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施小孩的獎勵制度 寶寶集點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真正實施獎勵制度,是在雜摳3~4歲左右。

那時剛好是小寶出生,為了讓雜摳不要總是欺負他。

加上當哥哥長大了,該給他一些任務。而開始實際獎勵制度。

什麼集點項目給予獎勵呢?

原則一,自己要做的工作,不要給獎勵。如寫作業、每天去幼兒園

以「小孩有做更好,不做也沒關係的」為主,才設立獎勵內容。

原則二,內容越簡單越好,因為年紀小,太多的集點項目,小孩也記不住。

而且,小孩會專挑好做的事來做,這樣期待要學習的事,就永遠不會去做。

原則三,每個小孩的工作依能力應該有所不同

雜摳7歲跟小寶4歲,一樣的收拾玩具,標準跟給予的集點點數就要不同

3-5歲 寶寶工作內容參考,一項給予獎勵為1-2點

設定一次(半年、一年)為3項的學習目標

●幫媽媽做家事 裝水、澆水

●拿幼兒園餐袋跟聯絡簿給媽媽

●陪小寶玩、陪小寶念書

●收拾一種玩具

●自己吃飯(不要阿嬤餵)

●練習坐馬桶

●成功在馬桶便便

6-8歲 工作內容參考

●幫媽媽做家事 摺衣服、擦地板、倒垃圾或爸媽指派任務等等

●念書給小寶聽

●收拾玩具、整理客廳

●自己睡覺(不用媽媽陪)

●完成線上閱讀認證一本書

●上體操課、或運動30分鐘

原則四,獎勵兌換不拖欠。

大家上班都希望可以馬上拿到薪水,所以當小孩集滿點數,答應的獎勵就必須要可以盡快兌換給他。想想當薪水被拖次,這樣的工作沒有人會願意再去做。

獎勵內容:可以是實體、也可以是虛擬的一種陪伴。必須可即時兌換,或是當週兌換,因此,有些獎勵品會先買回來放在家裡,可以激發小孩集點的動力。

千萬不要直接給錢,市面所有的活動,給禮券和現金回饋都是最差的行銷手法。錢的價值就是固定的,藉由給禮品,不會因為金額來做為衡量獎品的價值,才是獎勵的重點。

滿滿的禮品箱,小孩很愛來看

滿滿的禮品箱,小孩很愛來看

也不建議用「你認為不好的東西」來做獎勵。像是糖果、玩手機之類的。

如果小孩一次集滿100點,但要一次兌換,又不可能給他玩一整天的手機,一次吃20顆糖果。那麼,這樣的獎勵就不該存在。

無法即時兌換的項目,小孩會認為遭到欺騙,未來也不會想遵守。

以正向的東西來做獎勵,才能有好的循環。但不會是小孩生活的必需品,如鉛筆、跑步鞋、手錶等等

獎項的內容可以經由觀察小孩愛看的節目、常常談論的內容中,找出他想要的東西做獎勵,而不是隨便買一些玩具,但小孩並不喜歡,這樣就無法吸引集點。

例如:爸爸媽媽陪玩大富翁(30分鐘)、坐公車(短程)/火車(長程)旅行到車站、卡通造型氣球乙顆、繪本(200元)、寶可夢圖鑑、特別的點心豆花、雞蛋糕、超人力霸王軟膠、浴缸泡澡玩水(60分鐘)、火車組、軌道組。

多久可換到獎勵:設定的獎勵最好以1個月內可集到的為佳。若小孩較沒耐心集點,也可以選擇較便宜的獎勵,如貼紙、繪畫本、小玩具等等。讓小孩可以即時兌換到獎勵,而願意去執行。

為何要做獎勵制度?

