你當然也會不爽。 大人要學的是「縮短情緒被激化的時間」。 就是你也氣了,但是你很快知道什麼事發生了,然後緩解,做比較適合的處理。
有兩個要點: 1.練習陳述自己的狀態,但不說太多細節或隱私 這是避免給對方太多負荷 2.請求協助、寬待,但不破壞對方原來的標準、規則 這是避免情緒勒索
「人的情緒」是內在需求的訊號,具本能、很原始,其趨力等同大象 「人的身體」則是大象的形體,將需求具體執行 「人的理性」是決策何謂最佳方案,等同騎象人駕馭方向到達目的 情緒賦予理性動機,理性要能辨識情緒,共同操作身體完成,三者互為一體,互相影響,即為中心點「自我概念」--我是誰!
憂鬱,也稱抑鬱。 主要是絕望、無助感,做什麼也沒用(不可抗),放棄掙扎與被動等待。 其感受來源有二: (1)超過你能力的重大壓力,個人力量顯得微不足道,於是放棄掙扎。 (2)持續小型壓力累積,不斷被干擾卻揮之不去
『沒有直接的肯定與讚賞,但間接會給食物和金錢』這些便是文化裡「間接的、延遲的、行為的、不說的,寄附的愛」:先照顧他人,並「寄託他人回饋他付出的感情」。
談一下想像力 想像力是穿越現實,在心靈上運作的能力 你可以假想心靈上有一塊白板,想像力能在上面作畫,並讓它栩栩如生,成為陪伴自己的力量
孩子有情緒,大人如何保持冷靜? 首先,不可能冷靜。要先認知這一點。 因為情緒會傳染,他無理暴怒,你當然也會不爽。 大人要學的是「縮短情緒被激化的時間」。 就是你也氣了,但是你很快知道什麼事發生了,然後緩解,做比較適合的處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被冷落」,簡單說,是不被看見與不理睬 甄環被打入冷宮時,被冷落就是不會被召見的意思(加上冷宮的建物底下不附設「煤炭管道」,房子裡真的蠻冷的) 「被冷落」還有更進一步的細節 是從比較來的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跳跳糖在非常憤怒時會打我的狀況經過一個月後,愈來愈少發生。 能夠用約莫一個月的時間,就改變這個狀況,老實說我自己蠻驚艷的! 本來不想把這個時間寫下來,因為擔心變成其他家庭的「標準」,認為孩子的某些狀況會在**時限內改變。 現在決定寫出來,是為了給其他家庭鼓勵,主要鼓勵的基礎在於: 只是很簡單:
一早聽到老公對著兒子說:「不可以自己泡牛奶!」說了兩次以後,馬上就聽到兒子奔跑的腳步聲和呼喚聲:『媽媽~~』 賴在床上,很奸詐的趕緊把被子矇住頭,但是小人已經在我身後,並且用手拉開我的被子。 老公也走進房間說:「媽媽在睡覺,不能吵媽媽~」但小人繼續用哭腔說:「媽媽~~~」 我問:「為什麼?」
這陣子跳跳糖生氣起來會打人也會咬人,而且生氣的點通常都是極速的一言不合,例如我說: 你先把地上的書收好再玩球 吃完飯擦一下桌子 這個東西不能這樣敲 以上三句不需要一起使用,燃點很低的時候,隨便其中一句,跳跳糖就爆走了。 爆走的時候,跳跳糖最近的標配就是: 衝向我要打我 靠近我要咬我 大概就這三招。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出自韓國作家金惠男醫生和朴鐘錫醫生的著作《以為長大就會好了》的副標題,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然。
Thumbnail
在傳統的教育中,不斷要求我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以達致更高的道德層面,成為一個圓滿的人。但是當我們越是放下這照顧自己的資格、責任和能力,越是把自己的優點、需要和想法拋諸腦後,這樣反而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自我否定的懸崖。最終受不住巨壓,僥倖時有人來扶,但這難以強求……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被冷落」,簡單說,是不被看見與不理睬 甄環被打入冷宮時,被冷落就是不會被召見的意思(加上冷宮的建物底下不附設「煤炭管道」,房子裡真的蠻冷的) 「被冷落」還有更進一步的細節 是從比較來的
Thumbnail
#罪惡感:告訴你你傷害了他人什麼 #羞愧感:告訴你該做到的沒有做、沒盡責任,害到別人 #挫敗感:告訴你又沒做好,一直出錯,很笨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你幫他承接情緒,自然也會反映情緒,有點像是幫忙過濾的感覺 情緒有傳染性,他這樣做也會引起你的能量反應(同理、共鳴、共感),你也會感到辛苦甚至痛苦,才會急著想幫他解決問題 傾聽前,先分辨一下[對方是你的誰?] 關係是有親疏遠近的,對不同的人反應自然有別
跳跳糖在非常憤怒時會打我的狀況經過一個月後,愈來愈少發生。 能夠用約莫一個月的時間,就改變這個狀況,老實說我自己蠻驚艷的! 本來不想把這個時間寫下來,因為擔心變成其他家庭的「標準」,認為孩子的某些狀況會在**時限內改變。 現在決定寫出來,是為了給其他家庭鼓勵,主要鼓勵的基礎在於: 只是很簡單:
一早聽到老公對著兒子說:「不可以自己泡牛奶!」說了兩次以後,馬上就聽到兒子奔跑的腳步聲和呼喚聲:『媽媽~~』 賴在床上,很奸詐的趕緊把被子矇住頭,但是小人已經在我身後,並且用手拉開我的被子。 老公也走進房間說:「媽媽在睡覺,不能吵媽媽~」但小人繼續用哭腔說:「媽媽~~~」 我問:「為什麼?」
這陣子跳跳糖生氣起來會打人也會咬人,而且生氣的點通常都是極速的一言不合,例如我說: 你先把地上的書收好再玩球 吃完飯擦一下桌子 這個東西不能這樣敲 以上三句不需要一起使用,燃點很低的時候,隨便其中一句,跳跳糖就爆走了。 爆走的時候,跳跳糖最近的標配就是: 衝向我要打我 靠近我要咬我 大概就這三招。
Thumbnail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這句話出自韓國作家金惠男醫生和朴鐘錫醫生的著作《以為長大就會好了》的副標題,讓不少人心有戚戚然。
Thumbnail
在傳統的教育中,不斷要求我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以達致更高的道德層面,成為一個圓滿的人。但是當我們越是放下這照顧自己的資格、責任和能力,越是把自己的優點、需要和想法拋諸腦後,這樣反而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自我否定的懸崖。最終受不住巨壓,僥倖時有人來扶,但這難以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