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學校對家長分享如何幫助小孩預防網路成癮時,以及對國高中生分享生涯規劃時,都會提到我高中到大學有個當「電競選手」的夢。
聽眾第一個反應都是:「整天打電動,還能賺錢,有這麼好的事?」
雖然這是事實,但接下來我要講的這句話很反常,卻是我的真實感受:
我在打電競時,我覺得我的生活一直在重複,日復一日都在訓練,反而我在當律師時,覺得每天生活都好多彩,不一樣的當事人、不一樣的案件類型,如果坐時光機回到大學,我還是選律師。
聽到這,聽眾們都會睜大眼睛,偷偷懷疑「戴律師你是不是腦袋有問題?」因為大家原本預期會聽到一個追電競夢的完美故事。
其實我真的沒有頭殼壞去,這是因為要打電競,也要追求KPI,甚至電競選手才是最追求KPI、效率和訓練成果的人,因為一旦比賽結束,不是勝的那方,就要含淚回練習室,再練N個晚上。
簡單來說,電競選手在賽場上光鮮亮麗,但很多時候只能窩在練習室對著螢幕反覆不斷練習有難度的操作、打牌位賽和練習賽,有時候一個combo接不起來、一個散兵練不起來、閃追手速太慢,都要花整個下午的時間在做重複的動作。
各位這樣想就好,健美選手自己要花多少的時間重訓和鍛鍊,經過多少無聊的練習時間,才能上得了檯面?同理,電競選手也是這樣。
當然,我並不是說選手這個職業很爛,恰恰相反,我要表達的是我對電競選手的敬意有多高,正因為我努力參加過業餘比賽,我才知道達到巔峰有多困難。
所以,當自己為人父母,小孩問自己可不可以當職業選手時,你大可以先給小孩充足的資訊,讓小孩知道,當選手有多難,他自己就會知難而退(或繼續努力成為史詩選手)了。
總之,我並不後悔沒成為選手,我反而很高興我有為人生準備備胎選項:成為律師。搞不好哪天出了一款只需要動腦、不吃手速的卡牌遊戲,我還能再次拿到業餘冠軍呢。
註:矮袋鼠律師曾以「MonkeyKing」暱稱獲得台大盃電競《星海爭霸二》冠軍
註二:不要再叫矮袋鼠教學遊戲了,現在我真的好菜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