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如何定義成功?「贏」就一定是成功嗎?作者透過來自運動員和外交官的自身經驗,利用本書探討對於「贏」的看法及背後的意義與影響。
作者藉由我們生活中四個競爭意識較為明顯的主題舉例說明,談論到教育、運動、政治、企業。雖然是不同領域,但不管是個人想法,又或是媒體報導,都脫離不了「贏」才會被定義是成功的觀念,我發現其中有三個共通點,第一,過於強調「對比性」,扭曲了學習的目的與發展;第二,被貼上極具殺傷力的輸贏標籤;第三,廣泛使用競爭使每個人變得自私自利。以書中的內容來說,這世界上有太多人在達成某一追求很久的目標後開始覺得空虛,不斷陷入零和遊戲和輸贏相對論的陷阱裡。不惜一切求贏,所付出的代價是很大的,包含人們會變得越來越傲慢、自私自利、缺乏慷慨。
以我自己為例,我也是不斷的陷入「贏」即是一切的陷阱裡,回顧自己在國中剛加入田徑隊的這段時間裡,不斷的競爭下也曾使我扭曲自己的價值觀,總是認為追逐名次是理所當然的事,每一次的訓練贏過隊友或是贏得比賽名次時,會很興奮且產生更大的熱情,而這一切以短期來說看似美好,但以長期來看,我變得孤傲,想透過自己更多的集訓來贏過其他人;變得自私自利,只想著自己要贏,而不是雙贏或是和尋求和其他人合作的機會;不關心周遭隊友,滿腦子都只想著要「贏」或是將他們打敗。
很慶幸自己在高中的時候,漸漸捨棄這些想法,發現其實運動是一輩子的事,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也和隊友還有教練產生更好的連結,不僅獲得豐富的資訊,也拓展自己更寬廣的視野和領域,令我驚訝的是成績卻也沒有因此退步,反而在花更少時間練習的情況下,得到更好的結果,可以說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在回顧完自己的田徑生涯後,發現自己潛意識還是對競爭心態會有些許依賴,畢竟「贏」才是一切的的想法根深柢固的存在於我們舊有的思想中,所以接下來的我能透過更多的閱讀及思考,去印證這套長勝思維的觀念,真正理解自己對於成功的定義,並能取代過去贏即是一切的想法。
讀完《長勝心態》後,發現作者所提到的長勝思維,想清楚、持續學習、建立連結,都與我那時高中在看待田徑時的想法一致,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跑,累積的是長期經驗而不是短期的結果。另外,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我們該如何定義「贏」?長勝思維重新定義「贏」,不再是表現超越對手,而是與更多人合作,一起追求共同目標,抱持著學習的心態、願意調適、能向對手學習,贏不是一時,而是一生。不是為了勝過他人而進步,而是為讓自己更好而前進。長勝,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勝利與成功。