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援的悲歌,高功能憂鬱者的類型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承襲我之前寫的一篇《無援的悲歌,高功能者的憂鬱》談及到了高功能憂鬱者可能遭遇的困境,我透過自身實務經驗、及所汲取的相關心理知識歸納了五種類型:

 

1.成就表現型

幽默地說,可以說是「全村的希望」的類型。若在華人社會裏,通常是突展現過人天賦的家中成員所擔任的角色,例如:特別會讀書(這個最常見)、多才多藝、某領域特別專精……是家裏的招牌,事關家族的榮辱與振興,全交付於你手裏了。這類的人,其實從小獲得許多的讚美,亦獲得許多的關愛,甚或是溺愛,但當自己表現不如易時,會對他人失望的情緒特別敏感。所以,在他真實的內心很害怕失敗,甚至會對於外在掌聲,及自我評價會有很大的落差及自我懷疑,也是「冒牌者症候群」的典型。

 

他們的核心在於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極度害怕失敗及他人評價,總覺得周遭人說的好話是假的,因只要自身表現未持續在高檔,他人的失望全寫在臉上。所以,他們無法給予自己「真正的正向評價」。

 

2.家庭經濟支柱型

這類型的人出社會的早,很大部分原因可能家中就有債務問題。無憂無慮這件事情與他們絕緣,他們須「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為,沒有錢哪來的快樂呢?他們沒辦法活在當下,覺得快樂是件奢侈的事情。當還在學習階段時,周遭的同儕可以在課堂上浪費時間、打屁聊天,課後更繼續相約去遊樂。然而,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他們的時間很珍貴,一旦放空或玩樂,就是在損失自身的金錢,或開始負債,他們對金錢與時間有極高的焦慮感。

 

他們總覺得,我只要把大量時間投注在「賺錢」上,家庭債務就會放過自己、殘酷的社會就會放過自己,最終「我也會放過我自己」。但沒想到的是這將會是無盡頭的深淵,因為,自己賺到的金錢,根本無法留在自己身上,

 

3.長子、長女型

這類的人有點像「成就表現型」與「家庭經濟支柱型」的混合體。因為身為長子女,具有擔任家中表率的義務,弟弟妹妹不行,但是身為哥哥姊姊的我一定要先來。最傳統形式的就是「上有老、下有小」他們需要負最大的責任,因為他們是「榜樣」。

 

為了成為「榜樣」,他們很難去展現自己的脆弱,面對外界的期待,他們下意識處理的方法就是「假裝」,成為模範這件事情不能有一絲得紕漏。他們道德感及使命感極強,更容易成為物質依賴者,常拖著充滿病痛的身體,然後再告訴他人「我很好、可以給你靠」。

 

4.被迫成為照顧者型

你是家中失能者的照顧者,也許因為你住家裏,或離老家最近。擁有展翅飛翔的渴望,卻是現實中的籠中鳥。「百善孝為先」若你不盡孝,就會被他人所恥笑,對於無法真正飛翔的自己,又覺得很可笑。內心充滿矛盾,到底是因自身能力不足,賺得錢不夠多,無法請得起看護;還是,我做得到如此,但我選擇如此。

 

這類的人常與理想及現實間打架,「如果可以」或許是在心中常繞梁的一句話了。他們最背負社會道德的輿論壓力,如果他們擔任不起照顧者的角色,等著的是「棄養」的法律罪責;若你,可以成為陪伴、向上「撫養」已報盡孝的子女,那變成一種大眾所景仰的「美德」。有時候常出現一種情況,就是父母明明對你不好,你卻被迫要撫養他們,呈現出內心真實感受,與社會期待及法律規範的拉扯。

 

5.家中有精神疾患型

或許,這類型的人可能是最糟的狀態了。你會是最被情緒勒索的那類人,當你無所作為,會接到更多的訊息,要你去立即地做或幫忙,當你一切安撫好,覺得一切相安無事,最終可以展開自己的人生。最終,並不是的,又開始有家中的難題綁住你了……

 

最終,你只能這樣說服自己「他就有病,我能怎麼辦呢?」我理智上面很想疏遠他們,但是……如果他自殺了怎麼辦?被迫帶著失功能的人,他只能持續地高功能,一直在「希望」與「無望」之間打轉,那到底要不要一起毀滅?還是在這如同末世的人世,給予最後的一絲希望?