藉由獎勵制度來建立小孩良好的生活習慣,或願意去學習新事物。當學習的內容已經是小孩習慣的事或已建立的生活習慣時,就建議做更換。

寶寶集點卡用word簡單製成的表格,用印章或點點貼紙來集點。

僅供參考

僅供參考

僅供參考

僅供參考

目前到7歲,獎勵制度實施效果挺不錯,當小孩想要某種東西,就會詢問爸媽是否有賺點數的機會,是一種很正向、但絕不會是平白給予,在得到獎品的同時,也會更懂得珍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水星人的哩哩扣扣~朵朵的沙龍
10會員
28內容數
2025/02/21
進入三年級換新導師,教學風格及要求事項都需要重新適應。 因沒上安親班,對於媽媽我也是全新挑戰,為了讓小孩能專心練球之餘, 又能保持學業基本水準,在升小三暑假就預購好了輔助書單。 總計花費2165元 l   國語-自修小3上 $417 期中考L1-L6 l   自然-自修小3上 $332 期
Thumbnail
2025/02/21
進入三年級換新導師,教學風格及要求事項都需要重新適應。 因沒上安親班,對於媽媽我也是全新挑戰,為了讓小孩能專心練球之餘, 又能保持學業基本水準,在升小三暑假就預購好了輔助書單。 總計花費2165元 l   國語-自修小3上 $417 期中考L1-L6 l   自然-自修小3上 $332 期
Thumbnail
2025/02/09
在三年級上學期結束,我們有重大的決定。 為了讓雜摳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但也不確定是否會更好 前前後後內心反覆掙扎了半年,經過雜摳下定決心,我們決定轉學了! 確認好新學校的學區,開始到處詢問可遷入戶籍的親朋好友及相關人脈。 終於在2025年年初,讓雜摳遷入到新學校的戶籍了。 但這之前,一定要先
Thumbnail
2025/02/09
在三年級上學期結束,我們有重大的決定。 為了讓雜摳有更好的學習環境,但也不確定是否會更好 前前後後內心反覆掙扎了半年,經過雜摳下定決心,我們決定轉學了! 確認好新學校的學區,開始到處詢問可遷入戶籍的親朋好友及相關人脈。 終於在2025年年初,讓雜摳遷入到新學校的戶籍了。 但這之前,一定要先
Thumbnail
2024/10/14
升小三暑假,因要加入羽球校隊,7月開始停止安親班。 因不想英文就此被中斷,詢問了兩間離家近的英文補習班何○仁,半年註冊費2萬,課本3000,有分先修班48堂及進階班51堂,時間在19:10~21:10,需要先測試程度,有線上作業。讀到小學6年級,約全民英檢初級程度。另一家佳○,一週兩週,一期三個月
Thumbnail
2024/10/14
升小三暑假,因要加入羽球校隊,7月開始停止安親班。 因不想英文就此被中斷,詢問了兩間離家近的英文補習班何○仁,半年註冊費2萬,課本3000,有分先修班48堂及進階班51堂,時間在19:10~21:10,需要先測試程度,有線上作業。讀到小學6年級,約全民英檢初級程度。另一家佳○,一週兩週,一期三個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少家長反應:「每次去商店,孩子就會吵著要買東西,就算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或文具了,他還是吵著要買!每次帶他去商店,都讓我好困擾」。看似令父母困擾的行為,可能也反應孩子只習得用吵、哭鬧的方式來獲取想要的東西,或是缺乏「延宕滿足」的練習。
Thumbnail
不少家長反應:「每次去商店,孩子就會吵著要買東西,就算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或文具了,他還是吵著要買!每次帶他去商店,都讓我好困擾」。看似令父母困擾的行為,可能也反應孩子只習得用吵、哭鬧的方式來獲取想要的東西,或是缺乏「延宕滿足」的練習。
Thumbnail
真正實施獎勵制度,是在雜摳3~4歲左右。 那時剛好是小寶出生,為了讓雜摳不要總是欺負他。 加上當哥哥長大了,該給他一些任務。而開始實際獎勵制度。 什麼集點項目給予獎勵呢? 原則一,自己要做的工作,不要給獎勵。如寫作業、每天去幼兒園 以「小孩有做更好,不做也沒關係的」為主,才設立獎勵內容。 原則二,內
Thumbnail
真正實施獎勵制度,是在雜摳3~4歲左右。 那時剛好是小寶出生,為了讓雜摳不要總是欺負他。 加上當哥哥長大了,該給他一些任務。而開始實際獎勵制度。 什麼集點項目給予獎勵呢? 原則一,自己要做的工作,不要給獎勵。如寫作業、每天去幼兒園 以「小孩有做更好,不做也沒關係的」為主,才設立獎勵內容。 原則二,內
Thumbnail
今天在家扶國強非營利幼兒園帶親子教養工作坊,有家長提問:「老師妳都說要鼓勵孩子,但是孩子做的事情就不對,要怎麼鼓勵?」 這位媽媽說,前幾天她帶孩子外出時,孩子直接取走友人C桌上的物品。雖然C不介意,但是媽媽總覺得,不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媽媽:「所以我告訴孩子:『這是C的東西,你如果要拿,要先問
Thumbnail
今天在家扶國強非營利幼兒園帶親子教養工作坊,有家長提問:「老師妳都說要鼓勵孩子,但是孩子做的事情就不對,要怎麼鼓勵?」 這位媽媽說,前幾天她帶孩子外出時,孩子直接取走友人C桌上的物品。雖然C不介意,但是媽媽總覺得,不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 媽媽:「所以我告訴孩子:『這是C的東西,你如果要拿,要先問
Thumbnail
今天在車上聽《下一本讀什麼》是關於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的作者訪談,裡面提到要用獎勵、點數、排名的遊戲化去讓教學變有趣,這種兌換獎品的制度其實很常見,但效果不是不持久,就是新鮮感不夠,吸引力不夠。那還有什麼新把戲呢?
Thumbnail
今天在車上聽《下一本讀什麼》是關於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的作者訪談,裡面提到要用獎勵、點數、排名的遊戲化去讓教學變有趣,這種兌換獎品的制度其實很常見,但效果不是不持久,就是新鮮感不夠,吸引力不夠。那還有什麼新把戲呢?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筆者的建議是,定時、定量,不要求多以免揠苗助長,需要看小孩的狀態,而這跟他3歲前的家教有關,無法給予具體的建議。筆者個人的狀況是,從小就會一直跟小孩提知識類的東西,只要孩子發問,有問必答,且儘量用能夠懂的童言童語去解釋。
Thumbnail
筆者的建議是,定時、定量,不要求多以免揠苗助長,需要看小孩的狀態,而這跟他3歲前的家教有關,無法給予具體的建議。筆者個人的狀況是,從小就會一直跟小孩提知識類的東西,只要孩子發問,有問必答,且儘量用能夠懂的童言童語去解釋。
Thumbnail
所有的良好心態都要建立在正向的回饋上,痛苦是無法得到正向回饋的,能夠在痛苦中成長都是大人,因為經驗讓我們曉得,先苦後甘是有可能的,獲得甜美果實之前要先辛苦耕耘。
Thumbnail
所有的良好心態都要建立在正向的回饋上,痛苦是無法得到正向回饋的,能夠在痛苦中成長都是大人,因為經驗讓我們曉得,先苦後甘是有可能的,獲得甜美果實之前要先辛苦耕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