 

------

這五種難解的例子,如何解呢?甚有些是複雜性的多重樣貌,涵蓋多種類型。很直接地回到核心卡住的地方,個人對「生命」及「家庭」的核心信念是什麼?確認核心信念後,該如何修正?再如何於多重困難底下重寫自身的人生?

 

Ps.之後,我會再分享各自類型我會介入的方式

 

文:吳景濱 心理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u心(吳景濱心理師)的沙龍
61會員
50內容數
2025/04/29
親愛的你: 「是否也曾在深夜握著手機,看著母親的來電顯示遲遲不敢接起?那些說不出口的委屈、甩不開的罪惡感,不是你不夠堅強。我們只是太早學會了懂事,卻忘了怎麼當個孩子...」   一、那些母親沒教會我們的事 1. 「透明玻璃缸」裡的愛 「妳媽也是為妳好」 多少人被這句話困
Thumbnail
2025/04/29
親愛的你: 「是否也曾在深夜握著手機,看著母親的來電顯示遲遲不敢接起?那些說不出口的委屈、甩不開的罪惡感,不是你不夠堅強。我們只是太早學會了懂事,卻忘了怎麼當個孩子...」   一、那些母親沒教會我們的事 1. 「透明玻璃缸」裡的愛 「妳媽也是為妳好」 多少人被這句話困
Thumbnail
2025/04/18
🌱 7個小練習,陪你照顧心裡的雨季 ——就像準備一把隨身小雨傘 練習1:把大願望切成小方糖 「好想快樂起來」就像對著整座山說要搬走,試試這樣做: ▸ 明天中午傳訊息給一位老朋友:「最近看到這首歌,覺得你會喜歡」 ▸ 週六下午擦完房間地板後,坐在窗邊喝熱牛奶看雲5分鐘
Thumbnail
2025/04/18
🌱 7個小練習,陪你照顧心裡的雨季 ——就像準備一把隨身小雨傘 練習1:把大願望切成小方糖 「好想快樂起來」就像對著整座山說要搬走,試試這樣做: ▸ 明天中午傳訊息給一位老朋友:「最近看到這首歌,覺得你會喜歡」 ▸ 週六下午擦完房間地板後,坐在窗邊喝熱牛奶看雲5分鐘
Thumbnail
2025/03/16
李薇(化名)發現老公出軌後,做了件奇怪的事——她開始天天穿白色連衣裙做早餐,就像老公初戀當年的打扮。這可不是什麼浪漫情懷,而是不自覺在玩「心理操控遊戲」: • 每天早上端咖啡時,她會輕聲說:「你最近臉色不好,要多休息呀」(其實在暗示:你做了虧心事)
Thumbnail
2025/03/16
李薇(化名)發現老公出軌後,做了件奇怪的事——她開始天天穿白色連衣裙做早餐,就像老公初戀當年的打扮。這可不是什麼浪漫情懷,而是不自覺在玩「心理操控遊戲」: • 每天早上端咖啡時,她會輕聲說:「你最近臉色不好,要多休息呀」(其實在暗示:你做了虧心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是高敏一族也是玻璃心,回憶到有毒扭曲的童年可以找到線索。 從小到大都是被有毒扭曲家庭的他們硬是壓抑下長大,他們口口聲聲說為了我們未來鋪路,為了我們好等;幾乎完全不理會我們的想法、任何感受,全以他們變態扭曲想法為優先,三餐加上點心的爆打和學校的霸凌早就〔習得無注感〕,有些為了想引起他們的
Thumbnail
上一篇文章我是高敏一族也是玻璃心,回憶到有毒扭曲的童年可以找到線索。 從小到大都是被有毒扭曲家庭的他們硬是壓抑下長大,他們口口聲聲說為了我們未來鋪路,為了我們好等;幾乎完全不理會我們的想法、任何感受,全以他們變態扭曲想法為優先,三餐加上點心的爆打和學校的霸凌早就〔習得無注感〕,有些為了想引起他們的
Thumbnail
承接之前寫到此類型的人的特徵,他們是家族榮辱與共的天命之子、振興家族的希望之星。核心於常自覺不夠好,很難給予自身肯定,無法相信外在正向評價。   含三種型態:低下的自尊成為上位者的把柄、無法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不夠好的核心信念與家族的連結
Thumbnail
承接之前寫到此類型的人的特徵,他們是家族榮辱與共的天命之子、振興家族的希望之星。核心於常自覺不夠好,很難給予自身肯定,無法相信外在正向評價。   含三種型態:低下的自尊成為上位者的把柄、無法接納自身的「不完美」、不夠好的核心信念與家族的連結
Thumbnail
承襲我之前寫的一篇《無援的悲歌,高功能者的憂鬱》談及到了高功能憂鬱者可能遭遇的困境,我透過自身實務經驗、及所汲取的相關心理知識歸納了五種類型......  
Thumbnail
承襲我之前寫的一篇《無援的悲歌,高功能者的憂鬱》談及到了高功能憂鬱者可能遭遇的困境,我透過自身實務經驗、及所汲取的相關心理知識歸納了五種類型......  
Thumbnail
進來我治療室的他,身材高大、壯碩,卻一臉愁容。我的身型明顯小他一號,他卻龜縮在離我遠處的沙發角落,形成一種不般配的畫面。   他(化名阿信)顫抖著發問:「吳心理師,你覺得愛是什麼?」我聽到這句話時,當下真的矇了。因為,他年紀大了我至少20歲......
Thumbnail
進來我治療室的他,身材高大、壯碩,卻一臉愁容。我的身型明顯小他一號,他卻龜縮在離我遠處的沙發角落,形成一種不般配的畫面。   他(化名阿信)顫抖著發問:「吳心理師,你覺得愛是什麼?」我聽到這句話時,當下真的矇了。因為,他年紀大了我至少20歲......
Thumbnail
生活在扭曲的「常態」中,經常隱約覺得自己和家庭成員的關係有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當觀察朋友或親戚家族間的互動時,更能感受到「他人的家庭常態」和「我的家庭常態」之間的落差。以下是5個自戀型人格家庭的特徵:
Thumbnail
生活在扭曲的「常態」中,經常隱約覺得自己和家庭成員的關係有種說不上來的違和感。當觀察朋友或親戚家族間的互動時,更能感受到「他人的家庭常態」和「我的家庭常態」之間的落差。以下是5個自戀型人格家庭的特徵:
Thumbnail
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是想用她超過三十年的執業經驗,提醒大家,有一部分的人遇到的挫折與困境,是因為無意識地將過去人生中的遭遇帶到職場,卻不自知。
Thumbnail
作者身為心理治療師,是想用她超過三十年的執業經驗,提醒大家,有一部分的人遇到的挫折與困境,是因為無意識地將過去人生中的遭遇帶到職場,卻不自知。
Thumbnail
面對肯定、讚賞與幸福,為什麼總是覺得「我不配」?
Thumbnail
面對肯定、讚賞與幸福,為什麼總是覺得「我不配」?
Thumbnail
一般來說,拖延不是表面的問題 背後的根源跟心理因素很有關係 跟壓力,恐懼,害怕及自我價值有關 也跟原生家庭都有深遠的關係 因此面對拖延,首要面對的是原生家庭 五種家庭傾向可能會造成拖延的情況 (1)施壓的家庭 父母通常要求孩子拿第一 要不然就不夠好 此外手足之間競爭的壓力 或是孩子表現的很優秀
Thumbnail
一般來說,拖延不是表面的問題 背後的根源跟心理因素很有關係 跟壓力,恐懼,害怕及自我價值有關 也跟原生家庭都有深遠的關係 因此面對拖延,首要面對的是原生家庭 五種家庭傾向可能會造成拖延的情況 (1)施壓的家庭 父母通常要求孩子拿第一 要不然就不夠好 此外手足之間競爭的壓力 或是孩子表現的很優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